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初,瀛州呂玄晤坐吏京師,女有姿色,力士取之為婦。
這是《舊唐書》中,對高力士娶媳婦兒的一段描述。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高力士是一個宦官,而且是給李白脫鞋子的宦官。
可是這麼一個宦官,卻娶了呂玄晤的女兒做老婆,而且這個呂氏還長得特別好看,你說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你別說,當時不僅大家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道賀的人也不少。甚至當高力士被封為齊國公的時候,這位呂氏也被跟著封為了齊國公夫人,可見就連皇帝也是認可他們之間的關係的。
一、在唐朝,高力士和呂氏的婚姻,屬於合法關係。
宦官跟正常人,最大的區別,那就是沒有生育能力,活生生挨了一刀以後,你以為就斷了他們的念想?那是不會的。
那一刀過後,最多只是讓他們沒有分泌雄性激素的能力,至於對愛情和正常生活的渴望,其實宦官們依舊十分強烈。
唐朝恰好又是一個十分開放的王朝,所以他們對宦官娶媳婦兒並沒有覺得過分奇怪。在宮中,至少有一半的宦官是娶了媳婦兒的。
這裡的娶媳婦兒跟後來明清時期的對食可不一樣,明清時期的太監和宮女都比較寂寞,所以常常搭夥過日子,也就是所謂的對食。他們只在宮中,有飯一起吃,有錢一起花,其餘時間,那就是各幹各的。
可高力士娶媳婦兒,那是明媒正娶到自己的府上的,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呂氏會被大家稱呼為高夫人,你看看對食的宮女,哪個敢稱為夫人的?
此外高力士和呂氏,他們倆雖然不能自己造個孩子出來,可是卻收養了三個孩子。這也是一般對食做不到的。況且人家呂家也不可能讓女兒入宮做宮女,也就不存在對食的問題了。
二、高力士和呂氏的婚姻,那是得到家長們認可的。
高力士的命運其實也比較悽慘,他本來叫馮元一,他老爹馮君衡曾經擔任潘州刺史。由此可見高力士好歹也是個官二代,要是平安長大了,說不定也能走仕途,換取個一官半職。
可是高力士10歲那年,家裡發生了重大變故,他老爹捲入了謀反案被殺了。高力士全家也受到牽連,其中年僅10歲的高力士,就這麼被割了一刀,送入了皇宮。
此後高力士得到了武則天的欣賞,武則天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培養,不僅教他琴棋書畫,而且讓他訓練弓馬騎射,將高力士活生生培養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太監。
高力士長大成人以後,又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也是在這個時候,高力士開始娶媳婦兒的。那麼高力士娶的呂氏,出身又是怎樣的呢?
呂氏的父親呂玄晤是從四品的官員,雖然品級不高,在長安一撈一大把,可是家裡吃喝總歸是不愁的。因此他們沒必要把女兒呂氏往火坑裡推。
很簡單的道理,把女兒嫁給一個宦官,那就等於是讓女兒守寡一輩子,是個父母都不可能答應,但是呂氏的父母卻極力贊成這一婚事。
為什麼?因為高力士是個文武雙全之人,他不僅曾經幫助唐王朝平定叛亂,而且深得皇帝的賞識。估摸著長相也十分出眾,所以高力士的這段婚姻,是得到祝福的。
三、在唐朝,宦官娶媳婦兒,不是多大的新聞。
宦官娶妻,這要放在明清時期,那的確是奇聞了,估計立刻會上頭版頭條。可是在唐朝,這絕對算不上什麼新聞。
唐朝的宦官,只要經濟條件達到了,那完全是可以娶老婆的。大家也不把宦官當成另類來看待,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別之處。
據統計,唐朝的宦官中,有一半數量的宦官,是娶了媳婦兒的。可不是對食,而是像高力士這樣明媒正娶的。為啥會這樣呢?
1、唐朝宦官地位的確比較高。宦官幹政的朝代,大概有兩三個,漢朝和明朝,都是宦官幹預朝政的典型。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宦官的權力有唐朝時期的宦官大。
唐朝的宦官不僅可以成為大將軍,賜爵封侯,而且可以成為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甚至有廢立皇帝的權力。
你比如說李隆基時期,地方上呈上來的奏摺,李隆基一般都會讓高力士看一下,小問題直接就讓高力士給處理了,大問題才會親自處理。
唐肅宗時期的宦官李輔國,被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加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封郕國公,手握重兵,權傾朝野。
後來到了中晚唐時期,宦官甚至可以操控天子,甚至有廢立天子的實力。你說唐朝的宦官實力強不強?他們娶個媳婦兒怎麼了?
2、唐朝是個包容性很強的王朝。唐王朝的包容性,我覺得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甚至超過了漢朝。唐王朝的皇帝殺兄逼父,還能成為明君。
唐王朝的皇帝,娶了父親的小老婆,甚至將其立為皇后,這也是被允許的。唐王朝甚至可以讓女性同胞上臺做皇帝。
如此開放包容的一個王朝,讓宦官們娶個媳婦兒,其實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這才是盛唐該有的模樣。
總結:包容的盛唐,才能有那麼多浪漫的詩句。
唐朝不僅可以允許宦官娶媳婦兒,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浪漫的詩人。如果沒有開放包容的環境,那麼這些詩人就寫不出那麼多精妙絕倫的詩句來。
要是沒有那麼開放包容,他們在寫詩詞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詩詞的可讀性,而是詩詞有沒有觸碰到什麼敏感詞。一旦觸碰了,就算寫得再好,你也發不出去。
這就是盛唐的魅力,不光是宦官有尊嚴,我覺得讀書人也很有尊嚴。至少他們可以暢所欲言,不需要遮遮掩掩。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