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南京全城拉響防空警報,和平大鐘撞響,和平鴿展翅高飛……12月13日上午,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國家公祭儀式現場,國旗下半旗。3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肅立。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唱畢,全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南京市全城拉響防空警報,汽車停駛鳴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畢,在解放軍軍樂團演奏的《國家公祭獻曲》旋律中,解放軍儀仗大隊16名禮兵將8個花圈敬獻於公祭臺上。83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6名社會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伴隨著3聲深沉的鐘聲,3000隻和平鴿展翅高飛,寄託著對死難者的無盡哀思和對世界和平的嚮往堅守。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祭儀式多了醫護元素,作為6名撞響「和平大鐘」的醫護代表之一,抗疫英雄邱海波說:「在撞響鐘聲的同時也撞響了內心深處的聲音,醫務人員對於生命、死亡,對於人道主義的看法比常人更深刻,對於那段歷史的感受也更深切。這次參加公祭儀式不僅體會到了和平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貴,也更加體會到作為醫務人員在和平環境下守好生命防線的重要性。鐘聲敲給世人,也是敲給自己。」
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吳惠芳對記者說:「銘記歷史、不忘過去,只有強大才能贏得和平,只有發展才能換來幸福。我們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加油幹,率先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今年18歲的韓寧通是南師附中高三學生,他在現場敲響和平大鐘。他說,這次撞鐘也是他的成年禮,「在祭奠遇難同胞的時候也深刻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自不易,歷史讓我看到生命的脆弱和堅強。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擔當起青年責任,堅定理想,在奮鬥中實現青春最靚麗的樣子。」
朗誦《和平宣言》的83位中學生來自南京一中。其中高一(10)班劉弈軒和高一(11)班朱星宇的親人1937年12月在南京遇難。2005年出生的劉弈軒從小就聽爺爺和爸爸講述太爺爺的故事,參加朗誦活動加深了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我的祖祖輩輩都是南京人。作為南京人的孩子,對日軍在南京製造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感到悲憤;對被日軍殺害的30萬同胞,感到心痛;我心裡有一份愛國情結,我生在和平年代,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活。」朱星宇談到,公祭儀式現場聽到解放軍演奏《國家公祭獻曲》,儀仗隊抬出公祭花圈,看到鋪滿級配石的廣場,感覺有一種凝聚力。想到那些歷史畫面,祖輩的經歷,想到國家遭受的苦難,就覺得我們後輩有責任把這段記憶傳承下去。和平來之不易。
來參加公祭儀式的落合純子是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日籍老師。她告訴記者,六年前她剛到南京來時就參觀了紀念館,當時心裡受到很大衝擊,後來特意購買了書籍了解那段歷史。現在她已在南京生活六年,處處感到和平的可貴。在教學中她很注重向學生講述和平的可貴和中日交流的重要,希望兩國的孩子們能有更多的交流,更多地維護和平。她說,南京這座城市很包容,希望更多日本人能了來南京看看,了解那段歷史。
交匯點記者 付巖巖
視頻 餘勤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