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102年前,當無聲遇見有聲,看劉海粟的十上黃山,更看美術館的...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劉海粟美術館典藏研究部 施姣姣

展出13個月,接待觀眾40餘萬,由劉海粟美術館策劃推出併入選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的「十上黃山絕頂人——館藏劉海粟黃山精品研究展」將於2020年4月30日拉下帷幕。

展覽閉幕當日,劉海粟美術館聯合上海評彈團、雅昌藝術網,推出「十上黃山×評彈」直播活動。這是美術館第一次和大眾喜聞樂見的評彈團跨界合作。

為豐富直播體驗,美術館以邊走、邊聽、邊看的新形式將觀眾帶入展覽的氛圍中,呈現一場有故事的直播。希望在現今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在疫情特殊時期,以更多新穎、多元的推廣方式發揮美術館文化惠民的社會功能,從而進一步推動美術館館藏的傳播和利用。

昔日黃山是我師 今日我是黃山友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源於自然,勝於自然。不同的畫家畫出的黃山姿態不同,同一畫家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畫出的黃山也面目各異,即使客觀條件相同,由於畫家思想感情不同,也不會千篇一律,這就叫創造。」

——劉海粟《黃山談藝錄》

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人生裡,劉海粟先生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但最令世人稱奇的便是他十上黃山的壯舉,可以說「十上黃山」是劉海粟人生中一條貫徹始終的藝術道路。

1918年至1988年,70年間,劉海粟十上黃山,從23歲的風華正茂到93歲的耄耋老人,劉海粟一直稱黃山是他的「良師益友」,黃山開闊了他的胸懷,而他回饋給黃山的便是大量黃山題材的畫作。

第一次登上黃山時,劉海粟說「1918年頭次上黃山,我是帶著為探求上海美專辦學方向,為尋找中國美術發展新路而來的。……黃山教育我認識了美,我拜黃山是我的老師。」他以黃山為題材創作的作品,有油畫、素描、速寫、白描、沒骨、淡彩、潑墨、潑彩等等。但由於歷史原因,1918年、1920年代前兩次上黃山的作品多已散失,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現存最早的便是1935年三上黃山時期的作品。

1935年,劉海粟二次歐遊歸國,在歐洲他開了眼界,畫了許多油畫寫生,一回國便迫不及待三上黃山施展起來。作品《古松圖》就是海粟先生三上黃山時寫生創作的,也是現存最早的劉海粟十上黃山作品之一。畫上記載了在山上的境遇:「乙亥十一月遊黃山,在文殊院遇雨,寒甚披裘,擁火猶不暖,夜深更冷至不能寐。院前有松十數株,皆奇古。劉海粟以不堪書畫之紙筆寫其一。」劉海粟先生所畫松樹題材的作品不計其數,足見他對於松這一題材的喜愛程度。

劉海粟《古松圖》/國畫/1935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1936年四上黃山及1940年代五上黃山作品,也沒有留存下來。據劉海粟回憶:「一年之後,我四上黃山。現存的作品僅剩下三幅國畫的複製品。」「五上黃山的畫,一張也看不見了。我但是較歡喜的一張是《夢筆生花》,用四尺宣紙畫的。」

1954年,劉海粟六上黃山。他在《劉海粟黃山紀遊冊》寫到:「六上黃山畫了大量黃山寫生油畫、國畫,有潑墨、有潑彩、有白描……,通過我的感受,通過我的心靈深處,表達我對黃山深厚的感情。入黃山而又出黃山,我的黃山畫中有許多自己的影子。」此時的作品有中國畫《黃山清涼臺》《黃山始信峰》《白鵝嶺望天都其二》,油畫《獅子峰望太平》《黃山溫泉》《雲海翻騰貫彩虹》等。

劉海粟《黃山始信峰》/國畫/1954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白鵝嶺望天都其二》/國畫/1954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黃山溫泉》/油畫/1954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獅子峰望太平》/油畫/1954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60-70年代,這一時期劉海粟常常憑著六上黃山所積累的素材憶寫黃山。作品《黃海一線天奇觀》和《黃山天門坎風雲》等就是在這時期完成的。這時期的作品我們時常會看到在濃墨重彩的山外,海老會再加上一層丹霞般的山外山。這不僅顯示了劉海粟先生在藝術創作上的魄力和膽識,更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範例。

劉海粟《黃山天門坎風雲》/油畫/1961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黃山雲海奇觀》/國畫/1966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黃海一線天奇觀》/國畫/1976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1980年,相隔26年後,劉海粟七上黃山,後又於1981年八上黃山,1982年九上黃山。可見黃山,誘發了劉海粟不可遏制的創作激情,三年間連續登山作畫。

