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十年來,日本漫改電影並沒有像你想得那麼「撲街」

2021-01-18 界面新聞

文| 爛泥

2017年堪稱日本漫改電影「元年」,除了是因為年內本土上映的漫改數量幾乎是歷年之最,還有一個特殊的時間點——

距離日本影史第一部搬上銀幕的漫改真人系列《比波普高校》(尤以1987年的《比波普高校:高校與太郎進行曲》作為標記),今年剛好是第三十年。

地球人都知道,漫畫和動畫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強項,國內外的群眾基礎都十分穩固。除非是像宮崎駿或新海誠這些被譽為「十幾年一遇」的堅持做原創動畫電影的少數者,大多數片方依然傾向將現有的漫畫劇本拿去改編成動畫劇場版,或是真人電影。

一方面,能利用原作的號召力及已有粉絲群體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漫改電影產業雖然才三十年,但日本動漫創作歷史已走過了100年,能讓片方挖掘的經典動漫作品甚至「遺珠」漫畫實在太多,不需要吭哧吭哧寫原創劇本,就可以帶一波熱度。

整個肥沃的日漫土壤,加上日本國民普遍對本土IP的情有獨鍾,漫改電影即使不外銷,也基本能在國內賣座,就當給漫畫粉絲開個自嗨趴,再曝光了自家藝人,也皆大歡喜。所以近幾年,因為演漫改而火起來的「日本鮮肉」,在營銷手段和受眾群體等層面上,和我國的「流量小生們」有得一拼。

漫改最愛「鮮花肉」若干

 

縱觀2017年日本本土已上映及已定檔的漫改真人電影,數量竟多達28部,比去年的20部又多了近10部,比2015年的13部更是翻了個倍。(今年上映漫改一覽表,詳見下圖)

它們當中有老牌動漫IP,例如僅次於「三大民工漫」普及度的《銀魂》和《鋼之鍊金術師》 、80年代冒險史詩《JOJO的奇妙冒險》、木村拓哉主演並參加了今年坎城展映的《無限之住人》等等……

也有沒那麼老牌、但在近年比較「現象級」的漫畫IP,例如暗黑血腥向《東京食屍鬼》、科幻懸疑向《亞人》、催淚治癒向《3月的獅子》、腦洞校園漫《齊木楠雄的災難》等等……

《東京食屍鬼》真人版

還有一類是日本最普遍最常見的少女漫,例如山崎賢人《一周的朋友。》、橋本環奈的《春與夏推理事件簿》、生田鬥真與廣瀨鈴的《老師!》等等……

從以上2017「井噴式」的漫改片單,就可以看出日本漫改真人電影產業的三大慣性:一、堅持打鐵趁熱;二、堅持人氣「鮮肉」;三、堅持「挖墳」和「炒冷飯」三十年。

然而,數量多不代表佳作多。從2014年到2017年這三年多期間,上映的漫改真人電影有近80部,但能突破40億票房的始終只有2014年的《羅馬浴場2》、《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浪客劍心:傳說的完結篇》以及2016年的《信長協奏曲》。

《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劇照

要是不算上有前作口碑在的《浴場2》和主要是日劇影響力的《信長》,這幾年在真正意義上成功將二次元真人化並且獲得極佳票房的,只有《浪客劍心》。接下來,讓我們回顧往年的漫改歷史,看能否從成功的案例中總結出什麼規律。

90年代的漫改「雛形」

雖說日本漫改真人電影的歷史走過了三十年,但其實前二十年的數量加起來,遠遠不如2007-2017這十年之多。從1987年到2004年,基本一年只出一部漫改,並且這段時期所改編的漫畫題材,基本上都是輕鬆逗趣為主,不是圍繞校園就是生活日常,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從1988年開始公映、每年出一部的《釣魚迷日記》了。

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電影產業開始復甦,第一屆東京電影節就是在1985年舉行。這一時期的日本重點影片多為暢銷小說改編,「原著觀眾」這一群體開始被盯上。相比起早期小津安二郎和黑澤明年代的風格,80-90年代的日本影片開始更看重「娛樂性」。

