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位於四川的阿壩州。它的名字來源於藏語,意思是火苗旺盛的地方。阿壩州的州府不是阿壩縣,而是這馬爾康。這也是人們根據馬爾康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經濟狀況、文化等眾多因素,最終才確定了它的地位。
馬爾康東連理縣,西接壤塘,北通紅原、阿壩,向南可往金川、小金。正位於阿壩州的中心位置,不愧為州府之所在。
馬爾康是青藏高原最古老之地。這裡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嘉絨藏族。「嘉絨」的「絨」在藏語裡意為「農業」,「嘉絨」意思就是居住在溫暖河谷裡進行農業生產的意思。確實他們以農業為主,講著嘉絨語,據說他們的祖先來自西藏,所以稱之為嘉絨藏族。
嘉絨藏族人居住的房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他們的屋頂會修有角,以此作為辨認的標誌。
著名藏區作家阿來曾經寫過的一部名為《塵埃落定》的書,其故事就源自於馬爾康,將土司文化詮釋的淋漓盡致。何為土司,土司就是我國邊遠地區封的一種官職,始設於元朝,多是封給少數民族的頭目。在馬爾康的四個土司,梭磨、松崗、卓克基、黨壩裡,其中卓克基土司官寨就是《塵埃落點》的故事背景原型,也是當年電視劇《長徵》的拍攝地之一。
嘉絨藏語裡,卓克基意為「殊勝之地」的意思。卓克基土司就是封於元代,現存的土司官寨始建於1918年。這座官寨在1936年被一次大火焚毀,後於1938年第16代土司重建。或許《塵埃落地》結局的熊熊大火就源自於這。
卓克基官寨的對面是西索村,就是在西索村村民的帶領下,我們才有幸見到官寨的真身。院外是鮮豔的花朵,院內還是不是當年那個嚴厲的土司呢?
卓克基官寨坐北朝南,類似四合院的建築,建築材料只運用了簡單的片石和黃泥,建造官寨時更是連一顆釘子都沒有用過。
在1984年,《紐約時報》總編看到這座官寨時,便稱讚這座宮殿式的建築為「東方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一樓放置著原來土司乘坐的轎子,還設有廚房,房屋數不勝數。這裡供土司及其家人生活辦公,還用於接待來自中原的官員。這裡還有土司收藏的寶物等。讓人毛骨悚然的還有監獄。在《雪山土司王朝》一書中就寫到關於卓克基官寨的史實。其中,談到第十六代土司的跌宕起伏,寫到了土司之間的明爭暗鬥、陰謀算計,在「改土歸流」政策中,十六代土司同意了中央政權的領導,最後善始善終。
馬爾康的四大吐司之一的松崗土司,他也創造出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建築,松崗直波八角古碉,建於清乾隆年間。這處防禦建築分為北碉和南碉在藏語中意為「峽谷口上的官寨」。該建築為木石結構,呈錐形,其中南碉傾斜了2.5度,又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馬爾康是一個充滿著魅力與歷史回憶的地方,我深深地被這裡的人文事故所吸引,但也帶著對這兒的疑惑悄悄離去,等待著下次與它的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