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瑞幸吧,中國的咖啡市場有新的故事可以講

2020-12-15 品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真心編輯部」(huchensia),作者:楊真心、原文編輯:顏宇。


中國網際網路咖啡的故事似乎已經講完。

瑞幸財務造假的事故一出,媒體、消費者,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件醜聞上。瑞幸業務和產品本身卻逐漸被遺忘在討論的範疇之外。但這個大跟頭好像提醒了瑞幸,原來的模式不行,還得回到本分的生意上。

實際上,瑞幸的門店多數在正常營業,也在推出新品,照樣有人買單。這說明什麼?——如今在中國,便宜的咖啡依然有不少人買,咖啡的生意依然行得通。但瑞幸的問題是,即便還有人買單,它的招牌、在資本和消費者層面的信任已經完全倒下了。

當瘋狂開店、瘋狂補貼的時代過去,中國咖啡需要更性感的故事。

放棄開店,去往線上

新的咖啡品牌最先要做的就是拋棄大規模開店的重門店模式,這也是瑞幸交給大家的第一課。咖啡行業的人都知道,咖啡店本就是一個投入大、回本周期長的行業,若沒有現金流的支撐,則很快會面臨淘汰。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咖啡發布《2020線上咖啡市場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咖啡消費開始突破線下門店,向線上遷徙,藉助電商更無縫地浸透大眾的日常。

圖片來自CBNData報告

新咖啡品牌開始用線上渠道代替門店,用外包裝設計吸引人的眼球代替傳統門店咖啡味覺的衝擊。多種多樣的咖啡登上虛擬貨架,無法再用香味俘獲人們的芳心,咖啡品牌們也開始在顏值上下功夫,力圖通過新式包裝吸睛。

證明咖啡愛好者線上消費力最好的例子是三頓半。生產精品速溶咖啡的三頓半從電商起家,新品經常預售時候就被一搶而光。再比如,宣布歸來的連咖啡,早期連咖啡也是做咖啡外賣起家,經過開店關店之後的經驗,歸來之後,將重點精力放在了線上。

連咖啡宣布,除了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消費者還能在天貓找到它。「變聰明」的連咖啡很清楚,線下開店的模式太過損耗。如果線下的市場必須抓住,那就換一種方式。代替自己開店,他們跟便利店、加油站合作,跟中石化獨家推出「加油站咖啡」。

新品牌喜歡線上,不單單因為他們需要擁抱消費網際網路線上化的大潮,更因為線上是增加消費者便利性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全新的運營思路。這些新品牌懂如何省去開店和門店運營的成本,把更多精力放在開拓渠道、新技術、新產品上。

中國人需要一杯什麼樣的咖啡?

過去幾年咖啡市場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隨著輕餐咖啡、快餐咖啡店的興起,中國人咖啡的消費場景正在由精緻化開始向便利性與大眾性。便利店、寫字樓、外賣,方便成了咖啡消費的重要因素。

買咖啡的人,消費習慣也在改變,已經從最初始以速溶咖啡為代表的「新鮮消費「到以星巴克代表的「身份消費」,走向大眾習以為常的「習慣消費」。

我們在討論中國的咖啡市場是否有潛力的時候,其實不需要討論它的文化根底、去對標歐美市場算一個數字出來。在中國,也許不是人人都愛喝,但咖啡一定是有巨大市場的,這一點,看看星巴克的門店就知道了。

但在這個階段,喝咖啡的中國人,需要的是更便利、價格更低、更好喝的咖啡。

真正適合中國人的咖啡應該是三者兼顧的,不像星巴克一樣貴,不像瑞幸一樣難喝,不像Costa一樣不方便。這也是膠囊咖啡、掛耳咖啡等便攜咖啡在線上消費規模呈爆發式增長的原因。

