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批量複製的生意不是好生意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復工復產比我們預想的更加艱辛,對於非零售行業的實體店店主,尤其是中小商鋪店主而言,想必現在也是五味雜陳。
按照專家的說法,這種情況恐怕至少要持續到年底,而更殘酷的事實可能是:對於實體店來說,倒閉的更多是中小店,這種店鋪一般是沒有資源和資金,抗風險能力非常弱。反之大的連鎖機構,有資本、資金、資源後盾的企業基本上都有這種抗風險能力。
其次對於傳統的家具貿易商,經銷商來說也是受這次疫情牽連的企業,許多家具城的商鋪退租率居高不下,但是那些真正做供應鏈的企業,不但沒有受損而且還在疫情期間獲得更多的業績,比如做社區團購的,做社交電商的,還有做直播帶貨的。
其實,即便沒有這次疫情,對於一家店或者一個小公司來說,每次靠買貨和賣貨的方式賺取利差,甚至通過大量囤貨來保障及時交付的形式利潤空間也會越來越小。
而反觀社交電商模式來說,就不需要中間商,直接通過整合和利用現成資源打造強大的供應鏈體系,然後通過團長分銷,依託社群場景銷售給消費者,這種購物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更方便更便宜,前期投入更小,風險也更低。
並且,藉助網際網路,經營模式一旦走通,可以批量複製,通過發展下級代理商發展成為大區管理者,既是職業經理人又是合夥股東,對於資源和能力方面不是很有優勢的創業者來講,這才是未來創業最聰明的運作方式。
合伙人模式是大勢所趨
那麼傳統的實體商戶,未來是不是無路可走了呢?也並不是,線下銷售場景任何時候都需要,但是想要更好的生存,實體店要從本身的經營思路上有所轉變,
因為傳統的實體店靠自己進貨賣貨,對目前的競爭機制來說,根本沒有生產的機會。
所以實體店想要生存,就要與線上平臺尤其是具有完整供應鏈資源的平臺合作。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藉助線上平臺知名度引流會員消費,二是可以藉助社交新零售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優化自己的供應鏈,就是說實體店的兩個弱點可以與平臺合作去彌補。
這樣不但可以獲得更多流量,和優化供應鏈,而且也可以實現實體店的數位化和數據化,可以通過數據了解客戶的需求,做精準營銷,帶來更多銷量和利潤。
也就是說,未來實體店想要更好地生存,可以加入到整個供應鏈和平臺的體系中,大多的年輕人消費者,想要創業又沒有資源的,申請成為平臺的合伙人才是大勢所趨。
在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今天,銷售方式不再局限於線下實體場景或者電商平臺,而是可以通過多個場景多種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
除了直播帶貨的銷售方式以外,還有一種社交電商模式,這種模式是全民可參與,全員可以營銷的方式。
因為在網際網路下半場,每個用戶都是一個流量入口,都可以申請成為社交電商平臺的會員和分銷店主,通過社交場景做銷售,通過碎片時間幫助商家帶來流量的同時,也可以獲取分潤。
如何才能做好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運用的是平臺+個人的創業模式,就是通過平臺整合上遊供應鏈,然後招募下遊的消費者作為合伙人,這樣社交電商平臺就相當於不花任何費用,就可以擁有數以萬計的員工,幫自己引流賣貨。
但要做好社交電商,就要做到縱向圈粉,橫向裂變。
首先是通過社交電商平臺的品牌IP和後盾,吸引更多的粉絲關注,然後把粉絲轉化成用戶,變成會員。
其次是通過利益共享,把會員變成銷售人員,就是不但要吸引粉絲關注,也要把這些粉絲變成合作夥伴,讓每個人都參與銷售分享,做橫向裂變。
在未來的銷售場景中,社群不但是一種流量入口,也是營銷場景和銷售場景,對於商家來說可以藉助社群圈粉、養粉,與粉絲產生強關係,實現持續的變現。
如何才能快速吸引粉絲,持續變現?
首先要明白社群電商的本質是價值觀的認同,只有社群塑造了主題和價值觀,才能通過線上線下、社交、內容信息流等多個場景推廣獲取精準粉絲。
但做社群的時候想要持續變現,跟我們圈了多少人沒有關係,而是我們與粉絲直接的關係的建立。
因為在做社群電商的時候,商家與粉絲屬於是弱關係,是通過共同興趣吸引在一起的,所以在社群實現變現之前,要有讓社群有社交價值,這樣才能實現黏性,其中把賣貨的經營思維變成經營人。
要讓粉絲參與到營銷互動中,為粉絲提供乾貨價值,福利活動,讓粉絲對商家建立認知信任和強關係,這樣不但可以變現,而且還可以藉助社群成員幫助商家推廣傳播,通過老帶新實現流量裂變,銷量倍增。
結語: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社群運營和社交電商運作的乾貨細節,可以持續關注本公眾號,也可以通過客服電話進行諮詢或者報名我們的全國招商分享活動。
目前,乘著分享經濟蓬勃發展的東風,悅嚴選家居社交新零售電商平臺也正在快速發展,已經建立北京、廣東佛山、鄭州、重慶、崑山的五大戰區戰略布局,未來即將從五大戰區輻射去建立服務全國市場的城市站點。從2019年10月1日成立到2020年5月,短短不到半年時間,悅嚴選已經在北京、佛山、鄭州、重慶、崑山、長沙、三亞、海口、蘭州、泉州、哈爾濱、西安、福州等100多個城市站點。計劃到2020年底,悅嚴選將要在全國市場建立500個服務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