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一曲百鳥,代代相傳

2021-01-09 曦晨聊娛樂

電影《百鳥朝鳳》改編自作家肖江虹的同名中篇小說,是吳天明導演最後的絕唱。影片講述了老一輩嗩吶藝術家焦三爺與其徒弟兩代人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映射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不斷沒落的窘境。本文將結合電影中的意象表達,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分析該片對於民俗傳承的思考。

1

現實主義的題材選擇

吳天明導演將目光投向了農村,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和溫潤淳樸的人物形象,向觀眾展示了八十年代中國農村的真實景象,也帶領觀眾走進了以焦三爺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們的生活。

影片中充滿了濃烈的鄉土中國元素,如:罈子酒、嗩吶等。影片前半段的敘事氛圍相對輕鬆,而後半段比較沉重,特別是在西洋樂器出現後,遊家班面臨解散、焦三爺去世。這些現實主義的表達,無不在警示著當今社會,希望人們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這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土地上,根要是斷了,那這個民族也完了。正如焦三爺說的:「這些嗩吶都是我從我師傅那傳來的,走遍這秦川也不會再有,是獨一無二的。」

影片整體的敘事節奏比較緩慢,沒有大部分商業片的緊張刺激,如一壇老酒,年陳但愈發有味。就像焦三爺這個人物一樣,不急不躁,也為現在浮躁的社會帶來一絲寧靜。天鳴學藝七年才功成,這也是電影想要表達的另外一層意思——慢。在當今社會,人們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卻很難靜下來做一件事。導演也是藉此來提醒人們慢下來,就像影片中的情感一樣也是慢慢流露出來的,但卻比爆發式的情感宣洩更令人記憶深刻,感同身受。

2

匠人精神的骨與魂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百鳥朝鳳: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這是嗩吶曲裡的最高禮讚。在師娘的話中:「一般人過世,也就請個四臺,八臺一是難吹,二是價錢也高,一般人家請不起。」而百鳥朝鳳並非開價高才能吹,還得看德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從遊本盛與大莊叔的對話中可以得知,《百鳥朝鳳》幾乎十年間才能在無雙鎮聽到一次,它作為一首有市無價的珍品,一直保存在人們心中。

這首《百鳥朝鳳》也代表著焦三爺作為一名老藝術家的風骨。在給查村長出臺時,村長兒子花重金請求焦三爺給他父親吹奏一曲《百鳥朝鳳》,卻被焦三爺拒絕了。焦三爺說:「查家人當村長後,別家就被擠走了,德行不行。」而在給火莊主出臺時,焦三爺咳著血也要吹奏《百鳥朝鳳》,堅持不住也要天鳴吹完。這裡不僅僅是焦三爺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尊敬,也表現出他對嗩吶這門手藝的虔誠,嗩吶是他的全部,《百鳥朝鳳》是他一生的堅守。焦三爺臨終前,天鳴哭著要給他吹《百鳥朝鳳》,他卻說著使不得。在焦三爺眼中,嗩吶差點在他手上斷了根,他配不上這一曲《百鳥朝鳳》。每一次吹奏《百鳥朝鳳》不僅僅是對死者的尊敬和讚揚,也是嗩吶匠的一種榮耀。焦三爺在這已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他代表著老一輩藝術家對於傳統民俗的堅守,對傳統技藝的痴迷。這首《百鳥朝鳳》也不再是一首單純的曲子,而是焦三爺的底線,一名老一輩藝術家的底線。

3

貫穿全片的意象表達

顯性的「象」是指在影片中可見的,直觀的影像元素,使受眾在觀看影片時可以直接觀看到基本的視覺元素。電影中的「意」是以「象」為載體,而「象」只有被賦予了一定的符號價值之後,才能成為有表意價值的意象。電影中的意象美學以聲畫為載體,導演在運用這些顯性的「象」時必須要考慮讓它們在影片的敘事中如何體現 [1]。本片中最明顯的意象符號就是嗩吶。嗩吶分悲調和喜調,喜調輕快歡樂,吹奏時激昂嘹亮、和諧悅耳;悲調深沉低吟、委婉幽怨。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逢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匠來慶賀熱鬧。嗩吶的多變性也象徵著天鳴和焦三爺的命運,他們兩個人的命運就像嗩吶一樣,悲喜交加,彼此交織。