劉海粟《黃山百丈泉》/國畫/1980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桃花溪》/國畫/1980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雲谷晴翠》/國畫/1980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黃山桃源》/油畫/1981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黃山桃源賓館》/國畫/1981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1982年,這一年對劉海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劉海粟九上黃山,上海美專建校70周年,也是海老從藝70周年,上海和南京都安排了慶祝活動。作品《雷瀑奔騰圖》《白龍潭》《散花塢雲海奇觀》等便創作於此時。

劉海粟/《白龍潭》/油畫/1982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散花塢雲海奇觀》/油畫/1982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劉海粟/《雷瀑奔騰圖》/國畫/1982年/劉海粟美術館藏

1988年,劉海粟十上黃山。「年方九三何嘗老,劫歷三千亦自豪。賈勇絕頂今十上,黃山白髮看爭高。」這是劉海粟十上黃山臨行前的一首詩。從師到友,不僅記錄了劉海粟畫黃山的過程,也說明了黃山在他藝術道路中的重要性。

劉海粟/《文光亭潑墨圖》/國畫/1988年/常州劉海粟美術館藏

藝貴創新,自行一格;行筆破墨,種種自超。劉海粟筆下黃山是寫景也是寫情,既是對西方後印象派表現主義風格的借鑑融合,也是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在他一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地以劉海粟較量劉海粟,感受著「不息的變動」的真諦。

「歸來畫稿有奇功,天風海濤曲未終。」十上黃山絕頂人,劉海粟攀的是他的藝高峰,畫的是他的真感受,寫的是他的真性情。

展覽將止,藝術不止。

看美術館的今天,更看其對館藏的挖掘利用

作為城市文化推廣的重要窗口,美術館的藏品,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財富,也是美術館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

作為一座以劉海粟先生命名的美術館,對於如何加強藏品的研究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藏品的社會價值,讓公眾分享美術發展的成果,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國內的美術館數量每年都在新增,美術館的數量在增加,勢必美術館藏品的總量也會增加,這便推動了藏品利用方式、推廣模式的創新、多元。

劉海粟美術館新館開館以來,始終本著立足藏品研究、加強學術策劃的原則,做好梳理、挖掘工作。近幾年我們有計劃、有方向、有深度地推出了一系列藏品研究展。2016年「再寫劉海粟——劉海粟美術館+騰訊網際網路藝術展」、2017年「潤物無聲——陳盛鐸藝術展」、2018年「天潢貴胄——從館藏石濤、八大合繪松下高士圖談起」、2019年「十上黃山絕頂人——館藏劉海粟黃山精品研究展」紛紛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其中,2016年「再寫劉海粟——劉海粟美術館+騰訊網際網路藝術展」獲優秀展覽提名項目、2018年「天潢貴胄——從館藏石濤、八大合繪松下高士圖談起」獲展出季優秀項目獎。以研究帶動展覽,以展覽促進收藏,這一良性循環已在近幾年初見成效。

館藏研究展是研究實力的體現、也是學術定位的基礎,更是美術館特色的有力保證。2020年,劉海粟美術館將繼續堅持學術引領,立足自身藏品,加強學術研究,積極挖掘館藏新的角度,擴大館藏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優化館藏策展方法論,推出館藏研究展系列之書法展「文字證源」及印章展「印說海粟」等等。未來,美術館將借不同形式的藝術推廣方式,傳播真善美,傳遞城市文化精神,為廣大觀眾提供收穫美的享受與薰陶,讓館藏真正資源共享、文化惠民,從而提升美術館自身的影響力,進而帶動新的藝術精品入藏。這也是打造上海文化品牌,豐富城市文化氛圍,對海派精神的美好解讀。

