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嗩吶一響,百鳥為王,人事皆往,啼血何方?

2020-12-10 獼猴桃電影

今天跟大家聊一部關於文化傳承的電影《百鳥朝鳳》,裡面所講的每一個傳統文化,在他們的誕生之初,都是一個新興的物種,在他們前方,都是被淘汰被替代了的舊形式的的滅亡。藝術是為了他的受眾而存在的,藝術形式和人一樣有生老病死,有興有衰,不合時宜者被淘汰,是一個自然規律,這部電影就講了嗩吶藝術的傳承和沒落。

焦三爺是鎮上最有名聲的會吹嗩吶的人,是焦家人人敬重的傳承者,更是方圓百裡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嗩吶人。大家不管辦紅白事都以能夠請到焦師傅感到榮幸,就像電影說的,嗩吶一響,鑼鼓齊鳴。百鳥朝鳳代表著嗩吶技藝的巔峰,只有德高望重的死者才能有資格享有這份殊榮。再一次活動中,有一個死者的兒子請求焦三爺吹奏百鳥朝鳳,並表示「錢不是問題」。焦三爺氣定神閒的拒絕了他,回答說「不是錢的問題」。因為死者在生前是一位自私自利的人,他雖然有錢,但在四十年排除異己,逼迫著其他姓氏的人家全搬走了,配不上這首「百鳥朝鳳」。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焦三爺是一個有職業道德底線和原則值得大家敬重的人。

焦三爺的兩個兒子都先後夭折,膝下無子的他開始憂愁接班人的事情,就在這個時候小遊和小藍先後進入焦家院前來拜師學藝。小藍對嗩吶的悟性和天分都比小遊要高得多,但焦老爺子還是選擇了小遊作為嗩吶的接班人。他認為小遊德藝雙馨,在拜師學藝時,小遊扶起父親時掉落的眼淚深深打動了焦老爺子,這也是焦三爺選擇小遊的主要原因。小遊的性格質樸又坦誠,關鍵他擁有著和焦老爺子一樣的「頑固」,在刁鑽又困難的學習生涯上,小遊都是咬著牙拼命堅持了下來,再後來的歲月裡,小遊面對著各種糖衣炮彈,他都像焦老爺子一樣氣定神閒的拒絕。就是因為他這樣的特質,讓焦老爺子傾囊相授。出師之後,小遊用工錢給焦老爺子和師娘買來了各種好東西,還把錢留給了他們,這讓焦老爺子又欣慰又驕傲。焦老爺子就把院子裡最好的酒拿出來和小遊對飲,笑著,唱著,整個影像都散發出了生機和活躍。

當他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的時候,他讓他的徒弟小遊賣掉耕牛,用換來的錢重新置辦新的嗩吶樂器,拼死也要把嗩吶傳承下去。可在當時是文化的碰撞時期,嗩吶已經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市場幾乎已經被西洋樂隊搶佔,嗩吶班潰不成軍,連一個完整的班子都沒有了。電影中最感人的一幕便是在這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死者葬禮上,小遊因為生病沒有辦法在葬禮上吹出「百鳥朝鳳」,焦老爺子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的過來,不顧肺癌晚期接過徒弟的嗩吶,替小遊用鮮血和生命吹響了「百鳥朝鳳」,直到他的鮮血流出來,匯成一條條血脈,在嗩吶上刻出一道道印痕時,眾人震驚。焦老爺子是當時所處的文化形態的尾巴之上最後的精神力量和尊嚴化身,他堅守著他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道德標準,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影片的結尾,小遊在師傅焦老爺子的墓前再次吹響了那曲動人的「百鳥朝鳳」,在嗩吶悲傷的曲調中,焦三爺轉身緩緩離去。

小編記得當時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久久不能平靜自己的心情,在電影的結束甚至想充滿敬意的為導演大聲鼓掌,敬意在於對於老一輩的藝術家對於傳統國粹逐漸遺失想做出力挽狂瀾,卻在時代的浪潮中無能為力的掙扎,堅持和勇氣。生活逼迫著我們認清現實,藝術在於給我一片精神的淨地。即使我們無能為力,至少祖宗的東西我們得記住。藝術源於生活,生活卻比藝術現實生動的多。"你還有無數機會看到超級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卻不一定有機會再看到中國老電影人憋了一口氣,悶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鳥朝鳳》了。"這句話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言之鑿鑿。

