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來

2020-12-18 騰訊網

《新科學家》提到,數學並不是一種發明,而是一種「發現」。

執筆:歐陽比文

數學是基礎學科,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物理、化學的成績上,都有著很深刻的體現。

提起心算、口算、珠算、乘法口訣表,有人甚至要為此申請「國寶」級保護。其實這點上倒不用那麼小氣,就算是別國要學,也很難得到精髓。

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更是把「數數」作為一項基礎訓練,娃能1數到10,及格;能數到100的,封神!

可事實上孩子此時還是在機械地學習,並不懂得數字背後所代表的真實含義,父母教孩子數數有錯嗎?沒錯!但您教的還遠遠不夠!

兩歲娃脫口而出的答案,卻受到「質疑」

蒙蒙家的寶寶兩歲半,媽媽雖然沒帶她去早教班,卻很早就開始教她數數了,甚至連「計算」也涉獵了一些。

「8減去5等於幾?」,蒙蒙問女兒,孩子掰了掰手指,大聲回答「3」!一屋子的客人都在稱讚孩子聰明,當教師的嫂子卻欲言又止。

她輕輕走上前去,問寶寶「8和5哪個大呢」?孩子卻滿臉問號,不知所措。蒙蒙給孩子解圍,又讓孩子從1數到10,再次博得了家人的陣陣掌聲。

其實在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最直接的概念就是知道大和小、多和少,數到10很不錯,硬掰著手指頭計算卻是有些「超綱」了。

在嫂子問出那句話後,如果孩子能脫口而出「8大」,那麼要恭喜孩子了,說明她已經具備了初級的數字概念,這遠比減法得出的答案要有意義得多。

分析: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

在家長的刻意教授下,數字在孩子眼中所代表的涵義,其實就和一個漢字並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機械地背誦和記憶,並沒有搞清楚數字之間的聯繫,缺乏數感。

在數學啟蒙教育中,有個非常核心的概念——數感,簡而言之,就是對數量感知的能力。它要求一個人能夠理解方位、大小、多少,並能和運算、場景對應起來,做出合理性解釋。

對於一個小寶寶來說,他對於枯燥的數字變化並不感興趣,而是直接與視覺刺激以及實物聯繫起來。來看一項小測試

在第一張圖裡,有幾個點?三個!那麼在第二張圖裡呢?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比3多」或者「很多」,然後才是精確的計數。

腦科學研究發現,當人看到5個及以下的數量時,只有視覺皮層被激活,而和注意力相關的腦區則沒有反應,殺雞焉用牛刀?

當數量變多時,和視覺注意力相關的腦區頂葉,以及和認知加工有關的前額葉等多個腦區,就會被激活,此時數感會更加強烈,可進行更加複雜的運算和計量。

抓住孩子的「數感窗口期」

數學是囊括許多方面的,它包括數、量、空間、邏輯、圖形等等,對於小寶寶來說過於抽象,家長要做好輔助工作,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數感思維。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對於數學的認知程度是不同的,家長要先了解其中的規律,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1~2歲的寶寶:小孩子剛剛萌發物權意識,對多和少、有和沒有特別在意,這其實就涉及到數字了。比如一家人分橘子,寶寶會拿多的、大的,家長應該感到開心才是。

在給寶寶洗澡時,在安全和溫暖的前提下,媽媽不妨陪寶寶玩玩水,用孩子的小容器玩具,去探討水多水少的概念,讓娃具備基礎的多少、大小感知就很棒了。

2~3歲的寶寶:此時孩子應該能明確知曉1和2的區別,如果家長經常自己叨念,或者有意識地教寶寶練習,在2歲就能完整地年初1~10這十個數字

所以說教娃從1數到10並沒有錯,不過他在這年紀還分不清數字的意思很正常,不強求,我們需要在3歲後繼續強化。

3~5歲的寶寶:劃重點,3歲是個裡程碑,家長要多觀察寶寶,他已經開始對於數字和具體的數量有所了解,有種「頓悟」之感。

如果之前基礎打得不錯,孩子能夠熟練數數,此時就該進行實物教學了

5~6歲的娃:學齡前,孩子不僅能識數,還能對數字順序「門清」,再大的數字也知道該如何排序,而不會被「唬住」了。

此時孩子還要學習如何去書寫數字,這可並不算提前教育哦。在入學前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能夠大體知曉筆劃順序和數字臨摹,這是早期教育,有助於孩子的幼小銜接。

