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閱評說
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父親羅斯頓為她起名:奧黛麗·凱薩琳·羅斯頓。二戰結束後,赫本的父親從家族資料中翻查到「赫本」的姓氏,才有了被世人知的「奧黛麗·赫本」這個名字。
六歲時,奧黛麗·赫本進入學校接受淑女教育,也正是在這裡她開始學習芭蕾,舞蹈也成為她的摯愛。面容姣美、身材修長的赫本雖然擁有了天然的優勢,但是她的成長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赫本所說:不論別人做了什麼,我們都要做到自己應該做的。
芭蕾是我最初的夢想,它磨礪了我的意志,也讓我有力量走出最黑暗的那段日子。
1939年秋,赫本隨母親到荷蘭阿納姆居住。
這時的奧黛麗·赫本已經長成美麗的少女。赫本10歲生日當天,她表演的獨舞贏得了滿堂喝彩,她卻對自己的相貌和身材不滿意,甚至還有一些自卑。
赫本覺得自己太胖,牙齒不夠整齊,臉型不夠優美……(女神的要求太高了)
童年的奧黛麗·赫本有一張在沙灘上表演芭蕾的照片,照片上的赫本張開雙臂、旋轉身體,就像一隻輕盈的蝴蝶。
這張照片的背後,是赫本稚嫩卻堅定的字跡:我的芭蕾夢。當蝴蝶在身體裡飛舞,我就會感到快樂。
可惜的是,戰爭結束後赫本因為種種原因,告別了她摯愛的芭蕾。
如果我們知道阿納姆會被德國兵侵佔五年之久,我們一定會飲彈自殺。
奧黛麗·赫本的童年記憶中最多的就是戰爭。戰爭就象一場永不消散的噩夢,讓赫本生活在潮水般的黑暗之中。
奧黛麗·赫本曾回憶說,當時城裡的居民們在街上碰面,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很謹慎。
1940年,為了避免奧黛麗·赫本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赫本的母親替她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赫本一直使用這個名字到戰爭結束。
奧黛麗·赫本的母親艾拉是荷蘭王室後裔,一出生就擁有女男爵頭銜。戰爭期間,艾拉是地下抵抗聯盟的創始人。多年後,赫本回憶說,她清楚地記得,家中的地下室裡藏匿過抵抗軍人,母親艾拉把他們安排在那裡,並囑咐她,在言語上一定要嚴格保密,萬分小心。
同時,母親艾拉還告訴女兒赫本一些暗語。比如,有人提到「印尼餐」就代表周圍有竊聽的人,說話要注意。
1941年,13歲的少女赫本,曾為尋找一名失聯的英國傘兵孤身前往市郊山區。
因為納粹軍隊即將去那裡進行軍事演習,所以要趕在德軍發現之前儘快找到他,再協助他聯繫上附近村落的盟友或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地。
赫本很快進入山區森林,並非常幸運地找到了那名受傷的傘兵。然而,就在她準備帶著傘兵離開的時候,她聽到腳步聲,察覺到身後有人尾隨。
赫本靈機一動,開始哼唱一首荷蘭小調,不時還彎腰採摘野花。這時赫本身後的德國兵來到她的面前,詢問她為何會出現在森林裡。
赫本假裝聽不懂德國兵的話,微笑地看著對方,並把手中的鮮花遞了過去。德國兵接受了野花,轉身離開了森林,離開前,還對著赫本溫和地笑了笑。
奧黛麗·赫本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這沒有一點兒可歌可泣的成分,對於每一個荷蘭兒童來說,為了拯救反抗人員的性命,就算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辭。」
戰爭期間,奧黛麗·赫本一次又一次地親眼目睹納粹暴行。儘管心裡充滿了憤怒和悲傷,她也必須按照母親的交待裝作若無其事地離開。因為哪怕表露出一點點傷痛都會被安上莫須有的罪名,遭到逮捕和槍殺。
出身貴族的母親艾拉給奧黛麗·赫本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精神上。
奧黛麗·赫本回憶二戰時期最困苦的日子時說,母親給了我神奇的力量。
二戰期間,赫本一家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用鬱金香球莖充飢,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奧黛麗·赫本因營養不良引發黃疸,越來越虛弱。這時,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送來的青黴素挽救了奧黛麗·赫本的生命。
這也成為她執著於慈善事業最初的契機。
1987年,奧黛麗·赫本向駐日內瓦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交表格申請成為該會的親善大使,赫本說:「希望我微薄的名聲能夠對協助工作產生益處,這是我莫大的殊榮。」
這一年,奧黛麗·赫本已邁入58歲。
喜歡奧黛麗·赫本,是從《羅馬假日》開始的,那種有緣千裡來相會、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愛情,讓我心生嚮往,心潮激蕩,而赫本天使般純潔的笑容更是深深地打動了我。
赫本抓住生命中的每一次機會,認真努力地對待,留給觀眾無數的經典電影形象。
奧黛麗·赫本一生獲得獎項和榮譽無數: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艾美獎、金球獎、葛萊美獎,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入選美國電影學會「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入選英國《新女性》等時尚雜誌 「有史以來世界美麗女人」榜首,等等。
高曉松曾說,奧黛麗·赫本那一代好萊塢明星身上具備的那種巨星風採以及那種無與倫比的氣質,後來再也找不到了。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奧黛麗·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奧黛麗·赫本常說,隨著歲月的增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他人。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我們必須不斷地去鍛鍊這種能力,就像我們鍛鍊身體一樣。或許無法治癒那些受到心靈創傷的成年人,卻很有希望拯救那些孩子。
奧黛麗·赫本留給眾人的永遠是迷人的微笑,她對生命從容,對過往坦然。對遠行的奧黛麗·赫本我們沒有憂傷,只有珍愛。
奧黛麗·赫本一生都在用行動來詮釋關懷、詮釋愛。從戰火中走來的姑娘蛻變成為了世上最美的天使蝴蝶,揮動自己的翅膀將溫暖灑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