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非遺「洋學徒」樂享新春:盼將中國文化「帶回家」
中新社石家莊1月20日電 題:非遺「洋學徒」樂享新春:盼將中國文化「帶回家」
作者 李曉偉
春節臨近,位於河北石家莊的郭氏鐵板浮雕工作室掛上了一串串紅色的中國結,非瑞、臺敏、阿路和阿圖4位孟加拉國「洋學徒」則穿上了他們的傳統服裝,與師傅郭海博一起,在「敲敲打打」中迎接新年。
這4名「洋學徒」是河北一所高校的大三留學生。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叩首、敬茶、呈拜師帖,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經過一年來的學習,現今他們已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作品。
郭氏鐵板浮雕是以手工錘鍛的方法,直接在鐵板上進行創作的藝術。據郭海博介紹,創作一幅鐵板浮雕作品,要經過繪畫、拓印、背面錘鍛起凸、正面鏨陰紋、打磨、火燒等十幾道工序。
今年是4名「洋學徒」在河北的最後一個春節假期。為了讓他們學到更多的技法,郭海博正對他們「加強訓練」,同時,他還籌劃著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慰勞辛苦了多天的徒弟們。
非瑞是4個人中最早拜師的。他說,來到中國第一次接觸鐵板浮雕就喜歡上了這門藝術,隨後就大膽地拜師學藝,希望學成後能為自己的父親親手創作一幅肖像。
「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上萬錘,如果力度很大容易砸裂。」非瑞說,他剛開始學覺得很難,但師父耐心地手把手地教,讓他進步很快。
臺敏作為4人裡唯一的女生,可謂巾幗不讓鬚眉。去年,她用時一個月完成的作品《變形牛頭》,獲得中國一項藝術設計賽事的一等獎。徒弟短時間內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郭海博很是高興。
在中國的3年時光裡,春節給這些「洋學徒」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春節來臨,學校老師都會陪他們包餃子、表演節目,一起歡度節日。最早拜師的非瑞去年還受邀到師父家過節,享受了一頓難忘的中國團圓飯。非瑞說,那是他第一次到中國家庭過春節,美味的餃子和魚讓他記憶深刻。
漢語很流利的阿路經常充當4人與師父的翻譯,他說,春節是「很熱鬧很快樂」的節日,貼春聯、寫福字、包餃子,年味很濃。
「這4個徒弟都很優秀,他們喜歡中國文化並且願意學習。」郭海博說,他希望這些即將回國的「洋徒弟」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出去,讓更多的國外民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而「不捨得離開」的徒弟們這幾天則發揮所學,在鐵板上敲出了「我愛中國」四個大字,表達感激之情。「未來想把這四個字帶回家,讓我們國家更多人了解中國非遺的魅力。」阿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