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5門版的福克斯,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理所當然」的想法,門版所具有的緊身風格,配合兩廂式出現前的低沉,確實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群,引起了愛好者的關注,新一代的福克斯設計更是改變了過去,引入了更多纖細的線條,從粗野簡單的對外貿易變成了更優雅的氛圍,顯出變化,不變的,大概追求動感和熱情魅力的產品初心。
兩廂包的5門版福克斯,身體尺寸也比4門多,5門版的車體長度為4378mm,4門版為44647mm,長度減少269mm,軸距相同為270mm,這意味著車輛的空間大小和舒適度沒有變化,但是行李箱的容積接近27釐米,是341升的原因,但是,車的長度不同,兩廂車和小轎車之間不同的客流需求也明顯表現出來。
福克斯4門版的車身尺寸按順序是車長44647mm,車寬12825mm,和14470mm的高度,5門版的ST-Line的車身尺寸按順序是4387mm,12825mm,軸距相同是270mm,兩者的車長差異直接體現在後備箱的容積上。
ST-Line的尾部行李箱的基礎容積只有341升,根據原工廠信息,通過6/4可以看到分離、翻倒的座椅發生變化,最大容積可以擴展到1354升。
對於比5門掀背福克斯更動感的行駛產品設定,製造商引進了更濃厚運動風格的ST-LLINE車型,作為車系頂級戰力的代表而排隊,外觀與其他5種車型不同,包括專用霧黑罐蓋,前後幹擾流、側裙、大型幹擾流尾翼ST-LINE專用空力套裝18英寸雙色切削專用鋁環、單側雙出尾管等是ST-Line專用的外觀構成,由此,福克斯5門ST-line變得有相當顯著的可視性。
外觀造型與普通的5個版本不同,車室的空間配置也有專用的氛圍,例如,門的ST字形迎賓踏板、碳纖維紋樣的內飾板、座椅和內襯多的紅色接縫、黑暗的屋頂、專用運動型運動型汽車座椅以及專用的平底本多功能把手等,刪除ST-Line,除了車型的專屬不同之外,其他奢侈的配置基本上和家人其他成員相似,簡化設計的新型駕駛座按鈕設計,前臺總成處的堆棧設計,給福克斯更寬敞的座位室視野,8英寸中央觸控螢幕,E-Shifter旋轉式移位系統等都與4門車版相同。
ST-LLINE的車廂空間也有其專屬,最明顯的不僅是紅色的車的縫紉線,以及專屬的平底真皮多功能的把手。
有ST的躍動感的臉,來體驗套餐,感受一下激動。
主要運動是5門掀背,福特選擇今天台中的麗寶國際賽車場,為媒體提供首次試車體驗,不管怎麼說,在發售前的商品介紹中,福特六和強調了新一代的5個掀背福克斯在氣喘籲籲的東大鵬灣路線上有將近5秒的落差,強調新世代福克斯5 門版在性能與操控表現上的大幅進展。
對於這個路線的體驗活動,福特六和也作為監督隊來尋找ai隊,包括原教練陳志秀在內的5位新老車隊的設計經驗,依次繞時速60公裡的S型圓錐,每小時80公裡,避免公裡的馴鹿測試和時速60公裡的高速閃光,從這些舞臺的設計可以看出,根據福特六和卡車和舞臺的設定,下一代福克斯的C2底盤被顯示出來,其巧妙的操作和堅固性,以及比上一代更優秀的車體剛度被設計出來。
和福特六一樣在現場展示車體構造,紅色部分是高強度的硼鋼結構,通過提高硼鋼的使用比例,新一代的福克斯的耐磨強度增加了20%,重量比上一代減輕了16公斤。
體驗內容乃是由教練坐在副駕駛座負責提點,但是活動只有一天,媒體也很多參加,所以只有三周的課程體驗,也許試試本領比較好,活動最後由ai來做,球隊的首席車手陳俊杉先生和負責從歐洲飛往臺灣的福克斯車臺調教的Gy Mathot先生,登上媒體體驗了Hot Lap。
麗寶國際比賽場於2018年底開幕,跑道全長3.5公裡,合計23個彎道,擴大了幅度的高低差,可以說是又小又難的路線,確實在測試性能、底盤及剛性的設定,福特六和提供這種試車體驗活動的車輛都是汽車系最高規定的ST-LLINE,車型方面,動力單元相同為1.5升串聯3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數據分別為182隻最大馬力、240N.m最大扭矩、變速系統由同一SelectShift8速手一體化,有很大區別,標準裝備有ST-Line的尺寸235/40R18的Michelin Pilot Sport4。
配合比ST-LLINE動態更高的產品定位,福特是ST-LLINE標準裝備235/40R18的Michlin Pilot Sport4的高性能輪胎。
通過卡車的激烈操作環境,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福克斯底盤的穩定性和堅實性,即使在大角度的轉彎中,車後面也會有比較活躍的反應,但是會給司機一定的自信和安定感。
福克斯全車系統將駕駛模式作為標準裝備進行選擇,提供ECO節能、標準、體育等3種不同模式的選擇,在運動模式中,包括轉向、動力、驅動、甚至是巡航系統等,表現得更為運動。
雖然選擇了賽道作為測試場,但主要是由於駕駛環境的激烈,表現了福克斯5門版底盤的穩定性和車體的剛性,但是,如果只是討論以賽跑速度為目標的比賽的話,當然還有一個議題,這一點從比較輕的一方到盤的設定很難理解,Ford是那個組合的EPAS,電子動力輔助轉向系統給司機提供了很多方向盤,雖然方向性很好,但是輕觸在高速行駛中需要更準確的把握。
圓錐車把的靈活性和60公裡的速度。
馴鹿測試階段的設計需要司機以時速80公裡的速度從左後右高速公路切換車道,方向盤的控制和底盤的穩定性是相當大的考驗。
在第三周進行各級別測試時,首先以時速60公裡繞S型圓錐,進行較輕的手柄手感,每次都感覺比預想的要多,在第二關卷圓錐形鹿測試,時速超過80,以公裡的速度快速向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