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上映的電影《環太平洋2》中的機甲
上面的這幾個龐然大物,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機甲。作為代表性的科幻文化,機甲元素在不少科幻電影、動漫以及遊戲中都佔據著重要的戲份,在全世界都有著大量的粉絲。不妨趁此機會追溯機甲的發展歷史,探尋它的魅力吧。
機甲
本身是一個舶來詞,日文原文為繁體中文「機甲」,詞義為:裝甲(科學兵器や機械力で裝備すること),即所謂的「機械動力裝甲」。它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
擬人化的形態,整個外形如同人類一樣的華麗,作戰如同人類打鬥。
2
由人類直接操縱或者遠程信息連接,由人類控制機體戰鬥,不具備自主意識。因此變形金剛、終結者等形象只能說是「機器人」,而非機甲。
3
是人類力量的延伸——讓優秀的機師操控機甲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
討論機甲的起源,必須要回到它的故鄉日本。日本民族一直對巨大的機械設備有種偏執的迷戀,又因在戰爭中遭到了軍事科技的重創而更加關注先進的科技。科幻作品往往和戰爭有著極密切的關係,所以備受日本人青睞。大名鼎鼎的《鐵臂阿童木》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可謂日本戰後科幻作品的先聲。而機甲這一高科技、高戰鬥力的設定也就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
機甲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作品——《鐵人28號》。這是橫山光輝1958年出版的漫畫作品,後被改編為日本動畫史上的首部巨大機器人動畫。它身高18米,重31噸,輸出馬力10萬噸,一對鐵拳打出的力是百萬噸,足以開山裂石。而少年偵探金田正太郎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它。這一設定開創了由人操控機器人的先河,也是早期機甲的雛形。這種巨大的機械裝甲從此深入人心,成為了日式科幻的核心內容。
漫畫作品《鐵人28號》
相關作品的不斷湧現也豐富、完善著機甲的設定。到了70年代,劃時代的機甲形象出現了——《機動戰士高達》。這是一部被日本動畫評論家稱為「不可逾越的高山」的作品,奠定了之後的機甲類作品的基本框架。此後的作品中,機甲正式成為人類的武器,操縱機甲戰鬥也變得如同人類間的武術格鬥一般華麗。「高達系列」也開創了與玩具模型廠商合作銷售的商業模式,獲利巨大,對業界產生深遠影響。
「高達」經典機型RX-78-2
到了九十年代,電腦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出現了更多的機甲動漫,而機甲發展史上高峰,也是機甲類動漫的巔峰之作《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就誕生在九十年代。該片中革命性的強烈意識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學意象的運用,在日本社會掀起被稱為「社會現象」程度的巨大迴響與衝擊,並成為日本動畫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同時被公認為日本歷史中最偉大的動畫之一,並且在西方也獲得極大讚譽,收穫了大量粉絲。《EVA》對機甲發展的意義在於它使得機甲文化真正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主流文化之一,並且將機甲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EVA》初號機
直至近些年,機甲作品仍然佔據著日本動漫市場的巨大份額,每年都有許多的新作出現,優秀的作品仍然不少,具有強大的粉絲基礎。
動漫《DARLING in the FRANXX》中的鶴望蘭號
機甲類的戰鬥遊戲也一直備受市場歡迎。值得一提的初次發售於1991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這款遊戲開創了第一部機甲遊戲化的先河。如今,機甲已經成為遊戲製作的一大主題。
早期《超級機器人大戰》戰鬥畫面
遊戲《泰坦隕落》中的機甲
電影《第九區》
《頭號玩家》中出現的高達
機甲從誕生後至今,影響了好幾代動漫與遊戲愛好者。它的終極意義或許在於它給了無數人「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機甲」的夢想,以及在血色黃昏之下的曠野中,或是在無邊浩瀚的宇宙裡燃燒著的戰鬥幻想。這是我們的機甲夢,是永遠燃燒的熱血之魂。
「為自己發聲」
投稿or爆料
xscmtg@163.com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