低齡寶寶的數學啟蒙應如何進行?建議收藏哦

在家長眼中非常容易的數數,如果不經過訓練,很多五六歲的孩子都未必能夠順暢地數到100。數數是做基礎運算的關鍵,那要如何正確「數」呢?教您幾個方法。

NO.1 在生活中穿插學「數數」

當孩子跳繩、爬樓梯、分水果、上臺階時,媽媽的嘴巴不要閒著,而是一邊走一邊教娃學數數,將數和生活真正聯繫在一起,孩子印象深刻,會對數字、數學更加敏感。

還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物品,來幫助提升數學興趣,如男孩子喜歡汽車,那麼就引導他說出家裡有幾臺車,都是什麼顏色的,包括玩具車。

NO.2 數數接龍,讓娃理解「單雙數」涵義

家裡三口人來個數數接龍,媽媽開始數1,爸爸數2,寶寶數3,以此類推。這首先能加強孩子的數數練習。

還可以調換順序進行,並在遊戲當中提問孩子,「剛才你數了哪些單數?哪些雙數呢?」如果寶寶還是不了解,去拿一雙筷子,告訴他「兩隻為雙」,加強理解。

NO.3 玩轉撲克牌,教孩子比大小、排排坐

撲克牌有4種花色,54張牌,可讓孩子來玩「排排坐」的遊戲,將一套花色的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來排列。

在此基礎上,進行比大小的遊戲,正好是10以內的數字,也方便教學。而且這個教具比較特殊,孩子不會產生排斥心理。

NO.4 利用積木來解鎖「數棒」模型

在蒙氏教育中,數棒是由10根紅藍相間的木質長方體木棒所構成的,為數學教具。

其實那些動輒上百元的長短數據,家長知曉了遠離,在家中就能進行,並沒有傳說中的「遙不可及」。

在孩子搭建積木的時候,尤其是樂高這類,也就是等大等量的積木,當不同的塊數拼在一起,長短不一,這完全就是數棒的模型,可進行同比例增減訓練

NO.5 對於特殊數字的學習

1、2、3:「我數三個數,給我憋回去!」東北父母慣用這一招,招不再多,好使就行。其實孩子對於1、2、3的理解,是最基礎的。媽媽可以和孩子多做一些數前三個數的遊戲。

比如數到3,媽媽回頭找寶寶,讓孩子知曉3秒鐘的時間長短。並可以編好口令,讓娃做出和1對應的動作,以此來加強對指令的理解,一舉兩得。

0和1的意義:0代表不存在,1代表有,再比1大的是許多,這點對於小寶寶來說很重要。

家長可以和孩子數糖果,從1放到10,再全部拿掉,讓孩子明白「得而復失」就是0,「從未擁有」也是0,1就不一樣了,至少還有糖吃,加深理解。

組成和分開:對於低齡寶寶來說,並不需要建立多麼高深的數字敏感度,但是讓他感到吃虧也是不幹的。

比如一家人分吃一個西瓜,切成八塊,媽媽吃了一塊,寶寶吃了一塊,爸爸吃了三塊,誰吃的多呢?原來一塊西瓜可以分開,反之也可以合上。

方位、空間、時間:數學可不是單純用來計數的,它是要表明在各種場景下的數量關係。所以你可以告訴孩子太陽東升西落,空間有寬有窄,時間上不必精確,卻要知道四季變化

糖媽心裡話:

有人說數學如此重要,為什麼沒有諾貝爾數學獎呢?其實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它是發現而非發明,絕大部分獲獎者,幾乎都有著深厚的數學功底

