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全防護守則
1
加強籠舍衛生消毒工作,勤打掃,及時清除糞便,食槽水槽每日清洗;增加消毒頻率,獸類和野禽類養殖場、周邊及使用的工具做到一周消毒 2— 3次 ;飼養用具專舍專用,分類存放;建立消毒臺帳,做好消毒記錄。
2
適當降低野生動物養殖密度,有條件的可分籠飼養;增加養殖場空氣流通。
3
養殖場發現死亡個體,要及時進行焚燒、化制、發酵和掩埋法無害化處置;發現大量非正常死亡情況,要及時報告。
4
做好野生動物排洩物的消毒與集中處理。
5
增加防護隔離,防止野生動物逃逸,避免與其他野生動物的交叉接觸。
6
飼料內適當添加多維、微量元素以及免疫增強劑提高動物免疫力。
7
建立健全各類養殖檔案,禁止從疫區調運購進種苗、飼料及生產用品。
8
飼養人員要強化自身防護,避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直接接觸動物務必戴上口罩和手套。
9
落實門禁制度,實行封閉管理,養殖場要固定養殖人員,不得隨意外出,進出人員及車輛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做好出入人員登記。
10
謝絕訪客或參觀活動。
二、常見消毒方法
一
養殖環境 (牆面、頂棚、地面和場區其他場所)、進出車輛消毒。
1、含有效氯 30%的二氯異氰尿酸鈉1:500-1000倍,噴灑、浸泡或擦拭。
2、50%過硫酸氫鉀 1:200-400倍,噴灑、浸泡或擦拭。
3、5%戊二醛+5%癸甲溴銨,1:500-1000倍,噴灑浸泡或擦拭。
4、8%二氧化氯 1:500倍,噴灑、浸泡或擦拭。
二
養殖空間消毒
15%過氧乙酸 7ml/m3,燻蒸2小時,通風換氣。
三
進出門口消毒
門口鋪設2米以上的消毒草墊或設置 5-10cm深的消毒池,灑布含有效氯 30%的二氯異氰尿酸鈉 1:100倍濃度進行消毒。
四
出入人員消毒
人員手部噴灑 75%酒精或 3%枸櫞酸碘進行消毒,鞋底、衣帽等物品用50%過硫酸氫鉀 1:200-400倍 ,噴灑或擦拭。
五
野生動物排洩物消毒
使用灑生石灰、30%有效氯的二氯異氰尿酸鈉按1:100倍濃度進行消毒處理。
編輯:張馳虹
審核:張少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