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2》走紅背後:視頻網站為何集體追捧美食紀錄片?

2021-01-15 康斯坦丁

「儘管最好的燒烤就在你家樓下,但我們還是走遠了一點兒,尋找了一些更別致的味道。」

這句讓吃貨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去年爆火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在《舌尖上的中國》後,《人生一串》接棒成為備受關注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而在近段時間,《人生一串2》的上映依然火爆了這個夏天。無論是「百萬文案」帶來的有趣解說詞,還是妙趣橫生的旁白,抑或結尾刷屏的「多謝款待」彈幕,都證明著《人生一串2》的成功。由此,《人生一串2》成為B站新的「臺柱子」。

事實上,目前走紅的美食紀錄片不僅僅是《人生一串》系列,更有其他視頻網站的自製大作。《風味人間》、《早餐中國》、《宵夜江湖》、《老廣的味道4》、《風味原產地·潮汕》、《天下一鍋》等,扎堆呈現在眾多吃貨面前。與此同時,它們也憑藉不同的內容和特色受到了歡迎。那麼,視頻網站為何集體追捧美食紀錄片呢?

美食紀錄片扎堆,瞄準你的味蕾

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吃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就連人們見面打招呼的話,都是「您吃了嗎?」而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更是孕育出口味不一、類型多樣的海量美食,打造了一個底蘊深厚的飲食大環境。這樣的大背景結合快節奏下人們對情感慰藉的高度訴求,讓美食紀錄片當道。畢竟美食不僅僅能滿足口腹之慾,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精神治癒的作用。

前段時間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 2019》顯示,2018 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 46.02 億元,同比增長 16.4%;生產總值為 64.45 億元,同比增長接近 7%。這其中,美食題材成為國產紀錄片最熱的領域之一。

這股美食紀錄片風暴,從2012年誕生的《舌尖上的中國》掀起,並迅速延展開來。收看美食紀錄片,成為大眾青睞美食文化衍生出的一種新形式——過不了嘴癮,也要過下眼癮。這對於不斷尋求突破口的視頻網站來說,是難得的契機。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美食紀錄片的推進受到網際網路觀看習慣的影響而改變。年輕一代的紀錄片觀看方式已然改變,網生代正成為主流受眾,網際網路思維決定著美食紀錄片的未來。在這樣的形勢下,視頻網站這一平臺與原創美食紀錄片的結合,成為重要的美食紀錄片新模式。

同時,投資美食紀錄片這一大熱領域很容易獲得經濟層面的利益。以《人生一串2》為例,上季還很「淳樸」,這季直接在片頭加上了各種廣告。此外,美食紀錄片還給視頻網站帶來直接的會員收入——必須開通會員才能搶先觀看。

《風味人間》也同樣如此,各種食品、啤酒、汽車廠商及商超的冠名、贊助等,讓視頻網站賺得盤滿缽滿。此外,美食紀錄片還能直接拉動當地的經濟收入——吃貨的力量不可小覷。再加上對線上線下資源的充分打通等,視頻網站從美食紀錄片上積極探索出價值營銷的新方式。

也正是在多重因素下,如今美食紀錄片扎堆。它們瞄準吃貨的味蕾,並上演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營銷案例。

形態各異,推陳出新方能勝出

在美食紀錄片扎堆的當下,能成為其中的爆款非常難。在引言中提到的數檔美食紀錄片,已經是被大眾所熟知。而其他海量的美食紀錄片,卻成為小眾之物。要想成為爆款,美食紀錄片已經不能再因循守舊,而是要推陳出新,並展現形態各異的特色。

如,《風味人間》的主旨是對美食的一次尋味之旅。它最大的特色是從更廣闊的視角、更高的高度,來解析人與美食、人與世界的聯繫。這就讓《風味人間》更具時代溫度,也更有人文情懷,非常適合對內容有高品質需求的觀眾。從這個角度看,《風味人間》其實已經超過通常美食紀錄片的範疇,成為觀眾審視自我、探索世界的一個全新通道。

