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談讀書,如果瀏覽取代了閱讀,人會變得危險,甚至變白痴

2020-12-25 青丘靈墟

古語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到了近代也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改變命運之類的話。可見無論古今中外,人們對於讀書都是有著極高的承認的。

然而到了當代,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原本的「讀書崇高」的認識似乎在慢慢地被人們所拋棄。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想要查什麼資料,已經不需要像以前一樣,去查找大量的專業書籍,只需要打開瀏覽器,在搜尋引擎上打上一個關鍵詞即可,不管是不是自己需要的,都會查出來。

便利的瀏覽,使得人們再也不必辛苦讀書,慢慢的讀書,讀紙質書,尤其是那些經典的大部頭名著,變得越來越沒有人氣。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對於這種網絡瀏覽逐漸取代傳統閱讀的事情,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經數次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瀏覽不是閱讀,也代替不了閱讀

在如今的網絡時代,還有多少人依然保留著好的讀書習慣?王蒙先生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內容是「最看不下去的書」,最終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紅樓夢》。

對於這個結果,雖說理解,可也依舊覺得有一些慚愧與恥辱。《紅樓夢》是我國經典的古典名著,位居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無論是文學地位與價值,還是歷史地位與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可是…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如今新媒體的發達,造成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便捷與複雜。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大部分人不是精於一域,而是全部流於表面,浮於淺層。每天用在網絡瀏覽的時間,去看那些無用的信息的時間遠超過了讀書的時間。但這種瀏覽哪怕付出的時間再長也終究只是一種即時性的,是一種「熱鬧」,根本記不住什麼,也學不到什麼。這樣的瀏覽「熱鬧」,那不是閱讀,也代替不了閱讀,一旦瀏覽代替閱讀將會出現白痴化現象。

王蒙先生說,現在很多人把讀書當成了消費,當成了消遣,當成了解悶。把閱讀變成了「悅讀」,每天就是大量的瀏覽八卦娛樂信息。先生認為人不僅要讀書,還要有苦讀、有攻讀,要有鑽研深奧書籍的勇氣。

如果瀏覽取代了閱讀

雖說,瀏覽無法取代閱讀,可是在如今的情形下,讀書的人似乎在慢慢變少,人們都開始追求速效的瀏覽,那麼如果有一天瀏覽真的取代了閱讀,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呢?

讀書成了少數人的「特權」

在古代,雖然我國實行了科舉制,而且印刷術也讓人們讀書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可是能夠讀書,讀得懂書的人依然佔據社會的少數,那些能夠出口成章的讀書人,在當時那可不是一般人。古時的秀才在普通人的口中,那可是被尊稱為「老爺」的。可以說,在古代讀書那就是一種「特權」。這種情況下,雖然人們對於讀書非常的敬畏,可是卻不利於社會文化的提升。

到了現在,人們雖說可以自由的讀書,也基本不會有什麼讀不懂的情況,可是看看大部分人讀的都是什麼,娛樂、八卦,獵奇,低級。沒人再去讀經典,那些能夠經世致用的文化書頻遭冷落,能夠讀的進去的人越來越少。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最終的情況就是少數人掌握了文化的制高點,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愚民」。說得難聽點,這就是一種現代版的「讀書特權」。

社會、人心變得浮躁

現在網絡技術使得信息的獲取變得越來越簡單,甚至於還出現了一批自認為無所不能的「萬事通」。他們認為在網絡上,任何信息都可以找到,自己根本沒必要去進行沉澱學習,想要什麼不過就是一個搜索的關鍵詞而已。

快節奏的生活加上自大的心裡,所帶來的就是社會與人心的浮躁。凡事想要速成,不想積累,不想總結。一旦遭遇困境,要麼怨天尤人,要麼手足無措,要麼乾脆放棄。完完全全的成了一個「廢人」。

王蒙先生說這樣的人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對於保持我們民族"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深處意氣平"的文化傳統是一個重大的災難。

人類出現白痴化現象

如今信息獲取變得方便,雖說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可是也造成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扁平化,人們得到的信息不再是系統的,有條理的,而是一個又一個沒有聯繫的點。慢慢的這些信息非但不會帶來用處,反而還會像身體內脂肪的堆積一樣,最終每個人都變成了垃圾信息的「胖子」。

