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珠江時報

2020-12-21 珠江時報

■在體驗活動中,佛山剪紙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走到每位孩子的座位上,進行手把手教學。

佛山市博物館舉辦佛博坊·成長體驗營活動

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

珠江時報訊(佛山日報記者/束維攝影報導)9日上午,由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佛博坊·成長體驗營之「佛山剪紙」手工藝製作課堂在佛山市非遺保護展廳舉行。90分鐘的課堂上,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一邊手把手指正孩子們的握刀姿勢,一邊細心地講解佛山剪紙的技巧,孩子們邊玩邊學,開闊眼界的同時收穫了佛山非遺知識。

「佛博坊」系列活動是一項面對青少年群體開展的公益文化活動。7月10日起,佛博坊啟動2020年青少年成長體驗營公益活動,邀請了近200名6~14歲的佛山中小學生和家長,參加由馬達明、梁球、林清和等非遺傳承人及非遺工作者帶來的佛山十番、嶺南古琴藝術、廣東音樂、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彩燈、佛山剪紙等非遺體驗課。

佛山市博物館館長、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曹學群說,一直以來,佛山高度重視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非遺只有走進人們的生活,才能有效地保護和傳承。

在8期課堂中,每位老師因材施教,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安排課程內容:由於飛鈸表演難度較高且有一定的危險性,佛山十番市級傳承人馬達明將飛鈸用彩球代替,孩子們用手腕抖動著彩帶,令彩球在空中不斷翻飛;有多年民樂教學經驗的廣東音樂研究者林清和,如數家珍地講述廣東音樂的發展及其善於接納外來元素的特點,並由4名學生演奏廣東名曲,讓家長、孩子聽出「門道」。

9日上午,佛山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永才與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共同完成佛山剪紙課程。陳嘉彥通過「小恐龍講故事」的課件,講述佛山剪紙的歷史,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在體驗活動中,陳嘉彥手把手教學,雖然不少孩子是第一次接觸佛山剪紙,但在老師的幫助下都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據了解,「佛博坊」系列活動還包括樂享中國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項目活動。「樂享中國節」根據節氣組織相應的文化體驗活動;在「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中,主辦方走進佛山市建設小學、佛山實驗小學等,給學生送去佛山市非遺圖片展、龍舟文化講座等活動,並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手把手教孩子們製作非遺手工藝品,得到學校與家長的高度好評。

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關宏表示,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相關焦點

