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合併多瓣膜病變...

2020-12-25 騰訊網

患者術後順利康復出院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24日訊(記者 胡旭陽)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張爾永教授與肖正華副教授共同為一名56歲女性實施了「Bentall(主動脈根部替換術)+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切除+冠脈搭橋術+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相似手術病例報導。

據了解,患者近4年反覆出現活動耐量下降、心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雙下肢水腫等情況,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巨大冠狀動脈瘤。患者輾轉省內外多家醫院就診,均因病情太複雜、手術風險太大,被告知無法實施手術,後多方了解信息來到華西醫院院就診。

由於術前的檢查無法完全評估患者的病變範圍,預計手術方式基本涵蓋了成人心臟外科的大部分術式組合,手術存在極大的難度及不可預知性。儘管難度極高且風險巨大,但經過醫患雙方的充分交流和聯合麻醉科餘海主任、杜磊教授、宋海波教授等進行紮實的術前準備,手術如期舉行。

術後複查CT提示冠狀動脈瘤消失

第一步 停跳+冠狀動脈瘤切除

由於患者的病變必須在停跳下的心臟才可以進行手術,而該患者無法採用常規的心臟停跳方式,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採用冠狀靜脈竇逆行灌注的方式讓心臟停跳,當肖正華副教授切開病變的冠狀動脈瘤時,發現瘤腔中存有大量的血栓,這些血栓一旦脫落,往往都是致命的。

手術首先需清除瘤腔中的血栓,仔細探查遠端冠脈開口也是手術不容忽視的重點之一。幸運的是,患者遠端冠狀動脈血管通暢,肖正華副教授和張爾永教授立即採用大隱靜脈重建患者三條主要的冠狀動脈(前降支,迴旋支以及右冠),與此同時,術前不明確的病變,通過術中探查終於明確下來,接下來的手術方式也就如術前計劃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二步 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型+主動脈根部替換術(Bentall)

據了解,心臟瓣膜類似於我們每個房間的門,患者心臟中四個門中的三個已經壞掉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對這些門進行更換或者修復。

由於患者年齡小於60歲,考慮到患者的預期壽命還很長,所以張爾永教授以及肖正華副教授首先採用了耐久性更好的機械瓣膜對患者的二尖瓣進行置換。另外,由於患者主動脈根部主動脈瓣病變以及長期在冠狀動脈瘤影響下病變嚴重,兩位醫生果斷採用主動脈根部置換的手術方式,重建主動脈根部,讓患者的主動脈根部恢復至正常大小,最後進行了三尖瓣修復手術。

第三步 冠脈搭橋術+撤離體外循環

將之前重建冠脈的大隱靜脈橋血管重新連接於置換的主動脈根部,就如同在一條河上架起一座橋,讓河兩邊的交通恢復。本例冠狀動脈瘤就是這條河,大隱靜脈就是這座橋,連接主動脈根部和冠脈遠端,醫生們一共架起三座橋,讓患者心臟重新獲得血供。當所有的手術步驟完成,就開始逐漸撤離體外循環。

整個手術方式涵蓋了心臟大血管外科大部分的成人心臟手術方式,手術一共持續了7個多小時,當患者順利脫離體外循環,生命體徵穩定的時候,肖正華副教授懸在心裡的石頭也終於落下了。

第四步 嚴密的術後監護+術後康復出院

手術結束後,接力棒交到了胸心血管重症監護室。由於患者術前病變重,營養狀況差,心臟功能差,手術成功僅僅是第一步,術後的監護是我們打贏這場仗的另外一個關鍵戰場。在曹舸副主任醫師以及曾玲護士長帶領的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和細心照料下,患者王女士逐步康復,順利拔除氣管插管,轉回病房。術後複查彩超及CT 提示患者心臟功能正常,冠狀動脈瘤消失。患者再也沒有出現呼吸困難,胸痛,雙下肢水腫等症狀了。

由於疫情原因,患者女兒一直沒有在床旁陪伴,醫生只能通過手機視頻進行病情溝通。在患者出院前,其女兒帶來一束鮮花獻給了主管醫生肖正華副教授以及張爾永教授,感謝他們給了母親第二次生命,並說道:「之所以信任華西,是因為門診肖正華副教授的一句話:你如果信任我們,我們會盡全力去幫你媽媽拼一下。」

(圖據華西醫院)

