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給孩子餵飯,很多父母都表示非常頭疼。吃飯是獲取能量,吸收營養的重要途徑,尤其在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好好吃飯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然而事與願違,孩子經常不愛吃飯,家長只能連哄帶騙地變著花樣給孩子餵飯,結果「治標不治本」,還是解決不了孩子不吃飯的壞習慣。
其實,有沒有想過你現在使用的餵飯方式很可能是錯誤的,這也是導致孩子更牴觸和抗拒的原因。
一、「中國式餵飯」有四個弊端
1、不允許孩子用手抓飯,導致孩子對吃飯失去興趣
孩子用手抓飯其實是慢慢學習自己吃飯的開始,而有的家長不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認為孩子用手抓飯不乾淨不衛生,餐後還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非常難打理。
因此乾脆不讓孩子用手抓飯。其實家長無形中阻礙了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使孩子對自主吃飯失去欲望和興趣,長久下去,自然也就不好好吃飯。
正確的處理方式
從幾個方面做到用餐衛生
首先培養孩子餐前洗手的好習慣,然後將餐具餐桌進行消毒清潔,做好預防工作。寶寶剛開始自主吃飯,難免會將食物灑出來。
我們家長可以先做一些餐前準備,或者給孩子小勺子之類的工具,讓他們更好地運用手指,熟悉吃飯流程。
2、各種花式餵飯,強迫性餵飯實際在毀掉孩子的吃飯耐心
家長怕孩子餓著吃不飽,經常上演追著孩子餵飯的情節,不管孩子在做什麼,或者是什麼樣的狀態,家長為了孩子多吃一口飯,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
即使孩子躺著也忍不住往他們嘴裡塞。這樣強迫式餵飯法其實只會使孩子對吃飯失去耐心,不斷抗拒。
正確的處理方式:
不要一直追著孩子餵飯,先試圖面對面餵飯
家長一般根據孩子的食量來判斷孩子是否吃飽,即使孩子吃飯吃得少,家長也不要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要一直追著孩子喂。
我們可以跟孩子面對面坐下來,邊吃邊給他們喂,慢慢培養孩子的進食習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對吃飯產生興趣和欲望。
3、花式餵飯、誘惑式餵飯,反而降低孩子的感知力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吃飯,真的是「煞費苦心」。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者用動畫片誘惑孩子,趁他們的注意力不在吃飯上時給他們偷偷餵飯。
孩子的心思根本不在飯菜上,這樣機械地進食反而影響孩子的感知力,對他們的身體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正確的處理方式
養成孩子的飲食習慣,培養他們吃飯時專注且認真
我們要培養孩子在吃飯上的專注力,拿開一切影響他們吃飯的外物。多調動孩子對飲食的興趣。
4、引誘式餵飯,反而忽略了真正吃飯的意義
我們對孩子吃飯這件事,經常使用一些命令性的語言,反而對孩子養成飲食習慣不利。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忽略吃飯的真正意義,導致他們即使按照家長的指示去做,也無法對吃飯產生興趣,甚至忽略了吃飯的真正意義。
正確的處理方式
家長要多對食物的味道及形態進行描述,提高孩子感知力
先讓孩子對吃飯產生興趣。我們可以多在孩子面前描繪食物的美妙之處,在幫助孩子了解各種食物的同時,激起他們好奇心,使他們對吃飯感到快樂。
上述四種錯誤的餵飯行為,一定有家長還在做。往往我們只追求孩子能夠吃飯,採用各種強迫和誘惑的方式餵飯,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給他們造成傷害。
二、餵飯方式直接關係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具體影響這幾個方面
1、影響孩子消化系統的發育
孩子開始自主吃飯,說明消化系統基本上發育完善,我們這時候如果強行給孩子餵飯,等於幹預了他們自主吃飯的能力。
使他們對吃飯失去興趣,或者機械進食不知飽餓,引發腸胃問題,影響消化系統健康發育。
2、影響孩子感知覺的發育
視覺、味覺、嗅覺屬於感知覺,當家長使用錯誤的餵飯行為時,會導致孩子對食物本身不夠敏感,只知道吃飯,而忽略食物的色澤、氣味、口感。
3、影響孩子的運動發育
孩子從一開始用手抓著飯,到使用小工具吃飯,都需要不斷地練習,而家長的強行餵飯,會阻礙孩子鍛鍊自主吃飯,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使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
4、影響孩子的健康
餵飯過多不僅會導致孩子發胖,還會影響他們的發育,使孩子產生依賴感而喪失自理能力。
三、我們要採用「鼓勵餵養」、「順應餵養」
我們家長既要鍛鍊孩子自主進食,還要在保證飯量的情況下,正確餵養孩子,順其自然,避免再出現追著餵飯的行為。
1、「順應餵養」要講究耐心與恆心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多關注他們的反應,根據他們的喜好來搭配食物。 合理安排孩子的進食時間,保證他們有安全的就餐環境。鼓勵他們自主進食,對他們充滿信心和耐心。
2、「順應餵養」重在提高食物慾望
我們要保證孩子營養均衡的情況下,讓孩子也參與其中,提高他們對食物的欲望。不必要的零食要減少,使孩子重視正餐。家長作為榜樣,按時吃飯,好好吃飯,讓孩子模仿並學習。
3、「順應餵養」實則順其自然
孩子吃飯是本能,家長要學會放權,給孩子自主吃飯的機會。從小鍛鍊他們自主吃飯的能力。
總結:
如果上述的四種「中國式餵養」你還在做,請馬上停止吧,不僅會使自己身心疲憊,孩子更是苦不堪言。
學會「順應餵養」,給孩子獨立吃飯的機會,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鍛鍊他們自主的能力,相信你也不再會為孩子吃飯的問題感到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