還在學藝時,師傅就告誡過天鳴:「無論何時,嗩吶都不能離手。」後來大火,天鳴因救藍玉的嗩吶導致自己的嗩吶被燒毀,師傅大發雷霆,但在知道真相後卻沒再多言,這也是焦三爺把焦家班交給天鳴的原因之一。嗩吶在這時已不再是單純的器件,它象徵著藝術家們的信仰,對老一輩的藝術家們來說重於他們的一切,所以焦三爺把家裡的牛賣了換錢也要讓天鳴堅持下去。在焦三爺身患重病、遊家班面臨解散之際,縣文化局局長找到遊天鳴,希望他上臺吹奏嗩吶,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焦三爺激動地說:「答應他,答應他。」還有人記得嗩吶,這讓焦三爺看到了希望,嗩吶還能繼續傳承下去,意味著傳統民俗文化也能傳承下去。

4

結語

吳天明導演通過《百鳥朝鳳》,將傳統藝術被現代文化衝擊的窘境展現出來,引發了人們對於新舊文化相互衝擊的思考。在警醒人們對於傳統藝術傳承的同時,也展現出了老一輩藝術家們對於藝術的極致追求和超越生命的摯愛。希望能有更多像《百鳥朝鳳》一樣的電影,聚焦於傳統藝術上,讓人們領略傳統藝術的魅力,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

