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毀了心理健康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貴 侯正華

本報特約記者 蔡逸秋

抑鬱焦慮等精神心理問題在現代社會日益普遍,嚴重影響患者、家庭甚至社會的正常功能。發病人數在增加,但抑鬱焦慮的成因到現在也沒有十分確定。研究認為,遺傳、神經生物學、個性等因素都會影響發病。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也就是一個人的遭遇、心理狀態,與抑鬱、焦慮症的發病有直接關係,最常見的是「三件事」:煩心事、痛心事、無所事事。

煩心事——長期慢性的壓力、糾結。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日常瑣碎的煩心事壓得自己喘不過氣,飲食不規律、晚上睡不好,白天煩躁焦慮、心神不寧;還有的人會出現疲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狀。「大部分人在長期、慢性壓力下會產生焦慮情緒,如果沒有及時和妥善地調節,就可能漸漸演變為抑鬱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教授表示,瑣事帶來的慢性壓力會導致身體應激反應過度,應激激素水平升高,腦內

5-羥色胺、多巴胺等與抑鬱相關的神經遞質發生變化,使發病風險增加。另外,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侯正華博士說,壓力過大時的一些行為和思考模式,例如耿耿於懷、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不思茶飯、缺乏社交與運動等,都會進一步促進心理問題的發生。

痛心事——重大的打擊。「心都碎了」不僅僅是個比喻,在經歷讓人十分悲傷的重大事件時,很多人會真實地感受到「心痛」「心碎」。如果自己無法將這份痛苦消解掉,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抑鬱症。侯正華介紹,除了天災、兒童時期導致的精神創傷,普通人群中,離婚、親人離世、中年失業、失財是最常見的重大打擊。在臨床上,遭遇過重創的抑鬱症患者會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整個身軀像一個被掏空的殼,做任何事都需要投入很大的力量,甚至連呼吸都是一件很耗費力氣的事情。」這種狀態,一般需要兩年之後才逐漸恢復正常。

無所事事——缺乏意義感。侯正華說,近年來在臨床上接診到越來越多的抑鬱患者,他們並沒有明顯的外界不良壓力或遭受重大打擊,卻出現興趣減退、無價值感、無意義感等抑鬱症狀,這種情況在獨居老人中發生率較高。醫學上將這種類型的抑鬱症歸類為「內源性抑鬱」,主要由精神世界的匱乏、缺少人際社交、缺乏生活目標導致。患者多表現為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莫名虛空、無意義,感到悲觀、壓抑、自罪感及睡眠障礙等,像是「空心病」。

不良生活事件和心理狀態確實是焦慮抑鬱的重要致病因素,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不可能逃避生命中的所有壞事。因此,學會預防壞事對精神的打擊、懂得自我調節就尤為重要。袁勇貴建議做到以下4點,可以幫助緩解不良情緒,及時將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中。

1.培養良好的性格。這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好性格需要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父母不和、家庭暴力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必然產生負面影響。而對於成年的、意識到自己有性格缺陷的人,儘量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多結交良師益友,爭取去良性競爭的工作環境等。

2.多聊聊天。主動傾訴、交談,能將自己從個人封閉的世界中解放出來,不會一個人鑽牛角尖,越想越糾結。哪怕只是發發牢騷,也能讓你及時宣洩,從壞情緒中解脫。現在的白領工作壓力大,可以常常與親人、朋友聚聚聊聊,緩解壓力。

3.管住情緒。除了求助朋友,還要學會自我調整,做一個懂得情緒管理的人。比如在想發火的時候,立馬提醒自己從1數到10,給自己10秒的緩衝時間,火氣可能就沒那麼大了。傷心難過時,可以試著調整呼吸,讓自己慢慢地平靜下來。如果可以,放聲大哭也是很有效的宣洩方式。

