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油醬
最近,又掀起了「毒品」風波。
從脫口秀演員卡姆到演員牛萌萌吸毒被捕,網上關於「毒品」的熱議只增不減。
很多人認為毒品離普通人很遠。
事實貌似如此。
據統計:
中國現有吸毒人員214.8萬名,濫用大麻以外籍、演藝人員為主。
但,普通人真的就安全嗎?
並不是。
它通過喬裝打扮,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近日,海南三亞警方破獲了一起新型毒品案。
販毒分子將毒品偽造成飲料的模樣,試圖在三亞市販賣。
據調查:
飲料製作原料中,含有的「γ(讀伽馬)-羥基丁酸」,屬於新型毒品。
濫用含有這種物質的飲料會造成暫時性記憶喪失、噁心、嘔吐等症狀。
與酒精並用會加劇危險性,甚至會失去意識、昏迷及死亡。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款「咔哇潮飲「,俗稱「迷奸水」。
吸食後,常被犯罪分子實施迷奸行為。
此外,還有一種俗稱「藍精靈」的新型毒品。
「藍精靈」的主要成分是「氟硝西泮」,在醫學上是一種強效的鎮靜催眠藥。
安眠作用是普通安眠藥的數倍,屬於苯二氮卓類藥物。
大量吸食後會引起偏執、焦慮、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應。
嚴重的會精神錯亂,甚至抽搐、休克、腦中風死亡。
一些販賣「藍精靈」的不法分子,通常教唆別人把這種藍色藥片混著酒喝或含在嘴裡服用。
瞬間體會到「迷幻」的感覺。
因此,「藍精靈」在娛樂場所非常受歡迎。
這類新型毒品易偽裝、利潤大,除了癮君子們主動服用外,不法分子也都在伺機而動。
甚至,魔爪已經伸向了青少年群體。
最近,在中高考的學生和家長群裡,有一種廣泛流傳的「聰明藥」。
據悉,服用了這種藥物後,可以提高記憶力、集中注意力,幫你取得好成績。
這也讓不少家長陷入思考,這世上真有吃了就變聰明的藥嗎?
恐怕沒這麼簡單。
眼看就要高考了,小李媽媽偶然從網上看到有一種進口藥可以讓人提升學習狀態。
就」代購「了幾盒。
吃藥2個月後,小李的學習成績的確突飛猛進,考進了班級前十。
不過,很快副作用就出現了。
小李開始不舒服、脫髮、徹底失眠。
本以為停藥就會結束這一切,沒想到身體狀況更糟了。
開始心慌、煩躁、食欲不振,甚至有瀕死感。
到醫院檢查一看,這哪裡是」聰明藥「,而是」利他林「。
跟冰毒成分苯丙胺,有相似化學結構。
越吃越上癮,劑量也會逐漸加大,非常危險。
無獨有偶。
高三女生田靜(化名),接過媽媽遞來的一片指甲蓋大小的白色藥片。
媽媽說,這是聰明藥,能提升她的學習狀態。
開始,只是每天早晨上學前吃一片。
兩三個月後,服藥量加大,變成了每天兩片、三片。
很快,田靜媽媽發現了這些異常,讓她停了藥。
可她們並不知道,這哪裡是什麼聰明藥,而是毒品。
吃了會上癮。
現在停藥,已經晚了。
田靜開始背著媽媽,自己在網上偷偷買藥。
在某個貼吧中,她找到了賣家。
藥店裡平均20元左右一片的」利他林「,賣家開價每片100元。
和以往的白色藥片不同,袋子裡的藥是粉紅色的。
通過醫生的檢測,發現田靜所吃的粉紅色藥片有七成左右苯丙胺類物質。
也就是說,那根本不是」聰明藥「,而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
俗稱「搖頭丸」。
每天自習課,高二學生劉涵(化名)都會偷偷吃一粒阿莫達非尼。
出於好奇和提高專注力,劉涵長期服用了半年。
半年以後,劉涵漸漸感受到了一些副作用。
口渴、失眠、體能下降。
在國內,劉涵並不是個例,像她一樣買藥的學生還有很多。
有賣家成立了「聰明藥」交流的社群,每個都多達千人。
很多人在此分享用藥經驗。
這些大量售賣「聰明藥」的賣家和組織,都共用「考公、考研、高考」等字眼進行宣傳,吸引相關人群。
「開藥」過程也十分簡單。
出售的「聰明藥」以利他林和阿莫達非尼為主。
想買哪種藥,直接微信轉帳。
藥價從3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阿莫達非尼相對便宜一些,不過也要400多元。
就連藥的用量,也並不是根據說明書來指導,全憑「自我感覺」。
每逢全國性各類考試前夕,一種號稱「聰明藥」的藥品便在網絡走俏。
但所謂「聰明藥」屬於精神類處方藥,無法隨意購買。
於是,一些藥商轉入地下,通過電商、社交平臺隱蔽銷售。
尤其在一些二手電商平臺,此類藥品還很火爆。
一位名為「米花力」的鹹魚平臺賣家掛出「聰明藥」轉賣的信息。
僅一小時就有16名買家標記「想要」。
而在我們熟悉的QQ、微信等社交媒體進行交易的也不在少數。
據統計:
2017年,14%的人報告稱自己在此前的12個月內至少使用一次像利他林這樣的毒品。
而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
所謂的「聰明藥」,其實也根本不是什麼聰明藥。
