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生命之橋——訪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主任張衍年

2020-12-19 瀟湘名醫

日前,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一臺重症患者的高難度心臟搭橋手術。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可以說,心臟手術的複雜性和高難度檢驗著治療團隊的技術水平,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最好體現。

架起生命之橋,不負患者重託

61歲的董大爺兩個月前曾因胸痛、胸悶住院治療,當時行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冠狀動脈病變極其嚴重,無法行支架植入,最終董大爺選擇出院保守治療。一周前,董大爺再次出現「發作性胸悶、胸痛」,為進一步系統治療,來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

「患者病情很複雜,身體基礎條件極差,手術風險極大。」胸心外科主任張衍年介紹,患者有陣發性房顫、頻發室性早搏等,如果不能儘早手術隨時有猝死的風險。同時,患者有10年的高血壓病史,自行服藥控制血壓,有2型糖尿病病史2年、胃潰瘍病史1年,還有腦梗死病史,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靈等後遺症。

術前,張衍年與麻醉科王梅靜主任、徐魯峰主任及重症監護二科張堃慧主任,多次進行病情討論,並且與北京安貞醫院胸心外科李楊主任反覆溝通,制訂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

11月21日,在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士懂坐鎮帶隊、統籌部署下,在北京安貞醫院李楊主任團隊技術支持下,胸心外科張衍年主任團隊、麻醉科王梅靜主任和徐魯峰主任團隊、重症監護室二科張堃慧主任團隊、手術室程建姝護士長團隊以及輸血科、醫學裝備科等多科室協作,順利完成這臺重症患者的高難度心臟搭橋手術。

張衍年介紹,術中打開心包並懸吊心包後,探查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發現全程瀰漫狹窄,左室後支鈣化嚴重,心臟偏大。因為患者血管鈣化程度嚴重,血管縫合難度非常高,每一針都必須確保下針位置精確、力度精準。最終,醫護人員憑藉高超的技術、豐富的經驗以及默契的配合,完美地完成手術,並且是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完成了手術,避免了體外循環,確保了患者快速康復。

心臟不停跳,照樣能搭橋

心臟搭橋手術是風險很大的手術。傳統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一般都必須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的條件下進行,而董大爺的搭橋手術則實現了心臟不停跳。

張衍年介紹,傳統的冠狀動脈搭橋術需藉助體外循環系統維持患者全身血液供應,醫生在停止跳動的心臟上做手術。隨著心臟外科技術的迅速提升,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技術越來越成熟,無需體外循環,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心功能不全、多器官衰竭等手術併發症,還可減少輸血量,保障心臟的正常功能,也有利於患者術後快速康復。

但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對整個手術團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是我院在危重症、高風險、高難度病人診治上取得的又一突破,也是我院攀登外科領域高峰的又一步鏗鏘腳印。手術的開展離不開院領導和醫務科的大力支持以及麻醉團隊、手術室護理團隊、重症團隊等醫護人員的付出。」張衍年說。

因為患者病情危重,術前就存在心律失常、陣發性房顫、頻發室性早搏、短陣室性心動過速等,術後隨時可能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所以,患者術後即轉入重症監護室,由安貞醫院李楊主任現場指導治療,並與張衍年主任團隊、重症監護二科張堃慧主任及護理團隊24小時值守,實時監測生命體徵,最終患者順利度過術後危險期。

發展核心技術,實現「心」跨越

「這樣的病例、這樣的手術,就算是在北京安貞醫院這種國內頂級的心臟外科醫院,也屬於高難度了。」張衍年說,雖然胸心外科開展心臟手術的時間並不長,但科室準備充分,團隊建設完善,手術技術並不低,相信在國內頂級心臟團隊的支持、輔助下,胸心外科手術技術必將快速提升到全國先進水平。

張衍年介紹,醫院以病人為中心,圍繞解決病人危急重症需求,從2018年底開始籌劃組建心臟手術團隊,同時也為三甲醫院評審做準備,因為評審過程也需要有心臟手術的支持,所以醫院開始大力發展心臟手術技術,多措並舉搭建平臺。

該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也不斷派出骨幹力量外出進修學習。從2019年開始,陸續派遣2批人員前往北京安貞醫院,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不等的進修學習。同時,還安排4批人員到省千佛山醫院進修學習,其中有ICU、手術室、胸心外科的護士以及其他專業的相關人員,一批去四五個人,每批培訓3-5個月。通過如此大力度的進修培訓,心臟手術團隊很快組建了起來。

