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新的規定,多地已開始試點?專家:土地性質要了解。
農民的「職業」就是土地的種植,對於農民來說,一直以來土地都是生活的依靠,雖然不能發家致富,但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足以維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方式也有著很多的改變,土地對於農民的意義也已經發生了變化。
近期有專家稱,農民擁有土地的意義以及發生改變,有人認為自己已經不再務農,土地如何變化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有人則認為土地進行流轉,收取一定金額的流轉金其實更好;也有農民認為土地仍是根本,難以捨棄。
對此專家提出,農村土地有了新的規定,有些農業用地也將允許轉換為建設用地,多地已經開始了試點,對於自家土地的性質,農民朋友一定要了解。
首先,自從土地分包到戶之後,農民擁有了承包所有權,並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的使用年限為三十年,如今眼看土地的使用年限即將到期,根據實際情況農村土地的使用年限再次延長了三十年,也就是說農民的土地可以使用到2057年,土地不會打亂重分,並且已經進行了確權,農民的權益有了更多的保障。
其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與此同時農村的各方面也在快速發展,農村的土地性質自確權以後使用範圍也有了明確的規定,為了增加土地的收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國家在《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中提出,將逐漸將農用地通過正規程序審批之後轉換為建設用地,並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若最終可行將會在全國大量實行。
再者,隨著土地性質的允許轉換,屆時農民的土地價值也會有所提升,但是土地性質不能是基本農田,畢竟糧食是生活的保障,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對於那些不屬於基本農田保護的農業用地來說,也將有著轉換獲得補償的機會。
有人說,如果農村土地真能實現轉換,那麼農村土地的價值將會不止翻一番,農民也能享受城市拆遷的補貼,以往補償價值實在太低,著實是個好消息。
也有人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物價也不斷的上漲,一次性的補償雖然提高了金額,但是農民朋友也要謹慎,畢竟土地的價值也在上漲,而且會一直有產出,真有機會獲得更高的補償,也要有著更好的規劃,不能大手大腳揮霍,否則也是得不償失。
專家表示,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快,各種新的規定也在不斷出臺,相信在各方面的鼓勵及幫扶下,未來農村肯定會越來越好,對於農民來說,不僅生活變好了,而且賺錢的途徑也不斷增加,有心的人一定不要錯過機會,你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