至於《人生一串》系列,則充滿煙火氣。「烤雞架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雞翅讓花生醬久等,為的是相逢一刻的纏綿」等解說詞,不僅瞬間將人們拉到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攤,還將那種獨屬於燒烤中的人情味進行升華。接地氣的拍攝手法和場景、每個燒烤攤背後的故事等,讓《人生一串》中的燒烤江湖變得活靈活現。這樣的美食紀錄片,既是對傳統高大上風格的顛覆,又走出了一條全新路子。

除了在內容層面推陳出新做文章,更多美食紀錄片還不再追求「大而全」,反而向垂直領域進軍——或是探討單一類型的美食,或是聚焦於某一具體地域。甚至很多美食紀錄片不再局限於50分鐘左右的長度,變得更適合快節奏生活下的觀看。

比如《早餐中國》聚焦於早餐這一常見卻有不可或缺的美食,且長度在5分鐘左右,並呈現每位店主獨屬於自己的「單曲循環」。而《風味原產地·潮汕》則在潮汕地區深挖,單集時長在11分鐘左右,並儘可能地展現美食的獨特一面。

不難發現,美食紀錄片正在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進化。它們不斷尋求精準契合觀眾觀看需求的發力點,努力讓自身更具賣點而得以更具吸引力。畢竟,美食是一個廝殺不斷的江湖,美食紀錄片同樣在展開著一場場不見硝煙的肉搏戰。

避免審美疲勞,視頻網站應因時而變

雖然現在美食紀錄片依然十分火爆,但其實已經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讓觀眾審美疲勞的情況。比如我們承認美食承載著情感,美食紀錄片通過融入情感能夠更好地傳遞理念,並找到引發觀眾強烈共鳴的觸達點。但越來越多的美食紀錄片似乎在忘記初衷,忽視了美食卻把情感作為主基調,以煽情的方式強行拔高主題、升華情感。

把一碗麵都看出人生意義、文化厚度、生老病死等,顯然有些太過誇張。而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觀眾厭煩——就像某些總想把觀眾弄哭的小品。因此,美食紀錄片在進化的過程中,要堅持先「走胃」再「暖心」。如果偏離美食的主題,那麼美食紀錄片其實就成為了一個空有華麗情感的「空架子」。

此外,中國的美食固然很多,但海量的美食紀錄片已經挖掘地差不多。從美食類型上看,早餐、宵夜、燒烤、麵食、海鮮等,都有相關的美食紀錄片。而從地域上看,雲貴川、大西北、潮汕、廣州等美食聚集地也都被拍了一個遍,甚至國外的特色美食也被囊括其中。這其中,有很多美食重複出現,已經難以滿足觀眾觀看美食,甚至獵奇的心理。

如何能夠真正避免審美疲勞的問題出現,給視頻網站提出了新的挑戰。視頻網站能否因時而變,既關係到自身直接的經濟利益,也關係到美食紀錄片的長久未來。如果只顧短期利益就為了拍而拍,那麼很容易讓美食紀錄片像清宮劇那樣泛濫後再「無人問津」。