4.求助心理醫生。當負面情緒影響了你兩周以上,自己一直調整不過來,還越來越嚴重時,別再一個人扛著了,找專業的心理醫生聊聊,可以獲得更有效的解壓幫助。

來源:生命時報

相關焦點

  • 小雪只需做好「保暖、清火、養精蓄銳」這三件事,就能健康過冬
    所以在這數九隆冬來臨的時候,在飲食上該如何保持健康呢?只需做好「保暖、清火、養精蓄銳」這三件事,就能健康過冬。養精蓄銳可以看我們今天的第一篇文章,這裡就不多說了。一、暖氣:冷腳,頭部暖氣。小雪天養生,保暖特別重要。
  • 做好人生三件事,心中沒有煩惱事兒
    做好人生三件事,心中沒有煩惱事兒如果說人生有三件事,是什麼?你的事,我的事,別人的事;昨天的事,今天的事,明天的事;爸爸的事兒,媽媽的事兒,孩子的事兒等等,會有好多分法。今天我們不妨把人生三件事分為:我的事兒,別人的事兒和老天的事兒。
  • 晚年最不能做的三件事
    但是勞動不可太勞累,操心不可太費心,不能做的三件事:第一,沉迷於賭博,老年人也要娛樂,適當打一些小牌開心開心,也未嘗不可,但是牌不能打得太大,打牌是有輸有贏得,不能抱著去贏錢的心態打牌,而是抱著一種樂趣打牌。有的老年人,不顧死活,小得不打,偏要打大的,一場下來輸個千兒800,當場不心疼,事後後悔不已,就算自己不心疼,家裡人也埋怨。
  • 國米三件事證實孔蒂心憂帥位 真正的危機並不是成績而是其他
    但有三件事證明,孔蒂自己,有些擔憂。 其一,孔蒂的賽後懇談會。有心人注意到,國米與皇馬,孔蒂的賽後採訪,來得比其他比賽要晚幾十分鐘。期間發生了什麼?那些孔蒂的人迷,不是把他描述為是令旗一揮,三軍用命的絕對更衣室霸主嗎?因為第二件事:孔蒂強調的侵略性和戰鬥精神,正在成為把球員推到悲慘境地的推手,這肯定會讓其他球員心有餘悸。有很多沒看比賽的人問:皇馬打國米,怎麼會是中後衛納喬衝上來製造點球?
  • 安三靈溪:程璐等三名同學在廬陽區「525心理健康周心靈彩虹卡...
    為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活動的參與性,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在上學期「525心理健康周」活動期間,廬陽區教體局教研室與廬陽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聯合發起「525心靈彩虹卡」徵集評選活動,安三教育集團靈溪校區獲得了優秀指導教師獎一名,特等獎一名,一等獎兩名的好成績!
  • 唐三成為殺神幹了三件「壞事」,錘蛇不算啥,第三件事把唐晨氣壞
    其實,回顧唐三的「殺神」之路,他一共幹了三件「壞事」。狂錘十首烈陽蛇不算啥,這第三件事把唐晨氣壞了。新一代的「殺神」已經誕生,雖說主線動畫還沒有播出最新一集,但是在直播動畫中大家已經看到唐三通過了考核。而唐三也解鎖了全新的造型,外形還是「藍銀唐三」,但是服裝穿著大改,看起來頗為帥氣。那麼唐三到底幹了哪些「壞事」呢?下面我們一件一件來看。
  • 陪你走向健康——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
    對照著網上的一些「抑鬱」、「焦慮」、「強迫」等病症,給自己貼標籤,認為自己出現情緒困擾就是心理不健康,一定是得了心理疾病。01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想澄清兩點:第一,心理健康不是天天開心沒煩惱,那是神仙不是人。其次,心理健康也不是所謂的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種具有適應性的心態,但單純的正能量不能代表心理健康。
  • 殺人惡魔馬加爵,也是心理健康的受害者!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健康了
    最近幾年,我在從事教學工作的時候,一直很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因為我發現心理健康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課業成績。心理健康的人會覺得去走極端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根本想像不到出現心理疾病的嚴重性,不過慶幸的是,他最終走了出來,而他採取的辦法是不斷的看心理學方面的書,還有就是告訴自己永遠不能放棄,這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任何時候,在我們覺得困難無助想要尋求幫助卻又找不到人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一個人值得你去信賴,值得你去相信,那就是你自己,王自健就是很好的證明
  • 建安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活動
    近日,建安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到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活動。本次心理健康專題由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團體活動分兩部分組成。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老師以《做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為題,講解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成因、表現及調節策略等方面內容,以圖片、案例等方式,向大家引入積極心理學知識,並闡述了什麼是幸福、影響幸福的因素和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教會老師們如何保持樂觀的心態、提升自我,享受幼兒教師的幸福人生,怎樣舒緩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