相關焦點

  • 《百鳥朝鳳》:一影一曲一信念
    導語:一部電影,一曲嗩吶,一種信念「嗩吶」,一種能從出生吹到頭七的樂器,因其粗狂高昂的音調音色吊打其他樂器,也被稱為「流氓樂器」。嗩吶一出,再無他聲……嗩吶能夠演奏所有的曲子,就看吹的人功力夠不夠高;而嗩吶最有名的曲子便是「百鳥朝鳳」,曾經流傳於魯、豫、皖等地,曲中有多處模仿鳥的叫聲,傳說一曲出,百鳥來,故得名《百鳥朝鳳》。逸世君今天和大家說的並不是關於嗩吶和曲子,而是電影,一部名為《百鳥朝鳳》的電影。
  • 村姑頭加上國粹旗袍,細膩的「百鳥」刺繡圖,真是百鳥朝鳳了!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旗袍的魅力,小姐姐村姑頭加上國粹旗袍,細膩的「百鳥」刺繡圖栩栩如生,真是百鳥朝鳳了,太美太精緻,這大概就是旗袍最獨特的魅力了吧!看看小姐姐,黝黑的秀髮,自然純真,強調出原本本真的美。同時髮型的設計上,也強調出簡單的風衣,雙馬尾辮的髮型設計,相對來說這髮型已經是非常老土了。在十年前這種髮型是典型的村姑頭,特別顯清純之氣。
  • 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輯錄欣賞
    清 郎世寧 錦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欣賞古代名家筆下的這些作品,別有一番快意在心頭!清 沈銓 百鳥圖以下圖片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1、清 汪承霈 春祺集錦清 汪承霈 春祺集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幅集四時花卉於一卷合繪,包括李花、梅花、水仙、月季、玫瑰、紫藤、繡球、萱花、鳶尾、蘭、牡丹、辛夷 、百合花、海棠、茉莉、蓮荷、菊、天竺、茶花、桂花、石竹、西蕃蓮、牽牛花、秋葵等,凡四十餘種。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百鳥為王,人事皆往,啼血何方?
    今天跟大家聊一部關於文化傳承的電影《百鳥朝鳳》,裡面所講的每一個傳統文化,在他們的誕生之初,都是一個新興的物種,在他們前方,都是被淘汰被替代了的舊形式的的滅亡。焦三爺是鎮上最有名聲的會吹嗩吶的人,是焦家人人敬重的傳承者,更是方圓百裡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嗩吶人。大家不管辦紅白事都以能夠請到焦師傅感到榮幸,就像電影說的,嗩吶一響,鑼鼓齊鳴。百鳥朝鳳代表著嗩吶技藝的巔峰,只有德高望重的死者才能有資格享有這份殊榮。再一次活動中,有一個死者的兒子請求焦三爺吹奏百鳥朝鳳,並表示「錢不是問題」。
  •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百鳥朝鳳》是 2016 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導演吳天明,曾經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等評價頗高的電影。他的導演風格凝重、厚實,有著濃鬱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中總是透視著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度思考,這部《百鳥朝鳳》亦不例外。電影上映之初,雖經歷過一些波折,但最終還是成功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當很多人抱著試試的心態觀看時,沒想到卻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 《百鳥朝鳳》——匠人最後的堅守,傳統文化的輓歌
    2014年,中國第四代導演領軍人物、西影廠廠長吳天明因病去世,由他執導的電影《百鳥朝鳳》2016成功上映,這部電影作為他的最後一部電影,是他個人電影生涯的絕唱,也是一曲中國傳統文化的輓歌。"百鳥朝鳳"作為中國蘊含吉祥寓意的故事,成為中國藝人最為常用的題材。
  • 【每日一歌】百鳥朝鳳——背後的故事更美
    百鳥朝鳳是一首曲子 《百鳥朝鳳》是用嗩吶演奏的傳統曲目,一般在結婚等喜慶的日子裡演奏。它以奔放熱情的旋律和用嗩吶模擬百鳥爭鳴和唱的歡騰情景,表現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抒發人們美好歡樂的心情。
  • 名菜分享:夜半喜聞燒鳥香,百鳥朝鳳永難忘
    目前臺灣專賣烤麻雀的店家,首推位於臺南市民族路三段上的「姚記燒鳥」。據說該店創於臺灣光復之初,而且是「中日合作」,目前已由第三代經營。其所使用的麻雀,系鳥販每天從屏東、高雄、新營、臺中等地送來的光鳥(即除毛者),然後動手破肚剪爪,整治乾淨,接著兩隻一串,以竹籤貫穿,以備燒烤。燒烤好吃關鍵,首在火候拿捏。
  • 「精品賞析」百鳥朝鳳圖
    自日本歸國後,有感於乾隆盛世,國泰民安,遂以超寫實技法,歷時數月創作了<百鳥朝鳳圖卷>,以鳥類在鳳凰統治下百鳥安居樂業來喻百姓在明君統治下的和諧社會圖卷。在中國古代,鳳是用來比喻帝皇的,後來演變成龍代表帝皇而鳳代表帝後。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鳳均象徵皇室。因此,《百鳥朝鳳》的主題泛喻君主聖明,河晏海清,天下歸附。
  • 《百鳥朝鳳》:那是手藝人才能懂的一滴血