《舌尖上的中國》及《風味人間》的總導演、號稱「美食活地圖」的陳曉卿曾在自己的暢銷書《至味在人間》中提到,「最好吃的是飢餓,最好吃的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頭。」美食,永遠都會在人情世故中扮演重要角色。美食紀錄片未來還能展現出怎樣的全新一面,不妨讓我們共同期待。(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回春潮:《風味人間》美食誘惑,西瓜視頻探秘宇宙
    周日,騰訊視頻《風味人間2》即將帶著各式各樣的美食回歸,這或將給已經趨於平靜的紀錄片江湖,帶來了一些新的活力。伴隨著視頻網站紛紛入局紀錄片領域,視頻網站也逐漸已經演變成為紀錄片主攻的戰場,而以優愛騰為代表的傳統視頻網站,在網絡紀錄片上已經小有成就,而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等也開始往這方面進軍。
  • 美食紀錄片開始「玩」營銷了
    地方衛視諸如廣東衛視、雲南衛視等,先後推出《老廣的味道》《尋味順德》《味道雲南》等,以當地特色美食為主的美食紀錄片,聚焦於對本土文化及美食的宣傳;視頻平臺則想盡辦法,通過聚焦不同地域、人群、時間以及美食種類,在內容上力求實現美食紀錄片的創新。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再者,它也包含了一定的人文思考,用精煉到位的旁白講述美食背後的地理、儀式、倫理,讓觀眾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還有諸如「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法」這樣的金句引人遐思,仿佛一道道美食也映照著深刻的人生哲學。在很大程度上,《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為它採取了這種跳脫了中國傳統的新聞專題片式紀錄片的生產方式,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 國產紀錄片進入「大航海時代」
    從美食題材來看,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外,近一兩年《風味人間》《人生一串》《尋味順德》《早餐中國》等同類型紀錄片也擁有較高熱度,其中《風味人間》將美食探索領域拓展到了全球,而《人生一串》呈現的則是此前被忽視的燒烤文化。從文化題材來看,《如果國寶會說話》《大國工匠》等均引起了熱議,其中《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豆瓣標記看過人數過萬。
  • B站起訴人生一串中燒烤店 因惡意搶註「人生一串」商標
    兩原告訴稱,兩原告系紀錄片《人生一串》的著作權人。該片播出後,其名稱「人生一串」亦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顯著性,構成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公眾已就該名稱與原告之間形成固定聯繫。同時,原告通過大量智力與財產投入和創造性勞動,使該片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享有基於該片形成的商業信譽、商業價值及衍生商品及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交易機會。
  • 湖南臺野心不小,自製紀錄片《中國》上線,和B站一決高下
    從2018年起,中國紀錄片就已經被冠上了「網際網路經濟網紅」的頭銜,很多視頻網站都在試圖挑戰,紀錄片成為一個新的突破口。 比如說,中視頻的代表者嗶哩嗶哩就有著自己原創的紀錄片,《歷史那些事》,《人生一串》,《但是,還有書籍》等憑藉著平臺的社區屬性以及彈幕優勢嶄露頭角。
  • 紀錄片網站哪家強?南都測評:B站居首,優酷騰訊愛奇藝緊隨其後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走紅,使得紀錄片這一小眾內容類型,走向大眾。近年來,隨著中國紀錄片節的迅速發展和市場化進程,不少優秀的紀錄片已經陸續出現在了各大主流媒體和院線播出,新媒體紀錄片發展尤其顯著,不少視頻網站也開設了紀錄片專區,紀錄片受眾的需求及接觸渠道對紀錄片的創作及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和借鑑意義。
  • 十部頂級美食紀錄片
    非常優秀的紀錄片,是普通話喲!《風味人間》豆瓣評分:9.1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並勾勒出恢弘的中華美食地圖,從美食中折射出中國人民族個性的側面。這種立足於全球的視角,成就了一個多元的「美食探索紀錄片」。
  • 【美食劇&電影&紀錄片&動漫】這些你看過嗎?
    人生一串·中國燒烤專題紀錄片 《人生一串》包括:《人生一串第一季》、《人生一串第二季》。該紀錄片以展現全中國各地獨具特色的燒烤文化為主題,涉及近30個城市的500多家燒烤攤。
  • 騰訊視頻紀錄片美食之旅 釋放「了不起的煙火氣」
