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湛兮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未經授權的轉載必究。)
《瘋狂動物城》是由迪士尼影業出品的3D動畫電影,影片於2016年3月4日在中國大陸和北美同步上映,不僅在全球斬獲了10.2億美元的票房,更榮獲了第74屆金球獎和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長片獎,可以說是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表面上看該片主要講述的是在一個所有動物都和平共處的動物城市中,兔子朱迪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兒時夢想,成為動物城警察並聯手狐狸小混混尼克破獲奇案,揭穿綿羊副市長陰謀維護了整個動物城安穩的故事。
但實際上,整部影片一直在反覆強調偏見,即對某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看法對人的影響。
本文將淺析影片中兩個主要人物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因對待偏見的不同態度而指向的不同人生,並對其現實意義進行思考。
因為在動物城裡存在著一種偏見——只有體積龐大、有攻擊力的動物才能當警察,而體型弱小、沒威懾力的動物做不了警察。
所以從小就立志要成為警察的小兔子朱迪,多次被同伴吉迪恩譏諷白日做夢,父母也希望她打消不切實際的念頭,在進入警校學習、因體小力弱無法像身旁的大型動物那樣完成體能測試時,教官也勸她退學。
即便她幾經波折最終通過了考試,成為了動物城歷史上第一位兔子警官並被分配到了警局工作,她也依然被認為無法當查案的警察,只能當一個貼罰單的交警。
可以說朱迪從小到大幾乎就是與偏見共生,但好在面對偏見,朱迪從沒忘記、也未動搖過自己的初心(最初的願望)。
她很清楚自己原本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懲惡揚善,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優秀警察。別人怎麼說是別人的事,自己不應該受到幹擾,她要做的就是堅定的去實現自己從小的願望。
同時,儘管朱迪也有感到失落的時候,但她從未沉溺於負面情緒,她一直都在努力用實力把「偏見」變為「尊重」。
比如,她沒有因為無法通過體能測試被勸退就一蹶不振,而是私下加強鍛鍊,充分利用自己身材嬌小、靈活的特點,以「借力打力」的方式通過了測驗,用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教官的認可,使曾經嘲笑她的同伴汗顏,讓父母為她而感到驕傲。
比如,她沒有因為水牛局長輕視她就自我放逐,而是聯手尼克利用才智破獲了奇案,用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所有人明白——並不是非要外形高大強壯、能以武力取勝的動物才能勝任警察一職,身型嬌小、看似不具備殺傷力的動物同樣可以憑藉智慧成為一名優秀的警察。
聯想到李娜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說過,在她上小學的時候,身邊人對於青少年從事體育訓練是有一些偏見的,特別是女孩子,「認為搞體育的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但好在她沒有過多的受影響、就是一心想打好網球,所以最後堅持了下來,從小學畢業後進入湖北省隊,到1999年進入國家隊,到2008年「單飛」成立自己的團隊,她終於一步步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大滿貫,並最終進入了網球名人堂,成為了全球網球名人。
為何李娜和朱迪都能夠不被偏見左右,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走向成功,我認為就是得益於她們能堅定自己心中的嚮往,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想去哪裡,更知道面對心之所向最需要的是自己不動搖,而不是人人都支持。
同時,她們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或者說能鍛鍊出能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但不強求別人也一樣的相信、認同自己。
也正是基於上述正確的思想指導,她們衍生出了一種正確的對待偏見的態度,即秉持初心,同時致力於鍛鍊自己的能力,堅持用實力掃除偏見、得到認可。
在影片中,尼克是以坑蒙拐騙的社會小混混形象出現的,他的言行舉止十分符合人們對於他生物屬性——狐狸的「普遍認知」,即狡猾、奸詐,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壞蛋」。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會發現,其實尼克並非生來就是一個壞人,他小時候原本也很單純善良並且還有著和朱迪一樣的警察夢。
