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說》,辯題開啟的那一刻,心裡猛地被扎了一下。
「媽媽是超人」真的是對媽媽的讚美嗎?
辯場上,有人說,媽媽是超人剝削了一個媽媽選擇的權利;有人說,這不是讚美而是捧殺;有人說,可以讓這種讚美來得更豐富、更多樣一些。
說實話,在成為媽媽之前,我特別期待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超人媽媽。
可從懷孕的那一刻起,才發現,超人媽媽的背後,有著太多難以明說的無奈和心酸。
謝謝對我的讚美,可我真的也很累
「你真棒!」、「你真是個超人媽媽!」、「你怎麼能做到這麼好?!」
作為媽媽,我們時不時地總會聽到這樣的讚美,可只有自己心底知道有多累。
可能是我太高估了自己,也可能是太要強,總希望能夠把工作做得完美的同時,能夠給寶寶全身心高質量的陪伴,而這樣的代價就是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神經越來越緊繃。
然後,可能會因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情緒瞬間瓦解,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我家住在頂樓,周末的時候帶著寶寶買菜,上樓的時候左肩背著16斤的嬰兒車,右肩扛著十幾斤的菜,兩隻胳膊緊緊挽著,抱著26斤的女兒,因為太重,女兒在我懷裡一點點下滑,我咬著牙,用盡了全部的氣力,熬到了家。
打開門的那一刻,徹底崩潰,眼淚止不住狂瀉,但我連放聲大哭的機會都沒有,因為身旁是我1歲半的女兒......
呵呵,是不是有點可笑?
想起了一部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外人看來,金智英的生活堪稱完美,丈夫溫柔體貼,孩子乖巧可愛,而自己又不用上班,但她依然會覺得難過和透不過氣,甚至出現了精神疾病。
可理解的人,一看就懂得她的無奈和無助;不懂的人,怎麼解釋都覺得在無病呻吟。
繁瑣的家務,喪偶式育兒,家人的不理解,工作的不被認可,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媽媽不是超人,也需要被理解、被體貼、別關愛,為母則剛把我們高高地定在了十字架上。
所有的人都在說:「你是媽媽,你一定要受得起、配得上,必須堅強!不能說不!」
那麼多身份中,唯獨少了一個「自己」
媽媽,有著太多的身份。
孩子需要你全身心的陪伴和照顧;老公需要你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最好還是他的soulmate;雙方父母需要你孝敬和關心;公司需要你能夠工作做得完美.......
詹青雲在節目中一遍遍地反問道:
為什麼媽媽要做超人,爸爸只是人?
為什麼一個女生去找工作,要向老闆隱約的承諾,我最近不打算結婚,也不打算養小孩。
為什麼一個男性結婚是他的加分項?
為什麼結婚生子對男性的收入有正向的影響?
為什麼結婚生子會使女性收入普遍降低百分之二十?
電影中的金智英也曾經有著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曾每天開心快樂。
但是因為生孩子無奈被困於家庭後,她一遍遍地否定自己,慢慢承認了自己沒能力。
她是真的沒能力嗎?
當然不是,她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好家庭、生活,只不過是被忽視罷了。
斯嘉麗·詹森主演的電影《婚姻故事》中,把女性婚後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曾經有多相愛,分開的時候就會有多殘忍。
電影中的女主人公婚前是一名演員,陷入愛河後,就放棄了正在上升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丈夫和孩子身上,忘記了自己的品味,離開了自己的城市。
丈夫讓她做背後的女人,所有的人都告訴她:你做個賢妻良母,就夠了!
所有人以為的安慰和讚美,有時候對媽媽們而言,就是一種無形的諷刺......
每個女人,都可能是妻子、媽媽、女兒、老闆、員工、甲方或乙方,我們的身份太多,實在是太擁擠了,甚至擁擠到失去了自我。
接受讚美,但更需要被認真對待
家庭中,有一方需要做出適當的犧牲,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就像杜江和霍思燕這一對讓人豔羨的模範夫妻,原本是大明星的霍思燕在杜江事業上升的時候,選擇了做他幕後的女人,處理他的工作,照顧孩子。
但為什麼我們在霍思燕臉上很少能看到不開心,而是像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
那是因為杜江能夠體會她的犧牲和不易。
杜江在節目中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媽媽,每個媽媽都不容易。
當他聽到霍思燕的告白「你就是我的太陽,我就是你的月亮時」留下的眼淚,讓我們看到了愛情和婚姻最美好的樣子。
媽媽也是孩子過來的,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媽媽不是超人,很多人因為喪偶式育兒不得不學會成長,但這不代表她不會犯錯,更不是萬能的。
生活中充滿了力所不及和無可奈何,感謝所有對媽媽的讚美,但我們更需要被認真、被用心對待。
作為伴侶,如果你愛她,請在讚美她的時候,也能夠抽出時間聽聽她發發牢騷,帶她出去約會,偶爾能夠幫她從瑣碎的家務中抽離出來透口氣。
當她失落的時候,體諒她的無力感,而不是告訴她「你太矯情」。
當她累的時候,一起分擔家務和照顧孩子,告訴她「有我在」,請別再要求她像超人一樣做到事事完美......
希望,在媽媽的身份之外,每個女人還能有機會退一步,坦然地做回自己,擁抱一下心底那個小女孩。
媽咪寶貝
孕、產、育、教
提供一站式專業
育兒知識
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