數學是工具,也是藝術,是孩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您哦,記得收藏哦!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裡面不乏有數學能力出眾的,有的孩子甚至能夠10秒內算出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廣大網友寶媽們將這些孩子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在看完節目後,有家長發出了感慨說:不要求孩子能夠那麼厲害,但是孩子都已經3歲多了,可還是只會數數,從1數到100沒問題,但是問他桌上有幾個蘋果時:每次只能連猜帶蒙。無法準確的識別。
  • 會數數的孩子就懂「數字」了嗎?
    100了,可是她怎麼好像還弄不清10以內的大小關係呢?數棒的操作可以讓孩子認識1-10,不僅只是認識1-10的數字,而是1-10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含義,1-10每一個數字所對應的量,是一個把量和符號結合起來的工作,這對一個3~6歲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愉快而輕鬆的事情。不僅不會讓孩子覺得枯燥而厭學,還有利於培養他們專注於工作的習慣。
  • 哪些動物會識數?這隻黑猩猩識數比普通人還厲害
    20世紀初,柏林有一匹阿拉伯馬名叫「漢斯」,它會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比如計算5+5,漢斯就會踏蹄10下,因為它會計算的本事,當地人稱其為「聰明的漢斯」。但是不久後就有人出來揭底,他們認為漢斯根本不會計算,它只會觀察馴馬員的動作和表情,以此來停止踏蹄,也就是馴馬員讓馬踏蹄,踏到計算結果時,就用細微的動作暗示馬停下來,以此來矇騙大眾。
  • 蒙特梭利數學區-數棒
    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會數數,但是數棒的練習,是幫助孩子能手口一致的點數,而不是泛泛的在數數字。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說明孩子在數的過程中,已經能把實物(量),與自己在數的數字(數)結合起來,他清楚明白的感知到,這個數字是指自己目前在點指的這個量。同時,還有家長疑惑,數棒為什麼要這麼長,我的孩子這麼小,他很難把數棒全部抓握到呀。
  • 3歲娃要學會從1數到100?蒙特梭利:數學啟蒙得先培養數感
    現在開始就應該帶著孩子唱數字,從1唱到100,然後再認數字,早早給娃練習,以後上學就輕鬆多了。我不由地嘆了口氣,看來這位媽媽對數學啟蒙有誤解啊。數學的確很重要,不僅僅是讓孩子會做題能考試,還要讓孩子具備數學思維。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前段時間我去親戚家裡做客,二姨特別熱情地招待了我,讓我留下來吃了晚飯再走。 期間她還讓3歲的寶寶表演數數:1、2、3、4、5……聽著孩子雖然還吐字不清但總算能流利地念出來。 二姨為此很高興,卻沒發現孩子對著面前的小物品數1-10,而小手指卻指在了3上。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事實上,如果孩子僅僅會進行這種計算,在初期還能夠應付,學到後期只會越來越困難。對於還沒有接觸數學理論的孩子來說,理解和認識更為重要。1+1為什麼等於2,而不是等於3呢?數字與數量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問題你有想過嗎?其實這些都跟數感啟蒙有關係。
  • 「愛情數」是什麼?數學家:萬物皆數,數字與愛情有什麼聯繫?
    小編前面說過「完滿數」的概念,這是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兄弟會提出的一個數學概念,當一個數除它本身的因數的和等於他本身的時候,我們就稱這個數為「完滿數」。如28,他的因數為1,2,4,7,14,加起來就是1+2+4+7+14=28,因此28是一個完滿數。
  • 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一)學習目標1. 藉助具體物品,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寫10以內各數,並書寫工整。會用10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2.學生正確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3.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10以內數的大小。4.通過「情境串」,學生能運用10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交流。
  • 無理數真的是一個數嗎?
