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自駕新疆,在去高昌故城的路上,在已經進入景區的情況下,景區方明明是在沿途有非常醒目的導向提示牌,我剛開始一直按提示牌前行,可是高德地圖仍然堅持往左側的小岔路上導航。
因為身在外地不熟悉路,過了三個路口後,還是向左拐進了高德導向的小路,可是裡面是玉米地,左側是古城城牆。我沿著坑坑窪窪的土路硬著頭皮往前開,直到道路中斷,有人在小路中間插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前方修路,此路不通!想返回已經回不去了,一路打聽村民,才非常狼狽地走街串巷,返回正路,用了半個多小時。返程時按指示牌走大路,不到十分鐘就出景區了。
相信看到這裡,朋友們和我應該都深有同感,為什麼高德導航老喜歡帶你走小路呢?
其實真不怪它,原因是這樣的:在道路數據、地圖數據這一塊,特別是那些地圖數據採集比較難的鄉村道路,高德做得都非常精細,因此當我們在走遠路的時候,高德將已經存進去的小路納入路徑規劃的範疇。還有就是有些地圖數據是高德僱人上傳的,有些人開的摩託車去走一遍,然後傳給公司,公司會以為是汽車走的路,存為數據後就為汽車規劃路徑,所以才會導致汽車走的都是小路,最後開進去倒出來。
因為在使用高德導航的過程中,建議使用它選擇的第一方案,而且使用過程中不能途中改變路線,如果途中你改變一下方向想往設定目的地,無論你再怎麼用導航走,它選擇的路線讓你懷疑人生,導得亂七八糟,你停車選擇重新導航走,也會把你納入你原來選擇的路線走,回它離目的地很近了,也會把你導原來設置的第一方案路線。使用高德地圖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否則進入迷宮不算而且不小心還會違章被罰款。
這也算是高德的缺陷,我覺得應該把路分等級,鄉村小路應該歸到最低等級。因為需要導航的,多是不熟悉路的,路況好走才最重要。
不過高德的優勢還是很突出的,就是實時信息更新快,也準。有時規劃線路,看起來視乎繞路了,其實到現場後才發現現場實際有施工禁行路段,非繞行不可。
高德還有很多優勢很多人不了解,比如下載了數據包之後,高德可以無網絡離線導航,高德會自動形成線路,有一次縣城道封閉,高德說無法避開,請自己避開,後來形成可通過新線路,原來有高德用戶走村內小路繞過去,高德感應到就形成新的線路,走村內小路再繞出封閉縣道。
總之,導航就是個輔助,還沒強大到代替人腦,像我,每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反覆研究地圖,力求把路線輪廓都記在腦子裡,各個重要路口節點反覆查看,出發前3天平均2小時看一下地圖,看看有沒有紅色或紫色的區域,做好提前規劃,出行當天出發前每半小時看一次地圖,基本可以避免諸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