外加,80年代恰恰是日本動畫的黃金時期,《龍珠》《棒球英豪》《龍貓》《足球小將》等經典作品簡直火到境外,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庵野秀明這些日後鼎鼎大名的監督和名作者,都是在這段時間發家。

《比波普高校》(Be-Bop High School)系列

在這種大環境下,電影「盯上」漫畫題材也是意料中事了。1985年12月14日《比波普高校》在日本上映,這個改編自木內一裕同名漫畫的校園青春片不僅奪得了1986年全年日本票房第二位,還是中山美穗的出道代表作。

從1985-1988年,該系列每年都出一部電影版,而1987年的《比波普高校:高校與太郎進行曲》更拿下了當年第1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具話題影片獎」,足以見得《比波普高校》在當年的火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會以1987年作為漫改電影的開始之年。

至於90年代的的漫改電影,最為代表性的就是95版《花樣男子》(內田有紀和藤木直人主演)、堂本剛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之上海人魚傳說》(1997)和反町隆史的《GTO麻辣教師》(1998)。

堂本剛是金田一的「最初代」飾演者

其中,《金田一》在當年共拿下了23.8億日元的票房,這個成績在當時也是可以交差了。

要知道,在2005年的《NANA》之前,日本漫改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還是西田敏行和他的「老基友」三國連太郎主演的《釣魚迷日記》系列,最高的一部是1994年的《釣魚迷日記7》,拿下28.5億票日元票房,都還沒破30億。

哪怕到今天,一部本土漫改只要越過30億日元門檻,已經可以先走一波通稿慶祝了。而當時年僅16歲的堂本剛也作為第一任金田一一的真人飾演者,成為很多漫迷心中的經典。

相比之下,在當年僅僅收穫7.6億日元的95版《花樣男子》顯得太沒存在感了,他們大概也沒有猜到,這將來會是一個風靡整個亞洲多年的超級IP。

其實,由內田有紀搭檔(顏值巔峰期的)藤木直人的95版《花樣男子》才是第一版從神尾葉子同名漫畫改編而來的作品。在其之後,1996年才出了第一代《花樣男子》的動畫版,這時的粉絲群體才開始擴大起來。

直到後來,人們先後經歷2001年臺灣改編的《流星花園》和2005年松本潤版的《花樣男子》,這才真正迎來《花樣男子》空前絕後的火爆。

2008年,在劇版結束後「趁熱打鐵」的電影版《花樣男子最終章》居然狂攬77.5億日元,快十年過去了,至今還是穩穩守在日本漫改票房史的第三名。

從95版《花樣男子》的「遭遇」可以看出,日本漫改真人電影裡獲得票房成功的,很大一部分還是需要依賴電視臺的支持,或者常常,直接就是人氣電視劇的電影版。

2005年:漫改大潮序幕

2005年絕對是日本漫改影史的分水嶺了。在05年之前,能上30億的國產漫改電影,一部都沒有。

而那段時間,剛踏入新世紀的日本電影又是什麼境況呢?由於雄踞日本票房前列的基本80%都是進口片,我們這裡就只拿日本國產的電影做比較了——

2001年宮崎駿一部雄霸全球的《千與千尋》總票房有308億日元(至今依然是日本影史第一);2002年的國產頭部是《貓的報恩》有64.4億日元;

2003年是可以載入日影史冊的《跳躍大搜查線2》,憑藉173.5億的票房它至今依然是日本國產真人電影裡最高的;2004年,繼續有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196億日元)以及長澤雅美的成名作《在世界中心呼喚愛》(85億日元)……

而漫改題材的電影,無論從受眾層面還是製作投入的層面,比起非漫改電影都稍遜一籌,30億仿佛是個邁不去的坎。

直到2005年《NANA》真人版電影的橫空出世。

nana 2005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NANA》又名《世界上另一個我》,這個IP絕對是很多8090後的青春回憶了。在原作的熱度和話題性、以及當年歌唱事業如日中天的中島美嘉加持之下,《NANA》真人電影一舉攬下了40.3億日元票房,成為第一部破30億、還破到40億的漫改電影。

