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這個傳說中的壞太監,是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好朋友

2020-12-15 萬裡挑園

很多人熟知高力士,大概都是因為從小便聽說過「力士脫靴」的典故,故事中的李白一身正氣不畏權勢,愈發襯託的高力士心胸狹隘嫉妒成性。最後,因為高力士多次在唐玄宗跟前嚼舌頭根子,導致我們的大男主偶像李白被貶出京。

大家讀完這個故事後,眼前通常會浮現出一個滿臉褶子、翹著蓮花指奸笑的形象,於是我們合上書本,憤憤然罵一句「死太監」。

實際上,這故事的真實性非常值得懷疑,先不說它的出處來自《松窗雜錄》《酉陽雜俎》等民間雜記,咱就說李白當時不過是個陪皇帝娛樂的芝麻小官,一直都想要讓自己的官職更上一層樓,他結交高力士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去主動招惹這位權傾朝野的人物呢?

高力士之所以被黑的太慘,跟宦官這個群體差評太多有關係。從歷史上來看,宦官壞的居多,好的比較少,很多人都是身殘志也殘,加之又沒啥文化,做事情沒有底線,整體拉低了宦官集團的好評度。

與那群把歷史攪得烏煙瘴氣的壞太監相比,高力士可以被稱為太監中的「白蓮花」了。

他是官二代出身,本名馮元一,太爺爺馮盎被封為耿國公,老爹本來也是刺史,結果慘遭上級陷害,家破人散,10歲的小馮瞬間體會到了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感覺。但這還不是他生命中的最低點,因為長得聰明俊秀,嶺南討擊使李千裡相中了他。

當時正值武則天的生日,李千裡為了討武則天的歡心,將小馮閹割後,和另外一名小宦官一同送給武則天,給他們起名叫做金剛和力士。痴迷佛教的武則天笑納了這份厚禮,看這位叫做力士的小男孩挺機靈,就把他留在身邊貼身伺候自己。

結果沒多久力士犯了點小錯誤,武則天命人拿鞭子狠狠抽了他一通後把他趕出宮,小力士差點餓死街頭。正巧武三思門下的宦官高延福外出遛彎,看見了這個可憐的娃,當即認他做了乾兒子,所以小馮從馮元一改名為高力士。

一年多後,武三思替高力士求情,武則天又重新把高力士召回宮中。看這小夥子是塊材料,就讓他在內翰林學習 。

高力士也很爭氣,認真修煉成了學霸級太監。文化課門門優異,武功也是相當高超,尤其精於騎射,是百發百中的神箭手。

加之高力士作風低調,辦事滴水不漏,武則天授予他宮闈丞之職,負責傳達詔令,就是我們在電視劇中常見的那個捧著聖旨高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領頭太監。

有一次高力士正低頭行走在宮中的青石板小路上,迎面走過來一群衣著華麗的少年,領頭的那位長相英武俊秀,渾身散發出銳不可當的氣勢。

少年經過高力士身邊的那一刻,二人四目相對,高力士聽到了自己怦怦的心跳聲,有個聲音在耳畔響起:「跟隨他吧,讓他成為你的主人。」

從此,高力士忠心跟隨臨淄王李隆基。那時的李隆基還只是位靠邊站的王爺,完全看不出一絲一毫上位的可能,高力士卻從來沒有過改換門庭的想法,成為李隆基的天字第一號心腹。

沒多久,82歲的武則天被81歲的張柬之堵住門口,逼著她交出政權,史稱「神龍政變」。李隆基的三大爺李顯梅開二度當了皇帝。

李顯是出了名的疼老婆、疼閨女,任由韋後瞎折騰,又是垂簾聽政又是給他帶綠帽子,他都樂呵呵的。

別看李顯不是當皇帝的料,他也知道要清楚政敵,於是韋後的大片刀順順噹噹就要落到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脖子上。

作為李旦最有出息的兒子,李隆基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迫於無奈,他只能讓幕僚們都隱藏起來,結果自己身邊就沒有可用之人了。

高力士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冒著風險去給幕僚們傳達李隆基的指令,有好幾次他都險些被韋後手下的爪牙給發現,高力士為了李隆基真的吃了很多的苦。

後來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殺了韋後,老爹李旦做了兩年皇帝後累覺不愛,鬧著把皇位傳給李隆基。

然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對強勢的姑侄又開始了激烈的窩裡鬥,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高力士一馬當先砍了好幾個高級軍官的頭,立下赫赫戰功。

