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電影院熱鬧非凡,除了好萊塢巨製的《巨齒鯊》和黃渤的導演處女作《一齣好戲》,討論度最高的就是被吐槽聲淹沒的《愛情公寓》了。
憑藉IP,《愛情公寓》首日便拿下3億票房,而渤哥的《一齣好戲》拿下了1.5億左右,但很快《愛情公寓》便敗下陣來,票房和排片隨著口碑一起下滑,上演了真實版的「一齣好戲」。
8月12日,上映3天後的《愛情公寓》影片票房走勢滑落明顯,排片也下降到25%。
現在唯一能讓主創們有所安慰的大概是豆瓣評分從2.4又漲到了2.7,比《逐夢演藝圈》的2.1又高了一些。
一波三折的「借殼電影」
在預售之初《愛情公寓》就憑藉「情懷」二字力壓同日上映的《一齣好戲》。而且在首映禮上,陳赫、婁藝瀟等原班人馬悉數亮相,還有十年慶生會,引得無數粉絲落淚……
但電影的上映之路並沒有那麼簡單。
第一波,被訴侵權
8月6日,距離《愛情公寓》電影上映僅剩4天,愛情公寓官方微博拋下一枚深水彈,一出愛情公寓狀告愛情公寓的好戲上演了。
愛情公寓發博稱:《愛情公寓》是由聯凡公司投資並享有全部權利,高格汪遠等人擅自投資、製作、發行《愛情公寓》電影,聯凡已向各大出品、發行公司寄送法律文件,提起民事訴訟,並向電影局及中影要求停止上映。
對於侵權一事,電影版《愛情公寓》發表聲明回應:已獲得法律授權與許可。
《愛情公寓》談版權」被網友譏為「天大的笑話」。但這波操作到底是侵權了「侵權的」,還是蹭了「蹭熱度的」熱度?是聯手炒作,一時之間眾說紛紜。
第二波,遭遇退票
這邊版權還沒說明白,那邊又遇上了退票風波。
8月8日,網絡上突然傳言電影《愛情公寓》出現大量退票現象,導致萬達影城關閉線上退票通道,萬達APP上顯示為因系統升級而關閉退票。
這讓電影方連夜發聲明否認,稱「電影遭遇大規模退票傳聞」不實,根據目前的數據,《愛情公寓》的退票比例在正常範圍內。
電影《愛情公寓》官微還曬出了幾部熱門影片的貓眼退票數據,皆為6%左右,而曾引起爭議的《後來的我們》的貓眼退票率則達到9%。
官微表示,懇請各大院線自查《愛情公寓》退票率,如發現惡意退票等抹黑電影的行為,需報請主管部門嚴查嚴懲。
第三波,「公寓」變「公墓」,粉絲無法接受
電影在宣傳時,打著《愛情公寓》電影版歸來的旗號,稱老朋友的故事將繼續展開。
於是,很多劇版的粉絲都抱著懷舊的心態觀影,卻發現影片竟然講述的是「你最好的朋友在倒鬥」的故事,讓不少粉絲大呼「上當受騙」,更有人調侃說:「這怕是《愛情公墓》吧!」
為此,有人認為這是「借殼電影」,甚至還有人發明了新詞「詐騙電影」。
關於影片中出現的《盜墓筆記》的劇情,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也站出來回應,稱確實有給影片IP授權,但是未參與電影製作。
面對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憤怒的觀眾們紛紛表示,自己受到了欺騙,並在微博、豆瓣等平臺上瘋狂地打低分,豆瓣和微博成了大型脫粉現場,甚至還有曾經的死忠粉脫粉回踩,場面慘不忍睹。
豆瓣評分一度跌到2.4分,讓不少網友調侃這部電影是要和《逐夢演藝圈》爭奪最低分。今日豆瓣評分又上漲到2.7分,顯示好於0%的喜劇片。
事實上,在影片上映前,就有網友爆料:《愛情公寓》立項時名字叫《新次元冒險家》,兩部影片的投資方、編劇、導演完全一致,演員陣容也基本吻合。
根據《新次元冒險家》的拍攝時間估算,殺青後差不多就是《愛情公寓》定檔的時間,所以不少人猜測所謂的《愛情公寓》,不過是這部《新次元冒險家》「移花接木」而來的。
面對這樣的質疑,韋正在回應某自媒體時表示,那只是拍攝時為了保密的一個表述。「電影拍攝時用代號是非常普遍的,這是為了拍攝時少受幹擾,也減少洩密風險。但這絕不代表我們後期進行了嫁接,對於這樣體量的電影,很難說拍完之後再改頭換面。」