線上、便利、即時衝泡,這都不是新咖啡品牌最大的優勢。新品牌如三頓半、連咖啡,他們的優勢在於會利用新技術不斷開發、創造更受歡迎的品類。

比如被連咖啡、三頓半一起盯上的「搖搖瓶」。幾十秒搖一搖,就可以隨時隨地享用一杯味道不輸星巴克的咖啡。這個被「憑空」創造出來的品類,一經上線,就被搶購一空。

被連咖啡和三頓半一同看中的「搖搖瓶」,上為三頓半,下為連咖啡

除了方便、快捷的特點。連咖啡的搖搖瓶在功能性上更適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功能性上兼容了咖啡的喚醒功能和飽腹功能,通過調整配方,增加膳食纖維,卡路裡降低約60%,高卡變低卡。

低卡二字更適應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能更有利的去塑造品牌。

用連咖啡歸來時候的話說,新咖啡品牌是在「提供更有想像力、更有性價比、更有功能性的產品,包括但絕不限於膠囊、濃縮液、凍乾粉、冷萃液、瓶裝咖啡等」。

除了多元品類、花式包裝,咖啡還在線上呈現出多種玩味的可能。連咖啡開始嘗試用咖啡做 「早餐」,增加咖啡的膳食纖維,使其促進胃腸道蠕動且有飽腹感;減少油脂比例,降低卡路裡,更適合都市麗人的需求。

連咖啡強調低卡、飽腹的新品受到都市白領的喜歡

從CBNData《報告》可見,天貓新銳咖啡品牌訂單量增速達300%,不管是新產品、新品牌,還是新吃法,消費者都願意一網打盡。 

瑞幸之後,中國咖啡的新故事

2020年對整個咖啡行業來說是無比艱難的。

首先是瑞幸事件的影響,再有疫情對線下零售的打擊。這樣的「戴維斯雙殺」對整個行業進行了一波無差別的清洗,但這給了活下去的人機會。

9月9日,連咖啡在公眾號發文《消失100多天後,我回來了》,閱讀量很快達到10W+,除了高調宣布回歸,還拿到了資本的新一輪融資。

資本對咖啡這個行業來說,還是看得比較透徹的。

零售行業更講究消費習慣。咖啡市場經多年的培養,已開始從嘗鮮向日常消費過度,當人們的購買行為發生改變後,市場空間將會出現一波很大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2171億元。由極光調研發布的另一份報告則指出,過去四年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增速分別為28.5%、23.5%、37.3%和 25.4%,比咖啡市場的總體增速高出2%-9%。

資本市場和消費者雙重買帳證明咖啡的故事在中國講得通。

但問題是,這個故事該怎麼講:在未來5-10年,中國咖啡市場的焦點不在於「瑞幸」大戰星巴克,而是新咖啡品牌的如何不斷推出新品類去讓更多年輕人買帳。

市場中的兩個有力競爭者是連咖啡和三頓半。

公開資料顯示,連咖啡是比瑞幸更早的網際網路咖啡企業。2014年起家,最早為用戶提供代買配送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的服務。咖啡CMO張洪基的話來講:「我們知道星巴克的用戶的偏好更多集中在哪裡」。

這樣的數據積累成了連咖啡早期的優勢。

2015年,連咖啡剝離第三方外送服務,推出自有品牌Coffee Box。這個自有品牌依然是做外賣,並根據早期優勢,在消費者需求密集的地方開設小型門店(即站點)生產咖啡,做咖啡外送和自提,並利用社交裂變獲取用戶。

兩年後,連咖啡實現盈利。我們之後所看到瑞幸狂奔的故事,其實是連咖啡早期的做法。也正是瑞幸的出現,開啟了一場咖啡行業的燒錢大戰,連咖啡一度被傳出破產傳聞,但它成了最終活下來的人。

2019年,連咖啡調整燒錢策略,重新走向盈利。並在疫情後推出更符合當下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搖搖瓶」。連咖啡創立這六年,從代購到自有品牌,從新零售到線下門店,從燒錢到調整策略,從消失到回歸,其實是網際網路咖啡如何從無到有的真實寫照。

連咖啡更了解用戶。

另一家備受資本市場期待的是三頓半。該公司創立於2015年,創造了「精品速溶」品類,主打更細碎的消費場景,憑藉出色的營銷和包裝,成為爆款網紅。很多用戶在網上評論購買的原因時,最多的是說因為「顏值」。

