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一響 百鳥之王 可謂一曲定乾坤 中華民族的驕傲 西洋樂器慌了

2021-01-11 小娛悅讀

「嗩吶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了,農村紅白喜事就靠它鎮場了,可謂神器" 以前在無雙鎮,吹嗩吶這種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絕不止於娛樂,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也只有領軍的嗩吶高手才能勝任。整個無雙鎮,只有四方聞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爺一個高貴的嗩吶匠人能吹「百鳥朝鳳」。焦三爺老了,急需培養接班人。挑誰?培養誰?怎樣培養?如何率先垂範?徒弟遊天鳴初進焦家班時年幼稚嫩,對焦三爺十分敬畏,雖然心有不甘被父親「拋棄」在焦家班學藝,但仍有為爭家門榮光全力博取師父讚許的信心。能夠進入焦家班的學子必須人品端正,忠守嗩吶藝人的德行,從骨子裡做到「嗩吶離口不離手」,為考驗兩個徒弟是否符合標準,陶澤如這個面冷內熱的黑臉師父使盡招數。

百鳥之王

最近的一部《閃光少女》電影更是充分見識了嗩吶的威力,不得不敬佩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這部電影既沒有流量明星出演,又沒有IP加持,在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僅靠網友化身「自來水」互相安利,引得近1.6萬人在豆瓣打出了7.4的高分,實現了小成本電影的口碑逆襲。與同檔PK、楊冪和張震主演的《繡春刀2》,只有0.2分之差。

尤其是高潮處那段5分40秒的民樂和西洋樂鬥琴片段,片方官微發布了這一段剪自影片的視頻,24小時內,點擊量超800萬。 嗩吶演奏的那段《百鳥朝鳳》,一曲定乾坤,不僅震住了片中的西洋樂團,也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不同文化屬性的鬥琴到底鬥的是什麼?為什麼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嗩吶,成了大殺器?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著名嗩吶演奏家杜竹松。他早就看過了《閃光少女》,很喜歡,「這段鬥琴很有意思,代表著中西文化的一種碰撞。」

古箏出場,豎琴應戰

嗩吶一出,無與爭鋒

《閃光少女》由徐璐和彭昱暢主演,最大的咖,是客串的陳奕迅。

影片圍繞著一所音樂附中裡,學西洋樂和學民樂的學生之間的矛盾展開。在傳統音樂式微的大環境下,民樂專業的學生也不受待見,總是被西洋樂專業的學生嘲笑「土」、「未來只能去天橋賣藝」。為了證明自己,他們組樂隊,做大量改編,和二次元結合——對,你也能稱這種流派為「古風」。

其中的鬥琴片段,也就是全片的最高潮,與我們在春晚上看到的王力宏、李雲迪的鋼琴鬥鋼琴不同,這是民樂團和管弦樂團之間,管對管、弦對弦的鬥。

古箏率先出場,一段《廣陵散》引對方「出戰」。等了半分鐘,走廊對面,豎琴應戰。

序曲過後,接下來進入到正式交鋒階段,小提琴固定節奏,胡琴立馬跟上,單簧管、黑管對笛子,鋼琴對揚琴。他們彈奏的是名曲《野蜂飛舞》,這首樂曲的特色就是「飆手速,炫技」,旋律重複性較大,非常適合鬥琴。

片中,雙方原本還不相上下,但嗩吶一出來,一段獨奏震住全場,管弦樂團呆住。等嗩吶一段《百鳥朝鳳》吹完,民樂團迅速跟上節奏,回到《野蜂飛舞》。管弦樂團落下一拍,輸局已定。

5分40秒,這段教室走廊上的鬥琴全程高能,一氣呵成,直接把站在中間「視察工作的領導」陳奕迅看傻,也不容觀眾鬆一口氣。

然而,激動的同時,無數個問題也盤上了觀眾的好奇心:為什麼管弦樂團接不住嗩吶?民樂團最後到底贏在了哪裡?

