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淵罪犯謀反,為什麼他的親叔叔公孫恭能被司馬懿釋放?

2020-12-22 騰訊網

我們都說東漢末年分三國,事實上,真正的三國時期是很晚時候才出現的,因為在東漢滅亡後,還有一些小勢力盤踞在地方上,與他們附屬的中央勢力保持臣屬關係。這些小勢力後來才被穩定下來的中央政權徹底消滅,其中就包括遠在遼東地區的公孫淵。

公孫家族在遼東經營了四世人,歷經數十年的時間,稱得上是地方上的一大「釘子戶」。這顆釘子戶在發家人公孫度時代,是臣屬於當時的東漢朝廷的。公孫度死後,長子公孫康繼位,繼續對中央保持臣屬關係,雙方相安無事。後來曹魏替代了東漢,公孫康加官進爵,對遼東地區的統治更加穩固。

公孫康中年病逝,由於兩個兒子的年紀還很小,所以由弟弟公孫恭接任遼東太守,成為遼東的實際掌握者。不過公孫康有個具備野心的兒子——次子公孫淵,他長大後,很不滿叔叔成為遼東太守,於是借著公孫恭得了男性生殖系統疾病,成為喪失生育能力的人後,奪取了公孫恭的地位。

由於遼東地區有很大的自治權,加上處於偏遠地區,中央的統治能力鞭長莫及,所以曹魏統治階級對此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孫吳政權通過海上道路與公孫淵互通往來,想和公孫淵的遼東勢力實現戰略聯合,一起對抗曹魏。曹魏知道了,加大了對公孫淵的拉攏力度,給予了更多的封賞。

久而久之,公孫淵變得飄飄然,野心也漸漸膨脹,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由於對公孫淵的傲慢無禮感到不滿,於是派大將毌丘儉領兵攻擊公孫淵。由於形勢不利,毌丘儉退兵。既然雙方已經撕破臉了,公孫淵在取得勝利後,心態更加狂妄,於是自立為燕王,大封百官,無視曹魏這個公孫家族臣服了數十年的中央朝廷。

然而,公孫淵的狂妄在第二年就終止了,因為曹睿派出了當時朝廷頭號軍事強人,官封太尉的司馬懿領兵徵討他。前後不到三個月,公孫淵被司馬懿討伐,和兒子公孫修一起被斬首,首級送到洛陽給皇帝察看。

公孫淵罪犯謀反,被國家軍隊討伐是理所應當的,可是謀反是一級重罪,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是要誅九族的。然而公孫家族並沒有出現株連的情況,公孫淵的叔叔公孫恭被司馬懿釋放了。

為什麼公孫淵罪犯謀反,公孫恭卻能被司馬懿釋放呢?國法難道可以不遵嗎?

事實上,司馬懿奉命討伐公孫淵,表面上看起來是討伐逆臣,其實是一場兼併戰爭。對於遼東地區的實際統治者公孫家族,曹魏政權早就想消滅他們了。可是遼東地勢偏遠,氣候惡劣,徵討不易,所以一直以來採取懷柔策略。如今公孫淵謀反,自然要藉此將整個公孫家族從遼東地區的統治地位上「連根拔起」。

當公孫淵父子被斬首後,公孫家族的嫡傳一脈已經消失了,此前公孫康的長子公孫晃遭到連坐,和老婆孩子一起被處死。公孫恭並非長子嫡孫,殺不殺已經無所謂,畢竟這個統治遼東地區的家族已經完全失勢,再無能力繼續在遼東掀起什麼風浪。

公孫家族對中央政府再無威脅,這是公孫恭被放過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是因為公孫恭喪失生育能力,無法延續公孫家族的血脈,也失去了自己作為公孫家族領導人的威嚴。據史書記載,公孫恭得了一種男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導致必須割去自己的生殖器。那時候醫療條件和技術還很有限,公孫恭難以得到良好的醫治,無奈如此,實在是男人最痛。

無法傳宗接代的公孫恭,在沒有生育孩子的前提下,自然難以延續公孫家族,不會對中央朝廷產生威脅。何況作為一個男人,閹割了生殖器,失去了男性與生俱來的能力和雄風,他也無法繼續成為公孫家族的領導人,難以憑藉家族和個人的威勢,來統治遼東、統領遼東軍民。

在朝中作為人質的公孫晃還是個完整的男人,有老婆孩子,因此被株連,這與公孫恭的遭遇類似,卻又結局不同。正因公孫恭失去了雄風與威勢,才會被公孫淵輕易趕下臺。

最後一個原因是為了安撫地方,宣揚國威皇恩。公孫家族統治遼東數十年,雖然公孫度、公孫康和公孫淵都是殘暴不仁的君主,但起碼他們保住了一方的安寧,讓遼東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

