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的導演吳天明是一個關注傳統技藝的發展,想要通過一己之力呼籲大家重視傳統文化的電影人。《百鳥朝鳳》是他的絕唱之作(電影上映於2016年,導演死於2014年)。
吳天明導演的最佳作品是《變臉》,該片獲得1995年華表獎最佳對外合拍片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而電影《百鳥朝鳳》在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此片雖不是最佳,卻很有深意,表現了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吳天明導演大概是這師徒二人的縮影。
下面,我將從人物故事、表現手法和文化內涵淺談《百鳥朝鳳》的現實意義。
一 人物故事
通常來說,電影主要是通過人物故事來突出人物特點的,並由此來表述電影想要傳達的思想。
1.小天鳴拜師
電影的開頭,是遊天鳴的父親帶著遊天鳴上焦三爺家拜師學藝,想不到還沒到焦三爺跟前遊大叔一個趔趄就「五體投地」了,磕破了額頭,當時遊大叔顧不上自己的傷,一心叫遊天鳴給焦三爺磕頭,可遊天鳴那個天真的娃娃心疼自己的父親,一邊摸著父親的流血的傷口,一邊掉眼淚。這滴眼淚,可不簡單,可以說決定了遊天鳴的命運。為何這麼說呢?因為遊天鳴其實天賦並不是特別高,但焦三爺看中的是他的品質。
因此,遊天鳴成了焦家班的接班人,也是無雙鎮唯一有資格學習並傳承《百鳥朝鳳》這首嗩吶曲的人。
2.艱難的學藝之路
在吹嗩吶前,首先要習得用葦杆把水吸上來的技能,而要練成這項技能可不容易。小天鳴足足在河邊吸了兩個月才終於把水吸了上來,那兩個月時間裡,他每天都從早吸到晚,風雨不改。有一次,天下起了大暴雨,他都沒有起身回家,直到焦三爺夫婦冒著大雨來接他回去。
後來,藍玉也來跟焦三爺拜師學藝,藍玉問天鳴吹嗩吶好玩嗎?天鳴回答不知道,藍玉表示詫異,說:「你不是都來了兩個月了嗎?」天鳴說:「可我還沒吹上一次嗩吶呢。」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知道,吹嗩吶這門手藝,不下功夫是學不會的,並且要下死功夫。
二 表現手法
電影中,吳導經常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讓我們看到更鮮活的人物形象,更能突出電影想要表達的重點。
1.失意的小天鳴
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陶澤如 飾)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心懷熱血。
對天鳴和藍玉,焦三爺似乎特別優待藍玉,總是帶藍玉出去趕場,給嗩吶也是先給藍玉,這讓天鳴心裡很不是滋味,還以為師父看不上自己,一度想要放棄,收拾衣服回了家,可是還沒踏進家門就聽到自己的父親在別人面前吹噓自己,為了不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他走了回頭路,當他拎著包袱重回焦三爺家,焦三爺什麼也沒說,就跟往常一樣跟天鳴說話,還說明天開始也帶他出去。從這點可以看出,焦三爺不是不重視天鳴,只是拿藍玉作為比較對象,想多磨練這個孩子,想讓他天鳴成長得更好。
2.焦三爺選接班人
電影裡第一次看焦三爺笑是在他帶著天鳴和藍玉在蘆葦蕩裡學鳥叫的時候,師兄弟倆在他跟前猜吹出來的是什麼鳥的叫聲。因為他們全都猜中了,所以他由衷地笑了。平日裡總是不苟言笑,讓人以為他不可親近,實際上內心裡還是有一塊柔軟的地方。
選接班人那天,天鳴和藍玉都很賣力,最終焦三爺選了天鳴做自己的接班人。他說,接班人不單看他嗩吶吹得多好,還要看他是不是吧嗩吶吹到了骨頭縫裡。後來,對自己落選之事,藍玉很委屈地問焦三爺是自己吹得不好嗎?焦三爺說他吹得很好,是他所有的徒弟中吹得最好的一個。
由此可見,不選藍玉不是因為他吹嗩吶吹得不好,而是因為品性沒有天鳴那麼好。
3.嗩吶的落幕
隨著社會的進步,無雙鎮流行起西洋樂,曾經風靡一時的傳統樂隊很少有人請了,也沒有人要聽了。這時,已接手「焦家班」的遊天鳴面臨著自己的「遊家班」難以為繼的困境。一方面,他為了信守對焦三爺的諾言,不輕易放下嗩吶;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已經不需要傳統樂器來輔助「婚嫁喪娶」之禮。若是死守著手中的樂器,那就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所以到最後,無論多麼不舍,「遊家班」都不得不解散,遊天鳴也只能放下手中的嗩吶。
三 文化內涵
通過電影,我知道了《百鳥朝鳳》是大哀之曲,只能在德高望重老一輩白事上吹奏,所以,不是誰都有資格在百年之後得到這般哀鳴追思的。
天鳴跟病重的焦三爺說要在他死後吹響百鳥朝鳳,三爺卻擺手說使不得。也許他覺得自己不夠德高望重,但是我認為他有這樣的資格。一個延續傳統並堅守傳統至死的人,知道什麼是最珍貴的東西,也知道傳統對於世人的意義,縱然現今的我們和以後的我們,都不會再繼續那樣的傳統,但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是不會變的。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要為有那樣的傳統技藝堅守者而驕傲。
焦三爺為保護傳統,支持徒弟傳承技藝,不惜吹嗩吶吹到吐血,最後還因肺癌去世。而遊天鳴雖有幸習得《百鳥朝鳳》這門絕活,卻因時代原因,難以為繼。即使與師父有約,也無法與社會的發展速度抗衡。當掌握一份傳統技藝無法養活自己和家人的時候,為解決溫飽,大多數人也只能放棄。
時代更替,越來越多的傳統技藝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我雖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追求者,但對傳統技藝的消失也深感惋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缺的不是技藝,而是傳承技藝的決心。
結束語
電影的最後,遊天鳴在焦三爺的矮墳前吹奏「百鳥朝鳳」,高亢的嗩吶聲,透著哀怨,夾著悽涼,曲終人散,大哀的《百鳥朝鳳》也真是名符其實。
《百鳥朝鳳》從表層看是寫的吹嗩吶,但從深層看,表現的是對中華民族對優秀傳統文化應持有的正確態度。如何對待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其中包括根植於民眾的民間文化,這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