而該片的另一位女主角宮崎葵,雖然少年成名,但也直到出演了《NANA》才真正開始被更多人記住,並且和作品一起從日本火到了整個東南亞。

同樣是在2005年,改編自同名短篇漫畫的《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也取得了32.3億日元的票房,還奪得了當年「日本奧斯卡」(第2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這算是日本漫改電影中最具有藝術成就的一部了。

三丁目的夕陽

原作漫畫《三丁目的夕陽》細緻描繪了日本東京申奧成功之後經濟復甦的人物故事和社會圖譜,這部漫畫的選題格局更大,和其他更為普遍的校園漫、格鬥漫、少女漫相去甚遠。

值得一提的是,07年的續作《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成為該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憑藉45.6億日元票房至今位列日本漫改影史前十。繼續是吉岡秀隆、堀北真希等原班人馬、時隔五年重啟的第三部《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 64年》也拿下了34.4億。

如果說2005年《NANA》和《三丁目的夕陽》開始讓人嗅到了漫改真人電影的「可塑性」,2006年的《死亡筆記》才是真正掀起了這近十年日本漫改熱潮的序幕。

06版《死亡筆記》難以被超越

憑藉這本寫下名字就可以操縱生死的Death Note,伸張「正義」的夜神月成為日漫史上幾乎是第一個「反派」主人公。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死亡筆記》從2003年開始在《周刊少年Jump》連載,累計單行本發行量超過3000萬,一度造成漫畫搶斷貨的現象。

原作的設定既有「死神」的魔幻元素、又拷問了制度與權利關係的現實問題,關鍵是,整個故事的推進過程,就是呈現了一場雙雄對決的智商遊戲,各種心理試探、下套、偵查和反偵查等等情節嚴謹並渲染得絲絲入扣,至今看依然是精彩得讓人拍手。

2006年,藤原龍也和松山研一主演的真人版《死亡筆記》(前篇)率先在六月上映,同年10月動畫連續劇跟上,11月上映了後篇,即《死亡筆記:最後的名字》。這一年堪稱「死亡小本本」之年。

兩部真人版票房共攬下了近80億日元票房,特別年底上映的《最後的名字》,最後累計票房有52億,成為繼《海猿2:愛之界限》之後,第二部票房上50億的漫改真人電影。

「死亡小本本」不僅在日本國內取得成功,整個作品文化更是影響到中國兩岸三地、東南亞、歐美及世界各地,在香港更是打破了進口片單日票房記錄,算是極少數真人版電影不僅沒有毀原作、甚至反作用於原作的成功例子。

而且,熱度還依然持續到現在——2015年,致力於「炒冷飯」三十年的日本片方先是重啟了日劇《死亡筆記》,由「漫改小王子」山崎賢人飾演L、窪田正孝飾演夜神月,口碑參差不齊;2016年還上映了堪稱「正統續集」的真人電影《死亡筆記:點亮新世界》,延續十年前《最後的名字》之後的故事,還找來戶田惠梨香和(變成XXL)的松山研一出鏡,大打情懷牌,雖然差評遍地,但依然破了30億。今年,美版《死亡筆記》剛剛也在八月開畫…

《NANA》和《死亡筆記》的成功,打破了以往「賣座的漫改電影基本是電視劇的劇場版」的狀況。一方面,2004-2006這幾年的日本電影屏幕數增加得很快;另一方面,漫改的主題開始跳出校園或生活日常的調調,或結合時代背景,或探討更深層的社會問題,面向的不僅僅是漫迷,而是更廣大的受眾。

近十年的成功漫改

有了05、06年連續的幾波漫改成功案例,日本漫改電影的數量從2007年開始起來,每年都有將近10部上映;而從2011年開始,每年簡直都有將近20部上映(除了「消失」的2013年)。通過翻查數據發現,在日本漫改史上能突破30億日元的,全是05年之後的作品。我們總結了一些在日本本土票房大爆的漫改真人電影,一起來看看。

