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時,這4種餵飯方式,不利於培養他們的飲食規律

2021-01-20 職場小螞蟻

一提到給孩子餵飯,很多父母都表示非常頭疼。吃飯是獲取能量,吸收營養的重要途徑,尤其在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好好吃飯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然而事與願違,孩子經常不愛吃飯,家長只能連哄帶騙地變著花樣給孩子餵飯,結果「治標不治本」,還是解決不了孩子不吃飯的壞習慣。

其實,有沒有想過你現在使用的餵飯方式很可能是錯誤的,這也是導致孩子更牴觸和抗拒的原因。

一、「中國式餵飯」有四個弊端

1、不允許孩子用手抓飯,導致孩子對吃飯失去興趣

孩子用手抓飯其實是慢慢學習自己吃飯的開始,而有的家長不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認為孩子用手抓飯不乾淨不衛生,餐後還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非常難打理。

因此乾脆不讓孩子用手抓飯。其實家長無形中阻礙了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使孩子對自主吃飯失去欲望和興趣,長久下去,自然也就不好好吃飯。

正確的處理方式

從幾個方面做到用餐衛生

首先培養孩子餐前洗手的好習慣,然後將餐具餐桌進行消毒清潔,做好預防工作。寶寶剛開始自主吃飯,難免會將食物灑出來。

我們家長可以先做一些餐前準備,或者給孩子小勺子之類的工具,讓他們更好地運用手指,熟悉吃飯流程。

2、各種花式餵飯,強迫性餵飯實際在毀掉孩子的吃飯耐心

家長怕孩子餓著吃不飽,經常上演追著孩子餵飯的情節,不管孩子在做什麼,或者是什麼樣的狀態,家長為了孩子多吃一口飯,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

即使孩子躺著也忍不住往他們嘴裡塞。這樣強迫式餵飯法其實只會使孩子對吃飯失去耐心,不斷抗拒。

正確的處理方式:

不要一直追著孩子餵飯,先試圖面對面餵飯

家長一般根據孩子的食量來判斷孩子是否吃飽,即使孩子吃飯吃得少,家長也不要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要一直追著孩子喂。

我們可以跟孩子面對面坐下來,邊吃邊給他們喂,慢慢培養孩子的進食習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對吃飯產生興趣和欲望。

3、花式餵飯、誘惑式餵飯,反而降低孩子的感知力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吃飯,真的是「煞費苦心」。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者用動畫片誘惑孩子,趁他們的注意力不在吃飯上時給他們偷偷餵飯。

孩子的心思根本不在飯菜上,這樣機械地進食反而影響孩子的感知力,對他們的身體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正確的處理方式

養成孩子的飲食習慣,培養他們吃飯時專注且認真

我們要培養孩子在吃飯上的專注力,拿開一切影響他們吃飯的外物。多調動孩子對飲食的興趣。

4、引誘式餵飯,反而忽略了真正吃飯的意義

我們對孩子吃飯這件事,經常使用一些命令性的語言,反而對孩子養成飲食習慣不利。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忽略吃飯的真正意義,導致他們即使按照家長的指示去做,也無法對吃飯產生興趣,甚至忽略了吃飯的真正意義。

正確的處理方式

家長要多對食物的味道及形態進行描述,提高孩子感知力

先讓孩子對吃飯產生興趣。我們可以多在孩子面前描繪食物的美妙之處,在幫助孩子了解各種食物的同時,激起他們好奇心,使他們對吃飯感到快樂。

上述四種錯誤的餵飯行為,一定有家長還在做。往往我們只追求孩子能夠吃飯,採用各種強迫和誘惑的方式餵飯,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給他們造成傷害。

