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創業板傳出好消息,中華老字號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已被受理。張小泉素來以剪刀名揚天下,還未上市成功,就已經被多方媒體冠上了「剪刀第一股」的名號。
在狗不理、全聚德等中華老字號日漸式微的當下,張小泉又是憑什麼一枝獨秀,獲得當下資本青睞的呢?苦心經營400年,時至今日,張小泉又為何選擇走上上市這條充滿爭議的道路呢?
深度爆料
上市為發展?根據張小泉股份招股書顯示,本次IPO募集資金的目標為45,531.71萬元,將用於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智能製造、信息化改造,聽上去張小泉的發展還是緊隨時代潮流的,並沒有外界想像中400年老字號可能存在的故步自封、觀念落後等問題。據衛士藍高端獵頭了解,僅2019年,張小泉就銷售了2700萬把剪刀,500萬套刀具,收入高達4.8億元。
披著老字號外衣的現代化企業?張小泉自2006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曾位列首屆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100強。很多人對張小泉的認知,還停留在手工打造的印象中,事實上張小泉的生產經營早已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過去張小泉的傳統剪刀要由制剪工人經過72道工序打造,其中有兩大技藝十分重要,分別是鑲鋼鍛打技藝和手工刻花技藝。而現在張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產工序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最少只需要9道工序。
而張小泉手工制剪的工藝,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目前還掌握的這些技藝的工人大多已是80歲高齡的老人。有網友認為,傳統技藝無人傳承,張小泉也僅剩下一個品牌而已,老字號的光芒似乎也沒有那麼亮了。你覺得呢?
具備網際網路思維也是張小泉現代化的一大表現。張小泉還憑藉經銷、直銷、代銷等模式,布局了連鎖超市、門店、電商等多種終端業,618大促的第一天,張小泉在京東平臺的成交額就同比增長了64%。同時他還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推廣宣傳。
機遇與挑戰並存?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張小泉股份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末,張小泉的存貨餘額高達1.12億元,佔其當期流動資產的37.51%,相較於2018年末上升了37.95%。這其中庫存商品的佔比最高,總額高達7146.85萬元,同比增長了44.42%。
庫存積壓在企業發展中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尤其是像張小泉這樣庫存積累速度高於銷售收入增長速度的企業。
而在消費者對張小泉產品的評價中,也不乏批判其刀剪價格高於一般品牌,但質量卻對不起價格的聲音。所以在享受現代化和網際網路帶來的機遇和利潤時,張小泉背後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上市不等於成功?
有業內專業人士向衛士藍高端獵頭透露,像張小泉這樣的老字號,上市雖然能夠得到資金以擴大自身規模,但是如果品牌自身定位不成功,憑藉老字號的傲氣端起了架子,脫離消費者需求,那麼最終的結局必然不會太好。這一點,從天津狗不理32塊錢一個包子的教訓中就可以看出。
江山易打不易守。衛士藍高端獵頭總經理高光宇認為,張小泉作為傳承了400年的老字號品牌,本身在業內就具備極大的優勢,如何利用好這一優勢將是關鍵。否則優勢變劣勢也不無可能。上市後,張小泉的處境將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理應提前從人才管理的角度強化團隊以應對變化,避免措手不及。
你覺得張小泉上市後還能堅持初心造好剪嗎?你會支持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