《菜鳥總動員:畢業》 2009年

本土票房85.5億(漫改影史第1名、日本影史第54名)

Mtime評分:7.9

翻開日本漫改票房史,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居然是一群「菜鳥」。《菜鳥總動員》(又名「教頭當家」)是森田真法於1998年至2003年連載的長篇漫畫,講述一群菜鳥棒球運動員的成長與追夢故事,是日本常見的校園體育類少年漫,08年被拍成電視劇獲得非常高的人氣和收視,電視劇尚未播完,TBS就開始考慮製作續篇,而續篇並非新一季連續劇,而是直接作為大結局的電影版。

劇場版預告片

不良學生「戲劇性」的脫胎換骨、熱血而煽情的臺詞、激烈的對戰場面……這一切都給全國人民打了幾百斤雞血,最終電影版票房突破80億,成為當年的日本票房冠軍,至今也穩居日本漫改影史票房第一。順帶一提,雖然是漫改,但其實電影版的劇本是原創的,但也嵌入了大量原作漫畫中的名場面。

成功關鍵:熱血、鮮肉、電視劇熱度。

《海猿》系列

2004年《海猿》 本土票房17.4億

Mtime評分:7.5

2006年《海猿2:愛之界限》本土票房71億

Mtime評分:7.4

2010年《海猿3:最後的訊息》本土票房80.4億

Mtime評分:7.2

2012年《海猿4:勇敢的心》本土票房73.3億

Mtime評分:7.9

《海猿》絕對是日本漫改史上最值錢的一個系列了。改編自同名漫畫,圍繞潛水員仙崎大輔(伊藤英明飾)展開一個個海灘救援的驚險故事,系列的第一部在坎城電影節上首映,獲得不俗口碑。有了預算後,拍攝第二部時更是動用了一艘超過1萬噸的大型渡輪,這個規模在當時可謂創下了日本影史之最。《海猿》系列的導演羽住英一郎曾是《跳躍大搜查線》劇版的首席助理導演,也參與了電影版的導演工作(包括奪下173.5億的《跳躍大搜查線2 :封鎖彩虹橋》),備受這個日本史上最賣座系列的風格和意念影響。

成功關鍵:大眾漫改、災難片、大製作、普適性強

《花樣男子最終章》

上映時間2008年

本土票房77.5億

Mtime評分:7.9

前文已敘,就不再多作闡述了。這個F4和杉菜的故事,在2009年早已是國民級別的漫改。它和同年155億的《懸崖上的金魚姬》一起將大盤拔高,08年日本國產片總票房成為2000後最高紀錄。

成功關鍵:電視劇熱度、明星效應

《交響情人夢》系列2009年《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前篇》本土票房:41億

Mtime評分:8.2

2010年《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後篇》本土票房:37.2億

Mtime評分:8.1

又一部8090後的老朋友——《交響情人夢》是繼《花樣男子》之後,最成功的一部校園愛情向漫改。同樣作為人氣日劇的續篇,兩部電影版也合共攬下近80億。玉木宏和上野樹裡在戲中的互動和演繹可謂高度還原原作,充滿二次元畫風,在當年更是掀起一股古典音樂的學習熱潮。

成功關鍵:還是電視劇猛。

《20世紀少年》系列2008年《20世紀少年:第一部》本土票房:39.5億

Mtime評分:7.4

2009年《20世紀少年:第二部》本土票房:30.1億

Mtime評分:7.0

2009年《20世紀少年:第三部》本土票房:44.1億

Mtime評分:7.2

浦澤直樹的《20世紀少年》在世紀初獲得了日本國內外無數漫畫大獎,無疑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神作。跌宕起伏的劇情、厚重的人物命運和性格描寫、反日式傳統畫功的繪畫風格等等因素都註定了其不平凡。三部曲共投資了60億,在日本可以說是大手筆,走進影院的主力依然是漫迷(雖然也有被吐槽為Cosplay片)。也難得這是一部直接從漫畫改編而來的真人電影,沒有任何電視劇和動畫版的加持,三部電影一起斬獲超100億日元的成績,是相當經典了。

