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起
公元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過海西入侵,進攻亞提卡,雅典軍隊在馬拉松平原上奮勇迎戰,擊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戰役」。希臘派長跑冠軍菲迪皮得斯從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廣場(全程42公裡,195米),以極快的速度完成26.2英裡的路程,並向雅典人傳達勝利的消息,在其輝煌的奇蹟成就下,菲迪皮得斯體力衰竭而死。為紀念這一盛事,1896年在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項目,將當年菲迪皮得斯信使跑的裡程——42.195公裡——作為比賽距離。
馬拉松賽跑的全程是42.195公裡,要跑多長時間?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所以答案也不一樣,之前人類馬拉松的最快記錄是2小時01分39秒,這個記錄的保持者是肯亞的 Kipjog,他是去年9月16日在柏林馬拉松上創造的。但是這個記錄現在被重寫了,1小時59分40.2秒再次刷新了人類的極限,並且仍然是 Kipjog創造了這個記錄。
馬拉松賽跑世界紀錄保持者肯亞名將基普喬格,經過長達半年的準備,於10月12日完成了對自己的挑戰,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跑完42.195公裡,朋友圈和各大平臺瞬間被他刷屏,不管懂不懂跑步的人,都要抓緊時機,趁著熱火朝天。
破二究竟是什麼概念?
Kipjog之前的最好成績是2小時01分39秒,而2018年柏林馬拉松賽的最好成績是2小時01分39秒,別看這短短的2分鐘,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來說,每一秒突破都是一個巨大的努力。
馬拉松賽跑需要2個小時,也就是說你需要每公裡2分50秒、100米跑17秒、400米跑1圈、100圈以上,而男子400米世界紀錄是南非選手範尼凱克在2016年8月15日巴西裡約奧運會上創造的43秒03。
三、五年前,人們還認為距離馬拉松比賽還有很長的距離,但現在,人們卻用1小時59分40秒的時間打破了這個距離,把它看作一個探索人類生理極限的偉大實驗,而非為它專門設計的馬拉松比賽。「破風」小組在基普喬格旁邊——共有41名頂尖的陪跑員,分成6個小組,每組5人,組成 V字陣型,另2人在基普喬格身後左右,經過多次試驗,可以形成最好的擋風牆,有利於挑戰者創造好成績。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SimonAngus在年初的時候就研究了馬拉松的紀錄趨勢,並推測到2032年,人類將有10%的機會打破紀錄。
雖然 Kipjog在這場比賽中沒有出場,他的成績也沒有被列入世界紀錄,但是他的重要性卻遠遠超過了世界紀錄,他用腳證明,人類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需要等待13年。
讓我們看看一些數據:
就馬拉松賽結束時間而言,保持8分32秒/公裡的配速,6小時完成42公裡的賽跑,這是一種介於快跑和慢跑之間的速度,通常有些運動員在比賽時,只要有毅力,就可以完成賽跑;一名經常進行跑步運動並有一定技巧的運動員,以每公裡5分鐘計,42公裡的賽跑結束時間是3小時30分鐘,這是一項高水平的賽跑項目,已處於領先地位。有關數據統計:今年馬拉松賽跑的平均成績是3小時58分25秒,基普喬格是1小時59分40秒,相當於他的一步=其他人的兩步。
兩小時跑完42.195公裡是什麼概念?在此之前網上有個網上分類,我認為這很貼切:以百米世界紀錄為例,博爾特保持9秒58的記錄,如果要提高0.01秒,百米紀錄的提升幅度是0.1%。若改為馬拉松比賽,以基普喬格之前公認的最好成績2小時1分39秒來計算,他想要突破2小時,則紀錄升幅將達到1.4%,難度相當於百米跑9秒45左右。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馬拉松賽進2小時,配速達到每公裡2分50秒,以2分50秒配速堅持42公裡不減速,這對體能、耐力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2小時完成42公裡,即每小時21公裡,再分解下來,以17.08秒的速度跑100米,有些朋友說這很輕鬆啊!不要急躁,用17.08秒連續跑422個100米會怎麼樣?身為人,光有兩隻腳靠在純體力上,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並不誇張地說,這確實是一項名副其實的成就。
除了科學訓練之外,基普喬格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的挑戰。擁有有史以來最強41人的兔子隊,擁有最好的破風隊(這種陣型並不是用來擋風,而是用來做迴旋助推器,即使只產生1秒的效果,但卻能帶來很大的效果),還有強大的裝備,還有補給,位置,時間,天氣等等,沒有一個不是精心挑選的結果。
綜上所述,除非有超越基普喬格的天賦,一般人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至少現在還沒有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