真的,有些東西不能丟。今天的電影推薦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喜歡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本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與自己的徒弟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從平凡的拜師開頭,以徒弟天鳴為師父吹奏《百鳥朝鳳》結尾,焦三爺的一生,雖然平凡卻充滿著傳奇,而他選擇的接班人天鳴,也最終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 嗩吶一響 百鳥之王 可謂一曲定乾坤 中華民族的驕傲 西洋樂器慌了
    「嗩吶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了,農村紅白喜事就靠它鎮場了,可謂神器" 以前在無雙鎮,吹嗩吶這種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絕不止於娛樂,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也只有領軍的嗩吶高手才能勝任。
  • 《百鳥朝鳳》:一曲百鳥,代代相傳
    正如焦三爺說的:「這些嗩吶都是我從我師傅那傳來的,走遍這秦川也不會再有,是獨一無二的。」影片整體的敘事節奏比較緩慢,沒有大部分商業片的緊張刺激,如一壇老酒,年陳但愈發有味。就像焦三爺這個人物一樣,不急不躁,也為現在浮躁的社會帶來一絲寧靜。天鳴學藝七年才功成,這也是電影想要表達的另外一層意思——慢。在當今社會,人們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卻很難靜下來做一件事。
  • 百鳥朝鳳:嗩吶匠人詮釋著匠人精神
    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而電影《百鳥朝鳳》卻成了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早在創作《百鳥朝鳳》的劇本時, 72歲高齡吳天明,劇本一改再改,最後,甚至閉關一個半月逐字修改,經常改到痛哭流涕。電影講述的是對傳統嗩吶技藝傳承人的匠人精神,同時,也反映著對優秀傳統文藝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
  • 萬般樂器,嗩吶為王!
    被稱為「高亢嘹亮之王」的嗩吶,雖然在中華大地上被演繹得出神入化,但最早發明這一樂器的卻是古代的波斯人。在今天的中東地區,已經很難尋覓到「滴滴哇哇」的嗩吶聲了,而在萬裡之遙的中國,古老而神奇的嗩吶旋律卻愈發的高亢嘹亮,併入鄉隨俗,全面漢化為中國民族樂器中極其重要的一員。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男主角遊天鳴的父親從小就有學習吹嗩吶的願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如願,所以把所以的寄託都房子兒子的身上,同樣在那個年代,家裡的紅白喜事都要請嗩吶班子來表演,在當時吹嗩吶這門手藝還是挺吃香的,在辦白事的時候,孝子全家都要跪在嗩吶師傅前,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演奏,那是何等的威風啊,同時錢賺的也不少,這樣又能賺錢又收人尊重的手藝也理解父為了讓兒子去跟著學習嚴厲的又打又罵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便為王,傳承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精神
    有人說這是吳天明導演自身的寫照,焦三爺的嗩吶和吳天明的電影,都堅持了一輩子,然而所堅持的卻在時代的更迭中逐漸消失,看懂了焦三爺,也就明白了吳天明。本片以「百鳥朝鳳」為名, 在古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來用作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 百鳥朝鳳:百般樂器嗩吶王,嗩吶一響全劇終,焦三爺的悲喜之路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秦川大地無雙小鎮,那裡有著一群以嗩吶討生活的民間藝人。整個無雙鎮,吹嗩吶最著名的要數嗩吶王焦三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手裡一把絕活「百鳥朝鳳」聞名四方。《百鳥朝鳳》由吳天明執導,陶澤如、鄭偉、李岷城主演,於2016年5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千年琵笆,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臺上憶前塵。這是一段關於嗩吶的順口溜,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嗩吶一響,就代表著有人去世。嗩吶這個樂器也就成為了喪事的代言詞,殊不知嗩吶是中華民族民樂器的重要成員之一。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兩代匠情
    最初的嗩吶是流傳于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電影中的嗩吶,以「班」的形式遊動著演奏,誰家有紅白之事,嗩吶班子便替他們吹奏一場,紅事不多,白事為主。嗩吶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老一輩質樸而又純粹的價值觀念,就這樣融入了嗩吶這一民俗音樂之中。