成功關鍵:原作號召力、大咖(唐澤壽明、常盤貴子、香川照之、黑木瞳)

《羅馬浴場》系列

2012年《羅馬浴場》本土票房59.8億

Mtime評分:6.6

2014年《羅馬浴場2》本土票房44.2億

Mtime評分:6.9

當《羅馬浴場》席捲日本電影市場時,或許很多人都被影片中日本語古羅馬的「浴場文化」所折服。而續篇《羅馬浴場2》上映當年,在一枝獨秀的《冰雪奇緣》一枝獨秀、加上「柯南」「蜘蛛俠」「杉下右京」等「名人們」的包夾下,能突圍拿下45億日元的票房數字,確實讓人驚訝。

成功關鍵:大眾漫改、故事爆笑新奇、日本溫泉鄉成賣點。

《浪客劍心》系列2012年《浪客劍心》本土票房30.1億

Mtime評分:7.6

2014年《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本土票房52.2億

Mtime評分:7.4

2014年《浪客劍心:傳說的完結篇》本土票房43.5億

Mtime評分:7.5

2012年,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真人版《浪客劍心》讓人眼前一亮,出色的動作場景加上極高的漫畫還原度得到了包括眾多漫畫粉絲的一致好評。而兩年後一口氣推出兩部續篇可以看出華納的信心,確實也拿下了近100億的票房。

主演的選擇無疑異常關鍵,佐藤健遇上劍心,就像蓋爾·加朵遇上神奇女俠一樣,太合適;其他配角也同樣選用了大牌;動作戲請教了香港團隊;美術、場景、服裝等設計儘可能地還原漫畫……而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去貼合當代電影的需求,大大削弱了「二次元作品」所產生的違和感。整個《浪客劍心》攝製組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造就了一部合格的暑期商業大片,這也絕對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可以被學習參考的商業漫改作品模板之一。

成功關鍵:誠意。

《信長協奏曲》本土票房45.7億

Mtime評分:6.8

作為富士電視臺55周年紀念企畫的一部分,日劇《信長協奏曲》作為首部登陸月九的「古裝劇」備受關注。由小慄旬領銜眾大牌出演的本片改編自石井步的同名漫畫,講述高中生穿越至戰國時期後的人情物語。由於日劇完結在非常微妙的節點,大家對後續發展好奇得不行,所以企畫之初就作為作品完結篇的《信長協奏曲 電影版》一上映,自然是吸引了大量的劇粉。

成功關鍵:還是電視劇猛。

《死亡筆記》系列

2006年《死亡筆記 前篇》本土票房28.5億

2006年《死亡筆記:最後的名字》本土票房52億

2008年《L改變世界》本土票房31億

關於「死亡小本本」風靡全球的詳情,前文已敘,不多做解釋。

成功關鍵:主要是原作猛、故事大膽、真人版尊重原作智商。

《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系列

2005年《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本土票房32.3億

Mtime評分:8.4

2007年《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本土票房45.6億

Mtime評分:8.0

2012年《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 64年》本土票房34.4億

Mtime評分:7.8

前文已敘,就不多做解釋。

成功關鍵:貼合時代、大眾漫改、普適性強

《銀魂》2017年

(截止發稿)日本累計票房37.89億(日元)

中國內地票房 8014.9萬(人民幣)

Mtime評分:7.5

如果用票房數字來定義「一部漫改是否成功」的話,《銀魂》這回算是繼2014年《浪客劍心》系列收官之後,最成功的漫改電影了(不算上主要是電視劇續篇的《信長協奏曲》)。雖然從影片質量本身來看,和《劍心》相差不是幾個級別。

順帶一提,在《銀魂》真人版開篇就躺槍的另一部人氣漫改《JOJO的奇妙冒險:不滅鑽石 第一章》目前在日本上映了都一個多月了,還只有8.78億日元,差距也是十分懸殊。

