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該片是史上最成功的漫畫改編電影之一,史上第一部票房破10億的超級英雄電影。諾蘭把這個類型片帶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黑暗騎士》改變了角色的塑造方式,超越了粉絲的期待和大眾的喜好。那麼這部片的成功之處在哪兒?背後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
這部電影向粉絲呈現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與反派的對決,同時也讓觀眾激動人心,前所未見,大賣的票房吸引來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普通觀眾。現在我給大家剖析一下我個人認為其成功的原因:是風格迥異嗎?是現實主義角色嗎?是演技卓群嗎?還是寫實的特技?是膠片比數字攝影更好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不,都不是,沒有什麼是單獨拿出來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各個部分完美結合統一的。塑造這種關聯性的最好方式,往往是通過一個模糊的詞。
「主題」《黑暗騎士》是一個絕佳的範例。展示了導演的靈氣和電影文本的完美結合。「主題」把故事串起來,從他之前的作品來看諾蘭的作品生涯一直在審視的元素,真實、記憶、認知以及在這一部中最特別突出的「身份」這一主題。通過蝙蝠俠這一身份,諾蘭發現了在超級英雄世界中,以他為工具可以透過超現實傳奇般的超級英雄世界來凸顯這一主題,之前從未有人這麼做過。
為什麼選擇蝙蝠俠?超級英雄對於粉絲和普羅大眾來說,都是建立在「身份」的基礎上。帶上面具、穿上制服、更名改姓是這個類型的基本設定。帶或者不帶面具,意思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因為秘密,從原本剝離,徹底改頭換面,「身份」是可流動且多變的。我們在母親和在老闆面前的表現就不同、我們跟孩子開的玩笑和朋友也不同、但我們從未有過一刻停止做我們自己。所以要理解什麼是「身份」? 我們要理清互相交換、結合、爭奪主導權的三個側面。
首先是我們眼中自己的形象、然後是別人眼中自己的形象、最後是我們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形象。蝙蝠俠的秘密身份被拿來嚴格審視,以一個特別的方式,漫畫經常探討哪一個才是角色的本來的面目。蝙蝠俠是不是布魯斯韋恩使用的工具?還是布魯斯因在父母被害的那時已心死,被另一個重複仇人格代替最終變成蝙蝠俠,然後以布魯斯為面具來完成他的目的。集豐富的歷史中,我們發現暗騎士覺醒就是一個身份的發掘之旅。從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到世界認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本片的每一場戲都聚集在「身份」上。用「身份」貫穿全片來串聯角色的旅程。英雄帶著面具、反派塗著戰妝,最後的威脅是字面意義上的「雙面」。諾蘭之前也涉及過「身份」的話題。從如何讓自己活得像人(《記憶碎片》)到雙重身份的概念(《致命魔術》),再到不斷改變的我們自認是誰和我們本質上是誰(《盜夢空間》)。但在《黑暗騎士》中,他找到了最好的也是最全方位的案例,用智慧的成人化的眼光來探索「身份」這一概念。
有了這些元素結合,「主題」讓這部電影鶴立雞群。試圖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和人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強大的敘事技巧,這是我們要講故事的根本原因。不是為了讓我們分心,而是與我們交流,分享觀點,說出萬事萬物的意義。以及我們所看見的和我們所聽到的聲音。言之有物和言之無物的電影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一個「主題」,本片完美的闡釋了「身份」這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