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這部美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說,就算沒有看過它,也必定聽說過它的大名。不過,不知道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英格蘭歷史上,真的有「七大王國」,更是上演了一場真實世界的「權力的遊戲」。今天,老狼就來帶大家認識認識英國版的「戰國七雄」,走進七大王國的時代。
在了解七國時代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那段時期的歷史。
英格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冰河時代。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在冰河時代的時候,在不列顛島上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的痕跡。不夠要準確說出不列顛島上的居民,還得要算鐵器時代。在人類進入鐵器時代的時候,凱爾特人佔領了不列顛島,成為了不列顛島上原住民。
不過,凱爾特人在不列顛島上沒有過多少日子,公元前54年的時候,羅馬將軍愷撒帶領著軍隊,橫渡英吉利海峽,對不列顛島進行徵服戰爭。有學者稱愷撒入侵不列顛島是為了「防止」凱爾特人入侵高盧。然而,眾所周知,高盧是羅馬的重要城鎮,駐守在那裡的軍隊,絕不是還處於原始部落社會的凱爾特人可以比擬的。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羅馬的入侵,只是單純為了不列顛的大片土地。
然而,誰都沒想到,被後人成為「愷撒大帝」的將軍愷撒,竟然兩次出徵不列顛,均以失敗告終,最後還是當時的皇帝克勞狄一世親自出徵,才將不列顛徵服。羅馬打下不列顛後,將不列顛列入羅馬的版圖內,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名為「不列顛尼亞」。
不列顛尼亞在羅馬的統治下經歷的4個世紀,。因為原本生活在不列顛尼亞的凱爾特人還未來得及在不列顛島留下屬於自己文明,就被羅馬入侵了;所以,在4個世紀之後,不列顛尼亞已經完全被「羅馬化」了,而居住在這裡的人也被稱為「羅馬-不列顛人」。
然而,在公元5世紀初,羅馬內憂外患:內有陰謀政變正在上演,外有蠻族人的入侵。於是,在公元409年的時候,羅馬駐軍被迫全員離開不列顛尼亞——「羅馬-不列顛」體系宣告崩潰,不列顛徹底被羅馬遺棄。
羅馬的軍隊和官員離開後,來自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朱特人徵服了不列顛尼亞。有趣的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徵服與羅馬人大不相同:羅馬人靠的是野蠻的戰爭;而盎格魯-撒克遜人靠的是非常平穩的民族融合。可以說,在不列顛人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建立已成定局。
在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和兼併戰爭後,小國被大國吞併,最終在不列顛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形成了七個強大的國家,它們分別是:由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國、盎格魯人建立的東盎格利亞、諾森布裡亞和麥西亞、撒克遜人建立的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和韋賽克斯——這就是英格蘭歷史上的「七國時代」。
英格蘭的七國時代一共持續了四百年,1066年,徵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中取得了勝利,開啟了英格蘭歷史上的諾曼第王朝,而盎格魯-撒克遜王國也正式宣告結束。
今天關於七國時代的話題已經講完了,如果大家對於這個話題還有其他見解的話,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