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6年跟拍,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15 陽光小雲朵

「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出·路》

這部記錄片,可以反覆看很多次,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

女性導演的作品總會有著特殊的細膩的視角。

比如最近蜚聲國際影壇的宋丹丹繼女趙婷,

她所導演的電影《騎士》曾在去年坎城電影節獲獎。

素麵朝天眼神堅定,大概是她們標籤吧,

還有轉行做導演的趙薇,

也拍出了一部針對女性群體發生的《她說》,

講述容貌焦慮、原生家庭、種種羈絆女人發展的天花板們。

導演鄭瓊的百度百科只有寥寥幾個字:

鄭瓊,中國電影導演、編劇,iDOCS國際紀錄片論壇發起人。

導演本身也復讀過多次高考,

外國人講: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每一個高中或者小學初中都貼著這樣的話,

中國人的就比較直接: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部紀錄片誕生於2009年,導演將鏡頭對著了甘肅、湖北、北京的三個孩子

該片展示了2009年到2015年的六年間,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校步入社會,尋找各自人生出口的故事。

有些人的起點,是有些人終其一生都達不到的終點。

鏡頭從2009年開始,10的馬百娟,終於去上學了,

她比其他同學高了很多,家裡缺水缺面,爸爸已經60歲了,媽媽是智障,

哥哥外出打工,而馬百娟她是幸運的那個吧,去讀書了,

爸爸一直感慨女娃娃讀書,純粹浪費,都是別人家的人,

這大概是已經是爸爸認知的最高天花板了,

一個農村的女孩,出路在哪裡呢?

大概就是嫁人吧。

高考於她還是太遙遠的夢想,花了3塊2買了新作業本後她歡呼雀躍,

但那眼裡的光能持續多久又很大程度是由出身決定,

這同時也是最難過的事情。

很多這樣普通的鄉村小女孩,讀書幾年然後輟學打工嫁人生孩子,

2014年,馬百娟輟學了,那時候的她只有14歲,童年的夢想是去北京打工,

2016年,馬百娟結婚了,她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她的出路大概就停留在這裡,此時的她已經懷孕,能夠生兒育女,她已經有價值了。

時代再推前一點,可能家裡還要拿她給哥哥換了媳婦。

2020,紀錄片已經沒有再繼續拍攝了,馬百娟的孩子已經四歲了,她應該繼續在懷孕的路上,總要生多幾個,總要有個男孩,這是他們整個家庭的夢想吧。

不知道現在的馬百娟會不會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

不要重複自己的路。

出身於農村,身邊很多母親都是屬於那個年代沒有讀書的女性,他們的夢想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鯉魚躍龍門,成為城裡人,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很樸素的夢想。

於是乎身邊很多女孩,從很小就進入學校,一路讀書,偶爾也有輟學但是大部分都是自己不想讀了,真正因為是女孩子放棄的,也有,但是已經少之又少了。

徐佳,大概是近幾年被諷刺的很厲害的小鎮做題家吧。

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已經靠著自己的努力給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起點。

起碼,他的孩子有著嶄新的出路了。

徐佳有個小小的夢想是去西藏旅行,但是因為經費問題一直擱置,

袁晗寒不理解這種困擾,大概率不會餓死就好嘛,去打工先嘛,

所有的人性都是靠著一個家庭為你託底,你才可以肆無忌憚的掉下去,

知道不管怎麼掉底下都不會是懸崖深淵。

而對於徐佳來講除了讀大學,他沒有其他出路,

感謝他是家裡的男孩,如果是女孩大概可能也是成了另一個馬百娟,

徐佳身上有著各種樸實的閃光點,

勤勞、執著、有責任感,

進入電氣公司,這在普通人看來已經是很不錯的單位,

2018年,徐佳結婚了和相戀多年的女友,這大概是小鎮青年的最好結局了,

現世安穩,結婚生子,比馬百娟晚了2年,

他奮鬥那麼久但是離袁晗寒的起點都還是有很遠、

2020年,身在武漢的徐佳,也許已經有了寶寶,要好好加油啊。

一個年輕人要始終保持向上的狀態,面對自身困境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往前走,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而馬百娟永遠都沒有這個機會,她甚至沒有做出這樣判斷的能力。