除了《銀魂》之外,在《劍心》之後能突破30億的還有三部漫改——

一部是2015年被公認「辣眼睛」的《進擊的巨人 真人版:前篇》,雖然口碑撲街得慘不忍睹,可依然攬下了32.5億日元票房(看來人類還是作死在好奇心上)。然而,一個月後上映的《進擊的巨人真人版:後篇·世界終結》票房只有16.8億,可見有一半人已被前篇嚇退。

「撲街的巨人」

第二部就是2015年底山崎賢人和土屋太鳳主演的少女漫改《Orange橘色奇蹟 》,也收穫了超過33億的票房。算是少女漫比較成功的例子了。

還有一部是2016年山田涼介和二宮和也主演的《暗殺教室:畢業篇》,被漫迷稱為「良心漫改」, 奪得35.2億的好成績。和2015年的《暗殺教室》前篇一起加起來貢獻了近50億票房。

《暗殺教室:畢業篇》

但,如果不以票房論英雄的話,有一些票房並沒有非常靠前、但口碑不俗(主要是被原著粉認可)的漫改真人電影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例如2011年《殺戮都市》兩部曲一起也有40億+。票房數字雖不如前面的突出,但在佐藤信介執導下,松山研一、二宮和也、本鄉奏多、山田孝之等漫改達人加持下,整體還原得還是不錯。

再例如分別於2007和2009年上映的《熱血高校》兩部曲,小慄旬和山田孝之等人的「校園黑幫」形象也是漫改史的經典了,前者25億、後者30.2億,票房不算大爆,但作為低成本校園漫改已可以交差。

《熱血高校2》

再例如爭議之作《寄生獸》相對來說還原度挺可以了,前篇票房20億,後篇卻只有15億,表現一般;還有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在日本票房只有16.8億;佐藤健和神木隆之介的《食夢者》還原度也很好,但票房只有17.6億。

《寄生獸》

漫改電影有其特殊性。很多漫改真人電影的目標群體主要在於漫迷,貢獻票房的人群不夠大眾,往往導致票房總是突破不了既定的數字關口。票房兇猛的「爆款」漫改不能只服務漫迷,哪怕是「民工漫」級別的漫改也不能全靠漫迷,還得打好群眾基礎、迎合大眾市場,這裡有三個TIPS:

試著打造一部人氣電視連續劇,讓電影版成為劇版的續篇,或直接就是大結局(個人覺得真是耍流氓啊,真不想承認這是電影呢);選題還得更貼合大眾需要,多注意格局和普適性(畢竟少女漫能賣上30億的還是少);真人化在追求還原度的時候,還是要戒掉一些「二次元」習性避免僅僅變成一場Cosplay盛宴。