而三頓半更有意思的定位是精品與速溶。以星巴克為首的精品咖啡講究的是體驗,一種生活方式。以雀巢為首的速溶咖啡更追求性價比,除了被消費者打上不好喝、不健康的標籤,還構建起了足夠強的用戶認知:為了提神而喝速溶。

如今,這兩個極端被三頓半融合在了一起。這讓其只能在包裝和價格上去追求「精品咖啡」的屬性,但實質上是缺乏生活方式的體驗。這種創新性的行為,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掀起波瀾,成為爆款,但拉長時間線來看,還是缺乏根基的。

所以,三頓半更懂營銷。

如果說傳統咖啡企業還要遵循「場景店來拔高品牌調性,強化品牌認知;快速複製檔口店,以搶佔顧客心智;再通過線上店延展消費場景,提高復購率」的原則,在現在這個新品牌可以拔地而起的時代,開一個品牌店變得不再重要。

連咖啡幾乎就是看準了這一點,通過跟中石化合作實現「檔口店」快速複製;瘋狂打通線上渠道。再加上最初創業的微信裂變的社交優勢,一個新咖啡品牌的重生,很快。

這就是為什麼它最具備講好中國咖啡故事的資格。

今天的商業世界有個詞很火,叫無邊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未來的趨勢。

2019年1月,奈雪的茶推出新的咖啡飲品,同年3月,喜茶也上線喜茶咖啡,價格普遍集中在15~30元區間。連羅森、全家等便利店也紛紛加入戰場。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Tims等紛紛借勢而起。

大家都想在產品和渠道方面形成新的特色,期望在新場景、新產品和新人群下,對咖啡市場秩序進行重構。這也透露出了一個很重要信息,咖啡零售市場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對手也變成了跨界巨頭。

但在未來幾年,咖啡的勝利故事還是屬於那些專注做好咖啡,不再去追逐資本利益,真正擁有渠道和產品能力的新品牌上。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必定能誕生,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中國的咖啡市場也有更多新故事可講。