「聰明藥」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設想:
英國媒體報導,一個名為「前瞻」的科學家智囊團在一份獨立報告中勾畫了20年後的藥物的發展前景,未來人們會服用激活大腦功能的「聰明藥」。
但是,緊接著就有國內及國際的專家從藥理學的角度指出:
如果服用「聰明藥」能夠讓人變聰明,那麼這個效果也會是短暫的;當藥效過去以後,很可能聰明程度就回到從前,甚至還不如從前。
「聰明藥」其實是一種中樞興奮藥,用來提高注意力的藥品。
最常見的就是利他林、莫達非尼。
它們屬於一類精神藥品。
所有對神經系統直接作用的藥物,都會改變神經細胞突觸。
同樣,「聰明藥」作為一種藥物,會參與人體內部的代謝,同時對人體造成危害。
尤其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還處在發育階段,使用這類藥物反而深受其害。
據統計:
1990年在美國有60萬兒童服用,而到了2011年,這一數據便極速增加至350萬。
他們中有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的大學生,也有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欲望衝昏頭腦的父母。
這世上從沒有什麼所謂的「聰明藥」,不過是不法商家利用父母的極端情緒,做出的虛張聲勢。
你若信了,那才真是著了他們的道。
除了傳統毒品外,各類新型毒品變化多端,隱蔽性高。
除了「聰明藥」外,還有多宗止咳藥水、芬太尼類、地西泮、哌醋甲酯等新精神類藥物出現。
它們被摻在奶茶、零食、跳跳糖、可樂、曲奇餅乾中。
讓人難以察覺。
更有一些隱蔽毒品,在「00後」間販賣。
就是這樣一張小小的郵票,在各大校園和「00後」間出現。
從染毒變販毒,引發了家長的極大恐慌。
你以為這只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LSD俗稱「郵票」,看上去是可愛的卡通貼紙,實則裡面含有超強致幻劑LSD。
這種致幻劑無色、無氣味,口含服用,也可皮膚直接吸收。
僅小小一片就能造成吸食者12小時的感官變化。
藥效是搖頭丸的3倍。
吸食後,會出現急性精神分裂和強烈幻覺。
當毒性進一步發作,就會讓人產生輕生念頭。
就這一小點白色,十分隱匿,連警察也看不出。
更令人憂心的是:
背後販賣LSD的,大部分都是「00後」。
這些「郵票」只能在國外「暗網」購買,只能用比特幣支付。
這些販毒的00後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入貨,在網際網路和快遞分銷,在同齡人中傳播、售賣。
他們大部分會走上販毒的道路,是因為不經意接觸了「郵票」,上癮後,為了滿足毒癮不得不向同齡人販毒。
比起海洛因、病毒等明顯外觀和氣味特徵,「郵票」無味,外形隱匿,這才是它的恐怖之處。
除了「郵票」,還有很多隱匿在生活中的第三代毒品。
奶茶:
外觀跟我們平時在超市購買的幾乎一致,但實際上它的主要成分是氯胺酮。
與K粉、冰毒相似。
吸食後,人會極度亢奮,上癮。
開心水:
與別的飲料混著喝,根本喝不出異味。
實際上,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態毒品。
由冰毒、搖頭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
跳跳糖:
包裝像極了「跳跳糖」,實則是「衝劑」。
喝過之後,頭腦會處於興奮狀態,後勁十足。
蘑菇:
這是一種含有天然致幻劑的蕈類。
分布在全球各地,食用後會令人產生做夢一般的感覺。
長期食用,人的言行會失去控制,甚至產生妄想綜合症。
如今毒品樣式五花八門,不知不覺間,已經危害到了許多青少年的健康。
在《毒品易感人群搜索大數據分析報告》中顯示:
當前我國毒品易感人群出現低齡化、娛樂化趨勢。
尤其00後、90後、80後群體,佔比達到近80%。
這些數據背後隱藏著青少年對於毒品的錯誤認知及麻木心態。
也有對吸毒食品欲望的躍躍欲試。
吸毒一次,就有可能給大腦帶來永久性損傷。
它看似離我們很遠,但卻時刻考驗著我們內心的防線。
如何遠離這些毒品?
交正當朋友,不要去KTV、酒吧等聚集性場所,不要吸食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
最重要的是,不要貪圖利益,懷抱虛榮心。
同樣,家長也不要聽信所謂「聰明藥」的虛假傳播,考慮實際效益,多與孩子建立良好情緒的傳遞。
腳踏實地、勤奮努力才是最好的「聰明藥」。
高考還有倒計時6天了,又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比賽。
希望今年每一位高考生都能金榜題名,如心所願,擁抱一個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