反正,情懷不是一切。

來源:Mtime時光網

最新更新時間:09/16 09:12

相關焦點

  • 日本漫改電影,怎麼都成了爛片?
    從以上作品表現看來,這些漫改電影的製作方將「滿足原作粉絲需求」排在了第一位。 究竟為何越來越多漫改作品直接偏向原作粉喜好? 也許是因為在日本,像《死亡筆記》《浪客劍心》《王者天下》那樣,能夠跨越次元壁、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漫改真人電影實在太過少見。
  • 漫改IP,金湯勺出生為何屢屢撲街
    總收入前十的IP均超過了300億,其中,日本和美國的IP對半分,都有5個,日本IP為精靈寶可夢、HelloKitty、麵包超人、JUMP、馬裡奧。美國IP為維尼熊、米老鼠和他的朋友們、星球大戰、迪士尼公主、漫威電影宇宙。就寶可夢而言,光是其衍生產品就賺了641億美元,在電子遊戲領域也收穫171億美元。
  • 非常成功的漫改真人版電影,結尾三十分鐘全是高潮
    地球人都知道,漫畫和動畫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強項,國內外的群眾基礎都十分穩固。這也是日本的漫改電影數量繁多的最主要原因。有些時候,漫改真人電影都成為票房爆款,同時也有很多的漫改真人電影毀得一塌糊塗,讓人看了尷尬到想死,這裡點點就不列舉那麼糟糕得日本漫改真人電影。
  • 日本媒體認為本國99%漫改電影都是爛片,快來看你的童年是否遭殃
    這是中國繼2010年引進合拍片《非常舞者》之後,本世紀第二次引進日本漫改電影(不是動畫電影哦)。然而這兩年,跟中國電影熱衷翻拍IP一樣,日本也在瘋狂的進行漫畫改編真人版。僅2015年全年,日本真人電影中,漫改電影達到32部;2016年過去9個月,已經有41部日本本土漫改電影上映(或預計上映)。而根據媒體統計的數字來看,以2015年日本國產真人電影票房舉例,前10名裡有6部漫改電影,剩下幾部電視劇衍生和小說改編電影。巨大的經濟利益也是漫改電影越來越多的原因。
  • 不能錯過的五部日本漫改電影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漫畫大國,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動漫和漫畫作品,今天小徐就來稍微推薦五部不錯的漫改電影,大家一起鑑賞一下。一.《熱血高校》 小慄旬和山田孝之早期的作品,根據同名漫畫改編,電影延續了漫畫中熱血爆燃的風格,一切都是為了稱霸鈴蘭高中,站在鈴蘭的制高點。
  • 每拍一部日本漫改電影,都要殺一個靠譜編劇祭天
    則盡情展現主人公們的青春夢想,《我是大哥大》《碧藍之海》的無釐頭搞笑能讓觀眾們會心一笑……這些漫改電影在針對原作粉絲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拓展受眾。一般講來,若原作不是需要大量特效、擁有宏大世界觀的幻想題材,而是更貼近現實生活的內容,那麼將其改編成電影的成本更低,拍攝製作周期也比電視劇更短。演員選擇上,片方也會更青睞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 索尼玩砸了,《地獄男爵》口碑撲街,成最差漫改電影之一
    近些年超級英雄題材影片儼然成了全球科幻影迷的首選,無奈漫威和DC各佔半壁江山,其他電影公司著實眼饞的很,只好翻箱倒櫃找出能對的上號的熱門IP,好蹭一波熱度,可惜結果卻差強人意。近日,索尼就玩砸了,《地獄男爵》口碑撲街,成最差漫改電影之一。
  • 每拍一部日本漫改電影,都要殺一個靠譜編劇祭天-虎嗅網
    這兩部漫改電影稱得上「原作名場面集錦」——作為電影創作重要一環,編劇似乎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影片選取原作瑣碎但有趣的小故事拼湊起來,因此劇情也顯得較為零散,原作粉和非原作粉會收穫不同的觀影體驗。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許多漫改電影主要受眾是原作粉絲。
  • 漫改真人電影大撲街,究竟什麼樣的動漫才適合改編成真人電影?
    好動漫有很多,好的真人電影更不少。漫畫改成功的電影有,從動漫改編成功的動漫卻沒有幾個有好的口碑。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動漫有原著的大量粉絲,而且動漫中可以做出超出真人的各種動作畫風。有些已經漫改成真人電影,有些雖然經典但遲遲沒有。我想漫改的人也是有顧慮的,經典一個改編不好,就口碑盡毀,原著粉都會把公司罵個狗血淋頭。現在筆者來盤點一下哪些動漫完全按照動漫改編真人會非常好看。根據難易度的不同,比如龍珠這種動不動爆星的就先不加入盤點了。
  • 99%的漫改電影都是爛片,《銀魂2》是那剩下的1%麼?
    「不要以為事事能長久,比如父母和錢和青春和房子和白襯衫和我和你和銀魂。」在一次次「完結欺詐」後,2019年6月20日《銀魂》迎來了最終話。這部連載了15年的搞笑漫畫,自2006年在東京電視臺放送,2017年還由小慄旬、菅田將暉、橋本壞奈、長澤雅美等主演電影。
  • 2018年日本漫改電影上映盤點:有你喜歡看的嗎?