看看身邊的人,每天拿出手機看著那麼多無用的東西,如果問他們為什麼看這些,他們多半回答是不知道。

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沒有興趣的瀏覽,只是在消磨無聊的時間。一切不需要自己思考,想要就去搜尋引擎查找。這種網絡的依賴症,慢慢的會使人們喪失掉自主思考的能力,記憶力下降。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痴呆化現象。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是現在很多的網民,或者叫網蟲更合適一些。他們每天什麼都看,看似什麼都知道,可實際上是什麼都不懂。他們就是那種聽風就是雨的典型,在他們身上,別說學而不思了,他們連學都沒有。和他們交談,你必須要被迫降低自己的智商,以和他們保持在同一智商線上。如果你的意見與他們不相符,那基本就沒得談了,因為那些沒有自主思考的人,是很危險的,白痴化現象,在他們身後已經開始初見端倪了。

在網上,這種人他們有一個外號叫「鍵盤俠」,也有人叫他們「噴子」。

凡此種種,總結來說就是,在如今,書,依然是非讀不可。

如何讀書

雖然讀書非常的重要,可是現在的人似乎對於讀書還是有一些「懵」,他們不知道該讀什麼書,讀多少書才好。對此,王蒙先生給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

有自己愛讀的書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能夠讀的書也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去經歷世界所有的熱鬧,自然也不可能讀完世界所有的書,因而對於一個人來說,有自己喜歡的、愛讀的書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這些書之外的其他書可以當做是一種消遣,或是瀏覽來獲取信息。

先讀懂母語書,再看外語書

總有些人覺得,外國的東西就是比中國好,看點外國書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其實就是在裝,如果真要比內涵,比深度,全世界最有文化深度的書那就是中國的古籍。

對於讀書,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母語的書讀好。連自己的母語都沒學好,用母語寫的書都讀不懂,你覺得能夠讀好外語書嗎?所以,在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之前,在沒有學好自己的母語之前,不要去過早的讀外語書。

重視工具書

王蒙先生說,什麼都可以省,唯獨工具書不能省。特別是一些像自己這樣沒有多少真才實學的人,想要查閱資料,獲取信息,全靠工具書。

先生還說,自己在想一個問題之前,都要先查一下《辭源》,然後自己的學問就大了。當然了,自己不僅查《辭源》,還查漢英詞典,《百科全書》,這會讓自己知道的更多,增長更多學問。

掌握讀書的平衡點

王蒙先生說,在中國有一個現象,那就是有一些人不讀書,但他們鬼精鬼精的,非常聰明,還很有能耐。反倒是一些讀書很多的人卻顯得很傻,這是為什麼呢?

先生對此解釋道:

因為中國的現實不按書本辦,書本也不一定按現實寫。如果你讀得太多了絕對傻,但是不讀書,你的本事再大,再幹練,確實還是低水平。但是每個人的平衡點不一樣,錢鍾書就以讀書為樂,但是這個人絕對聰明,絕對不是傻子,夠精,該得道了,成仙了。

所以,對於個人而言,讀書需要掌握一個平衡點,需要兼顧多與專。讀的太多,卻沒有精通的那就容易傻。這個平衡點沒有固定的標準,因人而異。有能力強的,可以讀得又多又專,也有能力弱的,能專一就已經不容易了。所以,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去掌握它,利用它,最終讓自己的讀書可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一點小建議

現在的很多人,都有著嚴重的「手機依賴症」,離開手機哪怕只有一分鐘,都會渾身難受。對此,王蒙先生建議,在平時儘量的克制自己少用手機。在不用或少用手機的時候,去書店買上兩本書,讀讀看,堅持一段時間,看看這與用手機有何不同。也許你會發現新天地呢。

