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目前國際軍火市場什麼武器最吃香,毫無疑問就是戰鬥機。在現代戰爭中陸軍地位下降,海軍空軍開始成為戰爭中的主角,而海軍作為「貴族軍種」一般國家根本沒有實力去支撐龐大的海軍建設,而且作為全球抵達的軍種,大多數國家沒有這個需求和能力,因此只要能夠保衛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就能讓大多數國家滿意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相對較少,實現效果快的空軍成為大多數國家發展的重點。
想要提升空軍水平,最快的方式當然就是裝備先進的戰鬥機,但作為高精尖技術的結合品,戰鬥機的研製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擁有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些都是無法滿足的,這也是為什麼能夠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的國家屈指可數。目前能夠具備這個能力的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歐洲),而其他國家想要擁有先進戰鬥機只能花大價錢找這幾個國家,對於幾大國來說戰鬥機出口可以分攤研發費用賺取高額的利潤並且還可以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一項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美國的王牌是F15和F16,俄羅斯有蘇27和米格29,法國有陣風,歐洲有颱風和鷹獅,但作為航空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的中國,在戰鬥機外貿領域卻沒有屬於自己的王牌這又是為什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翻開中國的戰鬥機圖譜,目前中國擁有的戰鬥機型號包括二代機殲7、殲8,三代戰鬥機殲10、殲11、梟龍,四代戰鬥機殲20,型號可謂十分豐富,戰鬥力從低到高都有覆蓋,那為什麼賣不出去?
實際上,雖然我們的戰鬥機型號眾多,看起來很能打,但實際上卻不具備競爭力。目前在國際軍火市場,二代機基本已經被淘汰,即使是軍費有限的小國也會咬牙購買性能先進的三代機,畢竟在三代機已經全球普及的情況下二代機只能是活靶子,因此殲7、殲8根本沒有市場。
說完二代機,我們再來看看三代機,目前我國的三代機有三款,分別是殲10、殲11和為巴基斯坦空軍研發的梟龍,機型覆蓋輕、中、重,性能也絲毫不遜色美俄兩大航空強國的產品,那為什麼也沒有市場?首先殲11系列戰鬥機是我國從蘇27基礎上發展而來,如果出口勢必會與俄羅斯產生糾紛,因此殲11系列實際上是無法出口的。那麼就只剩下梟龍和殲10了,其中梟龍作為一款輕型戰鬥機,本身起點不高,在巴基斯坦空軍也是作為低端打雜機型配合F16使用,對於小國來說,他們不需要龐大的機隊,因此更願意選擇性能更加先進的中、重型戰機,以少量的飛機達到更強的戰鬥力。
至於殲10,雖然其整體性能足以媲美甚至超過歐美三代半戰機,但是隨著大量同級別美制二手F16低價流入市場,並且大量國家對於中國武器質量和性能的質疑,因此雖然我國也一直賣力的推銷,但至今殲10的外貿成績依然為0!
至於殲20,作為目前世界最先進四代隱身重型戰鬥機,參考美國明令禁止出口F22。出於技術保護的需要(防止美國通過第三方國家獲取殲20核心機密),殲20短期內不會向外國出口。
可以說目前中國戰機外貿出口陷入了困境,能賣的戰機沒人買,有人買的戰機不能賣,對於這種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首先要不斷的走出去,不要因為暫時沒人買就放棄了,堅持走出去慢慢建立起中國戰機在國際市場的口碑。其次軍火貿易從來不是簡單的武器出口,他是和ZZ掛鈎的,很多時候購買戰鬥機不是誰先進就買誰,貿易的背後還有國與國之間關係的考量,因此我們還要埋頭發展,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等我們足夠強大了,相信未來不僅是戰機,中國整個軍工業前途都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