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相信各位已為人母的女性多多少少都經歷過為剛出生的寶寶換紙尿褲、夜起鬨寶寶睡等令人「頭疼」的情況。而孩子到了可以獨立進食的階段,又出現了不愛吃飯的情況,於是許多家長就選擇餵飯。
可是經常餵飯真的好嗎?不妨先來看看給寶寶餵飯都有哪些負面影響。
一、注意力被分散,吃飯積極性下降
很多情況下,家長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通常會用手機播放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講孩子愛聽的故事等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然而如果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來餵孩子,就會讓他的注意力分散,對吃飯這件事的積極性就會下降,同樣也會讓孩子養成吃飯看手機等三心二意的壞習慣。二、把吃飯當作追趕遊戲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不來飯桌吃飯的情況,會追著他餵飯,孩子往哪兒跑家長就追到哪兒。
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覺得吃飯就是這樣被追著喂,從而更不會好好坐在飯桌前進餐了。
三、細菌病D的傳染
孩子的免疫系統等各項身體素質相比於大人來講是較差的,而在餵孩子之前家長先嘗一小口或者怕飯太熱吹幾口氣的行為,都可能會將在口腔中的細菌與病D傳染給幼小的孩子,從而對還未發育完全的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四、過量進食
面對孩子說「我吃飽了」的情況,大多數家長都會想讓他「再吃一口」,生怕餓著他。
小孩的食量比不上大人,家長不應該用自己的飯量去衡量孩子的餓飽程度,而餵飯的方式就容易讓家長有這樣錯誤的判斷。
在吃撐的情況下還要被「強塞」食物,會讓孩子在吃飯這件事上有很不好的體驗,並對吃飯這件事更加厭惡,同時會讓他變得肥胖,擁有不健康的體重。
看過了以上幾點危害,各位家長是不是覺得盲目地餵飯不可取。那麼面對孩子不願吃飯又該怎麼辦呢?不妨來看看以下幾點建議。
1.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
如果家長的飲食不規律,並且對吃飯這件事表現出的興致不高,那麼孩子也就會覺得吃飯不是重要的、具有吸引力的事,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去進餐。
2.家長要注意孩子主動進食的行為
當孩子的飲食習慣發生改變,比如對於從前喜歡吃的食物不再那麼熱衷了,看到大人吃東西張著嘴也想吃,以及模仿大人咀嚼,這些都是孩子想要主動進食的表現。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把握時機,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3.提高食物本身的吸引力
俗話說得好,好的菜品一定是色香味俱全。也就是說一道菜不僅僅要聞著香、吃著好,「好看的外表」也是菜品魅力的體現。
對於認知觀較為單純的孩子,大多都是通過視覺來感知事物。
所以如果家長做的飯具有一個好看的外表,那麼一定會提升對孩子的吸引力,從而讓他吃飯的積極性提高。
了解了這些注意事項,家長就要認真貫徹。只有把科學的餵飯方法貫徹到實踐中去,才能幫助寶寶形成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切記不要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