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被稱為「中美兩國的蜜月期」,在此期間兩國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甚至是當時美國的最強戰機也差點出口中國。為何最終卻沒有引進呢?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之後,中國便受到蘇聯強大軍事壓力的威脅。同樣美國在與蘇聯當中處於弱勢,為了牽制蘇聯的一部分軍力並從我國獲得利益。在80年代開始,美國加強了與我國在各方面的廣泛合作,其中軍事方面最為突出。
當時的蘇聯空軍擁有數千架戰機,其中不乏性能先進的蘇27和米格29系列戰機。而我國在當時僅有少量的殲7和殲8飛機,其性能也與之有較大的差距。此時的中國空軍急待先進戰機的補充。
與此同時,美國的格魯曼公司看準時機的向我國表示:願意出口性能先進的f14熊貓艦載戰鬥機。作為當時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該機其採用可變後掠翼設計,使用性能強悍的AN/AWG-9雷達和AIM_54不死鳥飛彈做組合。
據了解AN/AWG-9雷達最大可搜索190公裡的空域,並追蹤90公裡內的24個目標。引導AIM-54飛彈攻擊其中的6個目標,而當時AIM_54不死鳥飛彈又以高精度,遠射程聞名於世,這樣的搭配在當時擁有著強大的攻擊力。
除了f14戰機優秀的空戰性能之外,該戰機還可以通過加裝反艦飛彈的方式對當時蘇聯的水面艦艇部隊產生嚴重的性威脅,優秀的性能也使得我國對這款戰機尤為心動。
但正當我國與格魯曼公司打的火熱之時,美國政府跳出來了。由於f14戰機在當時是美國的最先進戰機,受到美國政府的嚴厲管控。
當時的美國政府雖然同意將該機出口中國,但嚴格限制該機的技術出口。此外該機在當時單價高達上千萬美元,結合著其配套的空空飛彈和雷達設備,因此價格更為驚人,這對於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無疑是巨大的負擔。
經過了多種考量之後,我國還是選擇放棄了f 14熊貓戰機。但是客觀上看:雖然我國放棄了f14熊貓戰機,但在當時與美國格魯曼公司進行接觸當中,我國依舊接觸到了許多先進的三代戰機的理念。對此後我國的三代戰機研發到成功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對於當時我國試圖引進美國f14熊貓戰機,大家又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