但不幸的是,他因為自己狐狸的身份屬性在參加社區「兒童警察隊」時被同伴們一致認為是不值得信賴的人,所以強行給他帶上了侮辱性的嘴罩,甚至還圍在一起嘲弄他。
這段經歷讓尼克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創傷,從此他開始自暴自棄、放浪形骸。他認為沒人會相信一隻狐狸會去懲惡揚善,自己這一輩子也不可能成為警察。即便他什麼都不做,就單純的站在街上,大家也會覺得他會幹壞事,與其蒙受不白之冤,不如就壞給大家看。
也就是從那時起,尼克因為心靈受傷而逐漸迷失了自我,他的人生路也因為他人的偏見而開始逐步跑偏。
好在遇到朱迪之後,他通過了解朱迪的經歷受到了啟發,明白自己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不應該由他人的言語來判定,而是應該由自己行動所創造出的客觀現實來決定。同時,自己的夢想也不需要人人都認同,遵循本心才是關鍵。
自此,尼克成功的掙脫了偏見的桎梏,找回了自我,讓自己的人生回到了正軌,並最終完成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了警察。
無獨有偶,在去年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早期的哪吒在面對眾人對他身為「魔丸」就必定邪惡的偏見傷害時,也曾因為氣憤、憋屈而做出過和尼克一樣的選擇,他當時想的也和尼克很雷同——「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妖怪給他們看看」。
因此在影片的前半段,我們看到的哪吒是個火爆脾氣,做事不管不顧的人。但他也和尼克一樣內心深處並不開心,最根本的原因是偏見驅使他的所言所行和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漸行漸遠,他在潛意識中處於一種和真實自己剝離的狀態。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反向】是心理防禦機制中一種。其定義是:
當個體的欲望和動機,不為自己的意識或社會所接受時,唯恐自己會做出,所以將其壓抑至潛意識,並再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在外顯行為上稱為反向。
換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現的外在行為,與其內在的動機是成反比的。在性質上,反向行為也是一種壓抑過程。而這種壓抑久了,不去緩解、消除就極有可能會產生更多、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那麼,要如何才能將「反向」糾正過來?
其實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學會去直面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他人、社會因為自己表達的想法而產生的或好或壞的主觀評價。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主觀評價通常是從個人的角度去評價,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有時是片面的、武斷的。也就是說,我們要明白他人的評價不一定是公允的,所以不必字字入心,更多的還是要學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都知道在影片的最後哪吒之所以能停止「反向行為」、做回真正的自己,主要是得益於父母對他的關愛和思想引導,尤其是那句:「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你是誰由你自己說了算」。也就是這句話讓哪吒最終意識到「是魔是仙由我自己說了算,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可以說尼克和哪吒都是幸運的,他們在因為偏見而「跑偏」時都遇到了能將自己思想拉回正途的「指路人」。在生活中,我們不一定會像尼克那樣好運能遇到啟發引導自己的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電影借鑑他們的經驗並懂得一個道理:
因為別人的偏見而自暴自棄、放浪形骸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自己的人生和心理健康狀態也會因此而變得糟糕。唯有掙脫偏見的束縛,做更好的自己,才是能締造美好人生的明智之舉。
腓特烈大帝曾說,把偏見從門口趕出去,它還會從窗口溜進來。
換句話說,偏見不會因我們主觀的意願而消失,它會一直客觀的存在。就如同我們無法強行去控制別人的思想和言論,我們能做的是調整自己和改變自己一樣。
那麼,在生活中,要如何才能讓自己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處理偏見呢?
