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了,農村紅白喜事就靠它鎮場了,可謂神器" 以前在無雙鎮,吹嗩吶這種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絕不止於娛樂,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也只有領軍的嗩吶高手才能勝任。整個無雙鎮,只有四方聞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爺一個高貴的嗩吶匠人能吹「百鳥朝鳳」。焦三爺老了,急需培養接班人。挑誰?培養誰?怎樣培養?如何率先垂範?徒弟遊天鳴初進焦家班時年幼稚嫩,對焦三爺十分敬畏,雖然心有不甘被父親「拋棄」在焦家班學藝,但仍有為爭家門榮光全力博取師父讚許的信心。能夠進入焦家班的學子必須人品端正,忠守嗩吶藝人的德行,從骨子裡做到「嗩吶離口不離手」,為考驗兩個徒弟是否符合標準,陶澤如這個面冷內熱的黑臉師父使盡招數。
最近的一部《閃光少女》電影更是充分見識了嗩吶的威力,不得不敬佩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這部電影既沒有流量明星出演,又沒有IP加持,在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僅靠網友化身「自來水」互相安利,引得近1.6萬人在豆瓣打出了7.4的高分,實現了小成本電影的口碑逆襲。與同檔PK、楊冪和張震主演的《繡春刀2》,只有0.2分之差。
尤其是高潮處那段5分40秒的民樂和西洋樂鬥琴片段,片方官微發布了這一段剪自影片的視頻,24小時內,點擊量超800萬。 嗩吶演奏的那段《百鳥朝鳳》,一曲定乾坤,不僅震住了片中的西洋樂團,也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不同文化屬性的鬥琴到底鬥的是什麼?為什麼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嗩吶,成了大殺器?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著名嗩吶演奏家杜竹松。他早就看過了《閃光少女》,很喜歡,「這段鬥琴很有意思,代表著中西文化的一種碰撞。」
古箏出場,豎琴應戰
嗩吶一出,無與爭鋒
《閃光少女》由徐璐和彭昱暢主演,最大的咖,是客串的陳奕迅。
影片圍繞著一所音樂附中裡,學西洋樂和學民樂的學生之間的矛盾展開。在傳統音樂式微的大環境下,民樂專業的學生也不受待見,總是被西洋樂專業的學生嘲笑「土」、「未來只能去天橋賣藝」。為了證明自己,他們組樂隊,做大量改編,和二次元結合——對,你也能稱這種流派為「古風」。
其中的鬥琴片段,也就是全片的最高潮,與我們在春晚上看到的王力宏、李雲迪的鋼琴鬥鋼琴不同,這是民樂團和管弦樂團之間,管對管、弦對弦的鬥。
古箏率先出場,一段《廣陵散》引對方「出戰」。等了半分鐘,走廊對面,豎琴應戰。
序曲過後,接下來進入到正式交鋒階段,小提琴固定節奏,胡琴立馬跟上,單簧管、黑管對笛子,鋼琴對揚琴。他們彈奏的是名曲《野蜂飛舞》,這首樂曲的特色就是「飆手速,炫技」,旋律重複性較大,非常適合鬥琴。
片中,雙方原本還不相上下,但嗩吶一出來,一段獨奏震住全場,管弦樂團呆住。等嗩吶一段《百鳥朝鳳》吹完,民樂團迅速跟上節奏,回到《野蜂飛舞》。管弦樂團落下一拍,輸局已定。
5分40秒,這段教室走廊上的鬥琴全程高能,一氣呵成,直接把站在中間「視察工作的領導」陳奕迅看傻,也不容觀眾鬆一口氣。
然而,激動的同時,無數個問題也盤上了觀眾的好奇心:為什麼管弦樂團接不住嗩吶?民樂團最後到底贏在了哪裡?
鬥琴拼的是手速
融合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道題讓杜竹松來解,是再合適不過了。
多年前,他還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著名作曲家趙曉生寫過一部舞劇的配樂,其中一段,就是杜竹松用一把嗩吶,完成了和整個交響樂團的對奏。「他們壓不住我,我始終在他們 上面 。沒辦法,嗩吶太有特點了。」
杜竹松解釋了樂團鬥琴的「規矩」:「雙方器樂,從性能上應該要相互對應。嗩吶首先贏在了獨特。再來,鬥琴鬥的是速度,跟不上就輸了。片中,民樂團出其不意地讓嗩吶獨奏了一段《百鳥朝鳳》,其中有大段模仿鳥鳴的旋律,這音律和靈動性,西洋管弦樂器不要說跟上了,模仿都困難。」
民樂擅長演奏一些旋律性的曲目,表現力強;西洋樂重的是色彩性,節拍規整。所以民樂往往可以演奏西洋樂的曲目,倒過來,西洋樂卻不太行。
但也有出其不意的時候。劇中《野蜂飛舞》其實是俄羅斯名曲,有連續而密集的半音切換,這對民族樂器非常不利,演奏難度也比西洋管弦樂器要大。「但片中民樂團毫不遜色,表現非常棒。」杜竹松挺驕傲的。
說到這裡,他主動提起了電影中的「鄙視鏈」:「在音樂院校中,西洋樂學生看不起民樂學生的問題確實存在,而且還挺嚴重的。彈鋼琴的覺得彈揚琴的土,不高級。所以《閃光少女》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很多現象。」
不過,學校裡很少有學生會這麼劍拔弩張地鬥琴,原因有二。
一是手速其實並不能體現一個樂手的水平,因為只要勤加練習,就一定能練好。如果讓專業老師來評判,「我們反而要看慢的東西。節奏慢,出情感,演奏最重要的不就是情緒傳達和感染力麼?」
二是比起鬥琴,樂團間更多的碰撞是合作演奏。往交響樂中加入民樂的素材,目前在國內外都很流行,優勢互補嘛。「因為交響樂本身比較中規中矩,民樂一進入,整個就活了。」杜竹松這段時間非常忙,就是為了推廣民樂,之前去日本參演了中日交流音樂會,接下來,還要去美國。「所以我並不在乎那條鄙視鏈,音樂,其實都是互通的。」
嗩吶就是嗩吶,經典就是經典,不愧是百鳥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