因此他被擢升為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相當於宦官總管。

高力士不僅是李隆基的暖心人,更是李隆基的守護者,他對李隆基的飲食和住行那真是煞費苦心。李隆基出行前,高力士會派出多路人馬,將必經之路進行地毯式搜查,排除一切安全隱患;李隆基吃的每頓飯菜,高力士都會派人去廚房,目光灼灼地盯著廚子,他還積極拉攏宮裡的太醫和廚師出身的太監,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心腹,由他們來負責李隆基的飲食安全。

李隆基對高力士也是無比信任,自己稱呼他為「將軍」,太子稱他為「兄」,公主、駙馬輩恭恭敬敬稱呼他為「翁」、「爺」,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高力士的權勢大到凡是公文都要他先過目之後再上呈玄宗,有些小事情他認為沒必要給玄宗看的,就自己處理了。唐玄宗還曾公開摟著高力士的肩膀表示:「有高力士替我幹活,我睡覺都是香的。」

按照一般的規律來說,做太監做到這個份上,高力士也應該耀武揚威一把才對,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高力士雖然能夠當唐玄宗多一半的家,言行卻謹慎無比,從來不露鋒芒。

可惜他沒怎麼驕傲,他的主子李隆基卻飄起來了,自己辛辛苦苦創業多年,想要聲色犬馬一下下,於是想把朝政全都交給宰相李林甫。

高力士得知此事後,嚴肅地反駁李隆基:「天下大事本來就應該你這個當皇帝的決斷,萬一李林甫勢力太大的話,以後你還能治得了他不?」李隆基很不開心,高力士見狀趕緊跪下,說自己犯病了,說的話皇帝可千萬別當真。

李隆基不是昏庸的君主,他知道高力士為自己好,所以也沒怪罪他。可見, 高力士在關鍵問題上敢於犯顏進諫,並不是只知道討主子歡心的阿諛逢迎之徒 。

有次李隆基犯了疑心病,一天之內連殺了自己三個兒子,然後就苦惱了,不知道應該立哪個兒子當太子。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吧,應該立老三李亨,按照寵愛程度來說吧,應該立楊貴妃的前夫李瑁,而且李林甫聯合了一幫高官力挺李瑁。

高力士輕飄飄來了句「就立歲數大的,看誰敢反對!」李隆基開心了,繼承人問題就此解決。

李隆基和楊貴妃寵愛安祿山,高力士看出安祿山的野心,憂心忡忡地提醒李隆基:」北兵悍且強,陛下何以制之?」還沒等唐玄宗琢磨出答案,安祿山便撕毀了自己萌萌噠外皮,從舞蹈演員轉型為造反派。

啥也別說了,跑吧,保住命才是王道。以前的高力士,因為依附於李隆基,高官厚祿榮譽加身,而逃亡的路上,他挺身向前,一路護著精神頹廢的李隆基西去。

行至馬嵬驛時,軍隊發生譁變,把楊國忠給殺了,接著又把李隆基住的驛站給圍了。李隆基拄著拐棍表示不會怪罪他們,讓他們離開,軍隊就是不走。大將軍陳玄禮勸告李隆基殺掉楊貴妃,李隆基不肯。關鍵時刻高力士幾乎是半逼迫李隆基下了決定,然後他去給楊貴妃送了條白綾。

事後李隆基並沒有怪罪高力士殺了楊貴妃,他心裡很明白,高力士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當時那種情況下,如果不是高力士逼迫自己下命令,部隊造反的話自己都有可能成為刀下之鬼。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被迫退位成為太上皇,和高力士度過了一段輕鬆愜意的時光後,二人被強行分開。李隆基被遷往內宮嚴密看守,高力士被流放巫州。

公元762年4月,玄宗和肅宗父子在同一月去世,唐代宗繼位後大赦天下,高力士急急忙忙朝京城趕,想要和老主人相見,結果歸途中得知李隆基去世的噩耗,嚎哭不止吐血而亡,這一年,李隆基77歲,高力士78歲。

高力士很難說是一個好人。他曾藉助李隆基之手整治政敵,搶了李瑁的媳婦楊玉環轉手送給李隆基,自己雖說是個太監,卻娶了美貌的女子為妻,私德上是有虧損的。

但他對唐玄宗李隆基保持了高度忠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李隆基,同樣,李隆基對他也是百分百的信任,二人之間沒有生出過任何罅隙。