二、餵飯方式直接關係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具體影響這幾個方面

1、影響孩子消化系統的發育

孩子開始自主吃飯,說明消化系統基本上發育完善,我們這時候如果強行給孩子餵飯,等於幹預了他們自主吃飯的能力。

使他們對吃飯失去興趣,或者機械進食不知飽餓,引發腸胃問題,影響消化系統健康發育。

2、影響孩子感知覺的發育

視覺、味覺、嗅覺屬於感知覺,當家長使用錯誤的餵飯行為時,會導致孩子對食物本身不夠敏感,只知道吃飯,而忽略食物的色澤、氣味、口感。

3、影響孩子的運動發育

孩子從一開始用手抓著飯,到使用小工具吃飯,都需要不斷地練習,而家長的強行餵飯,會阻礙孩子鍛鍊自主吃飯,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使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

4、影響孩子的健康

餵飯過多不僅會導致孩子發胖,還會影響他們的發育,使孩子產生依賴感而喪失自理能力。

三、我們要採用「鼓勵餵養」、「順應餵養」

我們家長既要鍛鍊孩子自主進食,還要在保證飯量的情況下,正確餵養孩子,順其自然,避免再出現追著餵飯的行為。

1、「順應餵養」要講究耐心與恆心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多關注他們的反應,根據他們的喜好來搭配食物。 合理安排孩子的進食時間,保證他們有安全的就餐環境。鼓勵他們自主進食,對他們充滿信心和耐心。

2、「順應餵養」重在提高食物慾望

我們要保證孩子營養均衡的情況下,讓孩子也參與其中,提高他們對食物的欲望。不必要的零食要減少,使孩子重視正餐。家長作為榜樣,按時吃飯,好好吃飯,讓孩子模仿並學習。

3、「順應餵養」實則順其自然

孩子吃飯是本能,家長要學會放權,給孩子自主吃飯的機會。從小鍛鍊他們自主吃飯的能力。

總結:

