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當一個家庭有了新的生命誕生,家庭的焦點就會聚集到這個新成員的身上,手足矛盾由此便會展開。
網上刷到這樣一個視頻:
浙江寧波一男孩,突然跳進了一條河裡,只見他緊緊抓住水底的圍欄,只露出個腦袋。當消防員趕到時,他已經在河裡泡了半個多小時,情緒激動,拒絕上岸。
原來,男孩是因為被姐姐欺負,一氣之下想通過跳河的方式讓姐姐給他道歉。民警趕緊勸說,告訴他,姐姐已經打電話來向他道歉了,但是他站得太遠聽不見,讓他過來就能聽見了。
可是,男孩卻無動於衷,非要姐姐過來當面道歉才行。最後,消防員強行將小男孩拖上了岸,隨後,民警對他進行了心理輔導和安全教育。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不少家庭都歡天喜地要了二胎。許多家庭都兒女雙全,幸運的湊成了個「好」字。然而二胎之間的關係卻並不太平,尤其是「姐弟組合」,出現矛盾的機率最高。
同樣是二胎家庭,姐弟關係就比兄妹關係、兄弟關係和如姐妹關係要差很多。有時候,姐弟關係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讓姐弟變成仇人。
01
熱搜上看到一個新聞:一6歲女孩因為媽媽生了弟弟,感覺受了冷落,竟然患上了「症性眼盲」。
媽媽說,女兒視力突然下降,走路都會不斷的摔跤。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卻發現女孩視力完全正常!
醫生推斷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的,於是給孩子喝了藥水,說喝完就可以看清。結果,女孩的視力馬上就恢復了。
原來是女孩擔心弟弟的出生,媽媽不再愛自己了,才因為心理原因導致了。
「姐弟組合」的二胎家庭中,很多父母總喜歡用「孔融讓梨」的方式教育姐姐,告誡姐姐要照顧弟弟,不能打弟弟,要有個姐姐樣兒,凡事讓著弟弟。
好吃的,好玩的,都要讓給弟弟;弟弟欺負姐姐了,弟弟闖禍了,挨罵的也都是姐姐。誰讓姐姐比弟弟大了呢?
可是,父母卻忽略了,姐姐也還是個小孩子啊!弟弟的到來,父母的偏心,讓姐姐的心理產生強烈的落差,痛苦不堪。
姐姐怕被冷落,怕被弟弟搶走了本來屬於自己的愛和關注,這是孩子的本能。而父母的遲鈍,卻忽視了姐姐的感受,結果只會造成姐弟的關係越來越差。
02
知乎上一個女孩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一天,年幼的弟弟突然生氣了,他說:「姐姐壞,我和你都在媽媽的肚子裡睡覺,你先醒了不叫我,自己先爬出來了,所以你就比我大,做了我的姐姐,現在天天欺負我!」
這時候媽媽卻說:「姐姐這不是壞,她是聰明。如果讓你先出來,就沒有她了。」
一瞬間,女孩突然明白了:如果第一胎是男孩,父母根本就不會再生二胎了。如果先有了弟弟,父母根本不會要她!
她突然覺得自己變得不再重要。從前父母所說的「不想讓她孤孤單單」,「想給她再生個弟弟作伴」什麼的,其實都是藉口。
從小到大,弟弟都是在全家人的寵溺中長大,他把自己居高臨下的對待姐姐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終於有一次,當個子已經長得比姐姐還高的弟弟衝她揮起了拳頭的那一刻,她決定不再容忍弟弟的傷害,明確的和他斷絕了關係……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女孩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從小到大,弟弟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舅舅等親人的偏心下,讓自己遭受的一次又一次傷害。
因為女孩天生心思細膩、敏感,成熟較早,如果父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並且平時表現得明顯地偏愛弟弟,那麼姐姐肯定會感覺倍受冷落,心生不滿。
特別是有的父母生下二胎後,因為弟弟小,所以照顧弟弟的時間長,在弟弟的身上付出的精力多,這讓原來在家裡獨享寵愛的姐姐感覺到失落和難過。
在弟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經常讓姐姐幫忙照顧弟弟,而逐漸長大的弟弟,卻很難體諒姐姐的辛酸。
在姐弟發生矛盾的時候,不管誰對誰錯,父母總是直接就說什麼「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或者「你比弟弟大,怎麼還不如弟弟懂事?」之類的話。
這些傷人的話語就會成為二胎家庭最大的坑,成為刺向姐姐無形的刀,讓姐姐的內心傷痕累累。
所以,在二胎家庭中的這種「姐弟組合」,常常會因為父母和家人的重男輕女思想,弟弟的有恃無恐,驕橫跋扈,以及姐姐身上女孩那種天生的敏感而造成姐弟親密關係的受傷和破裂。
03
《奇葩說》中,陳銘說過,孔融讓梨是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前提下。大的讓小的,姐姐讓弟弟,都應該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之上,是孩子自己主動的選擇,而不是父母強制孩子的行為。
那麼,「姐弟組合」的二胎家庭,父母怎樣才能處理好姐弟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能夠和諧相處呢?
1、父母要摒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現在的父母處於一個新時代,有文化,有素質,多數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應該摒棄那些落伍過時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無論男孩女孩,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都是媽媽10月懷胎辛苦生下來的。與男孩相比。女孩更加細心、貼心,更懂得心疼和體貼父母。
父母如果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和表現,每個女孩都會敏感體會得到的。並可能因此內心受傷,產生妒嫉自卑等消極的心理,從而影響對弟弟的感情。
2、不要抱有「大讓小」,「姐讓弟」的成見,而要重視姐姐,不偏袒弟弟。
父母在兩個孩子之間,不可以偏袒任何一方,否則就會造成二寶之間關係的失衡。尤其是不要總是認為「大讓小」「姐讓弟」是天經地義的事,孩子一有爭執就要讓姐姐讓著弟弟。那樣只會增加姐弟之間的嫉妒心理和仇視行為。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兩個孩子起爭執時,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護小的上面。
這就要求父母要在家中樹立姐姐的威信,讓弟弟尊重姐姐老大的身份,有了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會大大增強姐姐的責任感,會讓姐姐由衷的把照顧弟弟,禮讓弟弟當成自己的榮耀和責任。
不被偏袒的弟弟會更加的尊重和愛戴姐姐。姐姐也會更加的愛護和關心弟弟,做出父母所期望的樣子。
3、父母少幹預姐弟之間的事情,有矛盾多讓他們自己解決。
有時候,弟弟要姐姐的東西,姐姐不給,如果沒有父母的幹預,也許弟弟一會兒就忘記了,或者姐姐一會兒心軟又把東西給弟弟了。
可是如果父母一看到姐弟爭執,馬上就要求姐姐把東西給弟弟,那麼氣氛馬上就變了。弟弟會生出唯我獨大的優越感,而姐姐則會認為父母偏心弟弟,不重視自己。結果只會讓姐弟間的矛盾火上澆油。
所以,姐弟之間的瑣事矛盾,父母最好少幹預,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才會減少姐弟之間的隔閡。除非發生不可調解的矛盾,才需要父母出面進行正向的引導。
有人說,一段好的關係裡,一定有70%的親密,和30%的爭吵。二胎姐弟之間的衝突和爭吵,是很正常的。只要他們可以積極的溝通和調整,那種在朝夕相處中積累的一點一滴的瑣碎的記憶,都會成為孩子美好的記憶。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好好的保護、培養和呵護孩子之間的愛,不要在孩子之間搞比較和競爭,讓孩子在一起互相磨合、互相幫助,在相親相愛,吵吵鬧鬧中成長為一生最親密的親人,而不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