時間展現了它自己的力量。

沒有拍到的部分所產生的空白,反而組成了一種人生跳躍式的變遷,

但即便是他們人生的一大步,卻仍然只是階層流動的一小步,甚至原地踏步,

大部分人的命運早在出生時就已經寫好。

很多人覺得這部劇應該叫做出身,可能袁晗寒的上三代大概就是徐佳的樣子,

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開始變成了new money。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雖然你依然是苔米,努力盛開一點屬於自己的花就好了。

馬百娟的命運,你覺得悽慘嗎?

她已經實現了吃飽穿暖的夢想了,雖然這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於曾經的她來說卻是夢想啊。

她開始繁衍後代孕育孩子,終究未來還是有希望。

她過著自己樸素的生活,無知而又快樂,可能有疼愛她的家人,

和高級寫字樓裡的女性社畜相比,誰又比誰高級,

誰又是社會底層呢?

階級上的差距,可能是一輩子 甚至幾輩子都無法縮小。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接受這個社會的不公平,

但是要努力,讓這個距離變得越來越小。

而馬百娟永遠沒有聽到這句話的機會。

之前爆出的百色事件,是這多麼的讓人氣憤,打字的手都要顫抖。

對於很多人來說看著這麼多的素材,寫實的鏡頭,非常有歸屬感,大家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多人都是來自偏遠農村縣城小鎮的孩子。

「每個生命都需要被看見被聽見,每個生命也值得被看見被聽見。」

2020,大家都能健康的活下去,已經是很好的選擇,

感恩!

我是陽光小雲朵,關注我唄!

