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嗩吶匠人詮釋著匠人精神

2020-12-19 八大電影

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而電影《百鳥朝鳳》卻成了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

早在創作《百鳥朝鳳》的劇本時, 72歲高齡吳天明,劇本一改再改,最後,甚至閉關一個半月逐字修改,經常改到痛哭流涕。電影講述的是對傳統嗩吶技藝傳承人的匠人精神,同時,也反映著對優秀傳統文藝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

「嗩吶王」焦三爺的堅守與執著

百鳥朝鳳是焦三爺的獨門絕活,也是對逝者的最高敬意。然而能否享用百鳥朝鳳,還得看逝者生前的德行與人品。

電影中金莊的村長逝世,兒孫眾親屬跪求焦三爺吹奏百鳥朝鳳,並施以金錢誘惑,但是焦師傅始終不為所動,嚴格恪守嗩吶吹奏的規矩。

而火莊竇村長逝世,因擔心帶病的天鳴無法吹奏百鳥朝鳳,年邁體衰的焦三爺親自上陣,硬是吹出了鮮血才讓天鳴接著奏完。當焦三爺看著帶病的天鳴吹響嗩吶的那一刻,眼神中似乎看到了自己一輩子堅守的嗩吶技藝有了希望。

焦三爺挑選傳承人也是很嚴格的。一是看天賦與氣力,二是看人品與勤奮。片中有一段,焦三爺問天鳴「你知道我為什麼選你做接班人嗎?是你初來拜師,你父親在門口摔倒你去攙扶父親時掉下的那滴眼淚。」這滴眼淚,足以說明天鳴的心性純良。

焦三爺儼然是一個嚴父的形象,當天鳴在河邊用蘆葦吸水吸不上來就回家了,焦三爺說「水沒吸上來,你回來幹嘛!」並直接把天鳴碗裡的米飯趕了大半在自己碗中。第二天,天鳴興高採烈的回去告訴焦三爺自己把水吸上來時,焦三爺卻一句話也沒有,只是默默的又給了天鳴更長一點的蘆葦管子,繼續去吸。這既是對天鳴基本功的錘鍊,也是對他心性的打磨。

「嗩吶離口不離手、要把嗩吶吹到骨頭縫兒裡。」這是焦三爺對徒弟的要求。焦師傅視嗩吶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當年邁體虛時,他還為嗩吶不能演奏而四處奔走,命懸一線時,他惦記的不是拿賣牛的錢治病,而是為徒弟天鳴置辦一套新的嗩吶。

百鳥朝鳳傳人天鳴對嗩吶的刻苦與堅持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嗩吶技藝的傳承與堅守,離不開天鳴的刻苦努力和堅持。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烏雲密布,下著傾盆大雨,天鳴冒雨還在河邊用蘆葦管子吸水。因為焦三爺說過,吸不上來就不要回來。冒雨刻苦練習的天鳴,直至焦三爺來尋才作罷。一方面看出焦三爺對徒弟的嚴厲,另一方也看出天鳴學嗩吶的刻苦與毅力。

在一場出活的壽宴上,當看到西洋樂器大受歡迎的時候,天鳴被一聲爆響,嚇得雙手抱頭蹲在了地上,頓時感到嗩吶前途的迷茫。焦三爺一聲恫嚇才把天鳴拉回神來,緊接著帶領徒弟繼續吹了起來。這場東西樂器的較量,損壞了所有的嗩吶,最終以焦三爺掀翻桌子才得以結束。天鳴也因此病了一場,當母親說「我們不吹嗩吶了,行嗎?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該娶媳婦了,你也去城裡打工賺錢吧。」可天鳴卻說「媽,我跟師傅發過誓的。」這足以說明天鳴對嗩吶技藝的堅持。

影片的結尾,天鳴看到街頭藝人嗩吶響起,回憶起自己與師傅學嗩吶的點點滴滴,他嘴角露出了笑意,仿佛是看到了嗩吶技藝傳承的希望。忽然明白了,不管生活怎麼貧困潦倒,嗩吶技藝不能荒廢,哪怕是露宿街頭,也要堅守這份對嗩吶的情感。

用匠人精神對待傳統文藝

「匠人精神」是指匠人對技藝的精益求精,對技藝專注、堅持並傳承的一種精神。當然這種精神還包含了匠人的心性。嗩吶技藝蘊含的是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的發展記憶,也凝聚著傳統匠人對自然的尊敬與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探索·發現頻道曾播出《千城百匠》節目。江西湖口的草龍匠人喻芳澤,幾十年來的精力都花在了草龍上,因為這是湖口人的記憶和希望。湖南灘頭年畫匠人鍾海仙和高臘梅,一輩子都扎在了年畫上,因為這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懷希望和美好祝願。這種匠人精神是每一位匠人和歲月打磨後的沉靜。