如果上述的四種「中國式餵養」你還在做,請馬上停止吧,不僅會使自己身心疲憊,孩子更是苦不堪言。

學會「順應餵養」,給孩子獨立吃飯的機會,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鍛鍊他們自主的能力,相信你也不再會為孩子吃飯的問題感到苦惱。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吃飯,家長就追著餵?快點停止吧,這種吃飯方式對娃沒好處
    而孩子到了可以獨立進食的階段,又出現了不愛吃飯的情況,於是許多家長就選擇餵飯。可是經常餵飯真的好嗎?不妨先來看看給寶寶餵飯都有哪些負面影響。一、注意力被分散,吃飯積極性下降很多情況下,家長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通常會用手機播放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講孩子愛聽的故事等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 從要人餵到自己吃,娃的自主飲食培養越早越好,最晚別超這個年齡
    說起給娃餵飯,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給娃餵飯可能是很多父母的選擇。但事實上,給娃餵飯持續的時間不宜過長,從孩子吃輔食開始,2個月左右的時長足夠了。換句話說,最遲8個月左右的時候,父母就該培養娃自主進食的習慣了。
  • 孩子吃飯慢,超崩潰!這4種原因你注意到了嗎?
    『一口飯到底要吃多久!怎麼還不吞下去?每次吃飯都慢吞吞』,在外面用餐常看到父母一邊餵飯一邊對著孩子破口大罵,每次看了都好心疼。其實孩子吃飯慢並不一定是不專心。咀嚼功能出問題、餐椅不舒服,也可能讓孩子無法好好吃飯!
  • 不管家裡誰帶娃,這4件事都不能再做了,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不過,不論家裡誰帶娃,如果有以下這4種行為都要停止,因為不僅大人累,還會影響孩子成長,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論誰帶娃,這4件事都不能再做了,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第一件事:讓孩子自己悶在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們三天兩頭就想著往外跑,去探索外面新奇的世界。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安全,又或者是怕麻煩,有時候會把孩子鎖在家裡。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出現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對此有網友評論說,這是「熊孩子赴宴」。很難說這孩子是不是真的熊,但這位祖母的做法是真的十分欠妥。孩子的行為往往反映出了家庭的教育水平,餐桌禮儀更是如此。今天奶奶用盤子餵孩子,明天他們就會覺得在晚宴上,用臉盆吃飯的行為也很正常。
  • 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愁,你試試這五個方法,或許不用追著孩子餵
    「琦想媽媽,你家琦想長高又長胖了,我家涵涵每天都不好好吃飯,都沒怎麼長,真是愁人。」涵涵媽看著倆孩子說。涵涵媽還說孩子吃飯成了一件令她和家人頭疼的事。女兒總是不好好吃飯,每次吃飯時,不是看電視,就是爬上爬下、玩玩具,要不就是要大人喂,甚至是要滿屋追著到處餵飯。每次家裡吃飯時就會搞得跟打仗一樣。
  • 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小皇帝」是這樣煉成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卻仍然保持著需要餵飯、追飯的習慣,很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久而久之,餵飯、哄吃,好像都成了理所當然,一家好幾口人,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對於慣孩子這一點,爺爺奶奶有時比父母還沒有底線。
  • 走出孩子不愛吃飯的誤區:廣州天使兒童醫院裡首推活色生香兒童營養餐
    眾所周知,兒童時期,很多孩子挑食偏食,特別是蔬菜,很多孩子看都不看一眼,父母們總是很頭疼,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尤其是本身就有健康方面問題的小朋友,在接受專業的醫療診治的同時,讓他們在飲食和營養上獲得充足的保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奶奶給孫子餵飯,不經意間成了表情包,網友疑惑:全國統一表情?
    之前有位寶媽爆料說,自己的兒子由於吃飯的時候不安分,而孩子外婆又過於寵愛,便滿院子追著孩子跑著餵飯。寶媽還說兒子和外婆由此遭到了孩子外公的批評,外公表示這樣的吃飯方式十分不可取,不僅會造成孩子驕縱任性的性格,而且還不能完全地吸收到飯菜的營養。
  • 外國奶爸餵寶寶吃飯,溫馨視頻獲贊過萬:這才是爸爸應有的樣子
    爸爸解釋說,孩子現在的月齡對大人的飯感興趣,不願意吃自己的「糊糊」飯。爸爸立刻想出用一種好玩的餵飯方式,來吸引寶寶的注意。他先是把碗高高舉起至頭頂,然後拿起小勺舀一勺米糊,飛快地把勺子在孩子面前轉一圈,同時配上誇張的表情。很快,寶寶被這種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不同於媽媽的餵飯方式所吸引,愉快地吃起飯來。