    12月3日至12月4日,騰訊視頻紀錄片2020冬季溝通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本次活動以沉浸體驗的形式,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早餐中國》總導演王聖志帶隊,與來自全國六個城市的品牌、媒體、行業嘉賓深入福州市街頭小巷,在早餐、午餐、宵夜一日三餐中面對面交流美食心得,探店打卡本地美食,切身感受活動主題
  • 邊吃邊看,越吃越香的美食電視劇和紀錄片!
    NO.2:《人生一串》關於燒烤,可是宵夜的最佳拍檔,這部由陳英傑導演的紀錄片,記錄下了我國部分地區的燒烤(因為只有兩季,不夠),每一地區的燒烤都有著自己的魅力,這一點,在這部紀錄片你都可以看到,不及看偶爾還可以聽到旁白那精彩的騷氣配音。
  • 社交屬性、場景建構與效果反饋:彈幕對紀錄片的影響
    《紀錄片藍皮書(2019)》中如此描述彈幕的影響。 彈幕是什麼?它在今天為何如此普及? 彈幕如何創造了新的紀錄片觀影場景? 紀錄片如何與彈幕視頻平臺形成聯結?
  • B站5部人氣紀錄片盤點,美食社會探險,你最喜歡哪一種?
    《人生一串》一、二季由bilibili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人生一串》是國內首檔匯聚民間燒烤美食,呈現國人燒烤情結的深夜美食紀錄片,本片將鏡頭伸向街頭巷尾,講述平民美食和市井傳奇,以最獨特的視角真實展現燒烤美食背後的獨特情感。作為一檔接地氣的美食節目,《串》旨在展現每一串燒烤的魅力往事,和最真實的美味體驗。2.
  • 陳曉卿領隊騰訊視頻紀錄片美食之旅 釋放「了不起的煙火氣」
    朱樂賢向嘉賓分享了騰訊視頻對未來美食紀錄片的布局與規劃,並共同觀看了最新上線的《向著宵夜的方向》。隨著紀錄片受眾的下沉與年輕化,關注平凡個體、獨特生活體驗的內容更受觀眾的喜愛。在此背景下,騰訊視頻美食紀錄片將「煙火氣」作為2021年的內容關鍵詞。溝通會上,活動主題「了不起的煙火氣」在與會嘉賓之間,形成共鳴並帶來了諸多個性化的解讀。
  • 連續6周霸榜豆瓣榜單,優愛騰的紀錄片之戰進入「關鍵之局」?
    回顧過去的五個月,《人生第一次》《風味人間2》《航拍中國3》等頭部紀錄片相繼上線,在多內容領域給觀眾帶來精神食糧;與此同時,三檔節目播出期間都成功登頂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TOP1,甚至於截至目前冠軍的權杖還在後兩者之間交迭,這已經是它們持續霸榜的第6周。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吃貨:都是下飯神劇!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美食紀錄片,這幾部美食紀錄片也是小編非常喜歡的,甚至有吃貨看過後說,這些紀錄片都是下飯神劇,如果你是一個吃貨,一定不要錯過哦!十、老廣的味道(第一季)8.3分《老廣的味道》是由李伊平執導的大型美食紀錄片,該紀錄片從2016年開始拍攝,目前已經拍了四季,為了能夠更好的介紹廣東的美食,第一季的攝製組深入廣東20多個城市,拍攝了30個故事,為大家展示了廣東當地的特色美食以及背後的人物故事。
  • 看完這15部活色生香的美食劇,我被治癒了
    味道雲南豆瓣評分:8.2這部10集的美食紀錄片可能是中國介紹雲南菜最全之作。前幾季著墨於食材和味道,而全新的第四季通過僑味、宵夜 、佳果、野趣、香料、主廚、小吃這七個不同的主題,講述了美食背後的故事。觀看渠道:騰訊視頻人生一串(兩季)豆瓣:9.0/8.6這是一部貨真價實的「深夜檔」,整部紀錄片的主角只有一個:燒烤。鏡頭裡是近30個城市的500多家燒烤攤,還有數不清的孜然與辣椒粉味夜晚。
  • 口感放大至香豔,原真強調至冒險:拆解美食紀錄片的套路與缺失
    自《舌尖上的中國》以來的這些年裡,美食紀錄片推陳出新,不僅有梳理全球美食脈絡的《風味人間》,有為當地美食做傳的《尋味順德》《老廣的味道》,也有對飲宴進行細分的專題,比如關於火鍋的《人生如沸》和以燒烤為主題的《人生一串》,還有分別以早餐和夜宵為對象的《早餐中國》和《夜宵江湖》。
  • 「叫好不叫座」的紀錄片開始搭乘流媒體平臺快車走入普羅大眾
    最近,B站宣布要在2021年上線30部以上紀錄片,其中胡歌配音的《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受第一季高口碑高播放量的正向提振,吸引了大量用戶熱議。從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首播後反響不強,卻在B站上翻紅開始,「我在B站看紀錄片」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人生一串》、《守護解放西》等熱門題材輪番上演。
  • 2019年紀錄電影票房大滑坡 紀錄片出路在何方?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封面  2019年紀錄片: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為主,電影院為輔  根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