陳其積是廣東陽江的漆藝大師,從梳妝箱、漆皮枕再到漆皮箱,見證了陽江漆器的發展沉浮。少年熬成白髮,世道變了模樣,80歲的陳其積初心不改,靜氣凝神,日復一日。陳其積說:「儘管做漆藝畫比較辛苦,但他樂在其中。」幾十年來的寂寞與孤獨,對於這些文藝匠人,也許只要他們自己能懂其中的辛酸與艱苦。

《百鳥朝鳳》片尾,天鳴在焦三爺的墳前吹奏了百鳥朝鳳。看著坐在太師椅上的焦三爺笑容和焦三爺起身遠遠離去的背影,一曲百鳥朝鳳也許是天鳴對焦三爺最好的送別,也是天鳴繼承焦三爺的匠人精神最終的寄託。

匠人精神在《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中,通過焦三爺與天鳴的演繹,展現出匠人對技藝的專注與執著。願我們都能學習這種匠人精神,精益求精、刻苦努力並執著堅守著自己的技藝。帶著匠心去堅守本該我們堅守的技藝。

相關焦點

  • 《百鳥朝鳳》:匠人精神
    關於《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爭論有很多,有人說它是一部講述對「匠人精神」傳承的文藝片,也有人說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說它是爛片的主要觀點有,電影畫質粗糙,演員演技極差,臺詞幼稚虛假;劇情支離破碎;思想內涵膚淺、媚俗。說它好的人,說它表達了吳天明導演不向電影市場低頭,如焦師傅堅守嗩吶一般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電影藝術。
  • 《百鳥朝鳳》——匠人最後的堅守,傳統文化的輓歌
    無論是音樂上的"嗩吶藝術"、視覺上的電影藝術還是傳統手工藝,千百年來,"百鳥朝鳳"的文化符號給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帶來了許多美好期望。"百鳥朝鳳"典故源自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用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 《百鳥朝鳳》:匠人的堅守,道出德高望重的人值得被歌頌
    焦三爺不管是作為一名匠人還是作為金嗩吶的傳承人,他都一直恪守著百鳥朝鳳的莊嚴,無論是面臨著金錢的誘惑還是鄉裡鄉親的關係,他都從來不會為此妥協。05匠人精神和傳承:對天地的敬畏之情,對生活的極致追求焦三爺說嗩吶是一門匠活,而他自己是一個匠人,他的百寶箱裡保存著傳承了好多代的嗩吶,有的已經有三百年的歷史了。一門匠活世代傳承不僅是傳承技藝更是在傳承技藝背後那些經得起時間和人性考驗的精神。
  • 一曲《百鳥朝鳳》,這是屬於我們的匠人精神
    提攜過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中國電影「教父」吳天明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在院線上映後排片少得可憐。一周後,為該片奔走多時的知名製片人方勵在某直播平臺上用下跪、磕頭的極端方式,懇求全國院線經理為《百鳥朝鳳》增加排片,「給我們自己的文化一點機會」。
  •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便為王,傳承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精神
    這部歷時三年才上映的《百鳥朝鳳》到底是怎樣一部影片?總述這部影片講述了師徒兩代人對於嗩吶的藝術堅守和匠人精神的傳承不為現實而屈服的故事,整個故事情節簡單質樸,節奏緩慢,細節刻畫深入人心,更具有情懷。時代的衝擊:傳統文化在更迭中的沒落堅持,是一個匠人的本錢,匠人之所以為匠人,是因為他這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但是時代在發展,每個時代有它不同的代表性,就像那個年代的電影一樣,追求的是純粹的電影藝術而不是附加價值。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兩代匠情
    慶陽西峰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吹打樂,也稱鼓吹樂,經歷代藝人不斷加工傳承至今,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內容和濃鬱的地方特色而成為我國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百鳥朝鳳」是流傳於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
  •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本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與自己的徒弟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從平凡的拜師開頭,以徒弟天鳴為師父吹奏《百鳥朝鳳》結尾,焦三爺的一生,雖然平凡卻充滿著傳奇,而他選擇的接班人天鳴,也最終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男主角遊天鳴的父親從小就有學習吹嗩吶的願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如願,所以把所以的寄託都房子兒子的身上,同樣在那個年代,家裡的紅白喜事都要請嗩吶班子來表演,在當時吹嗩吶這門手藝還是挺吃香的,在辦白事的時候,孝子全家都要跪在嗩吶師傅前,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演奏,那是何等的威風啊,同時錢賺的也不少,這樣又能賺錢又收人尊重的手藝也理解父為了讓兒子去跟著學習嚴厲的又打又罵
  • 湘潭縣木雕匠人:一刀刀刻出「百鳥朝鳳」