鬥琴拼的是手速

融合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道題讓杜竹松來解,是再合適不過了。

多年前,他還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著名作曲家趙曉生寫過一部舞劇的配樂,其中一段,就是杜竹松用一把嗩吶,完成了和整個交響樂團的對奏。「他們壓不住我,我始終在他們 上面 。沒辦法,嗩吶太有特點了。」

杜竹松解釋了樂團鬥琴的「規矩」:「雙方器樂,從性能上應該要相互對應。嗩吶首先贏在了獨特。再來,鬥琴鬥的是速度,跟不上就輸了。片中,民樂團出其不意地讓嗩吶獨奏了一段《百鳥朝鳳》,其中有大段模仿鳥鳴的旋律,這音律和靈動性,西洋管弦樂器不要說跟上了,模仿都困難。」

民樂擅長演奏一些旋律性的曲目,表現力強;西洋樂重的是色彩性,節拍規整。所以民樂往往可以演奏西洋樂的曲目,倒過來,西洋樂卻不太行。

但也有出其不意的時候。劇中《野蜂飛舞》其實是俄羅斯名曲,有連續而密集的半音切換,這對民族樂器非常不利,演奏難度也比西洋管弦樂器要大。「但片中民樂團毫不遜色,表現非常棒。」杜竹松挺驕傲的。

說到這裡,他主動提起了電影中的「鄙視鏈」:「在音樂院校中,西洋樂學生看不起民樂學生的問題確實存在,而且還挺嚴重的。彈鋼琴的覺得彈揚琴的土,不高級。所以《閃光少女》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很多現象。」

不過,學校裡很少有學生會這麼劍拔弩張地鬥琴,原因有二。

一是手速其實並不能體現一個樂手的水平,因為只要勤加練習,就一定能練好。如果讓專業老師來評判,「我們反而要看慢的東西。節奏慢,出情感,演奏最重要的不就是情緒傳達和感染力麼?」

二是比起鬥琴,樂團間更多的碰撞是合作演奏。往交響樂中加入民樂的素材,目前在國內外都很流行,優勢互補嘛。「因為交響樂本身比較中規中矩,民樂一進入,整個就活了。」杜竹松這段時間非常忙,就是為了推廣民樂,之前去日本參演了中日交流音樂會,接下來,還要去美國。「所以我並不在乎那條鄙視鏈,音樂,其實都是互通的。」

