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西北嗩吶藝人傳承自己手藝的故事

2021-01-20 對哦爬咯

從154萬到4800萬,從一部上映初默默無聞的文藝片,到圈內圈外的「話題之作」,《百鳥朝鳳》完成了堪稱電影史上最懸殊的票房逆襲。從這個程度上來說,這部電影註定載入中國電影史。

154萬,這是《百鳥朝鳳》上映第一周的票房。在國內,一部新電影上映的時間通常都在周五凌晨,加上上周末,一共三天的票房是首周票房。

首周票房對於一部院線電影的票房可以說是決定性的,製片方會根據成績展開後續宣傳,院線也會根據這個票房成績調整排片。

154萬是個什麼概念呢,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3》首周票房是6.2億,154萬的票房意味著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基本上也就幾百萬左右,而且很快就會被院線拋棄,讓步於其他新片。

後面發生的事情已經被很多人分析過了,製片人一跪之後,《百鳥朝鳳》第二周的票房逆勢上揚攬下2500萬。

如果說類似《失戀三十三天》這樣的票房奇蹟可以看成是一種驚喜的話,《百鳥朝鳳》的票房逆襲則只能被視作一次意外。

這樣的意外,有電影人,有觀眾,更有這個媒體時代的參與。

中國人喜歡談情懷,看電影的時候也不例外。一部導演遺作,題材是關於民俗文化式微的,這部片子本身就包含著很多值得闡發的情懷元素。

導演遺作與傳承,引發了電影人的無限感慨;傳統文化的悽美哀歌,更容易在這個急速變革的社會引發更大範圍的共鳴。當這兩個元素隨著製片人的一跪,在社交媒體上被引爆的時候,《百鳥朝鳳》的票房逆襲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情懷本身並沒有問題,這部電影的質量也很紮實,但是很快,在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裡,已經沒有了電影的本體,只剩下情懷了。

人們開始關注吳天明導演的人品,他對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的提攜,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是嗩吶藝術本身,但仔細想想這些跟電影本身又有多大關係呢?

不可否認,一部電影能夠引發超越其本體範圍的討論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被認為是一種失敗。事實上,這樣的討論如果建立在對電影本身及其意涵的充分發揚之上,那應該被視作是電影的成功。

《百鳥朝鳳》所引發的討論之所以顯得如此荒誕,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於這樣的討論與電影本身傳達的精神如此格格不入。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西北嗩吶藝人傳承自己手藝的故事。我去電影院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是它剛剛上映的那周五晚上,那時候很多電影院都找不到排片,我看的這場也被安排在影院一個幾十人的小廳裡。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一個年代感極強的大空鏡,跟流行的數字電影完全不同的畫面質感,整齊規矩的畫面構圖,仿佛是在看一部上個世紀的膠片電影,絲毫看不出它製作的時間2013年。

電影整體的劇情以及結構難稱驚豔,但是看得出鏡頭和演員的表演都很紮實走心。跟現在電影院層出不窮的粗劣國產片相比,《百鳥朝鳳》堪稱是一股清流,這也是它在票房暴漲之後依然可以維持良好口碑的重要原因:毋庸置疑,電影本身和它講述的故事都在傳達一種匠心。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做天鳴的嗩吶學徒,這個名字同導演吳天明同音的角色,在很多影片分析中都被認為是導演的自況。

仔細分析,天鳴的師傅,那個倔強的老頭焦三爺,才更像是導演的某種投射。

焦三爺偏執、倔強,自有一份匠人的驕傲,對自己的手藝心懷無比的敬意。在吳天明導演創作電影的那個年代,電影更多被視為一直藝術,電影創作亦是藝術創作。

而伴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電影的創作更多地變成了們生意,一種商業行為,不得不面向資本和市場妥協。吳天明導演經歷了電影創作的變遷,同焦三爺目睹嗩吶被新式銅管樂隊所取代的心情恐怕是一樣的。

在電影的結尾,焦三爺用泣血的嗩吶音表達了自己的堅守,某種程度上,這應該也是導演自己的堅持。在數位化、商業化盛行的時代,導演堅持用他熟悉和堅守的美學觀念創作了這樣一部電影,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的體現。

商業電影風潮下,對於這樣一部影片,在電影院最偏僻的小廳,堅持兩三周的時間,拿幾百萬的票房,或許算得上是「死得其所」了。

同影片裡被詬病的嗩吶隊與銅管樂隊生硬的二元對立邏輯一樣,是否電影的「匠心」在這個時代就只能走向和商業電影的對立嗎?