下面,給大家提3個建議:
1、堅定心之所向,自信且不懼閒言碎語,學會用實力說話
愛默生曾說,偏見常常扼殺很有希望的幼苗。為了避免自己被扼殺,只要看準了,就要充滿自信,敢于堅持走自己的路。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對自己、對未來都會有一些期望和嚮往。不少人認為,這些期許和嚮往的價值在於能得到「鮮花和掌聲」,如果不能被認可,甚至被譏諷,那麼這些期許和嚮往就是錯誤且毫無意義的。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誤想法。我們心中的期許和嚮往的本質應該是一座燈塔,它的意義在於指引、鼓舞我們向目標前進,而不是其他。
同時,我們要明白不能總寄希望於從他人的肯定認可中獲得信心,更不能因為閒言碎語就妄自菲薄。我們要學會先自己相信自己,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鍛鍊提升自身實力上面,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最終用實力和事實把自己變成一個值得大眾相信和認可的人。
2、不要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注意情緒管理
在面對偏見的傷害時,建議大家可以使用【4 AS】情緒管理法進行自我情緒調節。
A:ASK即反問,反思;S:STEP即處理步驟。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反問自己因他人一己之言就消沉痛苦甚至自暴自棄「值得嗎」?這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
如果能明白自己的人生和心態不應該輕易被他人影響,自己沒必要因他人的言論跟自己過不去甚至放棄自己,那麼我們就能意識到「自我控制」的必要性,接下來就要學著隨時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不要讓自己輕易沉溺在負面情緒之中。
②反思偏見「為什麼」會產生?這是一個「自我澄清」的過程。
因為每個人成長經歷、家庭環境、教育背景、思維方式皆不相同,對人事物看法自然不一樣,有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別人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自己也不一定真的如他人所言的那樣不好,如果能明白這一點,就能做到「自我澄清」,學會客觀的去看待自己,不輕易否定自己。
③反思自己的對待偏見的處理方式「合理嗎」?這是一個「自我修正」的過程。
當負面情緒來襲時,我們通常第一反應就是發洩,生氣、哭泣、傾述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關鍵在於我們要有意識學會去覺察自己當下的處理方式是否合理,不能放任情緒去控制我們,要有意識的去控制情緒,要學會「自我修正」,即能停止自己過激的處理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儘快平復下來,找到合理的處理方法。
④反問自己如果已經被偏見左右情緒「該怎樣」?這是一個「自我調試」的過程。
主旨是首先要明白能客觀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影響是一個好的開頭;其次要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讓自己深陷其中,進而做出過於情緒化、不理智的決定和言行。最後要學會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自己感知、體驗快樂的能力。
3、不要讓別人「定義自己的價值」
盧梭曾說,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指出,人有「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需求,而這些需求會促使我們去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看法和評價。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客觀的認識,總是通過他人評論來斷定自己的價值,那麼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得到不好的反饋自己就會很容易對自身的價值產生懷疑,而這種懷疑最終可能會導致我們變得迷茫。
換句話說,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就會像帶上了枷鎖一樣,讓自身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此時如果遭遇偏見可能就像電影中早期的尼克和哪吒一樣,你會覺得似乎無路可走,只能去變成他人所預言的那樣。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能意識到:別人的看法往往代表的是一己之見,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我們可以將之視作參考意見,但卻沒必要把其當成是評定自身價值的唯一標準,同時明白我們自身的價值不應該由他人言語來評定,而是應該由我們自己去打造、去證明,由客觀事實來決定,這一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瘋狂動物城》不僅描述了一段追夢史,更以朱迪和尼克為例告訴我們在人生路上個人對待偏見的不同態度將會導向不同的人生。
同時,影片也用兩人的經驗提示我們:要想不受偏見的裹挾,我們就要學會堅定心之所向、自信且不懼閒言碎語、學會用實力說話,不要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注意情緒管理,也不要讓別人定義自己的價值。
蘇軾曾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我認為,偏見有時候就像是下雨時經過林間不可避免會聽到的雨滴擊打樹葉的聲音,我們不能強行去制止。與其苦惱,不如放寬心,遵循本心積極樂觀的去鍛造好自己,不要讓「樹葉聲」左右自己的心態和人生,要學會自己調試好心態,去書寫、定義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