「為了訓練心臟手術技術,我們買來豬心,因為豬心與人體心臟比例差不多,在實驗室裡練習血管吻合以及其他微創技術,首先將技術提高到一定水平。」張衍年介紹,醫院從開始謀劃開展心臟手術到成功實施第一臺手術,籌備時間整整用了一年半。目前科室內已建立起比較成熟的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三級醫師團隊。此外,醫院還積極引進相關醫療器械,如體外循環機、血濾機、自體血回收儀等,為心臟手術開展配備一流的硬體設施。

「心臟外科手術是高精尖手術,不僅需要一流的手術團隊和硬體設施,還需要多學科的通力協作,任何環節的疏漏都會帶來致命的危險。」張衍年說,為確保手術安全進行,醫院制訂了詳細的應急預案,並組織胸心外科、手術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輸血科等相關科室,進行了多次模擬演練。從接診患者到開展相關檢查,從接患者去手術室、進行手術,到從手術室轉運至ICU,在ICU住幾天再轉到胸心外科普通病房,整個流程反反覆覆演練了很多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今年5月23日,該院開展了建院以來第一臺心臟手術,成功為一名患有房間隔缺損的女性實施了手術,效果非常好,患者術後不到10天就出院了。之後,又陸續開展了其他的相關心臟手術,如主動脈瓣置換、冠狀動脈搭橋等。目前,心臟手術數量已達到8臺。

「心臟手術是一家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心臟手術的成功開展,表明我們醫院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表明醫院的核心技術沒有空白,具備了開展人體內任何器官手術的條件。同時,心臟手術的開展,對於醫院三級醫院評審工作,也是一個有力的支持。」張衍年介紹,他剛擔任胸心外科主任時,醫院就提出要重點提升核心技術,使得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近年來,藉助北京安貞醫院和省千佛山醫院的技術支持,醫院心臟手術技術得到快速、長足的進步,目前已能對結構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等,進行手術幹預。「計劃明年還會陸續開展先心病、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等疾病的手術治療。我們將積極融入國內領先技術行列,努力搶佔技術至高點,為醫院的整體發展貢獻力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胸心外科開展手術場景

