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時期各野戰軍,六縱都是王牌主力,那麼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

2020-12-17 騰訊網

在解放戰爭初期,各野戰軍還沒有進行整編時,野戰軍下轄都是以縱隊為編制。按照數字先後順序,從第一縱隊到第十縱隊,有些野戰軍人數多一點,可能會編到11,12縱隊,不過,除了東北野戰軍擁有第五縱隊之外,其它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這個番號。據說是因為這個番號不吉利,所以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都沒有使用這個番號,不過第五縱隊再往前就是第六縱隊。雖然第五縱隊的在各大野戰軍並不吃香,然而第六縱隊確實最吃香的一個番號,不僅如此,第六縱隊還成為王牌軍的代名詞。

如果說到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的第六縱隊,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支部隊能徵善戰。要知道,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大野戰軍都擁有第六縱隊的番號,而每一個野戰中的第六縱隊都是該野戰軍的王牌。包括縱隊司令員,都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虎將。

羅元發

比如,西北野戰軍麾下第六縱隊,也是彭老總在解放西北戰場時,逢戰必用的一支王牌縱隊。司令員羅元發也是一位從士兵成長起來虎將,在革命歲月中,他南徵北戰幾十秋,參加的著名戰鬥有平型關阻擊戰、阜平抗擊戰、雁北遊擊戰、延安保衛戰、蘭州攻堅戰等著名戰役中,他都表現出色,被譽為「鐵流雄鷹」。

還有劉鄧二人領導的中原野戰軍,下轄第六縱隊,也是中原野戰軍一把尖刀,每一場戰役,中野六縱都會擔任主攻任務。並且每一次劉帥交給的作任務,中野第六縱隊都圓滿的完成了,多次受到劉帥的稱讚。而司令員王近山也是一位悍將,尤其是他麾下三劍客也是個個能徵善戰,他們分別為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銀三位將軍。

李德生

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也是陳粟大軍的王牌,司令員王必成因在戰場上作戰勇敢,被譽為王老虎。在華東戰史上,華野第六縱隊參加了殲滅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戰鬥,司令員王必成帥親自率領敢死隊衝鋒在前,上下士氣高昂,成為第一個衝上張靈甫指揮所的華野部隊。還有後來在解放戰爭影響最大的淮海戰役,華野第六縱隊在司令員王必成的領導下,參加了圍殲黃百韜,杜聿明等戰鬥,成為這場戰役殲敵最多的一支王牌軍。

王必成

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也是東北戰場上一支鐵馬雄師,要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出了許多能徵善戰的王牌部隊。而中野第六縱隊就是其中一支,該縱隊參加了四平戰役,解放錦州戰役,解放瀋陽等戰鬥。而司令員洪學智又是一位軍政兼優的將領。在行軍打仗,管理後勤都有一手。並且在抗美援朝期間還擔任過志願軍後勤司令員,兼任志願軍副司令員。