手術順利結束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央廣網成都12月19日消息(記者韓民權)記者19日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眉山首例!川大華西醫院眉山醫院「拆彈專家」利用新技術成功解除...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宗銀 杜佩聰 文/圖)近日,川大華西醫院眉山醫院神經介入組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張昌偉教授通力合作,利用國內先進技術,成功完成眉山市首例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大型動脈瘤,成功解除顱內血管破裂危機,取得良好的療效。
  • 四川4家醫院入圍全國百強,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榜上有名
    今年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已經公布了,本年度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繼續名列排行榜前三甲。本次百強榜單中,四川有四家醫院成功入圍,四家醫院分別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2)、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50)、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67)、四川省人民醫院(84)。這幾所醫院也是目前公認的四川省內高水平醫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經連續11年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協和醫院。
  • 5年了,第一家被華西醫院領辦的華西廣安醫院,現在怎麼樣了?
    下面要講到的這家醫聯體單位,是第一家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領辦的醫聯體醫院——華西醫院廣安醫院(以下簡稱華西廣安醫院)。>2015年9月,廣安市人民政府攜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共建廣安市人民醫院,命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安醫院。
  • 西京醫院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採用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在當地醫院經心臟超聲檢查被診斷為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並多發鈣化,心功能Ⅲ級,建議實施開胸手術換瓣膜。李紀的家人了解到,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不開刀即可置換瓣膜。帶著希望,李紀在家人陪同下來到西京醫院,11月13日,被收入心血管外科。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打造「留英學子線上援助...
    建立「5•12」汶川地震後心理康復幹預體系和篩查模式,並成功運用到蘆山地震等多次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長期從事醫院管理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在後勤支持保障、財務、國有資產、醫保管理及公立醫院黨建方面均建立了新模式和體系。擔任四川大學雙一流超前部署學科「醫學大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開展了與健康相關的「預防-預測-臨床-科研-轉化」研究。
  • 全國首例!成功
    全國首例!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四川的驕傲!華西醫院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 多名醫生獲得表彰
    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此前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採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奮勇當先,派出四川第一位援助湖北醫療專家,此後不僅派出專家支援湖北,還支援成都市公衛中心、重慶、西藏,支援義大利、衣索比亞、吉布地,為全國乃至全球貢獻了「華西力量」。  李為民表示,在重症搶救方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採取了重症分區救治。
  • 時代天使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開展戰略合作
    (原標題:時代天使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開展戰略合作)
  • 院士執刀TAVR手術再獲成功 患者無需開胸即可換瓣膜
    圖說: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團隊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早上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輕鬆地走出複合手術室。近日,SAPIEN 3上市後,上海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成功完成。
  • 葛均波院士親自操刀上海首例SAPIEN 3球擴瓣植入
    2020年12月29日,在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下,上海德達醫院心臟團隊傾力合作,成功完成SAPIEN 3球擴瓣國內上市後的上海首例植入,取得在瓣膜介入技術開展方面又一創新突破。德達心臟團隊葛均波院士、葛雷教授等為患者手術一小時生死時速,危重患者重獲新生早上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輕鬆地走出了複合手術室。SAPIEN 3上市後上海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僅花費1個小時,就已成功完成。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莫三比克馬普託中心醫院進行新冠...
    遠程培訓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3月訊(記者 胡旭陽)4月3日下午,中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莫三比克馬普託中心醫院進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遠程培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針對新冠疫情發展、趨勢、特點,以及醫院在疫情防控、組織管理和臨床救治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了分享。據了解,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截至4月2日,非洲已有49個國家報告了超過6000例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非洲國家疫情防控面臨不少挑戰,華西醫院同莫三比克馬普託中心醫院舉行國際遠程培訓,毫無保留地分享疫情防控經驗。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本次手術使用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祐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金曉東主任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01流水的應急大事件鐵打的華西金曉東在四川的醫療界,只要有重大應急事件,上級組織首先想到的名字裡一定有金曉東。他也被同行和媒體稱為「流水的應急大事件,鐵打的華西金曉東」。2020年初,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迅速在全國蔓延。金曉東同志被組織指定為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
  • 四川華西醫院甲狀腺內分泌專科_四川華西甲狀腺專家介紹
    核心提示:檢查優惠活動:甲功五項+四維彩超+彈性成像58元,甲功七項+四維彩超+彈性成像99元,甲功八項+四維彩超+彈性成像109元  四川華西醫院甲狀腺內分泌專科_四川華西甲狀腺專家介紹-成都西部甲狀腺醫院是西南地區一家大型專治甲狀腺疾病的專科醫院,在全國甲狀腺專科醫院排名靠前,特聘北京三十年臨床經驗醫師團隊:程肅敏、武春青,擅長診治:甲狀腺結節、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亢突眼、甲狀腺腫大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研排名連續11年位列榜首
    科技快訊近期,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復旦版)公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科研已連續11年位列榜首。在科技部和科技廳的支持下,華西醫院承擔建設了老年醫學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生物治療等多個領域的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同時承擔多項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攻關任務,科研能力和成果轉化成績突出。
  • 10年前華西醫院搶救的連體嬰兒「華華」和「西西」,如今怎麼樣了?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攝影 肖雨揚(部分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10月24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創辦60周年紀念日。也是該科室奠基人胡廷澤教授90大壽。10年前,一對命懸一線的連體嬰兒被送往華西醫院,包括他在內的眾多華西大咖們,從死神的手中將這對雙胞胎搶了回來。這對名叫華華和西西的雙胞胎走上舞臺,向胡廷澤深深地鞠了一躬:「謝謝爺爺給予我們第二次生命。」胡老很欣慰,擁抱了兩個小孩。華華和西西現在在雲南昭通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
  • 行業研究 | 心臟瓣膜器械行業深度研究
    1954年,我國首例二尖瓣狹窄閉式擴張分離手術獲得成功,1965年,國產人造球型瓣膜首次應用於二尖瓣置換。1980年以後,各種國產人造心臟瓣膜包括機械瓣與生物瓣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葛均波院士團隊分別於2010年完成國內首例TAVR,於2012年完成國內首例Mitraclip術,於2013年完成國內首例肺動脈瓣置換。2015年TAVR中國專家共識發布,為推動TAVR在我國安全和規範開展奠定基礎。目前中國已完成TAVR手術量約為900-1000例,有經驗做TAVR手術的醫院約30家,總體而言,目前經導管介入治療技術在中國的運用還處於早期階段,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獎章蜀你丨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欒榮生:做四川疫情的「晴雨表」
    9月8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欒榮生受到國家表彰,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作為獲獎者,他深感自豪,他說:「這份榮譽,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這一榮譽,他將一生珍藏。「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勳章、證書、請柬難忘:表彰時深感自豪9月10日,在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欒榮生小心翼翼地拿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勳章、證書、請柬,表彰時的情景再次浮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