    紅網時刻7月9日訊(湘潭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建 剪輯 吳思靜)在湘潭縣,有位叫歐陽勝的木雕匠人,他用刀尖賦予一塊塊普通木頭以藝術的靈性,也成就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正在雕刻百鳥朝鳳。上午,歐陽勝來到自己的工作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 《百鳥朝鳳》: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困境與國人精神家園的迷失
    在無雙鎮,焦三爺是唯一得了「百鳥朝鳳」真傳的嗩吶匠人,而整個鎮子的人,都以在辦喪事時能請焦三爺吹奏一曲而驕傲。吹嗩吶不是一種娛樂,而是一種對去世的人的評價——道德平庸的人只能吹兩臺,中等的人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而只有德高望重的人去世才能可以吹奏百鳥朝鳳。
  • 新鄭有個嗩吶村 故事和電影《百鳥朝鳳》一樣
    樊振平在排練新鄭有個嗩吶村故事和電影《百鳥朝鳳》一樣一樣的文藝電影《百鳥朝鳳》的成功逆襲,影片中嗩吶匠人焦三爺和學徒天鳴等人對嗩吶絕活兒的堅守讓觀眾垂淚無獨有偶,在新鄭和莊鎮,有個世代相傳,並以吹嗩吶而聞名方圓百裡的嗩吶村,全村雖然只有300餘口人,卻有近百人會吹嗩吶,二三十人至今仍在以吹嗩吶為生。昨日,記者採訪了該村以吹嗩吶為生的村民樊振平,正如影片中最後嗩吶的黯然退出,這個村的嗩吶同樣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
  • 吳天明導演遺作,一首百鳥朝鳳,詮釋了幾代人傳承恪守的感人故事
    一曲《百鳥朝鳳》鋪開了黃河岸上幾代人與嗩吶的故事,這首代表嗩吶匠人心中最高榮譽的曲子,連接著一個傳承與恪守的感人故事,把嗩吶看得重過生命的焦三爺一輩子保留著作為匠人的那份對手藝的驕傲,把傳承嗩吶當作使命,答應師父把嗩吶吹到骨頭縫裡的天鳴,在被快速改變的時代衝擊的遍體鱗傷時也沒有忘了當初對師父的承諾
  •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西北嗩吶藝人傳承自己手藝的故事
    當這兩個元素隨著製片人的一跪,在社交媒體上被引爆的時候,《百鳥朝鳳》的票房逆襲就變得可以理解了。情懷本身並沒有問題,這部電影的質量也很紮實,但是很快,在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裡,已經沒有了電影的本體,只剩下情懷了。人們開始關注吳天明導演的人品,他對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的提攜,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是嗩吶藝術本身,但仔細想想這些跟電影本身又有多大關係呢?
  • 雙重絕唱之輓歌——《百鳥朝鳳》,值得欣賞
    下面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充滿爭議的,雙重絕唱之輓歌——《百鳥朝鳳》影片中的老嗩吶匠把嗩吶看得比金錢、利益乃至生命都更重要,這是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彌足珍貴的情懷。但這種情懷卻不是人人都能體會到的,就像大家對於"下跪求排片"的爭議一樣。相當多的網友認為製片人提及"吳天明遺作"就是在賣情懷,可即便賣情懷,求的也只是排片量,而不是好評。
  • 日本的「匠人精神」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也常為大家津津樂道。「匠人」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體現。日系匠人精神始祖秋山利輝秋山利輝是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都築區「秋山木工」的經營者,從事定製家具製作業務。秋山利輝40年的授徒生涯中培養了50位世界木工大師。
  • 吳天明的雙重輓歌《百鳥朝鳳》,是好片也是爛片,稱為經典合適嗎
    單用《百鳥朝鳳》來講,以尊師重道貫穿全線,用真摯、厚重的情感鋪墊整個電影,用舊時代傳統文化嗩吶,引起新時代人們的呼應以及感動。這也是吳天明的創作基調,用無形的手法激起現代人的共鳴。這也是吳天明的電影人生的寫照——守望與執著。
  • 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是好片也是爛片,稱為一代經典合適嗎
    也讓新時代的人們記住了嗩吶的最高境界——《百鳥朝鳳》 焦三爺像電視劇裡塑造出來的演講家那樣,引經據典地闡述嗩吶存在的意義,以及嗩吶在文化精神乃至傳承上重要作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和情緒的感染,讓80年代的村民自發的鼓掌。
  • 電影《百鳥朝鳳》:受到時代洪流的裹挾的匠人們,能否堅持信仰
    《百鳥朝鳳》中所圍繞展開的,便是當時在鄉村紅白喜事上必會出現的嗩吶,正因為嗩吶在當時太受歡迎,才有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百鳥朝鳳》。遊天鳴拜師焦三爺,為學習嗩吶付出良多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陝北的一個叫做水莊的村子裡。
  • 網際網路時代婚禮職業人的匠人精神
    可以認為婚禮職業人就是匠人,就是藝術家。圖片來源於愛婷匠人網際網路時代怎樣的婚禮職業人是有匠人精神的職業人對作品的吹毛求疵匠人精神的職業人一定會在意布場顏色的搭配,鮮花絹花的使用,T臺的層次,燈光與攝影的搭配,妝面與布景的協調。每一個細節都是深度考量的。同時藉助網絡的知識共享性去深造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再賦能於每一次的婚禮儀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