公孫淵雖然窮兵黷武、不知所謂,但是公孫度和公孫康可是開疆擴土,打擊了周邊對華夏之地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武裝。因此,公孫家族對遼東的穩定發展是有很大貢獻的,而遼東百姓也是認可公孫家族的治理。

公孫恭擔任遼東太守時期,雖然不能像父親和兄長般雄才大略,可是他的守成維持了基業,也維繫了遼東地區的安穩。公孫恭一生並無劣跡,也不像他的父親和兄長般殘暴,因此在他統治遼東的那段時間裡,遼東百姓想必是過得最安穩的。對於這位君主,遼東百姓想必還是有感情的,殺了他,只會失了遼東百姓的民心。

再說了,公孫恭是被奪位的,又身患殘疾,世人不免會同情他,即使是久經軍事、見慣生死的司馬懿。所以,公孫恭最終得見天日,結束了被奪位後囚禁於牢的苦悶日子。

雖然史書上關於公孫恭的記載不多,也沒有記載他被司馬懿釋放後的經歷,但是對於一個「國破家亡」的即將步入晚年的人來說,公孫恭即使得以善終,也不免在人生最後的時間裡,鬱鬱寡歡。

在分分合合的亂世中,由分裂走向一統是天道循環。即使公孫恭沒有被奪位,繼續保持對中央朝廷的忠誠,也免不了遼東被中央政府收回統治權的趨勢。不過以公孫恭的守成,公孫家起碼還能繼續成為地方貴族,享受榮寵。

