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驗活動中,佛山剪紙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走到每位孩子的座位上,進行手把手教學。
佛山市博物館舉辦佛博坊·成長體驗營活動
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
珠江時報訊(佛山日報記者/束維攝影報導)9日上午,由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佛博坊·成長體驗營之「佛山剪紙」手工藝製作課堂在佛山市非遺保護展廳舉行。90分鐘的課堂上,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一邊手把手指正孩子們的握刀姿勢,一邊細心地講解佛山剪紙的技巧,孩子們邊玩邊學,開闊眼界的同時收穫了佛山非遺知識。
「佛博坊」系列活動是一項面對青少年群體開展的公益文化活動。7月10日起,佛博坊啟動2020年青少年成長體驗營公益活動,邀請了近200名6~14歲的佛山中小學生和家長,參加由馬達明、梁球、林清和等非遺傳承人及非遺工作者帶來的佛山十番、嶺南古琴藝術、廣東音樂、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彩燈、佛山剪紙等非遺體驗課。
佛山市博物館館長、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曹學群說,一直以來,佛山高度重視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非遺只有走進人們的生活,才能有效地保護和傳承。
在8期課堂中,每位老師因材施教,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安排課程內容:由於飛鈸表演難度較高且有一定的危險性,佛山十番市級傳承人馬達明將飛鈸用彩球代替,孩子們用手腕抖動著彩帶,令彩球在空中不斷翻飛;有多年民樂教學經驗的廣東音樂研究者林清和,如數家珍地講述廣東音樂的發展及其善於接納外來元素的特點,並由4名學生演奏廣東名曲,讓家長、孩子聽出「門道」。
9日上午,佛山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永才與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共同完成佛山剪紙課程。陳嘉彥通過「小恐龍講故事」的課件,講述佛山剪紙的歷史,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在體驗活動中,陳嘉彥手把手教學,雖然不少孩子是第一次接觸佛山剪紙,但在老師的幫助下都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據了解,「佛博坊」系列活動還包括樂享中國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項目活動。「樂享中國節」根據節氣組織相應的文化體驗活動;在「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中,主辦方走進佛山市建設小學、佛山實驗小學等,給學生送去佛山市非遺圖片展、龍舟文化講座等活動,並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手把手教孩子們製作非遺手工藝品,得到學校與家長的高度好評。
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關宏表示,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