能夠在冰冷的歷史長河中看到這樣一對真心的朋友,不緊讓人心生溫暖之感。

相關焦點

  • 李隆基眼中忠實可信的家奴,宦官高力士
    人們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喜歡加上人設標籤,先要了解一下這個人到底是哪一種類型。事實上,一個人的忠奸善惡,哪裡那麼容易分辨出來。比如秦始皇,就不能簡單地用忠奸善惡來評價。有些歷史中的小人物,也無法用這個標準來衡量。
  • 西安挖出87歲太監墓,堪稱是唐玄宗的心腹,專家:史上最猛的太監
    說起古代封建王朝中太監這個群體,確實我們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同情這一批人,因為他們被剝奪了作為男性的尊嚴,而且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主子服務,就像周星馳、吳吳孟達主演的電影《鹿鼎記》中,吳孟達飾演的海大富海公公說:太監是一個不完整的男人,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太監確實是備受歧視的。
  •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唯一陪葬墓—高力士墓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獻皇后楊氏合葬墓地,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渭南市東北十五公裡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氣勢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風格。唐玄宗泰陵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第七個皇帝,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開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極盛的巔峰
  • 李浚寫一部道聽途說的《松窗雜錄》,讓高力士直接變成「壞」太監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觀察這個人物,第一方面,作為宦官自然要看他和皇帝的關係,高力士一生對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說是忠心耿耿。景龍元年(公元707年),李隆基還在藩國臨淄,高力士就在他身邊傾心侍奉,人心都是肉長的,這自然也換得了李隆基的恩寵相待,後來在與天平公主爭鬥、平定韋後之亂、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事件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開元初年(公元713年),被任命為右監門衛將軍,總攬內侍事務。
  • 歷史上的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漢朝和明朝都是宦官最為猖狂的朝代,但是還有一個朝代的宦官更是厲害,廢立皇帝都成了平常事,甚至還殺死過好幾個皇帝,這個朝代就是唐朝,那麼唐朝最有名的太監高力士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呢?在很多影視劇中,高力士被塑造成了一個奸臣小人的形象,其實高力士並不是一個壞人,相反他還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好人。高力士本名馮元一,是偏遠的播州人,年幼的時候因為嶺南人謀反失敗,被朝廷俘虜做了太監。
  • 影視劇中的奸臣高力士,為何歷史評價多為忠臣?忠心護主只為一人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一聽就知道是個出身不錯的家庭。高力士的父親是馮君衡,曾經擔任潘州刺史,這是一個妥妥的官二代。但是那個時期是武則天剛掌權期間,政局動亂,很多當官的都被清理了。高力士的父親就因為沒有及時討好酷吏萬國俊因嶺南流人謀反案牽連被冤殺,高力士年幼沒有被殺,但遭受閹割,從此入宮當了太監。
  • 高力士雖然權傾朝野,但是也只是宦官,他為何還能娶貌美妻子?
    後來高力士遇到了李隆基,這才是他日後發達的契機。在潛邸之時,高力士就跟在李隆基身邊,一直到平叛韋氏之亂,都有高力士的身影。李隆基常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可以這麼說,高力士見識過唐玄宗由盛到衰的整個過程,對於唐玄宗來說,高力士不僅僅是一個宦官,還是值得信任的人。
  • 「名人百科」「開元盛世」的開創與葬送者——唐玄宗李隆基
    賞析:李隆基是一個很重兄弟親情的人。做了皇帝以後,還與兄弟同寢,為此特製臥具,留下了長枕大被的典故。兄弟如果病了,他憂心忡忡,為之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一次,弟薛王李業病了,玄宗親為煮藥,被火苗燒了鬍鬚,侍從們緊張壞了,玄宗卻說:只要薛王喝了這藥病癒,我的鬍鬚有啥可惜的!
  • 相愛容易相處難,李隆基將楊玉環趕回娘家,為何要選在夜裡接回?
    排除李隆基在統治方面的天分,他的私人情感方面也為人所稱道,他與楊玉環的世紀之戀譜寫了一篇愛情傳奇。李隆基註定是大唐皇帝中最靚的那個仔,他完成了別人想完成都沒完成的事情,也做了其他人想做沒敢做的事情。眾所周知,李隆基的統治分為「開元時期」與「天寶時期」,李隆基在開元初期年間的所作所為妥妥的就是一個明君,勵精圖治,知人善任,挑不出一點毛病。
  • 陝西出土一墓碑,揭露高力士真實面目,原來我們冤枉他一千多年!