相關焦點

  • 自曝造假22億交易額,瑞幸咖啡的「故事」為何講不下去了?
    這其中包含了瑞幸咖啡講給資本市場的三個故事:第一,瑞幸咖啡好喝不貴,具有強有力的產品競爭力;第二,瑞幸咖啡是咖啡業界的新物種,採用的是輕門店新零售模式,具備高複製性高增長性;第三,瑞幸咖啡作為中國咖啡的代表,將伴隨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崛起而維持高增長。這些故事看上去很美,但顯然經不起推敲。
  • 瑞幸咖啡「復活」記:中國廉價咖啡的故事未完待續
    >其實是講給資本市場的一個令人無限憧憬的美好童話。但換個角度看,這恰恰意味著中國咖啡市場廣闊,大有可為。隨著星巴克、雀巢、瑞幸、連咖啡、三頓半等品牌的不斷教育,中國咖啡市場的甦醒也指日可待。儘管前段時間連咖啡的破產,讓很多人對中國本土咖啡品牌捏一把汗;但不久之後,連咖啡的「滿血復活」,還是讓人為之一振。這說明中國咖啡的生意,還是深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 瑞幸「無人咖啡」鋪進疫區醫院 講好故事有風險嗎?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前的「做空報告」事件勢必影響到瑞幸咖啡當下的融資能力,接下來必須講好故事。「無人咖啡」鋪進醫院 疫情下,武漢火神山醫院出現無人超市、企業推出智能取餐櫃、「無接觸配送」服務再次讓無人零售概念備受關注,這其中也包括剛剛講完無人零售新故事的瑞幸咖啡。
  • 瑞幸「無人咖啡」進疫區醫院 能否講好故事
    借消費場景與全社會關注醫療人員的時刻,瑞幸咖啡面向B端的無人零售計劃就此展開。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前的「做空報告」事件勢必影響到瑞幸咖啡當下的融資能力,接下來必須講好故事。無人零售概念試水疫情下,武漢火神山醫院出現無人超市、企業推出智能取餐櫃、「無接觸配送」服務再次讓無人零售概念備受關注,其中也包括剛剛講完無人零售新故事的瑞幸咖啡。近日,瑞幸咖啡首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在武漢六七二醫院投入使用。在官方宣布疫情徹底結束前,瑞幸咖啡將持續並免費為醫務工作者供應咖啡。
  • 咖啡市場的機會和瑞幸的「對手」
    所以這次從咖啡市場開始,聊一聊瑞幸所進入的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以及瑞幸的對手真的是星巴克嗎?一、市場機會:是泡沫還是磚頭?國內的咖啡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瑞幸說「很大很大」。渾水說「沒有」。很遺憾,從過去幾年的增長率來看,國內的咖啡消費市場並沒有這種爆發增長的趨勢:考慮雀巢速溶咖啡進入中國30多年,星巴克進入中國20多年,國內的咖啡市場已被教育多年,咖啡也早就不是新鮮東西了。從2015年之後咖啡消費的增速一路滑坡,更大的可能性是這個市場真的是在飽和。遠沒有瑞幸所講的「5杯到200杯的差距」那麼樂觀。
  • 瑞幸咖啡:燒錢燒到「無人區」
    有投資人評價:「趁熱打鐵,把潮水趕起來,不愧是資本市場的骨灰級玩家。」過去兩年時間,瑞幸咖啡耗資近十億美元,火箭般開出了4507家門店,在2019年底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玩家。如今,它又將槍眼瞄準了無人零售的市場,要推無人咖啡機和無人販賣機,賣起了堅果、果汁、酸奶、零食。只不過,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新客免單,買2贈1,以及——看起來燒不完的錢。
  • 「預見」瑞幸咖啡脫險!中國咖啡還有明天
    截至去年年底,瑞幸有門店4910家,較前年增加2540家。今年截止11月,瑞幸門店數為6948家,較去年年底增加2038家。在門店選擇上,單以上海市場為例,瑞幸門店多為佔地面積更小的快取店,過去的旗艦店和外賣廚房已經消失。沒有了講故事的壓力之後,爆雷之後的瑞幸為活下來,化繁為簡,更專注於賣咖啡。
  • 方寸大亂的瑞幸咖啡
    一旦形成高段位的象徵性品牌資產,對企業本身來說將極其寶貴,因為這樣的認知可以讓產品有了溢價,同樣不容易的是,如此品牌感知的形成,要求經營者投入極其巨大成本和戰略耐性。所以,對瑞幸來說,咖啡僅僅就是咖啡,即使瑞幸有幸能夠更持久地生存下去,需要考慮的,它跟速溶咖啡或者麥當勞的快衝咖啡有何區別?野蠻生產,快速擴張,追求速度和眼球效應的瑞幸,浮躁之心躍然紙上。
  • 瑞幸入局新零售,咖啡女王成「無人零售」新星!
    但這對瑞幸咖啡來說不是主要問題,因為錢治亞從「打敗星巴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為瑞幸找到更多更合適的模式。小鹿茶成功地進入下沉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限場景」一直是錢治亞探索的重點,而無人零售只是瑞幸咖啡「無限場景」品牌的進一步延伸,未來瑞幸在零售行業還會有新的場景。
  • 瑞幸咖啡掀起高校咖啡熱潮
    當前,中國咖啡市場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市場潛力巨大,網際網路咖啡瑞幸則直接將門店開到高校。  瑞幸掀起高校咖啡熱潮,咖啡文化瀰漫校園  瑞幸咖啡在高校之所以備受青睞,親民的價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瑞幸咖啡:我對金錢的力量又有了新的認知