《百鳥朝鳳》以一種頗為荒誕的方式,在表面上實現了這兩者的調和,然後這樣的調和並沒有給國產電影提供什麼新的道路,反倒是讓嗩吶裡流出的血更顯得悲涼了一些!

相關焦點

  • 《百鳥朝鳳》吹得不是嗩吶,而是一代人的傳承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具有時代韻味的情感電影,影片描述了新老兩代嗩吶匠為了堅守信念,迸發出了一系列的故事和情感。其實剛看到電影的簡介中很多人是不會花兩個小時去看它,但是經典的影片是要開靜心的觀看,和細細的品味。
  • 《百鳥朝鳳》:消逝的不僅僅是嗩吶,更是中華民族的傳承精神
    在直播間,方勵哽咽地說道:「這是我們中國的電影,講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我們能不能給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電影一次機會?你說我一生都為錢在活,我一生就掙那點錢,你說你的人生豐富嗎?我們總得有任性的一次吧!」
  • 《百鳥朝鳳》: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困境與國人精神家園的迷失
    天鳴為師傅吹奏「百鳥朝鳳」電影簡介:《百鳥朝鳳》講述了民間藝術吹嗩吶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山西無雙鎮的一個小村子裡。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焦三爺無子女,遊天鳴十三歲被父親送去學藝,吹嗩吶是父親小時候未完成的心願,天鳴本不具備吹嗩吶的天賦,因為孝順肯吃苦最終學成並成了師傅手藝的傳承者。藍玉是焦三爺收下的另一個弟子,他天賦異稟,卻處事浮躁,學藝未成時被師傅趕出師門。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便為王,傳承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精神
    這部歷時三年才上映的《百鳥朝鳳》到底是怎樣一部影片?總述這部影片講述了師徒兩代人對於嗩吶的藝術堅守和匠人精神的傳承不為現實而屈服的故事,整個故事情節簡單質樸,節奏緩慢,細節刻畫深入人心,更具有情懷。哪怕認為師傅喜歡的是天賦好的藍玉,在失火時還是幫藍玉保住了嗩吶,卻失去了自己的嗩吶,他記住了師傅的話,最終讓焦三爺決定接班人就是他。「吹嗩吶是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人擔起責任,把這個活傳承下去,不僅要吹得好,更要把嗩吶吹進骨頭縫裡,他才能拼了命把這活保住了,傳下去。」
  • 《百鳥朝鳳》一份信仰,一種傳承
    吳導用自己的信仰標準,給了當下浮躁拜金的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信仰一伶覺得這部電影除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仰」。焦三爺走後,我覺得是襯得上吹百鳥朝鳳的,而有的人,即使請來了藝人來吹百年朝鳳,他也是沒有資格領受的。
  • 吳天明導演遺作,一首百鳥朝鳳,詮釋了幾代人傳承恪守的感人故事
    一曲《百鳥朝鳳》鋪開了黃河岸上幾代人與嗩吶的故事,這首代表嗩吶匠人心中最高榮譽的曲子,連接著一個傳承與恪守的感人故事,把嗩吶看得重過生命的焦三爺一輩子保留著作為匠人的那份對手藝的驕傲,把傳承嗩吶當作使命,答應師父把嗩吶吹到骨頭縫裡的天鳴,在被快速改變的時代衝擊的遍體鱗傷時也沒有忘了當初對師父的承諾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本片導演吳天明,中國大陸2016年5月6號上映該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本片中的焦三爺是一個古板但是外冷內熱的嗩吶匠,經常就是眯著眼半躺在一張黃竹椅上。時不時抬起眼瞥人,因為冷漠的眼神,經常讓訪客躲避三分。
  • 《百鳥朝鳳》——一曲嗩吶,兩代匠情
    慶陽西峰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吹打樂,也稱鼓吹樂,經歷代藝人不斷加工傳承至今,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內容和濃鬱的地方特色而成為我國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百鳥朝鳳」是流傳於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
  • 百鳥朝鳳:百般樂器嗩吶王,嗩吶一響全劇終,焦三爺的悲喜之路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秦川大地無雙小鎮,那裡有著一群以嗩吶討生活的民間藝人。整個無雙鎮,吹嗩吶最著名的要數嗩吶王焦三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手裡一把絕活「百鳥朝鳳」聞名四方。《百鳥朝鳳》由吳天明執導,陶澤如、鄭偉、李岷城主演,於2016年5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百鳥朝鳳》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享用,傳統文化的「孤傲」
    該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一個堅守信念的故事,表現了在社會變化、社會多元化文化衝擊的年代裡,新老兩代傳統文化藝人為了信念的據守所產生的真誠的感情。