    後來李隆基幾次打算提拔李白,都被楊貴妃所阻止。不久李白自請放還歸山,離開長安。因為此事由高力士挑唆而起,從此,千百年來高力士落下了一個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壞名聲。晚唐時期,詩僧貫休在其《古意》詩云:「一朝力士脫靴後,玉上青蠅生一個。」可謂極盡諷刺,高力士儼然成了奸邪、醜惡的代名詞。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高力士果真有如此不堪?
  •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李隆基的晚年竟然如此悲慘,很多人都想不到
    就連官官高力士都對李隆基說:「邊將擁兵太重,陛下將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禍發,不可復救,何得謂無憂也。」然而,玄宗連心腹高力士的進言都不聽,真是鬼迷心竅的信任安祿山。1、玄宗作死第一條——錯殺高仙芝安祿山起兵後,唐玄宗還一度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還以為是有人詆毀安祿山而已。
  • 高力士作為宦官,為何他不僅可以娶妻,而且還得到唐朝社會認可?
    「對食」指的古代宮廷中宮女和太監結成掛名夫妻的簡稱。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在古代皇宮中,許多宮女和太監一入宮門就是一輩子,也就是生也是皇宮中的人,死也是皇宮中的人。在皇宮中太監和宮女都很多,而且多數都是在宮中待一輩子或者幾十年,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戀愛,意思說不能同床,只不過相對吃飯,互慰孤寂而已。這就是古代宮廷中所謂「對食」。例如:《甄嬛傳》中,蘇公公和宮女之間「對食」就得到雍正帝的認可。
  • 唐玄宗老邁昏庸,聽信太監一句話就斬殺兩員大將,後無奈逃出皇城
    唐朝從安史之亂後,太監就開始登上了權力舞臺,一直到唐朝滅亡,都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頑疾」。唐朝中晚期,一批批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有自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和王守澄,有經歷六代皇帝而恩寵不斷的仇士良,還有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這些人在小編此前的文章裡都有介紹。
  • 史上最能打的太監是誰?他官至驃騎大將軍,卻殘忍好殺,生吃人肉
    文丨笑傲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太監在我國歷史上一向是被人們鄙視的看不起的一類人,其中雖然不乏一些忠君愛國的好人,但是大多的都是貪財好權的奸佞。
  • 高力士傳奇:武則天時發跡,唐玄宗時受寵,此舉千古無敵
    」唐玄宗還是藩王時,高力士就傾心討好巴結。公元710年,唐玄宗聯合姑姑太平公主,誅滅了三伯母韋皇后,高力士立下功勞,被升高到內坊,提拔為副廳級的內給事。公元713年,高力士又助力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叛亂,升任少將軍銜的右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的事。
  • 唐玄宗的梅妃到底是怎麼死的?是被楊玉環害死的嗎?
    梅妃就是個傳說中的人物,到底歷史上有沒有其人,史書並沒有記載,整個唐代就沒有梅妃這個封號的人,也有人認為這個「梅妃」是一種指代,可能是指某一個喜愛梅花,或者有梅花氣質的妃子。但在故事傳說中,梅妃倒是確有其人,她是多情皇帝唐玄宗的愛妃,名叫江採萍 ,宋朝有個《梅妃轉》,在小說《隋唐演義》中,也有江採萍與唐玄宗的鬥茶作詩的故事。
  • 唐玄宗登基的最重要功臣,因兒子出生說了句狂言,被認定謀逆賜死
    開元十八年末,唐玄宗的寵臣王毛仲喜得貴子。按照習俗,王毛仲要大辦宴席,為兒子舉辦「洗三」(出生第三天的慶賀禮)。王毛仲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殿中監,封霍國公,榮寵無比,自然登門拜賀者無數。唐玄宗也沒有忘記對王毛仲施恩,他讓高力士帶著豐厚的「酒食金帛」,代表他親臨霍國公府。
  • 高力士是宦官,為何能娶一個貌美如花的媳婦?盛唐的包容你想不到
    這是《舊唐書》中,對高力士娶媳婦兒的一段描述。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高力士是一個宦官,而且是給李白脫鞋子的宦官。可是這麼一個宦官,卻娶了呂玄晤的女兒做老婆,而且這個呂氏還長得特別好看,你說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 渾厚遒勁,豐腴妍麗,唐玄宗李隆基《鶺鴒頌》書法欣賞
    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唐朝最有故事的皇帝,李隆基也是位書法高手。書法上,李世民遒勁瘦硬,而唐玄宗則流麗秀美。唐玄宗的行書寫得豐厚腴美,這恐怕與盛唐經濟繁榮而蘊育出「以肥為美」的審美觀有關係。在這一審美觀念的驅使下,繪畫表現出人物仕女的豐腴肥美,書法上也出現了肥厚取代初唐「瘦硬通神」的新書風。
  • 唐玄宗這麼寵愛楊玉環,為什麼最後還要賜死她呢?
    楊玉環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有閉月羞花之貌, 唐玄宗李隆基迷戀楊玉環的容貌,對楊玉環百般寵愛,關懷備至。唐玄宗知道楊玉環喜歡吃荔枝,就派人不遠千裡從宮外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