  • 江蘇南京:傳承民間藝術 感受非遺魅力
    陳耀現場向民警展示了自己的「金陵文化」剪紙代表作,並教民警剪紙技藝,在場民警不但領略了民間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還陶冶了情操增長了見識。    我國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6月12日,南京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邀請國家正高級工藝美術師、非遺傳承人陳耀走進警營,為基層民警傳授剪紙技藝。
  • 玩轉非遺項目 感受造物之美
    全方位沉浸式感受非遺盛宴 百米畫卷繪非遺、百人陶藝彩繪、百人非遺扎染「鵬城之藍」巨幅長卷……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文化周推出了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免費參與體驗活動和特惠課程,讓非遺不僅僅能聽能看,更能上手做,用心學。
  • 剪紙與旗袍巧妙結合的特色魅力
    剪紙與旗袍巧妙結合的特色魅力 檀香引,窗花透窗欞;暗夜臨,剪紙憶剪影。「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系列活動順利進行。
  • 煙臺萊州:非遺傳人變身抖音達人 線上授課展示剪紙魅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訊(通訊員 趙信為 李潔)「大家好,我是萊州剪紙傳承人陳淑香。今天繼續給大家講授剪紙團花的剪紙技巧。首先準備這樣一張正方形的紙,然後呢是角對角對摺第一次。」陳淑香說,作為非遺傳承人,她主要在抖音上製作上傳一些有自己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傳承的東西。在抖音裡,陳淑香發表最多的就是萊州剪紙的教學視頻,很多人都通過評論及私信向陳淑香請教剪紙技巧。視頻發出後,粉絲不斷增加,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一代。年輕人對剪紙這麼熱情,這讓陳淑香吃了一驚。
  • 2020通武廊文化交流季來啦,線上看直播,感受通州非遺魅力
    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了3場通武廊線上文化講座活動,3場非遺雲直播及3次非遺線上體驗課程。12月7日-9日開展的線上文化講座活動,來自通州陳喜波、武清李漢東、廊坊張洪英老師,就北運河段與通武廊歷史文化、名人事跡、遺產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12月10日-12日開展了通武廊非遺雲直播及線上體驗活動,來自通州的非遺項目大風車、武清的非遺項目楊村彩色剪紙,以及來自廊坊的非遺項目第什裡風箏的傳承人做客直播間,在線向網友朋友們介紹了非遺項目的歷史以及發展變遷,展示精美的非遺作品
  • 非遺地圖|巴蜀有位剪紙手藝人,傳承不朽工匠精神!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非遺」大咖集聚楓林 這裡的學校「非遺」文化課程活色生香
    楓林街道歷來重視保護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整合街道多方資源,與優質公益機構、非遺文化傳承人強強聯手,引進多種非遺項目進社區、進學校,逐步打造非遺文化集聚地,讓老百姓與非遺近距離接觸,感受非遺的神奇魅力。  在街道、學校、非遺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培育多年的「非遺課程進校園」項目逐漸結出了令人欣喜的碩果。
  • 親手做做感受非遺魅力~
    親手做做感受非遺魅力~ 2020-11-16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故事】陝西富縣燻畫:當剪紙遇上「煙火氣」
    燻畫從工藝上來講,應當算是剪紙的衍生品,因此每一位燻畫手工藝人必定是一位剪紙高手。「燻畫所用的剪紙不需要紅紙等單色紙,而是普通的紙張。以前有什麼紙就用什麼,現在用舊報紙多些。我們根據事先設計好的主題,在宣紙上將幾幅不同的剪紙底樣拼接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平鋪在木板上,再用清水在底樣上均勻淋灑。」魯躍芳說。
  • 學糖畫、做麵塑,6位非遺大師走進社區,邀市民體驗非遺之美
    本次體驗活動包括夾江竹紙抄紙技藝體驗、夾江木板年畫、蜀繡、成都糖畫等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非遺學院非遺手作工作室推出的包括川劇臉譜、刺繡、剪紙、編結等在內的系列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驗課程。精緻的非遺文化展示和豐富的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的社區居民前來圍觀。
  • 傳子木偶、剪紙、閩派古琴……這是浦城暑假的打開方式~
    7月7日,在浦城縣文化館二樓非遺展示廳,傳子木偶省級非遺傳承人葉揚忠正在指導孩子們練習「甩馬」。「在這學習很充實,我一定會認真學習,爭當浦城傳子木偶的小小傳承人。」夢筆學校四年級學生趙均博說。▲孩子們練習「甩馬」 江忠/攝從2016年開始,浦城縣相繼開展浦城剪紙、浦城閩派古琴、浦城傳子木偶(提線)等系列專題公益培訓班,招收學生和非遺愛好者。豐富多彩的暑期公益課堂成了暑期孩子們學習的好去處,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還能感受浦城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主題活動...
    「我喜歡篆刻」「我的家人常常在聽戲曲」......11月23日下午,一堂以「傳承非遺,守望文化」為主題的思政課在杭州市勝利小學展開。作為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第四季「傳承」主題活動,杭州市勝利小學的鄒老師與杭州市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杭州剪紙藝術家魯立清「聯合」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課」。
  • 視頻|變身「南翔饅頭小當家」 感受傳統非遺魅力
    戴上迷你廚師帽,穿上小圍裙,在南翔饅頭店的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的帶領下,孩子們親身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包捏技藝,感受傳統文化和傳統美食的魅力。據介紹,南翔小籠饅頭每隻都至少要有16個褶子,且小籠的外形都要像「寶塔」一樣才合格。但是對小朋友來說,只要捏出6個褶子,並且不漏餡就算成功。
  • 二工大「先鋒文創」團隊創作剪紙版「四史」紅色書籤
    這個暑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文理學部先鋒文創團隊師生與「浦東剪紙」傳承人陳金妹女士共同創作了剪紙版「四史」紅色書籤,用非遺技藝傳承革命精神,讓非遺魅力弘揚紅色文化。這也是該團隊繼七一前夕創作繪畫版紅色書籤之後,將優秀傳統文化非遺剪紙與「四史」學習教育融合而製作的「四史」紅色書籤2.0版。
  • 灰塑琺瑯白眉拳陳式太極 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灰塑製作展示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曉宜、徐靜 通訊員花都區創建辦、花都區融媒體中心)近日,由廣州市花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文化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的花都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暨遊園活動在資政大夫祠火熱開啟,現場通過多種方式,向廣大市民群眾普及非遺知識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自幼受家人啟蒙,而勤奮鑽研民間剪紙技藝。多年傾心研究發展非遺手藝剪紙,成為了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優秀民間藝人,濱州首批優秀民間剪紙藝人。蘭福梅的剪紙作品,繼承、保持並發揚了濱州剪紙結構嚴謹、古樸渾厚、拙中蘊靈的特點。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其剪紙創作既不脫離傳統又自成一體、自創一格。
  • 民間剪紙高手「華山論劍」,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展覽現場。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不僅蘊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而且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本次展覽有來自內蒙古、河北的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著名藝術家,以及深圳本土的知名藝術家參展。經過專家評委的層層篩選,從各地報送的158件(組)候選作品中,精選展出83件(組)。
  • 「非遺糖畫」走進社區
    「非遺糖畫」走進社區 2020-12-30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漳州市教育局聯合發起,漳州市藝術館主辦,目的在於通過現場互動、交流、動手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充分了解民間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非遺」融入日常教學 傳承再煥時代活力 12月1日上午,南靖縣豐田華僑學校廣場上人聲鼎沸,喝彩聲、掌聲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