以上這四支部隊,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中的王牌第六縱隊,而後來在1955年授銜時,羅元發,王近山,王必成三位將領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只有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洪學智是上將軍銜,他1988年又被授予上將軍銜,因此也稱之為是六星上將。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解放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的國內戰爭,四大野戰軍成為我軍取得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的王牌之師,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各大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如同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四大王牌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
  • 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四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主力部隊之一,也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支野戰部隊,其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是由抗日戰爭後期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 我國三大王牌軍,都是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鍛造出一批能徵善戰之將,同時也打造了一支鐵馬雄師,它們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說到王牌軍,如第43軍、38軍、13軍、1軍、27軍、47軍、20軍、39軍、42軍、54軍,第12軍,第14軍,第31軍等部隊,都是屬於我國的王牌部隊。
  • 第四野戰軍八大王牌師,師長在建國後,都是什麼軍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它的前身又叫東北野戰軍。當時任第四野戰軍總司令的是林彪。第四野戰軍可以說是四大野戰軍中戰功最多的一支部隊,同時也是解放戰爭中的主力軍。在這支部隊裡人才濟濟,戰將如雲。其中還有幾個王牌軍,例如38軍,39軍,40軍,43軍等,王牌軍下還有八大王牌師。那麼這八大王牌師的師長是誰?他們建國後又是什麼軍銜?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五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那麼,在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的五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呢?他們後來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什麼樣的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解放戰爭時期,洪學智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四十三軍軍長,參加過遼瀋、平津、渡江、湘贛、廣西等重大戰役,戰功頗豐。在抗美援朝時期,洪學智擔任過志願軍副司令員,分工負責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工作。在1955年,洪學智被授予了解放軍上將軍銜。
  • 第一野戰軍有五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後都授了什麼軍銜?
    那麼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五個兵團的司令員都是誰?後都授了什麼軍銜?第1兵團的司令員是王震。王震(1908年-1993年),湖南瀏陽人,1927年入黨,1929年加入紅軍,先後任紅軍湘東獨立一師團政委、師政委、紅8軍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代理軍長、紅六軍團政委等職,參加了長徵。
  • 華東野戰軍非常特殊的2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是我軍建制規模最龐大的一支野戰軍部隊,其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15個縱隊,其中14個縱隊是步兵縱隊,1個縱隊是特種兵縱隊。在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之中,有2個縱隊非常特殊,因為這2個縱隊沒有數字序列作戰番號,而是以地方名稱而命名的。這2個縱隊分別就是魯中南縱隊和渤海縱隊。
  • 參加解放蘭州的是解放軍哪兩個兵團,司令員分別是誰?什麼軍銜?
    蘭州戰役是1949年8月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對甘肅省會蘭州同國民黨軍進行的城市攻堅戰役。這是第一野戰軍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關鍵、最激烈的一次決戰。蘭州戰役中,參加解放蘭州的是第2、第19兵團。
  • 劉鄧大軍中最能打的6縱,其司令員政委各是誰?後來如何了?
    晉冀魯豫野戰軍是在抗戰勝利後整編成立的,他們的主力主要來自八路軍第129師,因其首長是劉伯承和鄧公,所以大家之後都樂意稱他們為「劉鄧大軍」。 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轄有七個縱隊,為什麼說6縱是「劉鄧大軍」中最會打的?
  • 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4個主力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是指:1947年夏天,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的有4個主力縱隊,分別是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第六縱隊。那麼這4個縱隊的司令員分別是誰?哪裡人?後來什麼軍銜?
  • 戰鬥力最強的華野第六縱隊,司令與副司令員皆為猛將,他們都是誰
    華東野戰軍是由解放戰爭時期,華中與山東野戰軍組建而成的一支部隊。當時的司令員兼政委是陳老總,而司令員兼政委是粟裕司令員。這兩位算是華東野戰軍最高軍事負責人。兩個野戰爭合編成的華東野戰軍,下轄12個縱隊。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最早的3位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這樣一來,第13兵團的三位負責人,都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他們也是志願軍最早的3位副司令員。那麼,他們都是誰呢?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13兵團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下轄第三十八、第四十七、第四十九軍,兵團司令員是程子華,他後來沒有參加授軍銜。後來,第13兵團發起渡江南下作戰,在1949年10月前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調任山西省委書記,第14兵團副司令員黃永勝調任第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並主持兵團工作。不久之後,黃永勝又正式出任第13兵團司令員。
  • 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司令員,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他們都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各大野戰軍都是以縱隊為建制,縱隊的多少是按照當時的兵力來劃分,並不一定都有統一的規劃,比如東北野戰軍就下轄12縱隊,而中原野戰軍卻只有7個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司令員後來都參與了授銜,其中最高的便是大將軍銜,到了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此時的建制也由縱隊編成了兵團,那麼第二野戰軍下轄三個兵團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我們接著往下看。
  • 葉成煥不犧牲會獲得什麼軍銜?看看772團這三位負責人,就明白了
    那麼當時772團副團長,政委,參謀長分別由誰擔任呢?如果葉成煥不犧牲,在1955年大授銜時又會獲得什麼軍銜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首先來說772團副團長,他便是赫赫有名的「瘋子戰將」王近山,他和葉成煥兩人在紅軍時期是一對搭檔,葉成煥擔任師政委,他擔任師長,到了抗戰時期他成為了副手,解放戰爭中他擔任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六縱在他的率領下成為中野的王牌,襄樊戰役中,六縱獲得「最善攻堅」之譽,朱老總曾稱此戰為「小型模範戰役」。
  • 新中國成立後,首任新疆軍區司令員是中將,而副司令卻是上將軍銜
    1955年東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華北6大軍區被調整成了十二大軍區,這十二個大軍區負責人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有一個大軍區非常特殊,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 1955年授軍銜,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是中將,為何司令員是少將?
    到了1955年9月,海軍旅順基地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當時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司令員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擔任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和副司令員的分別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1955年5月,在海軍旅順基地組建之後,擔任副司令員的是劉昌毅。
  • 授銜時,為何有五位曾經的「野戰軍副司令員」,沒有被授予軍銜?
    一野無論是在西北野戰軍時期,還是在一野時期,都有兩個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二野除了兼任陳老總之外,先念同志也曾任副司令員;三野在華野時期,有粟裕和張雲逸兩個副司令員,到了三野時期,只有粟裕一個副司令員;四野先後召集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高同志、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三人都曾任司令員。
  • 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後來誰的成就最大
    第三野戰軍和四野一樣都是下轄四個兵團,都有四位兵團司令員,但是相對來說,第三野戰軍的四位兵團司令員沒有四野的名氣大,也沒有他們後來成就大。四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有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是大將,而第三野戰軍的四大兵團司令員後來全部被評為開國上將。那麼,他們後來的各自成就如何呢?先說第一位,他就是王建安,湖北紅安人,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獲得上將軍銜是在1956年,比其他55位上將要晚一年。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授銜時,四大野戰軍的司令員全部授予元帥軍銜(不算代司令員粟裕),而副司令員的授銜情況卻頗為不同。一野無論是西北野戰軍時期還是一野時期,都有兩位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二野除了兼任的陳老總外,先念同志也曾擔任過副司令員;三野在華野時期的副司令員是粟裕和張雲逸,到了三野時期就只有粟裕一位副司令員了;四野先後叫過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高同志、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都曾經擔任過司令員,這些將領的授銜情況都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