  • 人生在世,最難得的,莫過於三件事
    金錢確實可以帶來幸福,但是真正又長遠的幸福感,卻是金錢不能帶來的,人生在世,最難得的,莫過於三件事,每一件都能帶來最真實的幸福。而規律的生活節奏,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意味著與幸福無緣,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沒有節制的工作娛樂,結果大病一場,積累的財富可能還不夠用來治病,最後還欠了一屁股債。躺在病床上的人生是不會幸福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規律的生活節奏,這是幸福的重要保障!
  • 父母教育孩子時,是「害」不是愛的三件事,大部分的父母中招
    其實,所有錯誤的教育方式都是父母誤解了育兒方法的結果,尤其是下面這三件事,下面我將詳細講解一下。① 批評孩子不知道適度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犯錯一定要批評,並且對孩子要有懲罰,孩子才有記性,否則就是溺愛。孩子犯錯誤父母教育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定要適度。
  • 女性氣血不足,身體會出現異常反應,做好三件事,補足氣血更健康
    氣血充足,對於女性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很多年輕的女性不懂保養,所以到了中年之後氣血更加不順暢,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差,比同齡人更顯老。而精神狀態非常好,看起來活力滿滿的女性,說明體內的氣血非常充足,氣血充足的人才更有助於健康和長壽。
  • 老者說: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這三件事
    其實這都不算什麼,老者說: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這三件事。01、健康出現問題人的年齡大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視力衰退、骨質疏鬆、關節炎、中風等等。如果坐等這些健康問題的到來,不作預防,就會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
  • 五十歲以後每年必做的三件事,看看你做了幾件?
    五十歲有三件事是必做的,你做了幾件?第一件 健身 五十歲,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平時一定要先注意身體的保養,沒有健康的體魄,其他都是妄談,跳舞 打太極 走路 都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每年進行一次全身性的體檢,這個真不能忽視,必須重視。
  • 10條檢視自己心理健康的症狀
    最新研究調查發現,「行為健康狀況」對生活的影響,要遠遠大於身體健康,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重度憂鬱症」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心理不健康不只是讓人心情不好而已,甚至還可能會讓人產生身體上的疾病。
  • 三件事做多了,再好的肝也扛不住
    肝病多半是「自找」的,三件事做多了,再好的肝也扛不住1、放肆喝幾乎人人都知道,喝酒會損傷肝臟,但還是有不少人不知節制,每天放肆喝。臨床數據顯示,近六成肝癌與喝酒有關。2、可勁吃紅燒肉、溜肥腸、油炸魷魚、奶油蛋糕……各種美食在面前,有時往往感覺一個胃已經不夠用了,毫無節制可勁吃,不僅損傷胃健康,也會給肝臟帶來沉重的負擔。暴飲暴食本身就容易造成體內自由基增加,致使肝臟功能受損嚴重。
  • 做好這三件事,讓腸胃變得靜悄悄
    2、經常腹痛如果食物不能被腸胃很好的消化,導致長時間滯留在腸胃,就會影響到胃部健康,對腸胃造成較大負擔,引發腹部等不適情況3、面色蒼白雖然很多人發現面色發白,第一個想的是氣血問題,但除了它,腸胃不健康還有這些表現:1、身體無力2、面色蒼白3、牙齦出血4、口腔異味5、肚臍眼髒二、做好這幾件事可以有效養護腸胃
  • 胃部健康的守護者或已找到,沒事常做好3件事,胃會慢慢感謝你
    二、胃部健康的守護者或已找到,沒事常做好3件事,胃會慢慢感謝你1、經常吃穀類食物生活中一直會發現,許多減肥的人和女人非常喜歡吃玉米,穀物含有大量的食物纖維,玉米粉含量低,進入體內後胃酸分泌過多,對胃病患者和消化不良者可經常補充,許多人知道粥能潤胃
  • 新的一年,做好這三件事,也就夠了
    在看花看來,在這特殊的2021年,我們每個人都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只要把這三件事情做好,我們的生活就會順利和安樂很多。保重身體,多加鍛鍊我們平常就會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的健康是最重要的,這在今年尤其如此,疫情的風波還遠遠沒有過去,雖然一直防控很嚴,但疫情還是在石家莊發生了爆發。
  • 心理知識微課堂|心理健康素養十條
    心理知識微課堂|心理健康素養十條 2020-12-0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