【來源: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國著名胸心血管外科專家潘鐵成教授逝世,享年68歲
    12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發布訃告:我國著名胸心血管外科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原胸心外科主任潘鐵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
  • 【人物專訪】胸心外科楊智——每一臺手術都力爭完美
    人物檔案 楊智,研究生學歷,副主任醫師,胸心外科主任。於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胸外科學習工作7年,後於寶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工作7年,擔任胸外科醫療組組長。從醫以來完成胸外科手術3000餘例,擁有豐富的臨床及手術經驗。
  •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心外科採用「NO-TOUCH」取大隱靜脈橋為患者...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曹牡華、毛柏楊報導: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為一例冠心病多支病變的患者術中採用NO-TOUCH技術取大隱靜脈橋,為患者行不停跳冠脈搭橋術,該患者恢復良好,已完全康復並出院。
  • 白銀市第三人民醫院醫訊
    白銀市第三人民醫院邀請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潘亞文 、張新定、段磊等三位知名專家帶領十餘名神經外科專家團隊,於2020年8月7日(星期五上午:10:30-12:30)在白銀市第三人民醫院(會寧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樓二樓外科病區神經胸外科門診坐診,望廣大患者前來就診。
  • 七夕前夜 為莫諾村架起「生命之橋」
    七夕前夜 為莫諾村架起「生命之橋」 (4/12) "← →"翻頁
  • ...南京江北人民醫院萬峰心臟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重症微創非體外循環...
    這是自11月21日,法國外科學院外籍院士萬峰工作站落戶德馭醫療所屬南京江北人民醫院以來的第一例手術,也是同濟大學東方心臟集團專科醫聯體暨長三角心肺救援聯盟——南京江北分中心救治的第一例患者。  整顆心臟就靠一根血管供血,「命懸一線」  小武是一名快遞員,今年11月初,他在倉庫工作時突然感覺呼吸困難,胸口悶痛,暈厥倒地。
  • ...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開展首例側方切口甲狀腺手術
    近日,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開展首例側方切口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手術由韓曉晨主任主刀,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甲狀腺功能無損且術後美容效果明顯。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韓曉晨主任,多年來致力於國內外甲狀腺疾病臨床診治先進技術理論的鑽研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曾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等多家前沿一線醫院進行訪學,帶領著技術團隊不斷向著更高更強的技術領域開拓創新。此前,主刀實施了唐山市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術中神經監測術,很好地保護了患者的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合併多瓣膜病變...
    患者輾轉省內外多家醫院就診,均因病情太複雜、手術風險太大,被告知無法實施手術,後多方了解信息來到華西醫院院就診。 由於術前的檢查無法完全評估患者的病變範圍,預計手術方式基本涵蓋了成人心臟外科的大部分術式組合,手術存在極大的難度及不可預知性。
  • 壽光市人民醫院|時隔41年再次挽救同一病人生命
    市人民醫院給了我兩次生命!真的是非常感謝你們!」12月3日,在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即將出院的文先生(化名)及其家人對心胸外科醫護人員千恩萬謝,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病人家屬對崔保明主任充滿信任,對此也毫無異議:「好,拼一把,能行就行」。做好了充分的各種預案和術前準備後,心胸外科在麻醉科、手術室的大力配合下,為文先生進行了胸腔鏡下微創肺葉切除術。手術非常順利。但術後第二天凌晨,出現了預料中的也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情況:快速室性心律失常!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很快將誘發室顫從而危及生命,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猝死」。
  • 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媽媽小屋」獲評省級示範點
    近日,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濟南市濟鋼醫院)獲評山東省總工會「媽媽小屋」省級示範點,這是濟南市衛健系統唯一的省級示範點。作為一家二級甲等公立醫院,院領導不僅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還十分注重患者與家屬的就醫感受,醫院今後將繼續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 濟南市中心醫院啟動省內首家「全功能智慧醫院」
    12月10日,濟南市中心醫院舉行全功能智慧醫院啟動儀式,再次引領省內大型醫院智能信息化建設潮流。患者掛號、繳費、預約就診、在線診療、複診、病情諮詢,在手機APP上全部實現。馬主任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大力實施「智慧健康」工程,讓中心醫院的服務更具智慧,力爭成為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的樣板;二是大力提升便民惠民水平,讓中心醫院的智慧服務更有溫度,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三是大力加強多部門協作,讓濟南市的醫改更穩健,探索出一條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可行之路。
  • 致力技術創新 心繫群眾健康——記廣東省勞動模範、市第三人民醫院...
    記者 李桂瑩 泌尿外科創建12載,他憑藉良好的醫德醫風、高超的醫療技術,從一名普通外科醫生成長為腫瘤微創科主任;泌尿系統手術超30項,他在追求最佳治療效果的基礎上,不同病例不同方案,最大幅度減少患者的創傷及痛苦,確保實用性和經濟性……他就是剛剛被授予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的市第三人民醫院外二科醫生黃澤寶
  • 五大中心建設|贛州市立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心血管中心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曾正東、石賢鈴報導:心血管內科為贛州市立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重點科室,贛州市首批醫學領先學科。對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血栓性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有主任醫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1名。
  • ...一人民醫院總院心胸外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利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
    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總院心胸外科收住一複雜胸骨骨折患者。許某,男性,56歲,因高處墜落傷致胸骨骨折住入總院心胸外科。胸部CT及三維重建提示胸骨兩處骨折,胸骨柄骨折對位尚可,胸骨體骨折較為嚴重,有明顯錯位,一側斷端內陷,緊貼心臟前緣壓迫心臟,患者感劇烈疼痛和胸悶不適,需馬上進行手術治療。
  • 江蘇省人民醫院舉辦外科青年醫師技能大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顧施暘 朱麗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12月2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第六屆外科青年醫師技能比賽正式舉辦。參賽選手在競賽中展現出嫻熟的實踐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展示了高素質青年臨床醫學人才的獨特風採。
  • 「砥志研思,共建合作」——濟南市自貿區領導及市傳染病醫院專家...
    為推動細胞產業科研及臨床應用深化發展,創建自貿區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共進,7月31日,濟南市高新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梁成亮、高新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藥品監管所所長王茲東、濟南市傳染病醫院副院長李強、腫瘤科主任王晶、肝硬化二科主任李曉迎蒞臨山東省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參觀交流,山東省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鎮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醫學越來越精細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治好病的前提下,打好「組合拳」,還患者有質量和尊嚴的生活才更值得探索。
  • 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德若:中國胸外微創技術比肩世界
    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德若教授在第十二屆2020北京胸外科學術年會上介紹,胸腔鏡已經可以觸達人類胸肺的任何部位。從四孔到三孔再到兩孔、單孔,已經成為目前進行胸部腫瘤切除的主流方法。相較傳統的開胸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的優點。
  • 順德區第三人民醫院建成國家級防治卒中中心
    順德區第三人民醫院(北滘醫院),打造救治腦卒中綠色通道,開展靜脈溶栓DNT控制在30分鐘以內,大大提高腦卒中救治成功率。  10日上午,順德區第三人民醫院國家級「防治卒中中心」揭牌,成為廣東省首批、順德第一個國家級「防治卒中中心」。順德區衛健局、北滘鎮有關領導,以及醫療專家和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揭牌儀式。  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高經濟負擔等「五高」特點,已成為威脅群眾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給社會和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