嗩吶就是嗩吶,經典就是經典,不愧是百鳥之王

相關焦點

  • 萬般樂器,嗩吶為王!
    被稱為「高亢嘹亮之王」的嗩吶,雖然在中華大地上被演繹得出神入化,但最早發明這一樂器的卻是古代的波斯人。在今天的中東地區,已經很難尋覓到「滴滴哇哇」的嗩吶聲了,而在萬裡之遙的中國,古老而神奇的嗩吶旋律卻愈發的高亢嘹亮,併入鄉隨俗,全面漢化為中國民族樂器中極其重要的一員。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千年琵笆,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臺上憶前塵。這是一段關於嗩吶的順口溜,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嗩吶一響,就代表著有人去世。嗩吶這個樂器也就成為了喪事的代言詞,殊不知嗩吶是中華民族民樂器的重要成員之一。
  • 百鳥朝鳳:百般樂器嗩吶王,嗩吶一響全劇終,焦三爺的悲喜之路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秦川大地無雙小鎮,那裡有著一群以嗩吶討生活的民間藝人。整個無雙鎮,吹嗩吶最著名的要數嗩吶王焦三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手裡一把絕活「百鳥朝鳳」聞名四方。《百鳥朝鳳》由吳天明執導,陶澤如、鄭偉、李岷城主演,於2016年5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嗩吶為什麼被稱為樂器界的「流氓」?
    一提起嗩吶,很多人對它的好感度比較一般,覺得這個喇叭看上去不大,可聲音刺耳,很吵,還有一點「土」。如果說讓孩子學一門樂器,嗩吶估計也不是首選,不僅如此,嗩吶甚至還被稱為「樂器界的流氓」,這又是為什麼呢?據說,聽嗩吶一般會有三種反應。「媽,村頭哪位大妹子嫁人了?」
  • 「樂器中的流氓王者」:嗩吶
    百般樂器,嗩吶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三年笛子五年蕭,一把二胡拉斷腰。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樂器中的流氓王者」:眾所周知,嗩吶的穿透力極強,聲音尖銳,而且嗩吶從來都不是「配角」。在一個交響樂團中,嗩吶一吹,便足以概括所有聲音,自有了這個王者綽號。那為什麼說嗩吶流氓呢?要知道,在民間嗩吶主要運用於喪事和喜事,也就是說,嗩吶能吹人生,亦能吹人死。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便為王,傳承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精神
    在影視業發展蓬勃的現代,文藝片始終是一股清流,節奏慢,受眾小,沒有太多商業價值,哪怕上映時間段和場次的安排都不會太好。方勵本不是這部影片的製片人,受好友之託宣傳,看到如此的排片量,內心複雜而焦急,在網絡直播平臺下跪呼籲網友支持這部影片,懇求院線經理在周末增加排片量。
  • 流氓樂器,嗩吶一出,誰與爭鋒?二點五次元《閃光少女》別樣青春
    一說樂器,首先想到的不說中國傳統的二胡、嗩吶、揚琴等,第一反應卻是鋼琴、小提琴,似乎我們的就是差的,別人的才是好的,這部被名字耽誤的電影,讓你知道什麼叫做中國樂器的光芒!鋼琴學長吃著火鍋唱著歌,女主就決定追帥學長了,奈何啊,西洋樂看不起國樂土,國樂看不起他們裝!兩方勢同水火,簡直就是現代版的羅密歐和朱麗葉,不,學長還沒喜歡女主的說!
  • 為什麼說嗩吶是樂器之王,是音樂界的流氓?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
  • 嗩吶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
    俗話說「嗩吶一響全劇終」,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在我們這裡,過去的確有很多辦白事的時候大吹特吹嗩吶,但是現在卻幾乎絕跡了,我認為:白事不讓吹嗩吶,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嗩吶被當作了一種文藝表演形式走上了大雅之堂。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百鳥為王,人事皆往,啼血何方?
    今天跟大家聊一部關於文化傳承的電影《百鳥朝鳳》,裡面所講的每一個傳統文化,在他們的誕生之初,都是一個新興的物種,在他們前方,都是被淘汰被替代了的舊形式的的滅亡。藝術是為了他的受眾而存在的,藝術形式和人一樣有生老病死,有興有衰,不合時宜者被淘汰,是一個自然規律,這部電影就講了嗩吶藝術的傳承和沒落。焦三爺是鎮上最有名聲的會吹嗩吶的人,是焦家人人敬重的傳承者,更是方圓百裡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嗩吶人。大家不管辦紅白事都以能夠請到焦師傅感到榮幸,就像電影說的,嗩吶一響,鑼鼓齊鳴。