  • ...李百華指揮、著名嗩吶演奏家劉英演奏經典「鼓吹樂」《百鳥朝鳳》
    李百華指揮、著名嗩吶演奏家劉英演奏經典「鼓吹樂」《百鳥朝鳳》山東民間樂曲指揮:李百華演奏:劉英演奏:山東愛樂民族樂團《百鳥朝鳳》是一首被稱為「鼓吹樂」的民間吹打樂合奏曲,最早流行於山東等地,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它以熱鬧歡快的曲調,描摹了百鳥和鳴之聲,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充分發揮了嗩吶擅模仿的特長,其流行區域很廣。
  • 經典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太美了
    經典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太美了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07-20 23:22:1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青島交響樂團近日舉行的走進基層公益演出中,青年演奏員李康表演了嗩吶獨奏《百鳥朝鳳》,致敬經典。社區居民贊曰:聽那個嗩吶,跟著他「龍飛鳳舞」,簡直「聽醉了」「太美了」!
  • 【每日一歌】百鳥朝鳳——背後的故事更美
    百鳥朝鳳是一首曲子 《百鳥朝鳳》是用嗩吶演奏的傳統曲目,一般在結婚等喜慶的日子裡演奏。它以奔放熱情的旋律和用嗩吶模擬百鳥爭鳴和唱的歡騰情景,表現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抒發人們美好歡樂的心情。
  • 《百鳥朝鳳》:那是手藝人才能懂的一滴血
    或者是為了驗證,或許是好奇,我看完了去一個視頻,我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愧疚。一、嗩吶一響,百鳥為王"百鳥朝鳳"是中國民族器樂的十大名曲之一,它的節奏歡快,用嗩吶模擬百鳥的聲音,一曲百鳥朝鳳中你能聽見自然當中百鳥爭鳴,僅僅通過聽覺就給人營造出一種熱鬧歡快的場面。"
  • 電影《百鳥朝鳳》:以「嗩吶」為象徵,淺談影片帶來的價值和思考
    文|奶油小肚肚"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電影《百鳥朝鳳》圍繞嗩吶技藝興衰榮辱的歷程,講述了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和徒弟遊天鳴因嗩吶而發生的故事。當師傅第一次把一支真正的嗩吶親手交給藍玉時,天鳴夾雜著憤怒委屈的心情離開焦家,後因怕辜負父親的信任,加上割捨不掉期盼已久的"百鳥朝鳳"返回焦家。焦師傅只說了一句"回來啦",就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在桌上為天鳴早準備了一支嗩吶,一支焦師傅當年吹的第一支嗩吶,小小的、經歷歲月磨礪的嗩吶。焦師傅對天鳴說:"嗩吶就是這樣,調越高,個頭兒就越小。"
  • 「樂器中的流氓王者」:嗩吶
    百般樂器,嗩吶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三年笛子五年蕭,一把二胡拉斷腰。電影《百鳥朝鳳》我想,嗩吶對大家而言應該不陌生吧。「樂器中的流氓王者」:眾所周知,嗩吶的穿透力極強,聲音尖銳,而且嗩吶從來都不是「配角」。在一個交響樂團中,嗩吶一吹,便足以概括所有聲音,自有了這個王者綽號。那為什麼說嗩吶流氓呢?要知道,在民間嗩吶主要運用於喪事和喜事,也就是說,嗩吶能吹人生,亦能吹人死。
  • 《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標題一:《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標題二:豆瓣評分8.0的國產電影,一部被名字耽誤,不一樣的青春電影《閃光少女》《閃光少女》這部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看過,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是一部完完全全被名字耽誤了的好電影,我第一次看見它是在抖音上面看到了全片最燃的片對,民樂與西洋樂的大對決,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劇情也很好地闡述了這網友的這句話「嗩吶一出誰與爭鋒」。
  • 《百鳥朝鳳》:匠人的堅守,道出德高望重的人值得被歌頌
    關於百鳥朝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有一年深林大旱,鳥兒們都覓不到食物,勤勞的鳳凰就把自己積存的果實分享給群鳥,幫群鳥們度過了艱難的時刻,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群鳥就從自己身上拔下最漂亮的羽毛獻給鳳凰,並推舉鳳凰為鳥王。
  • 在那「百鳥朝鳳」的地方 探尋嗩吶藝術神奇過往
    (郭玉生提供)       2016年5月6日,《百鳥朝鳳》雖然歷經波折,最終還是登上大陸院線,久違之後,傳統的嗩吶藝術令觀眾耳目一新。    一時間,大批關注和從事民間藝術的人們熱情重燃,在那古老而又美麗的黃河岸邊,孕育了「百鳥朝鳳」的合陽縣,成了民俗藝術的朝聖地。頗為驕傲的合陽人舉著希望的火炬,迎風歡呼這民俗藝術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