    一、嗩吶一響,百鳥為王"百鳥朝鳳"是中國民族器樂的十大名曲之一,它的節奏歡快,用嗩吶模擬百鳥的聲音,一曲百鳥朝鳳中你能聽見自然當中百鳥爭鳴,僅僅通過聽覺就給人營造出一種熱鬧歡快的場面。"百鳥朝鳳"在嗩吶曲目當中,技巧最為全面,所以對於演奏者的技藝要求也有一定的高度。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具有時代韻味的情感電影,影片描述了新老兩代嗩吶匠為了堅守信念,迸發出了一系列的故事和情感。其實剛看到電影的簡介中很多人是不會花兩個小時去看它,但是經典的影片是要開靜心的觀看,和細細的品味。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兩代匠情
    「百鳥朝鳳」是流傳於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電影《百鳥朝鳳》要說的也不多:老人們視為珍寶的東西在新的社會環境中無法被原模原樣的留住,便用影像表達一聲嘆息而已。一年又一年水草豐茂,一代又一代嗩吶情長。少年天明把著師父割來的蘆葦稈兒,要從河灣裡吸上一口水。
  • 原創繪本《百鳥朝鳳》
    原創繪本《百鳥朝鳳》封面 兒童繪本書籍,希望找到適合出版公司,也希望覺得適合的公司聯繫我。一共有5本一個系列出版。《百鳥朝鳳》兒童繪本,插圖設計,選取自優秀傳統文化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創作。為了感謝小鳥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小鳥,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鳳凰。這種大公無私、捨己救人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值得我們新時代學習的。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畫面追求精細立體感強,每個畫面構圖,仔細研究,採用黃金分割比例安排景物,努力的表現畫面的張力、氣勢。
  • 沈銓清《百鳥朝鳳圖卷》
    《百鳥朝鳳》,清代,沈銓,絹本設色,手卷,縱40釐米,橫1600釐米,私人收藏。 《百鳥朝鳳圖卷》裡,沈銓用他擅長的工筆、寫意,兼工帶寫,重彩、淡彩、沒骨、勾勒填彩等十八般武藝齊頭並用,樣樣精通,把各種技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 數以萬計的鳥飛上此山頭,這是傳說中的百鳥朝鳳?
    有個古老的傳說,說鳳凰是萬鳥之王,所有的鳥必須要朝鳳才能繁殖後代!這種傳說似乎不是傳說了,因為在我家鄉的山鳳形山也有這種百鳥朝鳳的盛況!鳳形山位於司門前的仁裡村和大水田的太源村的交界處。我外婆是隆回司門前人,小時候,我常常聽我媽媽講她小時候的故事,講的特別多的是打鳥坳鳳形山百鳥朝鳳的故事。媽媽的回憶錄我們家就在鎮上,鎮上離山特別遠,但由於家裡窮,燒不起蜂窩煤,只能上山砍柴燒,我去砍柴次數最多的山是鳳形山。
  • ...李百華指揮、著名嗩吶演奏家劉英演奏經典「鼓吹樂」《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是一首被稱為「鼓吹樂」的民間吹打樂合奏曲,最早流行於山東等地,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它以熱鬧歡快的曲調,描摹了百鳥和鳴之聲,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充分發揮了嗩吶擅模仿的特長,其流行區域很廣。
  • 藝術家郝蓮香-「百鳥朝鳳圖」
    《百鳥朝鳳圖》《百鳥朝鳳圖》縱50釐米,橫1300釐米,畫卷以大自然為背景,配以蒼松翠柏和四季花卉,圍繞著畫面中心的鳳凰,繪畫了三百多隻禽鳥,百花吐豔,百鳥齊鳴。整卷構圖疏密有致,百鳥氣息祥和,畫面精美。
  • 一曲《百鳥朝鳳》,這是屬於我們的匠人精神
    提攜過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中國電影「教父」吳天明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在院線上映後排片少得可憐。一周後,為該片奔走多時的知名製片人方勵在某直播平臺上用下跪、磕頭的極端方式,懇求全國院線經理為《百鳥朝鳳》增加排片,「給我們自己的文化一點機會」。
  • 逛非遺展看景德鎮粉彩百鳥朝鳳大盤,器型大圖像逼真,實數珍品
    展出了粉彩百鳥朝鳳大盤,是1977年景德鎮藝術瓷廠全手工製作。大盤直徑足有兩米,據說現在的價值在百萬左右。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豔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
  • 壽光「百鳥朝鳳」傳統歌舞流傳上百年
    居百鳥之首, 象徵美好與和平。」崔家村百鳥朝鳳第四代傳承人崔仰賢介紹。清朝鹹豐皇帝繼位後, 特別喜歡戲曲、 歌舞, 幾乎每天都要聽歌看戲。  當時,朝廷設立專為皇帝演出的「昇平署」,不能滿足皇帝娛樂的願望。鹹豐十年,皇帝下旨, 號召各地的舉人、秀才、 知識名流創作新的劇目, 從中選優進殿獻演, 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文藝創作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