    2018年是漫改電影元年,一部部漫改電影接踵而至,有的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有的就全面崩壞!現在就來介紹下2018年已經上映或未上映的漫改電影。《天才麻將少女 阿知賀篇episode of side-A》《天才麻將少女 阿知賀篇episode of side-A》《天才麻將少女 阿知賀篇episode of side-A》是小沼雄一執導的真人漫改電影,由櫻田日和主演。於2018年1月20日日本上映。
  • 漫改影視劇資本運作與偶像市場養成:原著不敵流量,流量不敵魔改
    漫漫便想專門抽出一天時間,來給大家談談漫改影視劇背後的故事以及商業資本的運作與偶像市場的產生。關於漫改影視劇,整個亞洲最早的應該是日本。眾所周知,日本的動漫已經走過了百年歷史,同時也有著漫長的漫改歷史。
  • 日本漫改電影推薦(一)
    真人漫改電影有多難?就算是擁有成千上萬經典之作的日本動漫,在面對真人改編電影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有些真人改編電影過分追求與原著一致,而造成電影出現一種奇怪違和的cosplay感。有些改編又過於偏激與原著相去甚遠而導致原著迷的惡評不斷。作為一名資深動漫迷,尤其沉迷於真人動漫改編電影,小編就向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 推薦幾部值得看的漫改真人版電影 你都看過幾部呢?
    這幾年不光我國熱衷於拍IP電影,其實還有日本,比如說呈現井噴式製作的真人漫改電影,漫改其實風險挺大的,選角和劇本有一點點大改動,原著粉絲能咬死你。撲街的很多,推薦幾部值得追看的漫改電影。《死亡筆記》《死亡筆記》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於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上映。
  • 剖析:為何美漫改電影既叫好又叫座,日漫改電影卻頻頻遭遇滑鐵盧
    近幾年,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看動漫關注動漫消息,那你肯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近幾年來經典動漫改編的電影越來越多,時不時的就能看到又將有一部經典動漫要被搬上大熒幕。日本國內的電影行業相比較美國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其實如果只談論電影行業的發達程度,放眼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美國抗衡,所以你會發現美國的漫改電影恨不得直接在觀眾面前「砸美金」,而日本漫改電影沒有擁有這樣的資金和實力的大製片公司,只能「小家碧玉、小橋流水」起來。
  • 剖析:為何美漫改電影既叫好又叫座,日漫改電影卻頻頻遭遇滑鐵盧
    在當今世界動漫界,日本和美國的動漫基本已經壟斷了整個市場。所以我們能時常在院線的海報上看到,即將又會有一部來自於美國或者日本的真人版漫改電影上映的消息。大部分的美國漫改電影自上映,好評和票房都會如海嘯一般席捲全球各地。比如美國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系列漫改電影,已經不能只用好電影來形容它在全球影迷心中的地位。
  • 昔日的《古惑仔》,是怎樣成為東方漫改電影中的經典的?
    ,日本動漫作品依靠其驚人的表現力首先在本土取得了成功,不少經典的完結漫畫或連載漫畫在保持劇場版大電影更新節奏上,又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真人漫改電影,後來這個產業擴大化,精細化之後,漫改電影也隨之增多,你甚至可以把漫改視為漫畫IP的一個分支,只不過相對有動漫的動畫化,漫改電影目前仍屬於漫畫IP這棵大樹下的一個小分支,佔比並沒有那麼大。
  • 人傻錢多速來 日本節目曝光為何漫改電影越拍越多
    這兩年大量的日本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甚至知名的集英社都開始搞漫畫完結與真人電影同步推出的套路儘可能的獲得作品最大的商業價值,大量的真人化電影催生了山崎賢人這樣的漫改小王子
  • 漫改佳作佔七席 日媒公布2019年上半年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
    進入2019年,日本出品的漫改電影在市場的熱度依然不減,無論是原作真人化還是動畫化改編而來的作品,都取得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
  • 漫改真人電影《浪客劍心最終章》再定檔,這是你最愛的真人漫改嗎
    《浪客劍心最終章》終於有消息了,距離上映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真人漫改《浪客劍心》系列是你最愛的真人漫改嗎?近日,漫改真人電影《浪客劍心最終章》重新定檔,最終章兩部作品《The Final》和《The Beginning》將於2021年4月23日、6月4日在日本上映,並且新海報曝光,當然預告也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