  • 百鳥朝鳳:嗩吶匠人詮釋著匠人精神
    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而電影《百鳥朝鳳》卻成了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早在創作《百鳥朝鳳》的劇本時, 72歲高齡吳天明,劇本一改再改,最後,甚至閉關一個半月逐字修改,經常改到痛哭流涕。電影講述的是對傳統嗩吶技藝傳承人的匠人精神,同時,也反映著對優秀傳統文藝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
  •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本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與自己的徒弟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從平凡的拜師開頭,以徒弟天鳴為師父吹奏《百鳥朝鳳》結尾,焦三爺的一生,雖然平凡卻充滿著傳奇,而他選擇的接班人天鳴,也最終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 新鄭有個嗩吶村 故事和電影《百鳥朝鳳》一樣
    樊振平在排練新鄭有個嗩吶村故事和電影《百鳥朝鳳》一樣一樣的文藝電影《百鳥朝鳳》的成功逆襲,影片中嗩吶匠人焦三爺和學徒天鳴等人對嗩吶絕活兒的堅守讓觀眾垂淚記者 楊宜錦 新鄭播報 鄧春麗 文/圖痴迷嗩吶,少年不識愁滋味今年47歲的樊振平,吹奏嗩吶已有30多個年頭,他出生在新鄭市和莊鎮小崗王村一組一個嗩吶世家,爺爺和父親都曾是遊走四方的嗩吶手。自幼受家庭的薰陶,他對家傳的嗩吶有著極大的興趣,7歲就和嗩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愛嗩吶如痴如醉,並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這個小小的嗩吶身上。
  •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 電影《百鳥朝鳳》:以「嗩吶」為象徵,淺談影片帶來的價值和思考
    文|奶油小肚肚"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電影《百鳥朝鳳》圍繞嗩吶技藝興衰榮辱的歷程,講述了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和徒弟遊天鳴因嗩吶而發生的故事。從嗩吶本身的外形它告訴我們待人處事該低調、謙虛,嗩吶對人的品性要求也極高,不論是嗩吶匠還是被吹奏百鳥朝鳳曲子的亡人,都應該德才兼備,受人敬仰和尊重;嗩吶地位的下降是伴隨著焦三爺的生病死亡呈現的,從前的輝煌與榮光,今日的衰敗與沒落,嗩吶的命運是部分傳統文化的縮影,在社會文明的進程中,衝突與掙扎,有悲劇性意味,也讓人深思;嗩吶是一種象徵,工匠精神的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華民族的精髓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
  • 《百鳥朝鳳》——匠人最後的堅守,傳統文化的輓歌
    2014年,中國第四代導演領軍人物、西影廠廠長吳天明因病去世,由他執導的電影《百鳥朝鳳》2016成功上映,這部電影作為他的最後一部電影,是他個人電影生涯的絕唱,也是一曲中國傳統文化的輓歌。"百鳥朝鳳"作為中國蘊含吉祥寓意的故事,成為中國藝人最為常用的題材。
  • 《百鳥朝鳳》:一個好題材卻壞在了把故事講得太刻意
    如果鳳凰太清楚自己是一隻鳳凰,它能忍受一百隻鳥的崇拜嗎?《百鳥朝鳳》講述了一個關於藝術規章制度的故事。是關於這個主題的。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但說實話,電影裡的故事講得不好。壞事是「故意的」。這是一個有價值預測的故事。因為既定的價值標準,故事中所有的悲歡離合都在不知不覺中蒙上了一層說教色彩,變得不再純潔。
  • 從人物故事、表現手法淺談小眾電影《百鳥朝鳳》的現實意義
    而電影《百鳥朝鳳》在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此片雖不是最佳,卻很有深意,表現了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吳天明導演大概是這師徒二人的縮影。下面,我將從人物故事、表現手法和文化內涵淺談《百鳥朝鳳》的現實意義。
  • 從文化傳承和思想意蘊看老電影《百鳥朝鳳》的藝術價值
    《百鳥朝鳳》的劇情是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心懷熱血。影片表現了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01影片中的文化傳承:故事分為兩個階段,表現了嗩吶這門傳統技藝在民間的傳承整部影片以主人公的回憶視角,展現了主人公童年時期跟著師傅焦三學吹嗩吶,期間經歷了社會的巨大變化,人們開始推崇西方文化,嗩吶被人們忽視與遺忘,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嗩吶,只有他與師傅依然堅守傳統文化的故事
  • 【每日一歌】百鳥朝鳳——背後的故事更美
    百鳥朝鳳的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