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誠誠媽育兒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在抖音上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說是有一種遺憾,叫做吵完架,才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哈哈,是不是很逗樂,也說到了很多人的心裡了。但有一對姐弟吵架,絕對沒有這種遺憾!
有一段視頻在網上很火,視頻中一對小姐弟吵架,相愛又相殺的場景,滿口「趙本山」式的東北大渣子味兒,卻又不落俗套,讓人忍俊不禁。
弟弟一臉正經的給姐姐講道理:「我和你相同」,配合著手勢,有點紳士的風範。
姐姐卻不屑地回懟:「我和你不同,我愛學習,你愛嗎?」
一句靈魂拷問,讓弟弟啞口無言,接著又是一連串的發問:「我們相同麼?叫你學習你哪次不是哭了吧唧的,讓你玩,你咋不哭呢?」
也許說到學習,直擊要害,弟弟無可辯駁,姐姐又來了句厲害的:「都是一個爹媽生的,憑什麼就我愛學習,你不愛呢?」
是不是很厲害啊,誰遇見這樣的姐姐,是不是分分秒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本想著弟弟就如此敗下陣來,可是弟弟不慌不忙,擺著小手說到:「好了好了,你聽不懂我說話我也聽不懂你說話,這就完了得了唄!」
看完視頻很多網友覺得姐姐是真厲害,直擊弟弟不愛學習的弱點,讓弟弟無法接招,但弟弟可不簡單,小小年紀,知道以退為進,任憑姐姐說破天,來一句「聽不懂」,既不失自尊又給予有力還擊,是不是很高明呢?
而作為這對小姐弟的媽媽,只是默默的拍下這個場景,並沒有參與其中,任憑孩子們如此。其實,生活不就是如此嗎?溫暖的碰撞,幸福的場景,無需較真。
作為父母,怎麼維持孩子之間的和諧關係呢?
第一、一視同仁,平均分配父母的愛
雖說同父同母,但孩子長相脾氣愛好卻不相同,有的孩子集中父母的優點,乖巧懂事,聰明活潑;也有的孩子偏偏遺傳了父母的某些缺點,兩個孩子相差太多,但無論怎樣,都是自己的孩子,要一視同仁,給予他們同樣的關愛。
切不可有所偏頗,否則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就會有父母偏心的認知,而且這種認知會伴隨一生。
第二、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的世界,簡簡單單,吵吵鬧鬧,一會兒就好了。當家裡孩子之間有矛盾的時候,鼓勵他們自己溝通,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一方面可以鍛鍊他們溝通的能力,而且手足之間的互動也有利於感情的培養,吵過鬧過之後沒準會更和睦呢!
而大人如果硬要從中插進去,評個誰對誰錯,實在沒有必要,最重要的是往往會把事情擴大化,讓孩子們心裡都不痛快。
第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會彼此尊重對方。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裡都有著父母的影子,比如上面的姐姐嘴裡說的「哭了吧唧的」,媽媽聽了是不是都樂了,孩子學啥像啥。
比如兩口子在家,經常會當著孩子的面貶低對方,,或者大吼大叫,在外面開車遇到有人別車而堵,順口罵上幾句,孩子很快就學會。學會尊重別人是一種修養,體諒別人更能體現你的格局與度量。
「弟弟弄髒了你的作業本,你可以原諒他嗎」「姐姐要寫作業,是不是不能打擾你」,當用溫和禮貌的態度告知孩子,孩子也會很坦然的接受,相反,凌厲的態度卻往往讓矛盾激化。
本期話題:當你家的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你是怎麼處理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一路有你,一路相伴。我是誠誠媽,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分享能為你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示。(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