  • 巫山農民組建管弦樂隊 玩轉西洋樂器
    長號、短號、嗩吶、薩克斯……這些原本只能在城市舞臺上才能見到的「西洋樂器」,如今,拿在巫山縣首支「農民管弦樂隊」——一群從黃土地裡走出來的莊稼漢手裡,用他們布滿老繭的雙手演繹「高雅殿堂」的藝術,用心奏響「幸福生活的色彩」,令人欽佩。
  • 如果你的室友要學嗩吶,用什麼樂器可以對其進行鎮壓?
    嗩吶五行屬金,貫穿生死,是一種從滿月吹到頭七的霸道樂器,調來整個樂隊都難與之抗衡,百器之王,當屬嗩吶,狗頭保命!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的室友要學嗩吶,用什麼樂器可以對其進行鎮壓?
  • 民族樂比不上西洋樂?且看《閃光少女》的民族樂器帶來視聽盛宴
    這種心態在樂器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多少父母擠破了頭想送孩子去學鋼琴、小提琴,卻對二胡、揚琴、嗩吶等傳統的民族樂器嗤之以鼻。國產青春片《閃光少女》用藝術手法放大了民樂和西洋樂之間的衝突,也向人們證明,民族樂器不輸西洋樂器,傳統文化同樣也能綻放出萬丈光芒。
  • 《明日之子》第四季告訴你,會樂器的人有多耀眼!
    00 最近備受關注的《明日之子》第四季,一改往期單人solo的模式,而是以組成樂團的形式呈現在大眾眼中。在普遍認識中,一個流行樂團的基本組成包括:主唱、鍵盤、吉他、貝斯、鼓手。其實樂團的限制並沒有那麼嚴格,更注重能不能在團隊協作中綻放光彩。
  •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嗩吶在中國歷史悠久,從公元 3 世紀由波斯、阿拉伯傳入後,在中國不斷發展。到明代後期,嗩吶在戲曲音樂中已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必不可少的樂器。到了清代,人們稱嗩吶為「蘇爾奈」,還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而在近代的使用更加廣泛,民間的婚喪嫁娶各種儀式均會使用到嗩吶。
  • 教嗩吶收入40萬,這些民樂高手是如何在抖音快手爆火的?
    而這些爆款神曲流行沒多久,很快,平臺上就會出現對應的嗩吶版本,網友評價這一現象:嗩吶終於對XXX下手了。口吻如同在評價一個流氓行不軌之事。這樣的口吻並無不妥,在眾多樂器中,嗩吶素有「樂器界流氓」之稱。作為「唯一能讓小提琴哭泣,讓小號沉默不語的獨奏樂器」,嗩吶,確實擔得起這樣的名聲。
  • 嗩吶一出,誰與爭鋒,小眾電影也有市場,贏不了票房卻掙得了人心
    嗩吶一出,誰與爭鋒,不是拜堂,就是升天。二次元在國內風靡,還要多虧B站,最早的B站主打二次元風,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受眾,只是在最近幾年才逐漸去掉二次元化,而聊二次元這個話題,就必須要說一說這部電影,二次元+民樂,小眾題材,卻彰顯大義。
  • 被電影名耽誤的電影,民族樂器被西洋樂替代,到底該誰來背鍋?
    上回說到」帥蛋兒」故意在公眾面前侮辱民族樂器。」鐵蛋兒」自然不服氣,對著他一頓強行普及。但是」美麗」則卻在這個時候解散了樂團。小霾四姐妹直接蒙了。糟糕的是學校方面宣布,下個月由西洋樂器代表學校參加一場少兒普及音樂會,不僅如此,學校還決定停止民族樂器的招生。小霾聽了之後直接拍案而起,質疑起了主任的話。並提出報名參加接下來的音樂會,要向孩子們普及民族樂器的知識。主任說你連個樂隊都沒有,怎麼參加呀?
  • 《百鳥朝鳳》:一曲百鳥,代代相傳
    影片中充滿了濃烈的鄉土中國元素,如:罈子酒、嗩吶等。影片前半段的敘事氛圍相對輕鬆,而後半段比較沉重,特別是在西洋樂器出現後,遊家班面臨解散、焦三爺去世。這些現實主義的表達,無不在警示著當今社會,希望人們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這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土地上,根要是斷了,那這個民族也完了。
  • 《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標題一:《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標題二:豆瓣評分8.0的國產電影,一部被名字耽誤,不一樣的青春電影《閃光少女》《閃光少女》這部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看過,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是一部完完全全被名字耽誤了的好電影,我第一次看見它是在抖音上面看到了全片最燃的片對,民樂與西洋樂的大對決,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劇情也很好地闡述了這網友的這句話「嗩吶一出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