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勺子還給孩子!吃飯方式與娃的獨立人格有關,別再做坑娃父母

2020-12-21 糯豆包媽媽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父母都會為孩子吃飯的問題感到發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餵飯成了父母的日常習慣,即便孩子已經可以鍛鍊自主進食了,但父母卻總能為餵飯找到理由。

「孩子不餵飯就不吃!」

「讓他自己吃,肯定會弄得滿地都是!」

於是在這些餵飯的標配理由下,父母餵飯就成了「被迫養成」的習慣,可「餵飯」看起來事小,但是其對於孩子的成長產生的影響卻不小。

寶媽餵飯成習慣,孩子上學後被質疑性格缺陷,長大後被罵「媽寶男」

朋友小宇又失戀了,眼見著要奔三了,這讓他很受打擊。

得知兒子失戀,小宇媽很是不解:「我兒子這麼優秀,怎麼還有瞧不上我兒子的姑娘呢?」小宇猶豫了半天開口道:「前女友說我是一個不會獨立的媽寶男!」此話一出,小宇媽有些錯愕地說不出話來。

小宇媽是位單親母親,一個人養大孩子不容易。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是小宇媽卻捨不得兒子吃一點苦。小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已經學會自己吃飯了,可是小宇媽還是堅持給兒子餵飯。

「給孩子餵飯也不是什麼辛苦的事,只要孩子能吃飽,我再辛苦點也沒啥!」就這樣,直到小宇上小學,小宇媽給兒子餵飯的習慣都還一直延續著。

上了小學的小宇,仍然像個長不大的小朋友,在各方面也都表現得很弱。和同學鬧了小矛盾小宇會回家找媽媽哭訴,上課老師批評了自己,小宇也只會讓媽媽替自己「討公道」。

老師曾提醒小宇媽,「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挺明顯的,尤其是對於家長的依賴心理過強!」可是小宇媽卻不以為然,「孩子還小,不依賴父母依賴誰!」

小宇不獨立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也許從小宇媽養成給孩子餵飯的習慣時起,小宇性格中的依賴性過強就已經有了萌芽。

孩子不餵就不吃?真實原因是父母溺愛心理作祟,害娃不淺

在給孩子餵飯這件事上,家長們的態度其實很「糾結」,其實餵飯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活,有時候為了給孩子餵飯,家長卻吃不上一口熱乎飯。

但是為什麼家長們願意給孩子餵飯呢?有的家長會說:「孩子自己不會吃!我餵飯孩子可以吃得更多!」「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最後收拾起來更麻煩。」

顯然由此可見,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給孩子餵飯這件事的認識並不充分,餵飯看似是無奈之舉,但是其實追根究底,還是父母的溺愛心理在作祟。中國式父母將「無畏付出」的溺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給孩子餵飯便也就成了父母過度寵溺地縮

事實上,父母認為自己舉手之勞,是幫了孩子的忙,但是其實這樣的習慣,反倒影響了孩子的獨立性發展。

此前哈佛大學有過相關內容的研究,研究人員通過大量的跟蹤調查發現,能夠從小自主進食的孩子,在其長大後會擁有更加獨立的性格特質顯現。

不曾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即便他長大了也不過是活在父母庇護下的傀,從另一種角度而言,不懂獨立的孩子,最終也只能活成父母人生的負累。

請把勺子還給孩子!吃飯方式與娃的獨立人格有關,別再做坑娃父母

一、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家長在訓練孩子自主進食的時候,不要在一開始就對孩子抱有高預期。因為孩子的手部靈活度顯然不如成人靈活,所以在孩子把飯菜弄亂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對孩子發脾氣,這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挫敗而不願意繼續嘗試,父母應該有不怕髒亂差的決心,多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二、利用好孩子喜歡模仿的心理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多做示範,在重複的動作進行中,孩子模仿的次數有所增加,那麼孰能生巧,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也就會成為了可能,父母在做吃飯的動作時,可以適當地放慢速度,讓孩子更易於模仿一些。

三、提早訓練孩子的抓握能力

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吃輔食後,給孩子選擇一些餐具玩具,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欲,還可以激發孩子對於使用餐具的熱情,另外孩子的手指靈活性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鍊,父母不妨把勺子還給孩子,讓孩子可以享受到自主進食的熱情。

