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這個「時勢」往往代表著著動蕩不安、混亂迷茫,有的時候,可能還意味著災難。穩定安逸的溫室催生不了英雄,唯有在與暴風雨的搏鬥中,英雄才能脫穎而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法國大革命就是一場「時勢」,它催生出的是雄才大略的拿破崙。
01,拿破崙的崛起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了無名小卒拿破崙在老家科西嘉島得罪了大人物,不得不倉皇逃竄回法國巴黎,時間是1793年6月,恰好碰上雅各賓派在法國建立專政統治。拿破崙回到巴黎,效命於雅各賓派,與搞專制獨裁的羅伯斯庇爾走得很近。
這年12月,拿破崙奉命領兵防衛土倫港炮臺,成功擊敗來犯的英國艦隊,受到雅各賓派的青睞。24歲的拿破崙憑此役被破格提拔為準將。從此以後,拿破崙的人生幾乎就是開掛了一般,步步越級而上。兩年以後,拿破崙又被督政府委以重任,鎮壓保王黨掀起的叛亂。拿破崙「用葡萄彈清理了街道」,1400餘名保王黨人慘死在大炮之下。一夜之間,拿破崙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隊和政界嶄露頭角。
1796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領兵越過阿爾卑斯山打擊奧地利和撒丁王國等反法同盟力量。拿破崙數次擊敗奧地利,迫使對方停戰,義大利也成了法國的附屬國。憑藉義大利之役的勝利,拿破崙成為法國的新興英雄。
隨著拿破崙權勢日盛,督政府也對他有了猜忌。拿破崙為了躲避國內的政治鬥爭,請命遠徵埃及。
02,遠徵埃及
在這次遠徵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拿破崙還帶了175名不同專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這是拿破崙對遠徵大軍的諄諄告誡。
法軍到達埃及後,意外得到震驚世人的羅塞塔石碑。拿破崙的探險隊深入金字塔內部,拿出泥板楔形文字進行研究,引領對埃及古文明的探索熱潮。這一切表明拿破崙並非是只知打仗的粗人。事實上,他非常熱愛科學、文學、藝術和宗教,深受啟蒙思想薰陶,是一位眼光宏遠、襟懷博大的前衛人物。
拿破崙在埃及的戰鬥毫無意外的保持著勝利,中世紀時代令人聞風喪膽的馬穆魯克軍團被拿破崙趕下了歷史舞臺。與此同時,歐洲各國集結起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國卻屢戰屢敗。
03,王者歸來
1799年10月,拿破崙從埃及返回法國,被當作「救星」一般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推翻督政府,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就在政變當晚,拿破崙即下令起草民法典,這是富有遠見的一個決定。
多年以後,當拿破崙回憶往昔,他不無自豪地說道:「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那四十多次勝仗(實為五十餘次),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全部記憶。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就是我的這部《法國民法典》。」
拿破崙說得沒錯,由他親自參與把關,耗盡多年心血而成的《法國民法典》意義實為深遠,後世很多國家都大受其裨益。歷經兩個世紀,這部民法典仍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
在霧月政變結束三周後,拿破崙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藉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大革命或許是結束了,但歐洲大陸的反法同盟與拿破崙的較量才剛剛開始。