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一臺重症患者的高難度心臟搭橋手術。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可以說,心臟手術的複雜性和高難度檢驗著治療團隊的技術水平,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最好體現。
架起生命之橋,不負患者重託
61歲的董大爺兩個月前曾因胸痛、胸悶住院治療,當時行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冠狀動脈病變極其嚴重,無法行支架植入,最終董大爺選擇出院保守治療。一周前,董大爺再次出現「發作性胸悶、胸痛」,為進一步系統治療,來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
「患者病情很複雜,身體基礎條件極差,手術風險極大。」胸心外科主任張衍年介紹,患者有陣發性房顫、頻發室性早搏等,如果不能儘早手術隨時有猝死的風險。同時,患者有10年的高血壓病史,自行服藥控制血壓,有2型糖尿病病史2年、胃潰瘍病史1年,還有腦梗死病史,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靈等後遺症。
術前,張衍年與麻醉科王梅靜主任、徐魯峰主任及重症監護二科張堃慧主任,多次進行病情討論,並且與北京安貞醫院胸心外科李楊主任反覆溝通,制訂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
11月21日,在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士懂坐鎮帶隊、統籌部署下,在北京安貞醫院李楊主任團隊技術支持下,胸心外科張衍年主任團隊、麻醉科王梅靜主任和徐魯峰主任團隊、重症監護室二科張堃慧主任團隊、手術室程建姝護士長團隊以及輸血科、醫學裝備科等多科室協作,順利完成這臺重症患者的高難度心臟搭橋手術。
張衍年介紹,術中打開心包並懸吊心包後,探查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發現全程瀰漫狹窄,左室後支鈣化嚴重,心臟偏大。因為患者血管鈣化程度嚴重,血管縫合難度非常高,每一針都必須確保下針位置精確、力度精準。最終,醫護人員憑藉高超的技術、豐富的經驗以及默契的配合,完美地完成手術,並且是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完成了手術,避免了體外循環,確保了患者快速康復。
心臟不停跳,照樣能搭橋
心臟搭橋手術是風險很大的手術。傳統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一般都必須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的條件下進行,而董大爺的搭橋手術則實現了心臟不停跳。
張衍年介紹,傳統的冠狀動脈搭橋術需藉助體外循環系統維持患者全身血液供應,醫生在停止跳動的心臟上做手術。隨著心臟外科技術的迅速提升,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技術越來越成熟,無需體外循環,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心功能不全、多器官衰竭等手術併發症,還可減少輸血量,保障心臟的正常功能,也有利於患者術後快速康復。
但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對整個手術團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是我院在危重症、高風險、高難度病人診治上取得的又一突破,也是我院攀登外科領域高峰的又一步鏗鏘腳印。手術的開展離不開院領導和醫務科的大力支持以及麻醉團隊、手術室護理團隊、重症團隊等醫護人員的付出。」張衍年說。
因為患者病情危重,術前就存在心律失常、陣發性房顫、頻發室性早搏、短陣室性心動過速等,術後隨時可能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所以,患者術後即轉入重症監護室,由安貞醫院李楊主任現場指導治療,並與張衍年主任團隊、重症監護二科張堃慧主任及護理團隊24小時值守,實時監測生命體徵,最終患者順利度過術後危險期。
發展核心技術,實現「心」跨越
「這樣的病例、這樣的手術,就算是在北京安貞醫院這種國內頂級的心臟外科醫院,也屬於高難度了。」張衍年說,雖然胸心外科開展心臟手術的時間並不長,但科室準備充分,團隊建設完善,手術技術並不低,相信在國內頂級心臟團隊的支持、輔助下,胸心外科手術技術必將快速提升到全國先進水平。
張衍年介紹,醫院以病人為中心,圍繞解決病人危急重症需求,從2018年底開始籌劃組建心臟手術團隊,同時也為三甲醫院評審做準備,因為評審過程也需要有心臟手術的支持,所以醫院開始大力發展心臟手術技術,多措並舉搭建平臺。
該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也不斷派出骨幹力量外出進修學習。從2019年開始,陸續派遣2批人員前往北京安貞醫院,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不等的進修學習。同時,還安排4批人員到省千佛山醫院進修學習,其中有ICU、手術室、胸心外科的護士以及其他專業的相關人員,一批去四五個人,每批培訓3-5個月。通過如此大力度的進修培訓,心臟手術團隊很快組建了起來。
「為了訓練心臟手術技術,我們買來豬心,因為豬心與人體心臟比例差不多,在實驗室裡練習血管吻合以及其他微創技術,首先將技術提高到一定水平。」張衍年介紹,醫院從開始謀劃開展心臟手術到成功實施第一臺手術,籌備時間整整用了一年半。目前科室內已建立起比較成熟的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三級醫師團隊。此外,醫院還積極引進相關醫療器械,如體外循環機、血濾機、自體血回收儀等,為心臟手術開展配備一流的硬體設施。
「心臟外科手術是高精尖手術,不僅需要一流的手術團隊和硬體設施,還需要多學科的通力協作,任何環節的疏漏都會帶來致命的危險。」張衍年說,為確保手術安全進行,醫院制訂了詳細的應急預案,並組織胸心外科、手術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輸血科等相關科室,進行了多次模擬演練。從接診患者到開展相關檢查,從接患者去手術室、進行手術,到從手術室轉運至ICU,在ICU住幾天再轉到胸心外科普通病房,整個流程反反覆覆演練了很多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今年5月23日,該院開展了建院以來第一臺心臟手術,成功為一名患有房間隔缺損的女性實施了手術,效果非常好,患者術後不到10天就出院了。之後,又陸續開展了其他的相關心臟手術,如主動脈瓣置換、冠狀動脈搭橋等。目前,心臟手術數量已達到8臺。
「心臟手術是一家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心臟手術的成功開展,表明我們醫院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表明醫院的核心技術沒有空白,具備了開展人體內任何器官手術的條件。同時,心臟手術的開展,對於醫院三級醫院評審工作,也是一個有力的支持。」張衍年介紹,他剛擔任胸心外科主任時,醫院就提出要重點提升核心技術,使得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近年來,藉助北京安貞醫院和省千佛山醫院的技術支持,醫院心臟手術技術得到快速、長足的進步,目前已能對結構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等,進行手術幹預。「計劃明年還會陸續開展先心病、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等疾病的手術治療。我們將積極融入國內領先技術行列,努力搶佔技術至高點,為醫院的整體發展貢獻力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胸心外科開展手術場景
【來源: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