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承載著中國動畫電影希望的《姜子牙》於「十一」期間隆重上映,一看票房熱度和大家的評論不免有些失望,動畫效果肯定是沒的說了,大家糾結的都是劇情,目前我都還沒能完全消化呢,就不在這裡跟大家扯蛋了,只是相比較於《姜子牙》,我更鍾愛另一部承載著中國動漫希望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了!
也算是同一個製作團隊吧,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動畫效果上也算是可圈可點的,跟《姜子牙》駁雜的劇情相反,他的劇情簡單交匯,但是碰撞出的火花是相當不錯的,能夠讓全年齡段的觀影者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感觸,裡面著重講到的自然是哪吒這一人物了,大家都為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桀驁深深折服,但是拋開哪吒來看,裡面真的很難讓我們看到純粹的善與惡,好與壞,是非對錯都無從說起,真的都只是所處的立場不同罷了。
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不管是太乙真人和申公豹,亦或者是李靖一家和陳唐關百姓,再或者說是哪吒和敖丙之間,我們看到的也僅僅只是立場背後的各自為營,所產生的衝突也不過是彼此間的偏見而已。
正面人物我就不提了,他們代表的都是正義和善良的一面,我想著重跟大家討論的是幾個反面人物的設計,以此來說明偏見之下這些人物的走向,其實都是情理之中的。
影片中,每對衝突的人物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真正的善惡對錯之分,我覺得這才是電影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地方。反之,如果把善惡剝離得太徹底,就真的超脫於世事之外,算不得能進入人心的好作品了。
影片雖然屬於藝術加工,他來源於生活,也可以高於生活,但是絕不能脫離生活,不然就沒有了代入感,也失去了製作的價值,不信,來看看下面幾個角色的解析就明白了。
在觀影中,你們討厭申公豹麼?反正我是不反感的,恰恰因為他的口吃,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徒增了很多笑料,同時也對他的遭遇有些同情。
申公豹和太乙真人同為元始天尊座下弟子,可就是因為申公豹為豹子精修煉成人,是師門中唯一的異類,就算他再怎麼勤勉努力,也未曾得到師傅的重用。
反觀太乙真人,嘻嘻哈哈喝個小酒,騎個飛豬,遇事還拎不清輕重,卻能得到重任,並被預留了十二金仙其一的名額。你說這氣人不氣人?羨慕不羨慕?嫉妒不嫉妒?更多的可能就是打心眼裡的恨吧!
得了,申公豹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別恨申公豹,也別說申公豹就是十足的反面角色,不然你也會被帶入進去,繼而也會恨起自己來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申公豹要讓敖丙活埋整個陳唐關百姓,確實就是壞人一枚,我不反駁你,但是你也想想,申公豹是仙界的異類,那麼在人界也是異類無疑的,他跟人有什麼情分可言呢?他要的是要向元始天尊證明自己能力比太乙真人強,不重用自己是原始天尊的損失,犧牲毫無瓜葛的一鎮人類算什麼呢?站的位置不同,所思所行自然是不一樣的,其實,也只是立場跟我們不是一個而已。
說到人,其實你是很討厭影片中陳唐關的無知百姓的吧!他們愚昧,天生對哪吒帶著偏見,讓哪吒受盡了委屈,讓其一出生就只能關在府裡,什麼也沒做就是錯,做了好事反而是錯上加錯,被他們誤解,逼哪吒成魔。
可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都有無所不知且無所不能的仙長(太乙真人)證實哪吒是魔丸降世,將來註定是要成魔的存在,你還會淡定麼?連代表正義的仙界都要剷除的魔,你還要留著大度等災難降臨麼?所以,百姓對於哪吒的偏見和憤恨,都歸於他們內心的恐懼。
趨利避害是人性,得知哪吒是魔,是妖怪時,他們都想除之而後快,對其避之不及,也不會摒棄偏見聽信哪吒自己是在救人而非綁人,況且,百姓從始至終確實沒有看到哪吒口中的妖怪出現啊!後來,得知哪吒救了全陳唐關的百姓,大家也如夢方醒般跪謝哪吒,所以,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只是因為能力有限沒有及時看清楚事件的真相而已。
最後再來說說哪吒和敖丙吧!哪吒是桀驁,但是他本質不壞,從非常喪的魔丸蛻變成敢於向命運發起挑戰的救世主,確實讓我們深深的震撼和折服。
影片中,除了被哪吒不認命,不服輸的精神所打動,我被敖丙深深帥到了,溫和知禮的敖丙一開場就深深吸引了我,這麼帥,這麼一謙謙君子形象,反正我是恨不起來的。就算他要活埋整個陳唐關的百姓我都覺得他也是被迫的。
敖丙想要活埋陳唐關的百姓,也是有他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身為龍族希望的敖丙,背負著要將龍族帶離海底煉獄的使命。要說上天的不公之舉,哪吒算一份,龍族也是要算上一份的。
龍族本是叱吒風雲的百鱗之長,還在上古時代幫著天庭鎮壓了海底無數妖獸,可謂是功不可沒,但是天庭依然不信任妖獸出生的龍族,雖然得封龍王之頭銜,有龍宮之所在,卻只能畫地為牢,被永遠禁錮於海底,生活於海底煉獄之中。
而龍珠託生的敖丙是龍族等待千載的唯一希望,臨行前,所有龍族成員拔出身上最堅韌的龍鱗製成萬鱗甲,只期敖丙能夠封神登天改變全族的命運,他肩負的使命太過於厚重,以至於敖丙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看完全劇,是非對錯在你心裡的界限是不是變得模糊了呢?而唯一讓我們將整部劇情串聯起來產生衝突的,竟然就是偏見。
劇中,申公豹說道:「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哪吒的母親殷氏也對哪吒說道:「其實你心裡還是希望被人接受的是不是,只是因為別人的偏見,讓你受了委屈,所以你才那麼恨他們!」
可是哪吒的不認命,不服輸,且視別人的看法於無物,命運不公,就和命運鬥到底!自己是魔是仙,全憑自己說了算,自己的命運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倔強卻打破了偏見的邊界。
影片中,個個都有自己的使命,也有各自的立場,大家都或多或少帶著某些近乎偏執的偏見,但唯獨太乙真人是偏見之外活得最巴適的人。
影片一開始,太乙真人那濃重的川普,以及圓滾滾的體型和憨厚滑稽的動作和語言就自帶娛樂基因,知道由於自己貪杯中了圈套,錯把魔丸降生於哪吒身上時,第一反應是想殺哪吒,可看到李靖夫婦愛子如命時,也敢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李靖夫婦一起,想把哪吒引入正道,此後摒棄哪吒魔丸之偏見並悉心教導。
後來哪吒承受元始天尊天劫咒,他冒著違背師尊使命的風險,毅然用七色寶蓮硬抗天劫,保住了哪吒魂魄。
從頭到尾,太乙真人無疑是一個沒有偏見,遵循內心,活得最巴適的一個。
對於酒,他愛而不禁;對於自己的失誤,他勇於承擔錯誤並尋求破解之法;對於師尊的囑咐,他在遵守中違背,又在違背中秉承內心。
在整部影片中,大家都在各種掙扎中完成成長和蛻變,而唯獨太乙真人,雖然到處吃癟,但卻是唯一一個笑到最後的人,無他,就是因為他沒有偏見之心,完全活成了自己,用他的川普來說,就是「巴適」!
所以,我們成不了哪吒那種救世英雄,但我們可以成為太乙真人,在偏見的世界裡無視偏見,秉承自己的內心,勇敢做自己,活出巴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