對於電影引發的爭議,導演韋正在微博上進行了公開的回應,他表示影片只是開了一個史上最大的腦洞,《盜墓筆記》和《愛情公寓》一樣,都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美好回憶。「我們皮過星球大戰,皮過玩具總動員,皮過白娘子」。
文字看似情真意切,但觀眾卻並不買帳,該條微博下面罵聲一片,網友紛紛提出質疑:「宣傳的時候為什麼不敢說?」「別騙人了」等等。
電影評分差成這樣,看來這次這就連《愛情公寓》的「老粉」也救不回來這部電影的口碑了。
備受資本看好的IP,卻口碑撲街
《愛情公寓》從第1季到第4季圈了一票死忠粉,形成自帶流量的大IP。
貓眼電影專業版顯示,二、三線城市貢獻了該片3.6億元票房中的1.9億多元,一線城市僅佔3800萬元左右,餘下的1.3億元票房或許就來自「下沉市場」。
《愛情公寓》劇版,僅在愛奇藝平臺的播放量就累計超過100億,而每個寒暑假各大電視臺的播放輪次更是不計其數。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愛情公寓》和《西遊記》、《武林外傳》等劇集一樣,可稱「國民級別」的大IP,覆蓋人群足夠「下沉」也不足為奇。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相關方估算的《愛情公寓》核心粉絲數量達6000萬,如果能夠將這部分粉絲需求釋放,那麼票房將十分可觀,因此這樣的IP此前也被資本看好。
這次電影版的《愛情公寓》有7個出品方,包括網際網路巨頭騰訊、老牌國資影視公司上影、視頻新貴B站、曾出品過《萬物生長》的聯瑞、南派三叔創立的南派泛娛、周迅和Angelababy的經紀人楊銘創立的霍爾果斯動霸影業有限公司。
其聯合出品更高達16家企業,其中不乏淘票票、貓眼、橫店影業、大觀基金、五八同城影視等。
事實上看好大IP並沒錯,因為目前IP產業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上遊有版權交易市場,中遊有影視劇製作和傳播市場,下遊有衍生產品市場。同一個IP多用,最大化的利用IP賺錢成了常事。
例如前幾年大熱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從小說到電視劇再到電影,除此之外還有手遊和漫畫同步發行。
而《愛情公寓》也並不例外,除了拍成電影,也在今年推出了手遊。不知道看完電影的你還會不會為手遊買單?
IP並非萬能的,用心才是關鍵
目前,《愛情公寓》的電影票房還在不斷上升,有很多人即便知道這是一部盜墓片但是還是會去看,或許是想去看看到底有多爛,也或許只想去懷念一下青春。
如果從IP的角度看《愛情公寓》翻拍成電影,或將誕生一部與原電視劇用戶反應相當的影片。
他們的共性在於已有用戶基礎,有一批忠誠口碑用戶。但如若較原作差異較大,同樣將引起這一群體對抗心理。
事實上讓粉絲憤怒的可能不僅是劇情,而是電影在消費以及蹭情懷。畢竟觀眾是為了看《愛情公寓》才買票去電影院的。只能說《愛情》片方這樣做,是在敗壞觀眾最後一絲絲的好感度。
《愛情公寓》電影現在就面臨一批曾想為青春情懷買單觀影者的言語口碑抵抗,微博、豆瓣感到被該電影片方欺騙的言論比比皆是。
即便這部電影作為喜劇本身還有可看之處,但宣發涉嫌欺瞞觀眾,最終會有多少觀影者為之買單,電影能走多遠還真不好說
一個優秀的IP固然重要,但好的IP給你了,你卻把一手好牌打爛,那也只能怪你自己了。
例如,同樣是從《鬼吹燈》裡改編出來的電影《九層妖塔》和《尋龍訣》,前者票房為6.82億,後者票房為16.82億,相差之大實屬罕見。
中國並不缺少優秀的IP,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