相關焦點

  • 劉海粟美術館 浦西「最美美術館」
    位於上海延安西路凱旋路口的劉海粟美術館,外形兼具西式簡潔瀟灑與東方繪畫的意象之美,設計靈感源自劉海粟「十上黃山」的畫作。遠望館舍,如巨石磐於雲海之上,被人們譽為浦西「最美美術館」。圖說:劉海粟美術館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劉海粟是中國當代藝術大師、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的奠基人、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傑出的美術教育家。1912年11月23日,劉海粟與烏始光、張聿光等,在上海乍浦路8號,創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這是中國第一所美術專門學校。張聿光年長,被推為校長,17歲的劉海粟為副校長。
  • 藝術史上的今天 3月16日 「藝術叛徒」劉海粟
    《黃海一線天奇觀》是劉海粟先生潑墨潑彩的代表作,該技法形成於文革時期,源自亦師亦友的黃山,這一時期海老常常憑著六上黃山所積累的素材憶寫黃山,經過1966年的《黃山雲海奇觀》、1975年的《黃山圖》,到這幅《黃海一線天奇觀》,潑墨潑彩技法愈趨純熟老到。
  • 劉海粟作品賞析,獨創潑墨潑彩畫法,兼有中國山水底蘊
    劉海粟是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傑出的畫家、美術史論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第一所美術專門院校由其創立,對於近現代美術史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劉海粟十分喜歡去黃山寫生,黃山的雲海、山峰和松樹給了劉海粟無盡的靈感,使得他完成了從1918年到1988年的70年間十上黃山的壯舉。他曾經寫下「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的著名詩句,並且刻成印章保存。
  • 83家場館吸引觀眾841萬人次,上海市美術館大數據發布
    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現場「新興藝術的策源地——海派美術教育與20世紀中國美術」文獻展」現場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第一回)——春江明月共潮生」和「新興藝術的策源地——海派美術教育與20世紀中國美術」文獻展」均在最受歡迎榜單中,其中2018年初的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雖是從社會學的角度解讀藝術史,還原了海派繪畫萌芽期社會文化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 一周觀展指南|系列特展紀念劉海粟,「碧天芳草」再讀李叔同
    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近日以「寫生」為主題迎來紀念劉海粟誕辰125周年系列展,下周還將開幕一系列紀念特展。在海外,為紀念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推出線上展,呈現近百幅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為《神曲》創作的插圖。
  • 黃山湯口志
    湯口把茶葉種到石頭縫上,高山石頭縫上長滿石頭,用鋤頭掏出了縫,植入一隙隙茶棵,茶從黃山雲霧裡、清茶雨露裡、長出來,湯口人採摘,茶葉就是巖石縫裡冒出的一襲黃山精靈。在巖石裡長茶,在巖壁長房子,是湯口的創舉。劉海粟有一幅畫,叫《黃山湯口》,布面油畫,畫面清晰、卻也豔麗、大師手筆、顯示與中國山水不同,油彩燦爛、墨綠翠藍、符合劉海粟泡沫絢麗的色彩。
  • 從「尋海派」 到「望國際」,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今啟動
    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珍奇屋,展覽現場,圖片由西岸美術館提供館藏作品「雲上觀」,觀展手冊「隨藝看」今年年初,美術館因為疫情曾短暫關閉,在此期間以及以後,在推動美術館的線下發展之餘,上海市美術館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時代美術館發展新模式,通過設立微信公眾號、數字美術館等一系列方式,為公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藝術資訊。
  • 一幅重彩鷹畫打動劉海粟大師,61個學生中唯一經拜師會叩頭弟子
    提出建立國家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和改革美術學校學制等建議。劉海粟曾東渡日本,兩次赴歐,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國畫作品大膽借鑑西方繪畫技法,開創了極具個人風格的繪畫風格。歷任南京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英國創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傑出成就獎」,義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桐金獎」。
  • 2019年,上海新增了哪些美術館?你又去美術館打過幾次卡?