相關焦點

  • 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戳痛無數家庭: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高度
    人生有幾個6年?有一部紀錄片叫做《出路》,記錄了三個階層孩子的人生六年,看完只有那一句話: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高度。人生有太多的選擇題,可是擺在孩子們眼前的,有時候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父母推薦的。父母的實力,似乎決定著孩子對選項的理解。
  • Miss Yi彩怡總:學習是穿越階層的唯一路徑
    什麼才是穿越階層的路徑?BBC曾經跟拍14個孩子50年,揭開了一個人生的殘酷真相:階層壁壘基本不可能打破。基本不可能打破,卻不是不能被打破。BBC紀錄片《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56歲。
  • 3年了,那個ID名為「老婆孩子在天堂」的林生斌,現在怎麼樣?
    3年了,那個ID名為「老婆孩子在天堂」的林生斌,現在怎麼樣?2017年6月的某天早晨,林生斌的電話終於接通了。你們家出事了,趕緊回來吧。剛下飛機,他就前往了他們那所在地的太平間。孩子的兩個眼睛至今沒辦法閉合,妻子的眼角還有淚光。意外降臨莫姓保姆已經來他們家半年的時間了,其實平常他們家人對她都非常的要好,而且還有意要將她的工資給提升上去。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曾經有一部名喚《出路》的紀錄片,花了6年的時間去追蹤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的生活軌跡,用來研究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其中,紀錄片通過向我們展示3個孩子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階層和努力,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眼界,或者可以說,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
  • 《出路》:解密中國三大階層的不同命運,我們的孩子路向何方?
    最近,一部高分紀錄片誕生了,它叫《出路》,記錄的便是三個階層下的不同命運,所選樣本非常具有代表性,分別是走山路上學的女娃娃、縣城小鎮上以讀書為己任的縣城小鎮少年,以及長在皇城根兒下的北京富家少女,分別對應我國貧民、平民、精英三個階層。該片用時六年,最小的孩子年僅12歲,而六年之間發生的變化足夠讓人感嘆。
  • 那個嫁給黑人拳王,3年生下兩個孩子的中國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
    感情的世界總是有很多的不如意,在如今這個麵包和愛情都非常重要的時代,很多人為了兩個人美好的未來,不得不和對象開始異地戀,都說熬過了異地戀就是一輩子,但是能熬過去的又有幾個呢,當年有一個中國女孩,她嫁給了一個黑人拳王,3年時間給他生了兩個孩子,不過後來因為拳王回國發展,開始了異國戀,
  • 焦裕祿:享年42歲,留下6個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現狀如何?
    針對不同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有一次他帶頭衝往一線,因為大水比較嚴重差點掉進了河中喪失性命。其實焦裕祿在工作期間早就感覺到自己肝部比較疼痛,但是他選擇忍氣吞聲沒有告訴任何人,只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仍然有不少朋友們會想到,過去了這麼長時間,焦裕祿的子女過得怎麼樣呢?
  • 工資「分界線」,共6個階層,有一半處於第一階層,你在哪一層?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們月收入大約就在30元左右,再看現在,動輒消費就是幾千元,收入亦是如此,翻了近百倍。不過,即便如此,社會始終會存在貧富差距,即便今天將所有財富平分,到了明天,你會發現有的人已經身無分文,有的卻成了億萬富翁。而這也跟個人的工資收入有著很大的關係,那你知道你的工資在一個什麼水平嗎?來看工資的分界線吧,一共分為6個階層,其中一半的人處於第一階層。
  • 「鐵娘子」賀子珍74歲去世後,她的6個子女現在過得怎麼樣?
    「鐵娘子」賀子珍74歲去世後,她的6個子女現在過得怎麼樣?毛澤東之女李敏(左)1984年4月19日,賀子珍在上海因病去世。賀子珍為毛生了六個孩子,三男三女。如今這些孩子過得怎麼樣?因為六個孩子出生時正趕上戰爭年代,所以他們的命運非常坎坷和悲慘,其中兩個孩子年幼時期就夭折了,還有三個孩子在戰爭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如今六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女兒生活得非常好。這個女孩就是李敏。1936年冬天,在陝西省志丹縣,賀子珍生下了女兒李敏。李敏原名叫毛嬌嬌,後來因為國共對抗,父親為了保護女兒,給女兒起了個化名叫李敏。
  • 婚禮跟拍的具體流程是什麼呢
    我們去參加婚禮的時候,總會看到一個攝影師全程跟拍婚禮的過程。現在,大部分舉辦一場婚禮,總會找專業的人士來為他們拍攝整場婚禮的情況。新婚夫妻會選擇拍攝自己的婚禮,也是為了能夠讓這場關乎到一生的婚禮,在今後可以有著美好的會議,也能隨時去觀看。
  • 工資「分界線」來了,共有6個階層,一半人屬於第一階層,你呢?