在孩子的認知尚未發展完全時,他們成長中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也許父母日常養育中的小細節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們有必要給予孩子,更多鍛鍊自身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可以擁有獨立的一面,這才是父母教育的成功。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餵飯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是孩子獨立吃飯黃金期到了
    我們應該在吃飯的時候給寶寶制定一些規矩,比如說必須要在餐桌上坐好,並且要傳授給"食不言,寢不語"之類的道理,但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被爸爸媽媽追跑著吃飯的形式,就有可能讓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很難遵守規則,甚至表現出來做事不專注的情況。因此,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坑娃舅舅」火了,臭腳將娃燻「變臉」,網友:正月就去剪髮
    有不少人小的時候曾經被自己的舅舅照顧過,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個時候會將會孩子「拜託」個舅舅看管,無論孩子多大,總會被舅舅帶的「妥帖」,尤其那些還沒有結婚的舅舅,更是在帶娃技術上「一流」,簡直是「坑娃」沒商量。
  • 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小皇帝」是這樣煉成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卻仍然保持著需要餵飯、追飯的習慣,很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久而久之,餵飯、哄吃,好像都成了理所當然,一家好幾口人,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對於慣孩子這一點,爺爺奶奶有時比父母還沒有底線。
  • 這些逗娃方式看起來是逗孩子開心,實際上對娃的傷害很大,請停止
    」視頻中,陪孩子玩的家長,雙手拽著孩子的兩隻胳膊,小孩子雙腳踩著懸崖邊,以蹲坐的方式「身臨險境」,家長只要稍有鬆懈,或是力不從心,孩子隨時都有可能掉落懸崖。看視頻的網友都在感慨「這娃是充話費送的,家長都不心疼」,還有網友擔心,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更有人表示特彆氣憤,希望讓家長和孩子調換下位置。
  • 姥姥專心餵娃吃飯,無意中成表情包,網友:這表情全國統一!
    不信你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餵娃吃飯或者老人餵娃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是什麼表情呢?想不起來也沒關係,最近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姥姥,她在餵外孫吃飯的時候,幾乎還原了所有人餵娃吃飯時的表情、動作,簡直做到了全國統一!
  • 告誡:這樣帶娃等同「毀」了娃,許多家長卻經常在做,快停手吧
    現在大部分媽媽都有自己獨立的工作,也不會留在家裡當「全職主婦」,那麼,寶寶出生後,由奶奶或外婆的與寶寶相處,我的兒子去了幼兒園每天放學後,經常看到放學後老人扎堆接孩子。」就是在「坑娃」啊!3、不放手,為孩子做一切在生活中,我發現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會自己吃東西,他們需要大人來餵養,但事實上,嬰兒在一歲的時候,可以嘗試用勺子吃東西。 許多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因為他們的父母不肯放手,為孩子做一切事情,所以他們不運動。
  • 娃6歲以前,父母再忙下班後也要陪娃做4件事,堅持越久好處越多
    越來越多的父母回家後也是「葛優癱」,最多舉起手玩玩手機。「什麼,娃?不知道,全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管了!」年輕的爸媽如是說。還有一些父母回家後忙於「趕場子」:趕緊把娃接回來,快點吃飯,吃完飯立刻把孩子塞到床上,心裡想著「快點睡覺,這樣我才能有片刻安寧。」
  • 從要人餵到自己吃,娃的自主飲食培養越早越好,最晚別超這個年齡
    從小習慣給娃餵飯,會給娃造成哪些影響?1)影響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孩子如果能自主吃飯,學會使用筷子或者勺子,這其實是對其手眼協調能力的一種鍛鍊。對娃的智力發育也非常益處。時間一長,孩子的飲食積極性都被打消了。尤其是很多家長還會一邊追孩子一邊給娃餵飯,這種強迫的方式會讓孩子感到非常反感,最後就會出現挑食或者厭食的情況,影響娃對食物的興趣。
  • 《瞄準》陳赫陪女兒玩,爸爸坑娃歡樂多,卻不知他才是孩子的玩具