    二是外灘沿線美術館集群正在形成——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上海久事美術館成為文化旅遊新熱點。三是虹橋地區美術館效益日益明顯。程十髮美術館與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等機構形成區域聯動。
  • 漫將一硯梨花雨 潑溼黃山幾段雲——羅素民黃山寫生小記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是畫家羅素民神往已久的地方。心中盤亙十幾年,能夠在這個歷經磨難的2020年秋天去往黃山寫生,實在是幸運的事情,這些小品不是恢宏巨製,不是壯麗磅礴,卻是發自內心的深情表達,是精妙的片段,是一個心願的達成。
  • 108年前的今天!是他開啟了電影有聲時代……
    108年前的今天愛迪生宣布了一項他的最新發明有聲電影由此誕生自從1895年電影誕生後,很長一段時間,電影就是一個「偉大的啞巴」。想像一下,如果現在看的電影都沒有聲音你能接受嗎?在享受過3D、4D等視聽效果俱佳的影視特效後,想必現在大多數人已無法適應無聲電影。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盡各種辦法讓它「說話」。
  • 看油畫「第一代」方君璧、李叔同、陳抱一、徐悲鴻、劉海粟作品選
    如方君璧、李叔同、陳抱一、關良、常玉、餘本、徐悲鴻、劉海粟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領略這些大家之作,一睹油畫走進中國的初代風採。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與徐悲鴻、林風眠熟稔,常玉的藝術觀點卻與他們不同,他不進美術學院進修,常在咖啡館裡一邊看《紅樓夢》或拉著小提琴一邊畫畫。2011年,常玉的《五裸女》不負眾望,以1.28億港幣(約合1.07億人民幣)的價格刷新了華人油畫最高成交紀錄。
  • 《雨中曲》: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演變
    《雨中曲》不同於我們印象中的歌舞劇,雖然他是上個世紀的作品,但可以稱之為經典。說到一部作品,首先要考慮的是他的創作背景,上世紀代,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忙於廢墟重建,人民生活困難,毫無疑問,歌舞劇是緩解人們精神壓力的好方法。
  • 有聲小說鬥羅大陸在線收聽
    有聲小說鬥羅大陸在線收聽概括:小說主要描繪了一個名叫鬥羅大陸的武魂世界。唐門外門弟子唐三,因偷學內門絕學而為唐門所不容,跳崖明志時卻發現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即鬥羅大陸的聖魂村。這裡沒有魔法,沒有武術,沒有戰鬥力,卻有神奇的武魂。這裡的每個人在6歲的時候,都會在武魂殿中在魂師的幫助下進行武魂覺醒。
  • 有聲小說鬥羅大陸免費收聽
    有聲小說鬥羅大陸免費收聽概括:小說主要描繪了一個名叫鬥羅大陸的武魂世界。唐門外門弟子唐三,因偷學內門絕學而為唐門所不容,跳崖明志時卻發現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即鬥羅大陸的聖魂村。這裡沒有魔法,沒有武術,沒有戰鬥力,卻有神奇的武魂。這裡的每個人在6歲的時候,都會在武魂殿中在魂師的幫助下進行武魂覺醒。
  • ...小眾玩法,帶你領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絕美黃山
    還記得從前看《臥虎藏龍》的時候,深深為李慕白與玉姣龍的「竹梢打鬥」和「深潭撈劍」所著迷。長達十分鐘的鏡頭,將黃山翡翠谷的絕美景色向世人淋漓盡致地展現,徵服了全世界的觀眾。從某種程度上說,《臥虎藏龍》這部電影在奧斯卡上取得驕人的成績,黃山的景色功不可沒。
  • 《無聲》|此處無聲勝有聲
    而今年由洪義正指導,劉亞仁主演的新片《無聲》則將鏡頭對準了犯罪活動中的小人物,講述了兩名專門負責處理屍體的犯罪組織底層成員突然被下令照顧一個被誘拐的孩子而發生的故事。影片上映不久後一舉奪得韓國票房冠軍,其中劉亞仁所飾演的啞角更是在演技上為人稱道。電影從底層人物出發,套著一個類型片的外殼卻在文本上習慣打破人的思維經驗,其中加害者與受害人的關係也並非傳統的角色設置。
  • 徐悲鴻懟劉海粟:有個人私怨,也是畫法引發的爭論!
    徐悲鴻對西方現代藝術(如馬蒂斯)的貶斥不僅反映了他審美趣味上的「眼障」,也從一個側面昭示了這種弊端在後來阻礙藝術無限豐富和發展的可怕後果。這一後果在如今藝術學院教學(素描)中仍然觸目可及。當人們還無從尋求到更好、更行之有效的方式取代它時,只能束手無策。徐悲鴻與劉海粟的世紀之爭,依我看,既有個人私怨,但更多卻是方法之異而引發的爭論。
  • 遊記:美秀美術館,一直在我心中
    幾年前看到美秀美術館的介紹資料時,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資料上這樣介紹美秀美術館:走過一條長長的、彎彎的小路到達一個山間的草堂,它隱在幽靜中只有瀑布聲與之相伴那便是遠離人間的仙境這座在山中被自然淹沒的建築是一座公共建築美秀美術館。就這樣美秀美術館便一直牽掛在我的心中。4月中旬專程飛到日本,來膜拜一下這座「隱」在山中的美術館。
  • 魏懷亮:莫把丹青等閒看,無聲詩裡頌千秋
    帶著有關美術館的定位、規劃及今年重點工作安排等問題,日前我們在湖南美術館採訪了魏懷亮館長。 承載著幾代湘籍美術家的夙願 魏懷亮和美術館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4年前。 2006年,魏懷亮在湖南省委黨校學習期間,完成了一萬多字的結業論文《從美術館文化發展看湖南美術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