    最近這40年來,人們的收入水平和以前已經有了天差地別,要知道,40年以前,人們的月收入可能只有幾十元,而現在,人們的收入動輒就是幾千元,和之前相比,不知道上漲了多少倍。可即便如此,人們的貧富差距依然很大,甚至這樣的差距還在不斷拉大。一般來說,工資可以作為「貧」與「富」的參考標準,那麼當下怎樣才算是比較富有呢?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3個孩子,18個月完成6年課程,別人家的孩子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生活中不乏聰明的小孩,但是聰明到極致的孩子,還是很少的,下面為介紹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三個小孩,他們的聰明和成就,在世界上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十幾歲的威爾森拿著手術刀,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告訴父母,「我需要你們的血,因為我要做實驗」,每個人都讓男孩在自己指尖取了血。11歲的時候,男孩迷上了製造核反應堆,父母便支持孩子的一切行為,當別人叫他管管自己的孩子時,父親也並沒有限制孩子的行為。
  • 360°旋轉跟拍,泰迅雲臺讓你走到哪裡都是主角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歡樂小機友2020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度,特別是上半年!大家見面的方式大部分是通過視頻,不管是孩子學習、公司例會、客戶交流。而想良好的交流,不僅僅是攝像頭的使用,還有一款好產品的配合,畢竟拍攝設備是死的,人是靈活移動的,那麼這款跟跟拍雲臺產品你可以看看。與人視頻交流不可能一直一個姿勢不動,孩子上網課也需要在老師的視野內,所以泰迅這次的智能跟拍雲臺結合時代的背景,解決了當下視頻使用需求的痛點,解放你的雙手無需不斷的調整角度,不會打斷你的思考狀態。
  • 360°智能旋轉跟拍,泰迅雲臺讓你走到哪裡都是主角
    2020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度,特別是上半年!大家見面的方式大部分是通過視頻,不管是孩子學習、公司例會、客戶交流。而想良好的交流,不僅僅是攝像頭的使用,還有一款好產品的配合,畢竟拍攝設備是死的,人是靈活移動的,那麼這款跟跟拍雲臺產品你可以看看。
  • 6年追蹤,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未來多半在出生時就被決定了?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出路》,很有感觸,分享給各位爸媽。導演鄭瓊費時6年,追蹤3位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將他們自讀書時代邁入社會歷練的軌跡片段呈現出來。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一部耗時6年拍攝的紀錄片《出路》在網上引起了極大關注,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由於家庭環境、父母對教育看法的不同,3個孩子一出生就走在了不同的人生軌跡,3個孩子也在不同的人生軌跡上為自己尋找未來的出路。
  • 英國50年記錄追蹤:20%的孩子能跨越階層,只因父母做了某件事
    文|文兒 不久前,我在外網查詢資料的時候,觀看了一檔英國電臺的科學調查紀錄片,內容有關孩子的教育觀察,時間橫跨了50年和三代人。負責追蹤的人是來自育兒領域的科學家,而他們的追蹤對象是一萬多個出生於1970年的孩子,統一特點是在貧寒家庭中長大,父母都位於社會的最底層,知識水平有限,似乎孩子只能靠自己。
  • 武林外傳的演員們,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武林外傳的演員們,他們現在怎麼樣了?《武林外傳》這部電視劇,當中有著許多搞笑鏡頭存在。這部作品已經成為經典一般的存在,也充滿著許多人的青春回憶。再次的去進行觀看,就會發現更多深入人心的細節和劇情。這部作品是在2006年的時期裡進行播出的,14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每一位主演的事業發展都不同。閆妮從最開始,相貌就飽受爭議,並沒有受到許多人的認可,甚至還讓許多人都認定,她長得很醜。不過,如今的她算得上是進入了「逆生長」狀態之中,憑藉容貌驚豔許多網友。現在的她,女兒都到了22歲的年紀。
  • 現在的中國精英階層應該自我反省|思想現場
    3.現在中國的精英階層,從年齡段來說,50後、60後要高度地自我反省,因為這兩撥人登高望遠、叱吒風雲、領袖慾望太過強烈,像我這樣隨時自我解嘲的人會看到這種狀況不能延續下去。【編者按】文明是人類精神的成熟狀態,中華民族意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應只有特殊的民族文化,根本還在於能否在其特有的存在方式中表現出某種普遍的人類精神,引領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 西北漢子任罡魔性普通話現在怎麼樣了?
    來,看下面今日隨警編導:林馥蕾2019年3月,我正式進入到《守護解放西》項目中,與團隊其他成員的第一次見面就是在坡子街派出所的門口。也是在所門口,我接到了第一個任務:了解坡子街派出所工作機制以及所有民警輔警的個人信息並製作生態關係圖。沒有預告,沒有鋪墊,就這麼擼起袖子開始幹了。說實在的,這個時候,我們都不清楚要拍出一個怎樣的《守護解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