參考資料:《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公孫淵,「上躥下跳」主動成為曹魏的首要軍事打擊目標,終致敗亡
    公孫淵在其父親公孫康死的時候還很小,所以眾人扶立公孫淵的叔父公孫恭執掌遼東,按照一般的劇本,公孫恭上位後必然要對公孫淵等人進行打壓,畢竟自己已經是遼東的實際掌控者,沒有理由再把位置讓回去。可是歷史就是這麼愛開玩笑,公孫恭身體不行。怎麼不行呢?是不行!
  • 司馬懿遼東之戰到底屠城殺害了多少人?
    司馬懿狗著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飯時有小孩被蒸死在鍋中。襄平北市長出一塊肉,周長數尺,有頭有眼有口,沒有手腳,但能移動。「質子主動揭發叛變,求免死在公孫康時期,他的大兒子公孫晃因為他父親的官爵而被召入魏國的首都做官,古時稱為「任子」。
  •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時間:2020-12-22 17:5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 說到三國,大家都能說出魏蜀吳三國的名字,但是鮮有人知道,三國時期其實不只有三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燕國。
  • 三國時東北亞霸主,後被司馬懿所滅,歷史為何不認可司馬懿此戰?
    能看出公孫度不是一般人物。公孫度鞏固東北及山東一帶時,也自行稱王了。後來曹操封他為永遠侯時,史料記載「我王遼東,何永寧也!」,公孫度的霸氣外露。公孫康想效仿父親把周邊民族再打一遍,讓他們臣服於他。公孫康首先打的高句麗,大軍殺進其都城時,把其都城給燒了。然後又向朝鮮半島南部推進。公孫康把宗女嫁給三韓中的百濟國,他的大名震懾了三韓地區。公孫康命短,孩子年幼,其弟公孫恭繼位,可惜公孫恭有病不生育,公孫淵又把位子奪過來。公孫淵也很厲害,他繼續壯大遼東勢力,而且立國稱王,這就引起魏、吳兩家的注意。
  • 驚悚的司馬懿屠城,多家度看三國之遼東之戰
    公孫淵篇公孫淵最近心情很糾結,他在魏國和吳國之間來回站隊。前不久,又得罪了魏國的使節,曹叡忍無可忍,公孫淵只能跳反,還擊退了毌丘儉的軍隊。在討好吳國的同時,公孫淵也給曹叡寫信做最後的談判。突圍八月,公孫淵撐不住了決定往東南方向突圍,但司馬懿軍隊一直追趕,最終抓獲公孫淵並且斬殺了他和他兒子,將首級傳回洛陽。魏軍進城,斬殺了燕國官員數千人,自此,公孫淵的遼東政權徹底覆滅。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悉平。
  • 司馬懿軍事五耍要旨「戰,守,走,降,死」,昭示公孫淵唯有一死
    當初,公孫淵聽說魏國派司馬懿領兵來攻打自己的時候,就寫信向吳國孫權求救。但是孫權由於路途遙遠,只能遠遠的出兵為公孫淵做聲援。並且孫權給公孫淵寫信說道:「司馬公(指司馬懿)善於用兵,變化如神,所向無敵,我深深的為你擔憂。」原文【55】:會霖潦,大水,平地數尺,三軍恐,欲移營。
  • 司馬懿一統三國,從三點可以看出他才華,具備王者的所有條件
    東漢末年分三國,在三國亂世中出現了無數的梟雄,有英勇善戰的將領,也有運籌帷幄的軍事,同時還有雄踞一方的霸主,但這些人都比不過三國裡面的一個人物,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這一生可以用足智多謀來形容,他為了逃避曹爽對他的猜疑,裝聾作啞,把自己扮演成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目的就是為了韜光養晦。
  • 如果只是能熬,司馬懿在三國虎嘯龍吟裡可能活不過兩集
    長期以來,「隱忍」成為後世吃瓜群眾貼給大軍師司馬懿的標籤。甚至有段子流行,司馬懿的成功之道是不如對手強就熬死他們,不僅熬死曹家三代還氣死了諸葛亮。確實,司馬懿比66歲的曹操晚死31年,比40歲的曹丕晚死25年,比54歲的諸葛亮晚死17年,比34歲的曹叡晚死12年,一直活到了73歲,是曹丕、曹叡父子二人壽命的總和。但隱忍能熬只是司馬懿的A面,司馬懿外鬥內行,內鬥也內行。年輕人如果只看到他的忍,看不到他的狠,盲目效仿是要吃大虧的,可能熬死的是自己...
  • 司馬懿只會當縮頭烏龜?你錯了,他的閃電突擊才是殺手鐧!
    毌丘儉跟公孫淵交戰,吃了敗仗,又在遼東遇到連續大雨,又冷又下雨,怎麼打仗?於是明帝下令,叫毌丘儉撤退。這時候朝廷才明白,原來公孫淵不好對付。公孫淵也不演了,自立為燕王。魏明帝曹叡,只好再次請出他的王牌司馬懿。
  • 司馬懿進攻遼東,天上出現流星墜地,在流星落處擒斬公孫淵
    司馬懿雖然被諸葛亮壓制,但是對待其他對手的時候,表現得還像是一代名將。比方說進攻遼東公孫淵的時候,全程掌握著戰爭的節奏,最後一舉消滅公孫淵。在"司馬懿攻遼東之戰"中還發生這樣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天上發現流星墜地,就在流星墜落的地方,司馬懿擒獲並且斬殺公孫淵。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四千裡遠徵破敵 襄平之戰司馬懿盡顯軍神風採
    襄平之戰不太有名,卻是一場經典的遠程進攻戰役,此役中,司馬懿率軍遠徵四千裡,痛快淋漓地擊敗、消滅了遼東公孫淵政權,盡顯軍事家的風採。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提起司馬懿,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應該是他與諸葛亮之間的鬥法了。在諸葛亮面前,司馬懿的智慧似乎差了一點,所以畏諸葛亮如虎,總是猶猶豫豫、縛手縛足,不敢放開手腳和諸葛亮正面交鋒。
  • 野心勃勃的司馬懿,為什麼七十高齡才選擇謀反,到底發生了什麼
    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人,他的祖上司馬均是東漢的徵西大將軍,後來司馬的人家族逐漸傾向做文官,唯獨司馬懿與眾不同。他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卻也不失武略,擒斬孟達、抗蜀北伐、熬死最強對手諸葛亮,他一生為曹魏出謀劃策,也為曹魏政權橫刀立馬,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司馬懿輔佐了他們祖孫三代,等到少帝曹芳繼位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了。按理說他對曹魏有不世之功,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可是司馬懿最終卻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他為什麼要熬死三代皇帝,到了七十多歲才造反呢?
  • 皇帝送來一倉棉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發現太高明
    一來二去,魏明帝只好讓老臣司馬懿出馬。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馬懿帶領4萬步騎兵臨遼水,他首先以聲東擊西之計,率領主力渡過了遼水天險。之後,他不顧諸將反對,直接撲向敵軍老巢——襄平。此時,公孫淵主力皆在遼水邊布放,襄平空虛。為了保護老巢,公孫淵只好引兵回救。然而公孫淵的舉動,正中司馬懿下懷。
  • 《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劇本動畫截圖 司馬懿遼東徵討
    距離《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V)》發售還有一周多的時間,光榮官方在最近一段時間陸續公布了多段遊戲劇本動畫,今日官方放出了新劇本「遼東徵討」開場動畫,時值三國鼎立,魏國太尉司馬懿奉命揮師北進,徵討遼東公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