相關焦點

  • 讀書節目「名人讀名著」上線:聽高曉松讀《白痴》,麥家讀《老人與...
    讀書節目「名人讀名著」上線:聽高曉松讀《白痴》,麥家讀《老人與海》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6月28日晚上,一檔讀書節目「帶本名著創未來——名人讀名著」在線上啟動。主會場設置在杭州的 " 閱讀公益空間 " 曉書館,分會場則在 " 文學專業出版社 " 人民文學出版社;由節目總策劃高曉松領銜,通過線上連線的方式,八位文藝界名人分處四地(北京、杭州、上海、長春)為廣大讀者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沙龍。
  • 《阿甘後傳》:白痴阿甘變小丑,不僅僅讓人從第一頁笑到最後一頁
    人也有聰明人和笨人兩種,如果不是鷹,也許可以選擇做只一直努力的蝸牛,慢慢爬向成功山頂。如郭靖、阿甘其實除了悟性差,也有聽話善良純粹的天才優勢。郭靖傻人有傻福,不僅練成絕世的武功,還娶了機靈鬼怪的黃蓉。阿甘其實是個白痴天才,或者說是天才病重度患者。
  •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家指導你如何學會閱讀
    讀書是有意義的,他可以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因此,無論你生活在各行各業,你都應該成為一個愛書之人。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麼?讀書很簡單,讀就行了,但讀書又很難,要不然這麼有那麼多孩子從小成績上就有非常大的差別呢?問題就出在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
  • 人,為什麼會變?
    人心是會變的,從幼稚到成熟,從懵懂到現實,從實話實說到反覆思量,從肆無忌憚到小心翼翼,從無話不說到難以啟齒。正如那句歌詞所唱的那樣: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收起了底線......原來,什麼都可以改變!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卻在環境和社會的染缸裡,染上了太多的顏色,每個人都帶上了面具,掩蓋自己的真實情緒,沒有人會把百分之百的自己坦露出來。人,為什麼會變?
  • 00後美女作家《時光島》讀書分享會在清水塘溪泉灣小學舉行
    星辰在線4月1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晨星)2019年4月17日下午,00後美女作家龔暄婷來到清水塘溪泉灣小學做《時光島》之「家校攜手閱讀 書香浸潤清溪」讀書分享會。這是《時光島》校園讀書分享會的第十站。
  •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是什麼讓我放下手機去讀書?
    拿到書以後,我以最快的速度瀏覽了一遍,發現內容很有意思,而且讓我深受啟發,相比於刷手機,這個收穫更接地氣,於是我就想著每天少玩一會兒手機,用空出的時間多看幾頁書,以此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實現了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的蛻變,不但認識了很多業內大咖,也靠讀書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不能好好閱讀,但其實,閱讀不是拿起書讀就好了,真正的閱讀其實是有技巧的。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閱讀7堂課》這本書是由秋葉和秦陽所著,書中主要為大家分享,如何去閱讀一本書。其實,我們很多人,有時候讀書沒耐心,有時候讀書後無法吸收。
  • 「山蟲讀書」女兒的閱讀經
    第三件事,身教重於言傳,重新開始好好讀書寫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奇蹟就這樣發生了——如今女兒十歲,我復讀了十年。回顧父女共讀的芳華,總結如下:一者重讀經典。先是大放血,把過去想讀而未讀的經典通通買回家,充實書櫃,營造氛圍,等她在書香中慢慢長大,我也補得差不多了。原本嫌書架太空,如今嫌它太小,翻點一本本厚書,慢慢由新變舊,成就感頓時爆棚。
  • 閱讀,無用之大用——經常讀書的人和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 一步步陷入到自己「邏輯縝密的心理分析當中」;被上司批評了,要麼覺得上司是在拿自己出氣,或者他根本就是個笨蛋,要麼就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整個人;吃東西老是挑剔,睡覺受不了一點噪音……這些都是缺乏『 鈍感力 』的表現,但一個沒有『 鈍感力 』認知的人,往往會從外部內部找各種各樣原因,企圖尋找一個「解釋」,企圖把問題
  • 讀《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閱讀效率差,可能是不懂這些讀書訣竅
    我知道,按照記憶的規律,反覆閱讀能夠牢記書中內容,但那樣將會在同一本書上消耗大量時間,所犧牲的是閱讀的效率,不僅會讓讀書變得更加枯燥,而且將使我本來就很難看的豆瓣年度讀書報告更加慘澹。新年假期,讀到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中恰好提供了一些讀書方法,感覺對於自己頗有裨益。
  • 這位改變宮崎駿人生軌跡的童書作家,教給我們的閱讀心法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兒童文學作家。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宮崎駿在大學期間,閱讀了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但是,當他讀了中川李枝子的作品後,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因為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超越不了中川李枝子。改變宮崎駿人生軌跡的中川李枝子,到底是何許人也?她不僅是日本國民童書作家,也是國寶級繪本閱讀推廣人,她與宮崎駿一樣在日本家喻戶曉。
