這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公告稱,F-35「閃電Ⅱ」這個史無前例的國際戰鬥機項目,已完成了第1000名F-35飛行員和第9000名F-35的地面勤務人員的培訓。
1000+9000的他們,是來自10個國家、13個軍種,包括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澳大利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日本、荷蘭、挪威和韓國。的確,這很國際化。
同時,在眼下F-35的生產上,洛·馬可謂是卯足了勁兒,雖然現在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勢,但是洛·馬的德克薩斯州沃思堡F-35總裝線卻還是一片火熱大幹的場景。
剛過去的第一季度中22架F-35下線,而今年洛·馬公布的F-35年交付量達141架。看來,即便是冠狀病毒當前,洛·馬可能依舊想穩保F-35的產量,畢竟F-35是洛·馬的航空部門的創收最大頭部分。
那這兩條洛·馬的消息結合起來一起看的話,就有種,買我F-35包教包會的感覺。而細看洛·馬官網上對飛行員和地勤的培訓計劃宣傳,在人員培訓中「模擬器」的使用成為最重點。
在F-35飛行員的培訓中,模擬器上的訓練已佔到了45%-55%的比例。相較而言,在上一代的F-16飛行員訓練中這一數字還只是30%。
對此,一方面來看F-35隻有單座型,沒有了雙座型,就沒有了(過去三代機上的)後座教官的「引路」,這就需要通過模擬器來完成「放單飛」前的全部訓練。
所以在洛馬的宣傳中:全任務模擬器上完成訓練後,當F-35飛行員第一次坐進真機的座艙、駕機升空時,他不會感到陌生,空中的情況與地面的模擬器別無二致。
另外全任務模擬器上的訓練更省錢,F-35每小時的飛行成本高達44000美元,這幾乎是上一代機型的2倍;而作為四代機的慣例,我國的殲-20戰鬥機想必也有同款。
不僅如此,洛·馬的還稱對全任務模擬器間的升級中還將具備「聯合組網」,類似於我們打網路遊戲中的「聯網組隊「,一臺臺F-35可以進行全任務模擬器「聯網」。
飛行員可在模擬器上完成編隊協同、空戰對抗等訓練科目,甚至未來再升級中,可以實現不用F-35的飛行員駕機升空就能與F-16、F-22、E-3預警機等異型機來場大規模的聯合訓練。
同樣,在F-35的地面勤務人員的培訓中,在他們能接觸到F-35真機開始「拆機」「裝機」修飛機前,已經在電腦、VR設備、各類型的模擬機上熟練操作一輪又一輪了。
洛·馬公司為地面勤務人員的培訓,準備了多種類型的F-35機體模擬訓練設備,為學員提供了近乎真機的教學和訓練體驗。而到了2025年,這樣的培訓中心將多達32個,開遍全球,為全球客戶提供近乎家門口的培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