    有網友評論:「這世上沒有用金錢解決不了的事情,即便有,那也是給的錢還不夠。」雖然這裡有誇大金錢的作用,但對於瑞幸來說,交罰款是最好的選擇。對於和解這件事,瑞幸很正式地發了一份聲明,表示將持續配合監管,同時持續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產品和服務。說到這裡,竟然覺得瑞幸咖啡有一種「千帆過盡」的感覺。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瑞幸咖啡已經成為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有較高知名度的消費品牌,中國的咖啡市場儼然出現了「雙寡頭」。有賴於星巴克、瑞幸等企業的努力,如今人們對咖啡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持續走高。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曾經人們有多追捧網紅茶飲店,現在人們就有多追捧網紅咖啡店。上月18日,% Arabica咖啡全球第51家店、中國第8家分店、廣州第1家店,在廣州天環廣場開業。
  • 散發著韭菜味的瑞幸咖啡
    有分析認為,不排除這是受到美股市場嚴苛的誠信制度以及動輒可能遭遇天價罰單的壓力所致。但無論如何,敢於斷腕,總好過錯上加錯,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對造假行為的態度。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雖然難免有「馬後炮」的嫌疑,但回顧此前圍繞瑞幸的一系列爭議報導,或許一些事情早有跡象。
  • 瑞幸咖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2月13日,全球知名的指數編制公司明晟(MSCI)公布2020年2月的指數季度調整結果,將把包括瑞幸咖啡在內的幾隻中國在岸股票納入其受關注的新興市場指數。值得注意的是,這距離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還不到九個月。
  • 我的瑞幸咖啡優惠券還能用多久?
    其實瑞幸一直就是用咖啡神話,打動著投資人,也用咖啡打折券打動著我……A輪到IPO只有10個月歐美人年均消費咖啡400杯,而中國人年均消費咖啡只有6倍,這是多大的藍海!從一開始,所有人都被瑞幸咖啡的故事打動著。瑞幸在2017年10月正式出現在咖啡江湖,一亮相即成為社會焦點。
  • 瑞幸咖啡,沒有流量
    利潤既可以通過咖啡業務本身產生,也可以通過咖啡聚集的流量,以其他方式,通過其他多元化商品業務引入來變現。但瑞幸咖啡當下出現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足夠的復購率。沒有復購率也就是沒有流量價值,那麼,這個商業模式就崩塌了。
  • 焦點分析|瑞幸星巴克酣戰未休,漢堡王的兄弟又想搶奪中國咖啡市場
    Tim Hortons之前從未到訪中國。2019年2月 ,這個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的中國首店在上海人民廣場揭幕,最先吸引的是曾在加拿大生活過的中國人。沒聽說過這個咖啡品牌?其同門師兄弟你可能早有耳聞。大哥漢堡王知名度最高、來華最早,2005年開店至今已經有約1300家門店落戶中國。
  •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那麼,瑞幸咖啡的長期健康到底有沒有問題?懟上KeyBanc,渾水持反對意見。該機構認為,早在這場疫情之前,瑞幸咖啡就在隱瞞自身企業的健康狀態。但在潛力規模超千億級、年增速超15%的中國咖啡市場,瑞幸咖啡的市佔率還不算「贏家」。歐睿國際曾在2018年統計,目前總體咖啡市場,雀巢市場佔有率為22.6%;JacobsDouweEgberts市佔率9.6%;星巴克僅佔2.5%,與Lavazza並列第三。在鋪市場、刷規模這條路上,瑞幸咖啡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 瑞幸咖啡:我對金錢的力量又有了新的認知_易車網
    從熱搜來看,瑞幸是一家「有始有終」的企業。很好理解,年初(1月31日)做空機構渾水爆料瑞幸咖啡財務和運營數據造假,一時間瑞幸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曲曲折折近一年,本周三,瑞幸又以支付1.8億美元(約人民幣12億元)罰款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達成和解而上熱搜。這樣有頭有尾的「熱搜」態度,無不令人感慨。
  • 我愛喝咖啡,如果瑞幸咖啡死掉,我不覺得可惜
    格外便宜和打折、返現等促銷活動不斷的瑞幸咖啡,幫助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有了更多這樣的享受人生的機會。但現在瑞幸咖啡被要求從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退市了;為活下去,瑞幸咖啡大規模裁員了;目前瑞幸咖啡面臨生死關,能不能過這一關尚難確定。喝了幾杯便宜的瑞幸咖啡,本來應該知恩圖報,為它挺身而出,痛批納斯達克對其痛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