    古人最常見接觸到的就是正整數,比如一個原始人發現一個蘋果在地上,過兒一會兒發現兩個蘋果在地上,為了區別1和2,於是原始人自己發明一個計數的概念,當然這個時候數學並未出現,只是數的一些雛形。由於正整數的發現,人們認識了0,1,2,3等等,於是加減乘除四則遠算也就出現了。
  • 偽隨機數發生器:你不知道,其實計算機並不能產生隨機數
    這些偽隨機數是在一定的數值範圍內,採用一定的算法挑選出了一個數字,作為隨機產生的結果顯示出來,我們只能夠儘量讓這個算法公平一些,讓挑選到範圍內每一個數字的概率儘量做到一樣大,這樣產生的結果會更接近隨機數。如果大家對編程有一些基礎的話,那麼對於rand()函數或者random()函數就不會陌生,這兩個函數都是用來產生偽隨機數的,要設定一個隨機種子(數值形式)來讓函數產生偽隨機數。
  • 古代數與現代數與識數
    「數」這個字大家都認識,當今社會所處於的時代被稱為「數字時代」,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由此可見「數」的運用非常廣泛,甚至無法和「數」分享。可真要問「『數』是什麼?」我們即使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正確或者合理的語言去解釋它,只有通過不停的把「數」和別的事物來具體的經它,比如:數字、數量、數學……等等,但它們都不是「數」。
  • 「數數」英語怎麼說?
    count,按順序數數。count backward,倒著數數。One, two, three!" he yelled again.「一,二,三!」我數著,一,二,三。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room that little Mike couldn't keep count of them.房間裡的人太多了,小邁克簡直數不清了。
  • 柯南單手數1到10,自以為厲害卻看懵國人,網友:我單手能數到31
    原來這一集中,柯南跟目暮警官說,我可以用一隻手就從1數到10喔,然後還一本正經地比劃給目暮警官看,還自以為很厲害的表情。但正是因為柯南自以為很厲害的單手數數,看懵了眾多國人,因為這個操作在中國來說是個非常、極其、無比普通的動作,很多小孩子都會的操作,但為什麼柯南對此卻覺得「無比自豪」呢?
  • 小學一年級數學「找規律填數」專項練習題
    一年級數學(下)找規律練習題10、一年級數學(下)找規律專項練習參考答案:(1)17,19(2)10>(3)20(4)39,29(5)54,36(6)35(7)22(解析: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差發現前6個數每相鄰兩個的差依次是「1,2,3,4,5」因此推算第7個數比第6個數大6,應該是16+6=22,然後我們檢驗一下,用第7個數加7去得出第8個數
  • 《鐵板神數》八卦滾數序簡介
    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係數的取捨,利用八卦滾或者四門變取得的數序,只有經過數序+係數這個步驟,才能夠最終得到條文。每一個神數愛好者都在此處止步不前,真正嘗到了「鐵學」的滋味。一、基本概念:所謂『滾』,就是利用'八卦'配數,然後將八卦所轉換的數序,以上卦與下卦加以組合,即可成為條文數序。
  • 開發智力別就會從1數到100,幾個小遊戲生動有趣,爸媽學起來
    編輯:邱寫寫智力伴隨我們的一生,從學生時代一直到步入社會,智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成績和排名,還會關係到我們的工作和收入。別再讓孩子從1數到100,這個方法才能鍛鍊智力不少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剛學會「識數」開始,每天都要被爸媽強逼著從1數到100,不數完就不讓睡覺。為了開發孩子的大腦,爸媽們也是非常較真了。但是,這樣的訓練真的有效果嗎?
  • 數感、學會比較和排序分分鐘的事 - 什麼...
    常常神奇地發現,這傢伙在玩的時候,數感、計算能力比平時還要好,比要他做口算題省勁多了。但要想一副撲克,輕鬆」玩中學數學「也不那麼簡單的事。以前是拼自己的經驗帶著孩子玩,這些天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其中的門道真不少。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飯後,丟下錢包扭頭就走,店小二也不仔細數數?
    好長時間之後終於把這些錢湊齊了,然後店小二說:不行不行,我得數一數,看看這個錢夠不夠。店小二數完之後說:不好意思,還差1錢。然後武松說:不對呀,剛才我數完了之後是正正好好的呀,你在等我數一數。然後武松又接過來繼續數,數來數去武松一拍大腿,唉,還真是欠了一錢,你再等等,我兜裡面還有點錢,然後拿出來一個小的散碎銀兩。
  • 3歲能從1數到100,會20以內加減法:這是數學天才還是家長誤解?
    (一)育兒案例「我家兒子3歲了,鄰居跟他同齡的男孩子都是只能數數從1數到10,而他卻能從1數到100,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題也都能說對,這該怎樣教他呢?補充一句,我們當家長的該怎樣給他鞏固數學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