  • 產品分析報告 | 微信讀書的閱讀創新與發展
    有一次下載了「微信讀書」APP想來探索探索它,發現微信好友之間也能交流讀書想法,可以在讀到某頁時就寫下想法進行分享,也可以瀏覽其他小夥伴的熱門想法和熱門劃詞,感覺體驗很棒,有時自己寫的想法被許多人點讚,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 世界閱讀日裡聊讀書|Can這裡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也叫世界讀書日,最初的提議是來源於「國際出版商協會」,旨在推動人們的閱讀習慣;後來在1995年的某一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以後的每年4月23日作為世界讀書日,因為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 不讀書,成功可能與你失之交臂|《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來分析
    比爾蓋茨曾說:比起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讀書的好習慣更加重要。可見讀書帶給我們的益處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不喜歡讀書,會有哪些弊端呢?關於這一點可能沒有多少人在意過!然而想要在短時間內有效吸收知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讀書是唯一切實有效的方法。但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知識沉澱,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通過讀書學以致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對閱讀書籍的選擇給出了不隨意買書,只讀優秀作家的作品的中肯建議。
  • 廣州讀書月大咖領讀雲分享|在閱讀,在經歷,在成長
    朝夕閱讀,不負韶華。2020廣州讀書月線上「大咖領讀雲分享」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書專題薦讀系列活動,正火熱進行中!讀書月期間,多位知名作家、專家學者,做客「大咖領讀雲分享」欄目,通過視頻與廣大讀者進行一次線上見面。閱讀的人,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閱讀時每翻開一頁,就仿如踏進一個全新的世界。書籍,如同世間的大千山水。讀書讀到心領神會處,書中的一人一物仿佛都置身眼前。我們就會不自覺為書中人的快樂而欣喜,也為其悲傷而落淚。
  • 世界讀書日聽「書香」達人分享閱讀經驗
    何光瑜在貴州省全民閱讀進社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  何光渝:你用手機在瀏覽還是閱讀?  「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就是喜歡閱讀。」  知名學者、貴州省「全民閱讀推廣大使」何光渝總被人問起為什麼閱讀,他答得乾脆——就是喜歡。在他看來,讀書本就不需要理由,不過喜歡而已。  面對現有的紙質書和電子書的爭議,何光渝認為無需糾結。從甲骨文起始到現在,改變的只是書的材質,電腦也好、手機也罷,又或者打開書本,只要你通過購買正版的書籍並認真閱讀便是收穫,讀電子書或者紙質書內容都一樣,只是介質不同而已。
  • 沉醉書香 不舍閱讀——南山中學雙語學校小學部讀書日活動
    【第一篇章:世界讀書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是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據資料表明,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在每年的4月23日,各國把讀書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慶。
  • 你的讀書方法一直是錯的,所有人值得收藏
    自從喜歡上了每天讀一本書,我才發現,讀書有泛讀和精讀,而五柳先生這種不求甚解的方法,肯定是不對的,如果是這樣讀書,還不如不讀,這最多是一個認字的過程,不能稱之為讀書。甚至涉獵更行業的書籍,雖然是博覽群書,但是卻很難有獨特的見解,比如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想要引經據典,發現一個典故都想不起來。泛讀,如果只是單純的瀏覽,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欺騙了自己,泛讀的真正含義就是讀各行業的書,而且是認真的讀,瀏覽可以,但是要記住重點核心內容。如果只是瀏覽認字,其實是毫無意義。與其浪費時間,還不如認真讀兩本書。
  • 《小王子》中英文讀書/閱讀小報
    Hello,大家好呀~《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下面為大家帶來三套《小王子》主題讀書小報模板,適合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上面這兩套《小英雄雨來》主題的讀書小報給大家一個參考,每套均含彩色參考圖和黑白線稿,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獲取。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請幫忙點個讚吧。
  • 讀書分享《我用閱讀教育孩子》一
    在這個節目中,我看到無論房子改造前後,這家人的精神富足和幸福感受一如既往,在未改造前,一家人其樂融融、熱愛讀書,孩子睡前必須要讀完一本書才能睡覺;在改造後,有了整面牆的大書架存放他們的上萬冊寶貝圖書,大人孩子的閱讀更加方便,更加熱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