    01 有種災難叫爸爸帶娃都說爸爸帶娃歡樂多,其實,應該說成:爸爸坑娃歡樂多。有種災難叫爸爸帶娃,爸爸們帶娃,把娃當成了玩具,又囧又好笑!儘管奶爸們的遭到無情的吐槽,認為他們帶娃太無釐頭,但是,爸爸麼對孩子充滿了愛,在孩子身邊能夠給予陪伴與關懷,再「不靠譜」的爹也是個合格的爹,不是嗎?其實,爸爸們把娃當成了玩具,在孩子們的眼裡,爸爸們又何嘗不是玩具呢!02 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娃第一個叛逆期很恐怖?父母巧妙「懲罰」孩子,輕鬆解決問題
    在英文裡有一個單詞叫做「terrible two」,翻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或者是可怕的兩歲,它指的是兩歲的孩子很讓父母頭疼。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娃的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在2-3歲左右,也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讓父母覺得很「恐怖」!
  • 孫怡曬獨自帶娃日常,孩子玩具多得讓人羨慕,網友:憑實力坑娃
    孩子們天生就對玩具很著迷,如今很多家長們也都很樂於滿足,畢竟,沒有父母不希望看到孩子被滿足後的笑臉。不過,如果給孩子買玩具不會成為家長們的負擔,那麼是不是說給孩子買的玩具越多越好呢?其實對孩子的成長而言,玩具過多反倒是件壞事。
  • 以前走親戚孩子黏著媽,如今宅在家拽不動,有些原因和父母有關
    孩子不願意出門,每次走親戚都得父母三請四催的,恨不得媽媽替娃穿衣服穿鞋子。有的孩子還以自己的「出席」作為要挾,和家長討價還價。「不帶我不行嗎?去那有啥意思啊?饒了我吧!」等到孩子到了親戚家,打過招呼後就一言不發,各自抱著手機玩,還幾次三番對家長暗示「該回家了」。
  • 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他們的天性,父母這樣做小磨蹭變大麻利
    孩子長大以後,當媽的最愁什麼?有的愁孩子不聽話,有的愁孩子太調皮,隔壁大姐最愁的是孩子太磨蹭!「快點吃飯,都涼了你怎麼還沒吃完!」「趕緊的!老師都開始講課了,你電腦怎麼還不打開!」「別再看了,趕緊睡覺,明天還得早點起來呢!」......
  • 「我一個人帶娃,我容易嗎?」別拿著父母的不容易,道德綁架孩子
    園園的孩子早產,比一般的孩子更難帶。體質弱,需要照顧得非常仔細。6個月前,女兒幾乎完全需要大人抱著,才能睡得安穩。於是,無數個日日夜夜,園園就這樣坐著抱著孩子到天亮。再大一些,因為孩子容易過敏,所以孩子的輔食也需要做得特別精細。
  • 娃聰不聰明,主要看手!這些動作不會做,可能出大問題,快查!
    精細動作,直接決定著娃是否可以自主進食、獨立穿衣等。等到以後上了小學,書法、繪畫的水平也和它息息相關。想想看,如果娃一直得不到表揚,難免會產生落差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什麼都做不好。日子久了,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孩子吃飯時,這4種餵飯方式,不利於培養他們的飲食規律
    一提到給孩子餵飯,很多父母都表示非常頭疼。吃飯是獲取能量,吸收營養的重要途徑,尤其在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好好吃飯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然而事與願違,孩子經常不愛吃飯,家長只能連哄帶騙地變著花樣給孩子餵飯,結果「治標不治本」,還是解決不了孩子不吃飯的壞習慣。其實,有沒有想過你現在使用的餵飯方式很可能是錯誤的,這也是導致孩子更牴觸和抗拒的原因。
  • 「不省心舅舅」帶娃火了!伸臭腳丫把娃燻跑,網友:糟老頭壞得很
    一位寶媽因為臨時有事,便把娃交給賦閒在家的弟弟照看。娃倒是很乖,不哭不鬧,舅舅去哪,她就跟到哪。過了一會兒,舅舅坐在馬路邊上脫鞋,聞自己的腳丫子。一旁的娃也跟著舅舅坐了下來,聚精會神地看舅舅做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在這時,舅舅有了一個坑娃的想法:把自己的腳丫子伸到一臉好奇的外甥女面前,讓她也一起聞聞。
  • 「最悲催寶寶」火了,父母嫌礙事吃飯把娃晾一邊,是親生的嗎?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孩子的出生,對每個家庭都很重要,父母增添了一份責任,孩子給家庭帶來了幸福,但是每個家長帶孩子的方式都不同,有的家長很細心,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而有的家長很粗心,隨心所欲,只要娃「活著」就行。
  • 小孩變得懶惰,與父母脫不了干係,懶惰的父母才能養出勤快的娃
    孩子太懶了,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不能獨立自立。小孩長大後,很少有機會動手,這樣的養育方式,不僅會讓小孩變得懶惰,而且會使小孩長大後,不能獨立。這類孩子也會變得比較懶惰,他們會貪圖快樂,如果父母一直這樣放任孩子,孩子的生活習慣也會變得不好,也不會懂得自律。懶惰父母才能養出勤快娃。懂得示弱小孩的能力。勤快的父母,最終只會養出懶惰的孩子,懶惰的父母,只會養出勤快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