  • 關於輔食的謠言,寶媽們不要輕信,別早早餵孩子「大人飯」
    「大人飯」中含有的調味料比較多,口味也比較偏重,當孩子過早的食用的「大人飯」,一方面可能會養成偏食、挑食、嗜甜鹹等飲食偏好,這會導致他們今後不好好吃飯,繼而影響身體的發育。 孩子多大能吃「大人飯」 通常情況下,當孩子滿2歲之後可嘗試給他們餵「大人飯」。
  • 是孩子獨立吃飯黃金期到了
    孩子不會獨立吃飯有什麼不好的影響1.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如果父母經常給孩子餵飯,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學著吃飯,這會給孩子養成一種不好的依賴,比如爸爸媽媽不給他餵飯他就不吃了,甚至很難學會自己吃飯。之前在一部美劇中有那麼一個鏡頭:一個孩子已經上中學了,竟然每天還要媽媽給餵飯才肯吃。這樣的情景,縱然使我們感到十分的震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如果一開始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好好培養孩子吃飯,孩子沒有學會自己吃飯,那麼他們長大之後可能也會想讓爸爸媽媽餵飯,這是非常不好的。
  • 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沒出息,尤其是第一種!
    更重要的是,人在用餐時,大腦皮層會發出一種安全的型號,從而令人徹底放鬆,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恰恰因此,便有了從吃飯行為來看孩子長大後如何的說法。如果你家孩子吃飯時總出現這4種行為,長大後可能會沒出息,尤其是第一種表現,家長朋友們可要引起注意啦!
  • 6歲女童脾虛衰竭,2年不長個,兒科主任:這4種食物是罪魁禍首
    上次去柳柳家吃飯,看見柳柳吃幾口飯就說飽了,爺爺奶奶要追著餵飯,吃幾口後又開始吃起小零食,並且柳柳經常生病,動不動就感冒發燒,這讓家裡的兩個老人很頭疼,表示這孩子太難帶了。一、6歲女童脾虛衰竭,2年不長個,兒科主任:這4種食物是罪魁禍首1、營養大補湯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處於發育階段,要經常吃一些營養大補湯,有助於長高個,但是這些營養補湯是不利於消化的,並且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在不易消化的同時,還會增加胃的負擔,引發積食。
  • 孩子積食「禍根」找到了,若娃貪吃,脾胃越「痛苦」,難長高個
    兒科醫生解釋:「孩子還處於發育的階段,平時稍微吃多一點就會出現積食,如果家長在孩子飲食上不多加注意,平時吃錯了食物,孩子就會挑食厭食,家長要是強迫孩子吃飯,這樣做不僅不利於積食的清除,還會進一步拖垮孩子的脾胃,最終耽誤孩子長高個。
  • 2020年0到18歲標準體重對照表,你家孩子的體重,達標了嗎?
    1)飲食因素有些家長說了,我家孩子天生就瘦,怎麼吃也吃不胖;有些父母說,我家孩子喝涼水都長肉。這很大部分原因取決於遺傳因素。這裡所指的飲食因素,是一種不規律、不健康、不合理的飲食方式。這在影響孩子體重上,是一項重要因素。
  • ...Dr.Chen告訴你:寶貝不愛吃飯,不是孩子不乖,而是這屆家長有點難...
    誤區一「孩子吃飯太慢,每次餵飯都要一個小時!」正確做法每次吃飯時間要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當孩子出現拒絕進食反應的時候,應馬上停止餵食,千萬不能硬塞。原因有三:1第一:孩子可能是已經吃飽,也可能是胃腸道有不適的情況,不能盲目強喂。2第二:進食時間過長,會讓兩頓飯的間隔變短,孩子上一頓還來不及消化,第二頓已經放在面前。
  • 孩子3歲還不會獨立吃飯怎麼辦?家長要做到「3不要」,會逐漸改善
    筱筱一開始很努力地培養孩子自己吃飯,每次吃一頓飯下來,衣服髒了,房間髒了,但筱筱並沒生氣,覺得這是孩子努力的過程,不能干涉。可後來筱筱工作後,讓婆婆幫忙帶孩子,就變成了餵飯,筱筱每次說婆婆不該餵飯,但婆婆總說孩子自己吃飯吃不飽,還把衣服弄得太髒,房間弄得太亂。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就急於幫忙,想儘快讓孩子乾淨利索地完成用餐。這種方式看起來是節約了每次吃飯的時間,但長時間餵飯會更耗費父母的精力。(2)抓住長幼秩序意識建立的關鍵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孩子剛懂事時就培養這方面的意識,好品格才會猶如與生俱來一般。若有長輩在場,一定要等長輩先坐定,先動筷子。這體現了中國人尊重長者的傳統。關於用餐禮儀的教育,父母不能只停留於口頭上的說教。父母言行對孩子的意識培養更重要。比如說,飯菜端上來,你是會先讓自己的父母先吃,還是先顧著給孩子夾食物?這些小細節更加能夠影響孩子的行為。
  • 別再自作多情式給孩子餵飯了!苦了自己毀了娃
    我煮的飯到底是有多難吃扭頭閃躲死不肯張嘴大型餵飯戰場實錄鬥智鬥勇心太累2、剝剝剝【幫廚寶寶】盼盼,1歲3個月【親媽反饋】盼盼都是讓我來餵飯,飯來張口。2.儘量選用不圓不硬的食材,以防切割時容易滑手。【注意事項】1.寶寶組團學習烹飪,家長在旁引導他們培養團隊意識、與時間工序相配合的技巧,鼓勵寶寶們通過交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焗爐溫度較高,取出食品的時候最好家長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