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星堆出土之後,就開始引起了無數的猜測,尤其是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銅神樹,其樣貌與《山海經》中描寫的扶桑神樹甚是相同,在古蜀國的青銅祭祀品中為什麼會出現上古時期的扶桑樹形象呢?古蜀國和上古時期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想要驗證此事,我們還是先從青銅神樹講起。
01青銅神樹
三星堆古蜀國出土的青銅神樹原型其實就是《山海經》中的扶桑樹,在《山海經》中描寫:「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在《太平御覽》中也曾對扶桑神樹做出過解釋:「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這個樣貌是與三星堆中的青銅樹形象是一模一樣的,古蜀國人也是按照扶桑神樹的樣貌進行打造的,扶桑神樹在《山海經》中的作用就是通往天界,也是天界的象徵,那麼為什麼古蜀國人要打造這種青銅神樹的造型呢?到底是因為古蜀國人嚮往天界呢?還是因為古蜀國人和上古時期有什麼聯繫呢?說到這裡,我們首先要提一個縱目人。
02縱目人
縱目人,也就是眼睛直著長出來的人,像是螃蟹的眼睛一樣,所以也一直被別人稱為是「蟹眼」,最形象的表現就是古蜀國中被稱為「千裡眼順風耳」的青銅人像,有人覺得青銅人像就是一個面具,其實不是,青銅人像非常的巨大,別說戴在頭上了,就是舉著都費勁,其實早在在三星堆的出土之前,就已經流傳著關於縱目人的傳說了,在《蜀王本紀》中曾記載過關於縱目人的故事,傳說在古蜀國的君主叫做蠶叢,他的後代叫做柏灌和魚鳧,這三個人壽命都極其的長,他們的眼睛就是縱目,當時蠶叢的壽命之長震驚到了蜀地之人,蜀地之人就覺得蠶叢肯定不是一般人,然後跟著蠶叢從岷山這個地方一直走到了三星堆這個地方,從而建立了古蜀國,蠶叢也就是古蜀國的第一代君主。
三星堆中出土的縱目人像刻畫的也就是古蜀國的第一代君主蠶叢,我們可以想像這麼一件事,古蜀國認為蠶叢的縱目就是蠶叢能力的關鍵,所以在後來的祭祀中也刻意將眼睛變為了古蜀國的崇拜,所以後世的所有古蜀國人像樣貌的青銅器中,最突出的就是眼睛,那麼為什麼古蜀國人會認為蠶叢和青銅神樹有關係呢?或者是為什麼認為蠶叢可能來自於天界呢?
03西王母的縱目人
在西漢哀帝時期曾經爆發過一陣叫做「西王母籌」的宗教活動,在當時連年大旱,莊家沒有收成,百姓流離失所,在古代,一般出現這種災情百姓就認為是天神降罪於世人,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這是西王母的懲罰」,所以百姓為了「討好」西王母,紛紛佩戴一種叫做「西王母籌」的小竹牌子,並認為只有佩戴了這種小牌子才能免除西王母對於人界的懲罰,由此,這場宗教活動就開始了,這個時候就有百姓納悶了,如果不佩戴「西王母籌」會怎麼樣呢?那麼就會有「從目人」來!這個「從目人」就是縱目人,也就是西王母的使者。
關於「縱目人為西王母使」的說法最早是出現於楚辭的《大招》之中,在《大招》之中記載了豬頭怪物,這個怪物在西北蠻荒之地生存,周圍全是流沙,環境十分惡劣,豬頭怪物的眼睛就是直著長,而且耳朵奇大,這與三星堆中古蜀國的青銅人像是十分相似的,不同的是一個是豬頭,一個是人頭,這是怎麼回事呢?如果這一切都能夠聯繫起來的話,那麼一條完整的神話線就出現了。
04三星堆神話線
上古時期,西王母管束著西北之地和天下刑罰,有一日,西王母見西北蠻荒之地出現了一種豬頭怪物,不知何種原因,西王母改造了這種豬頭人身的怪物,將其改造成了完整的人,只不過保留了它們的縱目和大耳,然後把它們變成了自己的使者,就像是靈山之下的十巫一樣,只不過縱目人是西北之處溝通天界的使者,輾轉反側千年之後,縱目人的後裔來到了岷山,他們帶領當地人民來到了蜀地,在此建立了古蜀國,並且把他們祖先的祭祀儀式、祭祀物品以及先進的冶煉技術帶了過來,在這裡重新打造了一個先進的古蜀文明,他們按照祖先在天界所見從而創造了青銅神樹這一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